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關於交貨日期的規定
Ⅰ 合同上交貨日期寫成訂貨日期如何索賠
這個看你們自己怎麼定。一般是半個月,2周。一般我們是這樣規定的,訂貨後從付款(全款和預付款都是)之日算起,一周內交貨。貨到後通知對方提貨,從通知日起,半個月內不提貨者,將視為收貨方拒絕收貨,貨物將全部退回發貨方,並不予退回貨款或預付款。
Ⅱ 合同簽訂日期晚於規定交貨日期是否成立
合同有效,但書面合同與雙方實際履行的內容不一致的,以雙方實際履行的為准,因為雙方共同認可以實際履行的內容才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
Ⅲ 合同法中交付時間寫幾月幾日前怎麼理解
就是合同在幾月幾日前履行,是合同義務的履行期限。如果在這個日子之前履行的話,就沒有違約責任。如果超過這個期限沒有履行的話,對方可能主張違約責任。
Ⅳ 合同法對買賣合同交付期限作了什麼規定
合同履行的期限,以日、旬、月、季、半年度、年度或跨年度計算。在買賣合同中的履行期限,實際上就是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買受方支付貨款的時間。
《合同法》對買賣合同交付期限作了如下規定:
一、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標的物。約定交付期限,出賣人可以在該交付時間內的任何時間內交付(《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標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按下列方式確定:
1、協議補充。不能達成協議補充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2、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
三、標的物在合同訂立之前已為買受人佔有,合同生效的時間為交付的時間(《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條)。
四、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
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參考來源:網頁鏈接
Ⅳ 如何解讀合同法中的交付期限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標的物的交付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時,專首先,當事屬人可以協商達成補充協議;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這樣仍然不能確定,按照本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出賣人就可以隨時履行,買受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出賣人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為了使買受人有一個合理的准備接收標的物的時間,如准備倉庫等,出賣人應當在交付之前通知買受人。即使法律對此不作規定,這也是出賣人按照誠實信用的合同原則應當履行的義務,因為通知一下對出賣人來說並不是多大的負擔,卻可以使買受人免受可能的損害。至於這段准備時間應當多長,則應當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的確定,難以一概而論。
Ⅵ 按合同規定的時間交貨的原因有哪些
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的救濟方法:
買賣合同簽訂之後,賣方不按期交貨常有發生,且在國際貿易中是常見的。有時是賣方按時交貨確有困難,這時應及時通知買方,請求買方同意延長交貨期;有時是由於市場行情發生劇烈變化,賣方故意不交貨。而對於買方來說,賣方延遲交貨可能使他遭受巨大的損失。各國法律對這種違約行為均規定了相應的救濟方法。英美法國家從保護買方的利益出發,在法律上對延遲交貨處理十分嚴厲。大陸法系國家對此則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
《公約》未就延遲交貨問題作出具體的規定,但是依照《公約》的規定,賣方延遲交貨如未得到買方的許可,即構成違約,買方可採取下列救濟方法:
(1)當賣方延遲交貨構成了根本違反合同時,買方就可以撤銷合同。在行使該權利時,買方應注意只有在該違約從根本上剝奪了其依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時才可行使該權利。所以,當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可以給他規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他履行義務,如果賣方不在該時間內交貨,或聲明他將不在新規定的額外時間內交貨,買方即可撤銷合同;如果賣方已經交貨,買方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必須在他知道賣方交貨之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作出,否則他就喪失了宣告合同撤銷的權利。所謂「合理」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最好盡快行使。
(2)請求損害賠償。《公約》規定,賣方違約時,買方除了行使其他權利外,還可以同時請求損害賠償。當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是十分肯定的,即使他已經以賣方延遲交貨為由撤銷合同。附帶說明的是,《公約》對提前交貨也作了具體規定:當賣方在交貨期前交貨,買方可以受領貨物,也可以拒收貨物。
