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要式行為

合同法要式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05:33

⑴ 勞動合同中什麼叫要式合同,什麼叫不要式合同、有何區別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的合同。前者稱為法定之要式合同,後者稱為約定之要式合同。根據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可將合同分為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形式和手續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不要求必須具備一定形式和手續的合同。
區別:
1、要式合同是指合同的成立須具備特定形式的合同:不要式合同則指合同的成立無須具備某種特定形。
2、所謂不要式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依法並不需要採取特定的形式.那麼何謂要式合同,學術界卻有不同的解釋.關於適用的文書,是指上述行政機關的職員在職務上製作、取得的文書、圖畫以及電磁記錄等。
3、所謂要式合同,是指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形式或手續訂立的合同,與此相對應的要式合同一個概念為不要式合同,即法律不要求必須以某種形式訂立,當事人可以任意採取何種形式都為有效的合同。
4、要式合同是指以履行特定方式為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是否要式的關鍵在於合同的存在,受益人的撤消或變更不必徵得同意,但必須通知變更的結果。
5、其區分標准一般而言是:"法律要求必須具備一定形式和手續的合同稱為要式合同。反之法律不要求必須具備一定形式和手續的合同稱之為不要式合同。"為了深刻認識這一標准必須進一步理解要式與不要式合同的基礎──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⑵ 什麼是合同法的「要是」法律行為和「非要是」法律行為

應該是要式和非要式
前者是指必須遵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定。
後者是指可以比較隨意的完成。

⑶ 如何區分不要式的法律行為和要式的法律行為

要式法律行為的解釋,房屋;
下面兩個判決書訴訟請求和證據基本相同,同在天津河西區法院進行訴訟,兩個判決結果相反,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2005)西民一初字第1579號民事判決書標明;
原告(反訴被告)張天泰,天津市市委黨校退休,共產黨員,天津市志同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投資人,住西青區候檯子碧景園51號。
訴訟請求;
原告(反訴被告)張天泰訴被告張××騰房;
被告(反訴原告)張××,小學教師,河西區體院北9區10門,
訴訟請求;
被告(反訴原告)張××,房屋確權
原審判決書依據;
關於被告反訴房屋買賣事宜,依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動產的買賣屬要式法律行為,被告為能證實雙方之間存在買賣的合意,未能證實房款的交付行為,其要求確認買賣關系成立生效,欠缺必要的證據,故對其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顯然;(2005)西民一初字第1579號判決,審判長楊樹江歪曲我國法律,通過訴訟協助詐騙犯詐騙他人買的住房,(已被撤銷,推翻)
看來,審判長(法官)楊樹江得到不少好處!
案外人審請再審和重審
一、 撤銷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2005)西民一初字第1579號民事判決及本院(2006)二中民四終字第253號民事判決;
二、 本案發回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重審。
重審;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民 事 判 決 書(2009)西民一重字第24號判決書標明;
原告(反訴被告)張天泰,天津市市委黨校退休,共產黨員,天津市志同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投資人,住西青區候檯子碧景園51號。
訴訟請求;
原告(反訴被告)張天泰訴被告張××騰房;
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反訴被告)陳仲英,住河西區體院北9區10門
訴訟請求
確認房屋買賣有效。
重審判決書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合同法,當事人雖未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為此,原、被告、第三人對訴爭房屋的買賣合同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此外,房屋買賣後的產權過戶登記並不是合同生效的要求,只是物權變動的要求,是標的物所有權是否轉移的標志,對買賣合同及效力沒有影響,並不因為當事人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而認定其買賣合同無效。
天津市河西區法院 審 判 員 劉衛平
上述兩個判決,判決結果相反
要式法律行為的解釋;
舉例;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了購買f35戰斗機合同,每架f35戰斗機一美元,這個合同屬要式法律行為,必須有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這個合同必須由中國政府批准,同時美國政府也得批准,上述合同才有效。這個合同屬於要式法律行為。
房屋買賣後的產權過戶登記並不是合同生效的要求,只是物權變動的要求,是標的物所有權是否轉移的標志,對買賣合同及效力沒有影響,並不因為當事人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而認定其買賣合同無效。

