保險代理人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嗎
A. 保險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簽訂代理合同受勞動法保護嗎
代理合同不屬於勞動合同,不受勞動法保護,應該屬於合同法范疇。
B. 保險代理人適用新勞動合同法
省省吧,代理人自己不賺錢啊,沒傭金誰還跑業務啊,保險行業也就點內勤有社保
不簽勞動合同當然不受勞動法的保護了
沒保障他們自己怎麼不買保險??
總說保險好自己還不買,出事也不能怪別人
喝什麼彩
C. 保險公司代理合同是否受法律保護
代理合同和勞動合同本來就是兩碼事。
還有,關於少發工資的事情(其實是傭金),這個只要有合同在,需要按照合同來的!具體哪家公司?
至於請假扣工資?
跟他們領導要《基本法》看看!
只要基本法上面有這一條,那就讓他門扣(100%保證沒有這一條!)
再不行,保監會!!!!!!!
要不就往上披露這家保險公司,現在保險公司都很顧忌面子的!!!!
D. 最近聽到說做保險的員工和保險公司簽的是代理合同,還不屬於勞動合同法
保險代理權是保險代理人得以保險公司的名義從事保險活動的資格。保險代理人的代理權不僅受到代理合同的限制,也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
保險代理人簽的不是勞動合同,而是代理人合同。所以,根本不受勞動法約束。
保險公司說的沒錯,但是代理人合同也是合同,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真的是公司的問題,可以去保監會投訴或者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
E. 人事代理人員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嗎,與正式工有何區別
如果人事代理人員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可以適用勞動合同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F. 保險代理人怎樣用新勞動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是代-理關系,是平等主體間的民事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主要根據保險代-理合同確定,不能要求簽訂勞動合同,也不受勞動法保護。
根據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保險法第117條及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保險企業營銷員非雇員取得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等有關規定,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處於代-理關系,不屬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雖然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簽訂的聘用合同,還有必須遵守保險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如不得無故缺勤,每天因參加公-司的晨會等具有勞動關系屬性,保險公-司也通常採用除名的方式來處理保險代-理人的曠工行為,但保險代-理人是依據保險公-司的委託,在保險公-司的授權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並向保險公-司收取手續費的單位或個人在報酬上,保險公-司根據代-理人所做的業-務量支付一定的傭金,而不是約定的工-資數額,該傭金也不受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限-制,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代-理人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責任,所以,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的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
G. 在平安保險公司簽的代理人合同與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
一、個人代理人的工作性質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25條明確規定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並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他們並不加入保險公司成為其成員而且獨立地完成自己的勞動或工作工作上沒有定量的目標和工作時限人員流動性和脫落率非常高只要不想為這家公司代理業務合同自然廢止代理人立即就可以離司。而勞動合同關系中的勞動者必須加入到用人單位成為其雇員履行相應的合同規定的權力和義務承擔合同違約責任。因此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的關系同勞動合同關系根本不是一碼事,根本不是勞動合同關系。
二、個人代理人取得勞動報酬的方式區別
個人代理人的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手續費傭金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保費數額就是說無論代理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若是沒有保費進帳就得不到任何報酬。這與勞動合同的內容也不相同勞動合同的標的是一定的勞動行為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集體勞動完成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因此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的關系不是勞動合同關系。
三、個人代理人的傭金構成區別
保險個人代理人實行傭金制是國際通用的付酬方式首年傭金比例佔新單保費的20-40左右爾後逐年降低連續領取3-5年。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公職人員或企業員工正常的勞動報酬。這是因為代理人傭金包括他在展業時所需要的全部費用以及對長期保單客戶的售後服務所需費用。並且在傭金發放時除按政策正常扣稅外保險公司沒有扣留他們的任何費用。
而在一般公職人員或企業員工的工資構成中除基本工資、工齡工資、職務工資、獎勵工資外尚有交通補貼、住房補貼、養老補貼等等他們除工資之外從勞動積累中還應提留公積金、福利基金等為將來退休養老籌集資金。而個人代理人不享受社會福利待遇人老了只能靠自己平時積蓄支付老年生活費用。這也說明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不構成勞動合同關系。
四、對個人代理人管理方式不同
個人代理人在展業過程中實行的是單兵作戰的形式無論他到哪裡去展業以及去多長時間每天有什麼工作量化標準保險公司不能完全掌握和控制唯一能夠掌握和考核的就是其工作業績即收取保費的數額。
盡管各家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其個人代理人的管理例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管理模式。而在勞動合同關系中同一單位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並且大多屬於集體勞動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按章有序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的關系也不是勞動合同關系。
五、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不同
《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書》的簽訂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整個合同書沒有一處體現勞動合同字樣在合同內容尤其是雙方的權利義務方面規定的是經濟利益和經濟責任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也只是一方給予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為對方承擔經濟損失責任發生爭議時雙方應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時可直接到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而《勞動合同書》簽訂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合同的內容完全是調整勞動關系的相關規定權利、義務也集中於勞動的付出獲取和工資、福利待遇的獲得支出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是獲得解除勞動的權力或賠償相關對應損失在合同爭議處理上明確規定需到本企業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到法院起訴。兩者本質上完全不同因此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的關系不是勞動合同關系。綜上所述按照《保險法》第六章有關規定保險公司與個人代理人所簽訂的《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書》只構成保險代理關系而不是勞動合同關系。
(7)保險代理人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嗎擴展閱讀: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H. 保險人和保險代理人
1、我國《保險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將保險代理人定義為:「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傭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這里所指的保險代理人特指保險行業從事營銷工作的個人,也稱為保險營銷員。中國現有保險代理人隊伍,在整個行業的人事制度基本採用的是「代理制」——代理人不是保險公司的職員,他們與保險公司簽訂的是代理合同,保險代理合同適用於合同法、保險法,不受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既然不是保險公司員工,也就不能享受保險人的任何福利和津貼,收入由傭金構成,完全依賴業務提成,保險代理人在領取傭金時還需要繳納營業稅。
2、根據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人又稱「承保人」,是指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公司。在中國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兩種形式。保險人是法人,公民個人不能作為保險人。保險人的具體形式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險公司、相互保險社、保險合作社、國營保險公司及專業自保公司。
3、保險代理人與保險人的關系,用哲學的觀點分析,這是一對矛盾體,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其獨立性表現為雙方在民事活動中的獨立行為,主要表現為:一是雙方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二是雙方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三是雙方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平等地受法律保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保險公司非銷售人員(內勤工作)簽訂代理合同後是否不再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內勤人員與保險公司簽的是勞動合同,而銷售人員與保險公司簽的是保險代理人合同(屬於是代理關系,比如社保養老,社保醫療等不在合同范圍之內),也就無權享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不過保險公司會根據人員在職的長短承擔醫療保障責任和養老金等保障(一般入職會有一點意外傷害保障;三個月轉正後會有意外傷害和醫療的保障,主任或更高職級保障不但會提升,並且會有一部會的養老金保障),代理人的工資與業績,人員掛鉤,公司給你的保障也是同樣的,職位越高你所享受的待遇就越高。
J. 保險業務員是否受新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代理合同也是合同,受國家保護,但代理合同不是勞動合同,不受勞動合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