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合同法
您好,《民法總則》中並沒有合同法的具體內容,合同法的內容應該體現在民法分內則中,
民法總則中可能的相容關規定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區別主要是調整范圍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民法調整專平等屬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合同法》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與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
《民法通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合同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
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Ⅲ 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合同法有區別嗎區別在哪裡
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合同法有區別,區別如下:1、明確身份關系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沒有明確規定的,可依其性質適用合同編規定。《民法典》第464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合同法》無相關規定2、懸賞廣告性質明確懸賞廣告屬於以其他方式訂立的合同,而非單方允諾行為,也非要約行為。這得益於民法典對於合同的訂立方式新增了一種「其他方式」。《民法典》第471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第499條 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合同法》第13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3、預約合同預約合同不同於本約,《民法典》區分預約和本約,違反預約合同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但不能要求其承擔本約合同的違約責任。《民法典》第495條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無相關規定。4、格式條款「可撤銷」變為「可主張不成為合同內容」在《民法典》之前,格式條款沒有合理提示說明的,適用可撤銷的規定,而撤銷本身應通過訴訟行使,且行使有期限限制。《民法典》將格式條款的可撤銷變為「可主張不成為合同的內容」,降低了抗辯成本。《民法典》第496條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 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關於提示和說明義務的規定,導致對方沒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對方當事人申請撤銷該格式條款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Ⅳ 合同法為何屬於民法范疇
民法是指規定調整復平等主體的制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實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法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和組成部分。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上述兩條表明了合同法的立法目的,符合民法定義。因而合同法屬於民法范疇。
Ⅳ 合同法是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內、變更容、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Ⅵ 合同法在民法中處於什麼地位
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說來,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回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答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中,財產關系包括財產的所有關系和流轉關系。財產的所有關系主要是物權法來調整,而因財產流轉所形成的當事人直接按的權利義務關系則主要有合同法來調整。
我國合同法是在1999年通過的,對合同的簽訂、履行,合同變更和解除,違約責任以及包括買賣合同的十五種有名合同做出了規定,是目前處理合同問題的重要依據
此外,不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司法實踐中,合同法都是重頭戲。甚至有人說,學好合同法幾乎就學好了民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Ⅶ 民法總則合同法不同之處有哪些
您好,民法總則是今年才最新頒發的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總則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一)《民法總則》有關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規定
1、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一般要件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理解與適用:該規則銜接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追認制度。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有效之外應為無效。但立法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效之外的無效行為歸入了可追認,通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可生效。
3、法定代表人代錶行為的有效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民法總則》在法人一章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為效力的規定也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一部分。代錶行為以「身份及名義」進行判斷,在今後合同審查中應注意是否需要約定蓋章後生效。
4、職務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七十條 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職務行為以「身份、職權、名義」進行判斷,注意與「表見代理」之間的關系。
(二)《合同法》有關合同有效的規定
1、表見代理簽訂的合同有效
第四十九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理解與適用:對應《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條職務行為的效力認定規則。
2、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簽訂的合同對法人有效
第五十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3、經追認及事後取得處分權訂立的合同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4、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有效(並不當然無效)
合同法解釋一第十條 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5、「一物數賣」合同有效(並不當然無效)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五條 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6、對標的物沒有處分權的買賣合同有效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 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Ⅷ 合同法是民法還是法律
合同法已失效,其部分內容已經整合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門法律主要用於調整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