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無效後

勞動合同法無效後

發布時間: 2022-01-18 16:52:32

㈠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和處理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㈡ 勞動合同無效後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合同無效後的法律後果有,該合同自始無效;當事人因該合同所得的財產要予以返還;不能返還的或者沒必要返還的,要折價賠償;以及有過錯的要賠償對方受到的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㈢ 無效勞動合同會有怎樣的法律後果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勞動雙方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無效的,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㈣ 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後,應當依法予以解除。為什麼不對

不用「依法」解除,無效合同本身就沒有法律效力

㈤ 新《勞動合同法》08年開始執行是否意味著原《勞動法》失效

《勞動合同法》研討中心

——HRBAR

前言:
《勞動合同法》將在2008年01月01日開始施行,本法的頒布對我們工作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這里無需贅述。身為人力資源從業者的我們正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在正確理解本法的基礎上,掌握適當的應對操作辦法。由此我和樹青商量決定,我們員工關系版致力於「站在眾多BAR友的肩膀上」,從《勞動合同法》法律條款的理解、規章制度的建立、個案問題的處理這三個方面,梳理大家的問題、篩選大家的回復、匯總大家的智慧結晶,製作一個屬於我們HRBAR的「《勞動合同法》研討集錦」與大家分享,希望該成果能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准備實施辦法:將大家的相關問題及回復在此貼不斷補充更新,我們在大家的研討發言中總結出一個最適當的解釋或應對操作辦法,分門別類的為大家整理出來。
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夠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對已做出解釋的不同或補充意見),我們將通過不斷的改進為大家提供一個最好的《勞動合同法》的解讀版本。

在此感謝參與研討,貢獻智慧的BAR友們:(陸續更新中)
雲青、樹青、玉金、麗華、艷春、彬彬、佟磊、曉蓮、紅梅、敖慶、立新、建華、黃龍、媛媛、楊林
王京、劉偉、明陽、國輝、淑娟、石蕾、葉農

正文:(陸續更新中)

1 法律條款理解

1.1 總則

1.2 勞動合同的訂立

1.2.1 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比例可否單獨在《員工手冊》上體現?
可以在《員工手冊》上體現,但同時也要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否則勞動合同無效。
我的理解:一、按《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勞動合同中有9個必備條款,若某一條款描述有問題應該是部分無效。二、不知界時國家是否印發新的勞動合同書範本,不知有關休息休假的內容如何能在新範本的勞動合同書中詳盡規定?所以我認為這類約定更多的需要在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中約定,同時將規章制度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

1.2.2 今年下半年要簽訂的合同是不是要按新的勞動合同法簽訂?
應該按新的來做。這樣避免了明年1月1日起要大規模修改勞動合同的重復勞動。
我的理解不同:2007年下半年要簽訂的勞動合同無須按新的《勞動合同法》來修訂。理由一:新法還有很多需要從其規定的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理由二:2008年1月1日後,原勞動合同與新法相悖的條款自然失效,根據界時新頒布的實施細則進行修訂才是避免了重復勞動。
1.2.3 如有員工在新法實施前已工作滿10年以上,但距退休還有15年,新法實施後,該員工是不是要簽無固定期限合同?
如果是新單位,並且是第一次簽合同,可以不簽,如果不是新單位,具備一個條件就應該簽。
我的理解不同:《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或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如果不是新單位,則在勞動者續訂勞動合同時而不是新法實施後即改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是新單位,則不是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2.4 第八條:「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若我們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聘用了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員工,應當附有什麼連帶責任?(70% 嗎?)若是勞動者故意隱瞞這一事實,我們是否有權要求員工給予公司經濟賠償?
(1)《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所稱的連帶責任,主要是一種連帶性質的損害賠償責任,賠償范圍包括由於勞動者為正常辦理終止或解除手續(如未辦理交接工作)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全部損失。連帶責任在承擔上並無比例的限定,勞動者原單位可任意選擇勞動者或勞動者現單位承擔全部責任。
(2)若勞動者故意隱瞞這一事實,企業有權要求勞動者在企業為之承擔的責任范圍內進行賠償,並有權以勞動者欺詐為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解除與該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提請注意的是,證明勞動者「故意隱瞞」須在錄用該勞動者的過程中留足書面證據,如要求勞動者提供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證明的通知單以及勞動者提供的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等。

