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合同法司法解釋三
①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16條怎麼理解
被保險人要求退還保險現金價值的,法院不予支持,因為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條款進行退還,不是按保險現金價值進行退還。
②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什麼時候出來的
您好復,2015年11月26日上午10時,制最高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劉竹梅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並回答記者提問。
為正確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61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三》)。該司法解釋將於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保險法司法解釋一二三是什麼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7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是2013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於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該版司法解釋著重解決保險法保險合同章人身保險部分在適用中存在的爭議,以防範道德風險。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保險法施行後成立的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保險法的規定。保險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除本解釋另有規定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的法律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保險法的有關規定。認定保險合同是否成立,適用合同訂立時的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 財產保險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險標的分別投保,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在其保險利益范圍內依據保險合同主張保險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 當事人訂立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根據保險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被保險人同意並認可保險金額」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在合同訂立時作出,也可以在合同訂立後追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保險合同並認可保險金額:(一)被保險人明知他人代其簽名同意而未表示異議的;(二)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三)有證據足以認定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投保的其他情形。
④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為什麼只到26條
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版情況提出詢問的權,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第四十三條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權利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⑤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四合理不合理
司法解釋三第十四條說明了,被保險人的繼承人持有保險單的情況下保險人給付的保險金法院予以支持。這條應該是參考了國外保單持有人可以認定為保險財產的持有人的說法,從道德上講,保單在某一繼承人手中,說明被保險人生前某種程度上有指定此人為受益人的可能性的。所以這個解釋還是比較說的通的。
⑥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全文
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第四十三條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權利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
現行保險法的司法解釋沒有單獨就第八十九條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09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73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9〕1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7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為正確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現就人民法院適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保險法施行後成立的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保險法的規定。保險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除本解釋另有規定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的法律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保險法的有關規定。
認定保險合同是否成立,適用合同訂立時的法律。
第二條對於保險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險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認定無效而適用保險法認定有效的,適用保險法的規定。
第三條保險合同成立於保險法施行前而保險標的轉讓、保險事故、理賠、代位求償等行為或事件,發生於保險法施行後的,適用保險法的規定。
第四條保險合同成立於保險法施行前,保險法施行後,保險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或者申報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為由,主張解除合同的,適用保險法的規定。
第五條保險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險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間自2009年10月1日起計算:
(一)保險法施行前,保險人收到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保險法施行後,適用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三十日的;
(二)保險法施行前,保險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險法施行後,按照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行使解除權,適用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三十日的;
(三)保險法施行後,保險人按照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解除合同,適用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二年的;
(四)保險法施行前,保險人收到保險標的轉讓通知,保險法施行後,以保險標的轉讓導致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為由請求按照合同約定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適用保險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三十日的。
第六條保險法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的案件,不適用保險法的規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⑧ 最高人民法院保險法解釋三
《解釋三》明確人身保險利益主動審查原則,防範道德風險。細化死亡險的相關規版定,鼓勵保權險交易。明確體檢與如實告知義務的規定,維護誠實信用。明確保險合同恢復效力的條件,維持合同效力。規范受益人的指定與變更,保護受益人的受益權。規范醫療保險格式條款,維持對價平衡。
此外,《解釋三》還對保險金請求權的轉讓、作為被保險人遺產的保險金給付、受益人與被保險人同時死亡的推定、故意犯罪如何認定等問題作了規定。
《解釋三》的出台,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保險消費者,促進保險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妥善化解當事人糾紛,維護公平的市場交易秩序,促進保險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民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確保國家法律的准確統一實施,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⑨ 保險法解釋三25條
網友你好:
分太高了,答案很簡單:沒沖突,因為23和25壓根就規定的不是一個程序。
咱不說法條了,你不是法律專業我就不用法言法語了:
23條:立法目的--解決索賠難!針對保險公司賠償請求後長時間拖延,不予理睬的問題。該條明確規定,人家報險了,那你就30日內作出核定(注意25條是確定),該不該賠錢。認為應當賠錢的話,如果合同很清楚或者和投保人說好了,那麼10內給錢!!!
可是核定還可能有一個結果,就是保險公司認為不應該賠錢,那麼怎麼辦呢--去看24條:3天內發拒賠通知。
25條:立法目的--解決理賠難(先予賠付條款)!核定確屬保險責任,但是保險公司理賠也要有過程啊,保險事故是很復雜的,比如事故認定書、病歷,醫療票據,傷殘等級、損失鑒定.....這需要投保人提供的,在提供齊全之後,如果60天內沒辦法確定數額,那就不能找理由在拖延人家了,先把能確定的給了。
所以說:23條和25條沒沖突,23規定的是賠不賠,25規定的是怎麼賠(之一)。
OK讓我們舉個理解用小例子:張三投個意外傷害險(假設全賠)。張三從樓梯摔下,腿骨折,住院花1萬,打個鋼板。張三打電話報險,保險公司派員到醫院查病歷,問120,屬實,依據23條,30內核定屬於保險事故,張三說給我1萬得了,保險公司說好,10內給錢。可是張三要求全賠,雙方協商不好,具體賠多少也不明確,鋼板現在不能取,醫療費其實沒完結,那沒辦法,依據25條,60天內確定不了全部數額,先把有醫療票的那1萬給張三。
網友你明白了嗎?你的問題法科生都覺得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⑩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被保險人的損失是哪些
損失補償原則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之後,保險人對其遭受的實際損失應當進行充分的補償。其具體內容有:(1)保險賠償金額應當公平合理,充分補償,協商一致。所謂公平合理,充分補償,就是說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後的具體賠償數額應當有利於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雙方利益。一方面,要充分補償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達到保險保障的目的。另一方面,不能使賠償數額超過實際損失,使被保險人獲取額外收益而損害保險人的合法權益。至於協商一致,則是說海上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作為保險賠償的最高限額,應由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根據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協商確定。而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也須雙方協商一致才予適用。(2)保險金額是計算賠償數額的依據,一般不允許超值保險。(3)防止道德危險的發生。海上保險合同是對被保險人的保險保障措施,並非其牟利的手段,所以要防止道德危險的發生。(4)保險人的賠償責任依法律和海上保險合同予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