2018年12月20日 陳仲英 電話 15922170632

⑷ 根據合同法第197條270條的規定,訂立下列合同的行為中,屬於要式法律行為的是

合同法197條明文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專的除外。但書前後的兩句屬話明確表明 C為要式 D為非要式
269條: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270條: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綜上兩條所述:A B兩項同屬建設工程合同 均為要式合同

所以: ABC 當選。

⑸ 1、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要式行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必須採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行為,如:票據行為就是法定要式行為。

不要式行為又名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不拘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即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行為的形式,只要該行為意思表示合法,行為即可生效。一般來說,法律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是不要式行為。

(5)合同法要式行為擴展閱讀:

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的簡介:

1、要式行為

綜合起來說就是:如法律規定某種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某種形式,這種民事法律行為就稱為要式民事行為。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必須遵照法律要求的形式,其法律行為方能成立。凡不具備法律規定的形式的民事行為便是不成立的。

2、不要式行為

民法中的意思自治應該包括意思形式的自由,按照自己行為、自己責任的原則,法律很少再干預當事人的行為方式,只在個人行使權利涉及他人義務、公共利益或重大民生事務時,才要求民事法律行為必須以要式方式進行。

即民事法律行為是否為要式,須有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為限,否則為不要式。

⑹ 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的區別

要式行為是指必須具備特定的法定形式和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為。比如,合同法中規定的金融機構為貸款人的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等,須採用書面方式,是要式行為。
非要式行為則指不要求採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行為。
比如,一般的買賣行為,既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這里當事人沒有約定特定的形式,法律也沒有規定特定的形式,是非要式的行為。

⑺ 要式行為與非要式行為有什麼不同

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規定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第270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因此,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行為,屬於要式法律行為。

不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採用書面、口頭或其他任何形式均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法》第197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個條款規定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屬於不要式法律行為,有沒有書面形式的合同均可。而非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則屬於要式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拓展資料:

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必須履行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它的內容包括行為人行為的合法性和成立條件的必要性,根據對要式法律行為劃分的標准不同,可分為以下不同的幾種類型。

不要式法律行為則指不要求採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法律行為。

根據要式法律行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和要式行政法律行為。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設立、變更或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履行某種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進行婚姻登記的行為。

要式行政法律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某種方式而實施,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必須製作處罰決定書,勞動爭議仲裁必須製作仲裁書等。

⑻ 7. 要式法律行為與不要式法律行為的理解8. 諾成性法律行為與實踐性法律行為的理解

7.根據民事法律行為是否必須依照一定方式實施,可以把它分為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

1.概念。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形式實施的行為。一定的方式常見的有書面形式、履行登記手續等。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不拘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即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行為的形式,只要該行為意思表示合法,行為即可生效。

2.區分意義:

(1)要式行為須有約定或法律規定。要式行為在於強調民事法律行為的鄭重性,一方面為表彰和強化行為的效力,另一方面也是以利於滋生糾紛時便於對事實的證明。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應該包括意思形式的自由,按照自己行為、自己責任的原則,法律很少再干預當事人行為方式,只在個人行使權利涉及他人義務、公共利益或重大民生事務時,才要求民事法律行為必須以要式方式進行。即民事法律行為是否為要式,須有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為限,否則為不要式。

我國擔保法中規定的抵押、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房屋買賣須登記,以及合同法中規定的建設工程合同須採用書面方式,都屬於要式行為。

(2)要式行為的效力。要式行為如未完成特定形式,該行為不成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這一個例外規定,應該能適用於所有的債權合同,能否適用物權行為,有待於物權法的規定或最高法院對合同法的進一步解釋。

8.諾成性經濟法律行為是指無須標的物的交付、僅有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為。其特點在於,從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之時起,法律行為就成立。例:貨物的買賣、房屋的租賃等行為。
實踐性法律行為又稱要物行為,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外,還需要交付標的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例:在小件寄存合同中,只有寄存人將寄存的物品交給保管人時,合同才算成立。

⑼ 什麼叫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要式法律行為和非要式法律行為是由依法律成立的形式和程序作的劃分。

1、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必須具備特定的法定形式和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轉移房屋所有權,除了當事人要簽訂書面合同以外,還必須到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

2、不要式法律行為則指不要求採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一般的買賣、公民之間的借貸等。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方式的選擇上,不受法律的特別限制。例如,一般的買賣行為,既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