1.3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1.4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1.4.1 禁止解除條件,比如說員工生病情況,職工有三期類的等等,如果在合同期滿的時候,職工得了這些病怎麼辦?
合同期滿的時候有此種情況要延續,職工享有這種權利,只要是在辦離職手續之前,就要給其醫療期,直到醫療期滿,才可以辦終止手續,此段時間發的醫療補助金等可以低於正常工資,但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
補充意見:進入醫療期的工資發生變動需要提前以書面形式約定。
1.4.2 懷孕期的女職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是否可以和其解除合同?
如果懷孕期的女職工嚴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比如制度中規定累計曠工超過30天可以解除勞動,那你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

1.5 特別規定

1.5.1 勞動派遣者轉換用工單位是否受競業禁止條款限制?
原解釋: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3條的規定,其應該受競業禁止條款限制,但限於高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我的理解不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3條的描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但勞務派遣者的用人單位是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者與用工單位從《勞動合同法》中看不到需要約定競業限制的文字描述。

1.6 監督檢查

1.7 法律責任

1.7.1 企業解僱員工在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上的差異?
關於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從用人單位來講現在來看不到差異了,只要是企業解僱的,不管是定期還是無固定期限,只要是企業主動提出解除的都要給經濟補償。
我的理解不同:對於簽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企業可以在勞動合同期滿時使員工提出不與企業續訂勞動合同。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則沒有這個機會。

1.8 附則

2 規章制度建立

2.1 制定企業規章制度的程序
2.1.1 盡量和工會、職工代表大會保持良好的溝通,未協商好之前寧可不出台敏感的規章制度。
2.1.2 把必要的規章制度的有關條文寫入勞動合同中,變成相應的合同條款。
2.1.3 規章制度的內容合法(不與法律、法規、規章及各地的政策規定相沖突);
2.1.4 制定與實施的程序合法;
2.1.5 履行了告知義務。
2.2 招聘入職環節應關注的點
2.2.1 員工背景調查
2.2.2 企業情況告知
2.2.3 薪酬職位承諾
2.2.4 勞動合同條款協商
2.2.5 擬聘用員工評價
2.2.6 員工申明
2.2.7 公司管理制度的告知
2.2.8 試用期與勞動合同期限的協商確定
2.2.9 勞動合同文本與各類協議的簽訂
2.2.10 勞動合同期限的設置

2.3 勞動合同管理中應關注的點
2.3.1 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進行變更
2.3.2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變更,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2.3.3 其他事項變更必須要履行協商程序。

2.4 請休假管理

2.5 獎懲管理

2.6 離職管理

2.6.1 為員工辦理北京戶口後,給其試用期,他提前三天就走了,企業是否可向其索取違約金?
用人單位不能以辦理戶口為由收取違約金,所以該員工無論是在試用期間辭職還是在轉正後辭職都沒有本質區別。
2.6.2 如何在規章制度方面有效約束為員工將用人單位當做辦理集體戶口的跳板?
暫時無適當可行的解決辦法。

2.7 違約金

2.7.1 為員工辦理北京戶口可不可以約定服務期違約金?
此問題在國有企業並股以前普遍存在,辦北京戶口的問題應該說沒有辦法約定,因公安部門已經准許其進京,故戶口一旦辦下來也不可退回去。此種情況下,關鍵是看以什麼名義引進該員工,如果是屬於高技術人才,公司可以直接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不能夠到公司有競爭性的崗位去。但是至於服務期,只要沒有提供培訓,服務期是絕對約束不了的。

3 個案問題處理

3.1

4 《勞動合同法》施行前,企業應做的准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4.1 培訓:
4.1.1 高層管理者:人工成本合法;勞動關系合法;內部系統要求。
4.1.2 HR管理者:自我角色定位與扮演;應對新法的體系建設;策略實施;上下溝通引導。
4.1.3 中層管理者:針對新法公司內部應對程序的執行力與執行能力。
4.1.4 員工:正確理解新法;知情權;程序執行;反饋。

㈥ 無效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勞動合同無效,是來指勞動自合同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能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效果,但並不等於不產生其他法律後果。法律後果,是指由於勞動合同無效而帶來的一系列的客觀結果。《勞動法》第18條和第97條對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作出了規定。
(1)無效的勞動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勞動法》第18條條2款規定:「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2)當事人責任的承擔。《勞動法》第97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勞部發[1995]223號)對因用人單位的原因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賠償辦法作了具體規定。

㈦ 簡述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動合同無效的規定 詳細點謝謝

勞動合同的無效是指當事人違反法律、法規,訂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無效有下列情形:1、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是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2、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3、違法法律、行政法規強制規定的。對勞動合同無效或不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熱點內容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8-15 22:04:30 瀏覽:747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