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offer
1. 誰能仔細講講香港合同法中offer和invitation to treat的區別、定義和相關的例子比較嗎
「Invitation to treat」 does not have binding force to the person who is giving it to another person,. E.g. advertisement, price displayed on the shop-window. This is an 「invitation」 to another person to make an offer to contract. A buyer may make an offer; the seller may reject that offer.
On the contrary, an 「offer」 must be clearly made and direct approach to another party to contract; it is an expression of willingness to negotiate. Thus, the person make an 「offer」 is intending to be bound.
These two concepts not only have been applied in common law, but also in German civil law system. I hope my explanation can really help you.
中文來說,「Invitation to treat」是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而「offer」則是要約,與承諾相對應,依合同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構成要件主要有:內容具體確定;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二者的區別明顯:其一,效力不同。要約對要約人具有約束力,而要約邀請則無;其二,要約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受要約人承諾送達,合同即告成立。要約邀請,則不是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它只是喚起別人向自己作出要約表示或使自己能向別人發出要約;其三,要約必須包含能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條款,要約邀請則不是;其四,要約一般是針對特定的對象進行,而要約邀請的對象則一般是不特定的大眾對象。
希望我的解釋能夠真正的幫助你。
2. OFFER LETTER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電子數據可以作為證據來使用,其證明效力視情況而定。
offerletter:所謂回offerletter,目前還沒有一答個統一的名字,offer在法律上一般翻譯為「要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要約」就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這個意思表示應當內容具體確定,並且要約人一旦作出了承諾,就要受到意思表示的約束。因此offerletter一般應用為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前,向勞動者發出的一份有關錄用信息的信函。在法律上應受民法、合同法調整,不受勞動合同法調整,不等同於勞動合同。一旦發出,對用人單位就產生法律約束,而勞動者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拒絕。 在人員錄用比較規范的企業,offerletter中一般會向勞動者寫明報到的時間、地點,薪酬福利以及職位等信息,並明確該錄用信的有效期以及與勞動合同的關系,即勞動合同簽訂後,該錄用信是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還是失去效力。勞動者收到該錄用信函後,如果同意錄用,則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將簽名後的錄用信寄至或傳真至用人單位。
3. 請問法律合同法里的offer, agreement, puff, consideration分別是什麼意思啊,謝謝
offer在法律上一般翻譯為要約,指當事人一方提出訂約條件,願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專向表示。
agreement的意思屬為協議。
puff的意思為氣喘吁吁。
consideration的意思為考慮。
(3)合同法offer擴展閱讀:
offer要約的條件:
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
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
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4. offer的法律效力的問題
公司的offer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約,即向應聘者發出的簽訂勞動合同的請求。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的,要約不得撤消。應聘者為了實現訂立勞動合同的目的,已經辭去了原先的職務,即已經為履行勞動合同作了准備工作。這份要約公司已經不能撤消了。如果要撤消,必須承擔因此給應聘者帶來的損失。
2:對於收到紙質offer的應聘者,要注意offer上是否有有權人的簽字或公司蓋章。如果應聘者得到的只是一張簡單列印的紙,可能出現無法得到認可的情況。
3:如果公司的offer沒有明確入職時間,建議先與公司確認入職時間後再辭職。因為沒有明確時間的offer在法律上是可撤消的。
資料拓展: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資料來源:網路詞條法律效力
5. 關於offer和勞動合同的問題
offer可以視為你和公司間的口頭協議,並無法律效力。
三方協議的效力也只是由學校來保證,只有到公司報到後簽訂的正式勞動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
offer上是否提及違約金,與三方協議違約時是否收取違約金無關。三方協議是畢業生、學校、用人單位三方簽署的,畢業生違約時,有的學校要收違約金,有的學校不收,而用人單位一般都要收違約金。只有兩種情況除外:
[1] 畢業生考上國家公務員後違約,學校和單位均不得收違約金;
[2] 畢業生考上研究生繼續深造,學校不得收違約金,如在招聘過程中明示單位且獲得同意,則單位也不收違約金。
該回答在2005-11-29 08:50:40由回答者修改過
6. offer具有法律效力嗎
offer對企業具有法律效力,對個人約束力不大。
雖然Offer只是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出的要約,Offer並不是勞動合同,僅僅是用人單位單方向勞動者發出的聘用意向,是一種意思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OfferLetter並不是正式的合同,公司的Offer同樣是有法律效力的。
根據《合同法》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款之規定,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的,要約不得撤消。
(6)合同法offer擴展閱讀
如果企業反悔對受要約人造成損失可以要求賠償,可以主張損失的賠償范圍包括:
1、主要的經濟損失。一般為被錄用者自原單位離職後的應得工資收入損失、應得經濟補償等。
2、其他損失。一般為勞動合同磋商過程中發生的郵寄費、交通費、體檢費等費用。
3、機會損失。一般為被錄用者因此而放棄其他的就業機會。
以上這些損失法院在具體判決時都會考慮在內的,但是,對於損害賠償數額的合理性,法院會結合個案具體情況予以綜合考量。
7. 勞動合同前,offer的作用和法律效力
1、offer只是 公司發給你的,是單方的意思表示,告訴你這家公司願意要你,但是你專可以決定去不去;屬
2、勞動合同說明你和公司之間確定了勞動關系,是雙方的約定。
建議你重新向公司要份offer,至少要保證*年*月要在你拿到offer之後。
8. 簽了勞動合同offer還有法律效力嗎
簽訂勞動合同就有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回面勞動合同答。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9. 勞動合同與offer有什麼區別
三方是指學校、企業、畢業生三方。三方協議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它是明確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
《勞動法》第16條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就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又補充規定:試用期應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第21條還指出: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通常來講,外企、合資企業、私企一般採用試用期,根據合同期的長短,可以是1至3個月不等,通常試用期為3個月,不得超過6個月。國家機關、高校、研究所一般採用見習期,通常為一年。
在明確勞動關系之後,求職者應注意及時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以防止社會保險費等權益受到侵害;單位不與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做法明顯是違法的,畢業生不要以為不簽合同就可以更自由,不簽合同會損害畢業生作為勞動者的權益,特別是在雙方產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出現工傷等情況時,會帶來更大麻煩。雙方未訂立勞動合同的,「跳槽」行為將不受用人單位約束。
三方協議簽訂後不是萬事大吉,還要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勞動保障部門指出: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單位一旦和求職者確立了勞動關系,就應依法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勞動合同而未訂立的,勞動者可以隨時終止勞動關系。
一份合法的合同包括: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對於工作的內容應當盡量細化。如,崗位工種外延大或比較廣,說明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當事人從事的崗位工種變化范圍大。
求職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對崗位工種適度細化。對於試用期、培訓、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求職者希望在勞動合同中體現的內容,當事人可提出在勞動合同中寫明。求職者一旦發現條款表述不清、概念模糊的,及時要求用人單位進行說明修訂。
10. 請問法律合同法里的offer, agreement, puff, consideration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訂單 同意 puff的意思要看下語境才能知道。 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