區別:

1、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規定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第270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因此,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行為,屬於要式法律行為。

2、不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採用書面、口頭或其他任何形式均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合同法》第197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個條款規定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屬於不要式法律行為,有沒有書面形式的合同均可。而非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則屬於要式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9)合同法要式行為擴展閱讀

一、分類

1、根據要式法律行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和要式行政法律行為。

(1)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設立、變更或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履行某種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進行婚姻登記的行為。

(2)要式行政法律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某種方式而實施,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必須製作處罰決定書,勞動爭議仲裁必須製作仲裁書等。

因行政行為對公民的權利影響很大,為防止濫用行政權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注重一定的形式和方式。

2、根據要式法律行為是否由行為人自由決定為標准,可分為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法定要式法律行為以及約定和法定相結合而成的雙重要式法律行為。

(1)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約定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訂立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合同必須經過公證機關公證後才能成立。它要求約定的要式必須是合法的和能夠實現的方式。

約定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發生在民事活動中,而行政法律行為當中採用約定要式的很少,根據行政法律行為的特點和調整對象來講,只要是要式的都應當是法定的,如果採用約定的要式行政行為不利於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2)法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行政執法機關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章、制度等形式而確定的某種法律行為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這就要求行為人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方式後,行為才能成立。

行政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法定的要式行政法律行為,而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是約定的也可以是法定的。

二、對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處理原則

1、維護國家法律的原則。

行為人沒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並且具體民事法律行為沒有實施的,雙方當事人對所設立、變更或廢止民事法律關系達成的協議或合同而發生糾紛的,應當認定其民事法律關系沒有成立。

2、實事求是的原則。

(1)未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前的民事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對其約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已經實際履行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其民事行為合法,應當支持,責令履行法定要式行為,並對其沒有及時履行法定要式行為的責任者進行處罰(應當由行政立法部門對此做出處罰性規定)。

(2)如果其民事行為違法,又沒有履行法定要式形式的,其行為按法律對違法行為的處理原則和規定處理。

(3)若行為人履行了行政機關認可性的法定要式行為的,但其民事行為內容違法的,影響到民事法律關系整體內容生效的(如買賣汽車進行犯罪活動的),對其履行的法定要式行為應由履行認可性的行政機關予以撤銷.

(4)如果是屬部分內容違法,並不影響到整體民事法律關系生效的(如規定的違約金或利息超出國家法律規定等),對違法部分予以撤銷。

3、尊重合同的原則。

(1)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所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按法律規定必須履行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這種法定的方式就是合同或協議成立的前提條件。

(2)對沒有履行的,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如必須經過公證才能成立的經濟合同,對沒有進行公證的合同,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和有效,若雙方實際履行了,發生糾紛後不受法律保護,按無效合同處理。

(3)但對於先由雙方當事人簽訂成立生效的合同或協議,生效或履行後再必須履行某種法定的形式對其認可或履行行政登記制度的民事行為,應當採取遵重合同的原則,並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4)對於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的意思表示真實的,且符合法律規定,只是缺少履行法定行政管理的要式手續的,應認定合同的有效,令其補辦手續。

(5)或對不履行合同一方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給予賠償(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不能只因沒有履行行政管理手續這種要式行為而否認其前一部分的合法性,或對其前一部分合法行為不予保護,從而使遵守合同一方蒙受損失又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違約方得不到制裁。

熱點內容
公安禁閉條例 發布:2025-08-18 05:16:45 瀏覽:390
因相關法律法規該商品無法海淘 發布:2025-08-18 05:16:37 瀏覽:546
來賓興賓區民法院 發布:2025-08-18 05:08:40 瀏覽:481
為什麼精神病不用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8 05:01:43 瀏覽:165
贈予與遺囑婚姻法 發布:2025-08-18 05:01:40 瀏覽:689
1980年婚姻法年齡 發布:2025-08-18 05:00:40 瀏覽:121
陳敏子律師 發布:2025-08-18 04:56:52 瀏覽:829
電子工資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8 04:38:40 瀏覽:862
法治安全徵文 發布:2025-08-18 04:34:20 瀏覽:837
國家司法部門 發布:2025-08-18 04:17:16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