賣方交貨延遲如何救濟,關鍵是看是否構成根本違反合同。若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則可撤銷合同,並請求損害賠償;若未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則只能請求損害賠償。延遲交貨在國際交易中是常見的,賣方要及時通知買方,延長交貨期,買方同意,則可延長,若不同意,則仍必須按時交貨。如何區分賣方延遲交貨是否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可從以下兩個案例得到一點啟示和借鑒
案例:出售普通肉雞合同案。合同規定賣方應於7月至8月裝運,但賣方9月初才裝運。在這段時間肉雞的市場價格並沒有什麼變化。供銷情況亦正常。在這種情況下,賣方遲延交貨就不能認為是根本違反合同,買方不能撤銷合同。
若買方訂合同時告訴賣方有特定用途,而賣方延遲交貨,則此時構成根本違約,可撤銷合同,拒收貨物。
Ⅶ 請教,合同法中有沒有對未能按期交貨而進行的罰款做出具體規定
1、不是罰款,是違約金,雖然說結果一樣,但是性質不一樣,因為合同回雙方是平等的民答事主體,一方無權對另一方進行罰款,所以,准確說法叫做「違約金」。
2、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對違約金作出明確的規定,合同強調的是意思自治,只要合同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所以是由雙方當事人進行約定的。
3、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或者過低的,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增加或者降低(過高與過低的標准:高於損失130%、低於損失70%)。
Ⅷ 合同和信用證規定的交貨日期不同
只能按信用證辦,否則單證不符會造成拒付。但一定先與買方協商好。問清楚到底何時交貨,如果按合同時間就要求對方開信用證修改書來。
信用證的定義
銀行(開證行)根據進口商(申請人)的申請和指示,或以自身的名義,向第三者(受益人)開立的、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面文件。
簡而言之,信用證是銀行開立的一種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A Documentary Credit is a conditional bank written undertaking of payment.
這個條件就是要求受益人提供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各種單據,即「單證相符」或「相符交單」。
信用證的性質
一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行負第一性付款責任
《UCP600》第七條A款明確規定:「只要規定的單據提交給指定銀行或開證行,並且構成相符交單,則開證行必須承付。」
B款規定:「開證行自開立信用證之時起即不可撤銷地承擔承付責任。」
二信用證是一種自足文件,它不依附於貿易合同而獨立存在,不受貿易合同條款的約束。
《UCP600》第四條A款規定:「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開立基礎的銷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相互獨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證中含有對此類合同的任何援引,銀行也與該合同無關,且不受其約束。」可見,銀行只對信用證負責,貿易合同的修改、變更甚至失效都絲毫不影響信用證的效力。
三信用證業務是一種純粹的單據業務,它處理的對象是單據。而不是以貨物為准。(Pure Document Transaction)
《UCP600》第五條規定:「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可能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履約行為。」
《UCP600》第十四條a款規定:按指定行事的指定銀行、保兌行(如有的話)及開證行須審核單據,且僅基於單據本身確定其是否在表面上構成相符交單。
因此,銀行的信用證業務是純粹的單據業務,是不管貿易合同、不管貨物、不管單據真偽、不管是否履約的「四不管」業務。唯一要求是「單證相符的原則」。
Ⅸ 中國合同法對賣方的交貨時間,地點和交貨品質,包裝,價格等作了哪些規定
雙方對合同確定抄了標的物(也就是你這里的貨物),數量,當事人,合同就成立了。其他的事項,雙方有約定依據約定,沒有約定就協商,協商不成就依據交易習慣。還不成就依據法律補充,
時間,履行時間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是要給債務人合理的時間。
地點,金錢以債權人地點,不動產以不動產所在地,其他的履行的地點需要運輸的交付第一承運人的地點。不需要運輸的,訂立合同時知道貨物所在地的,以貨物所在地為交貨地點,不知道的以訂立合同的地點。
質量和包裝和價格。有國家標準的以國家標准,沒有的話有市場標准以市場標准。
Ⅹ 合同法交貨期延誤是如何處理
交貨復期延誤是一種違約行為制,由此造成另一方的經濟損失,違約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有約定按約定處理,沒約定是也可事後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或按仲裁協議提交仲裁,沒有仲裁協議也可商定交由仲裁或直接訴訟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