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醫療保險合同法

醫療保險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2-01-25 08:18:59

⑴ 醫療保險合同條款中的「合理且必要的醫療費用」該怎麼理解

什麼是「合理且必要的醫療費用」
保險合同中對於「合理且必要」給出具體的定義,一般會包含以下幾方面:
1.治療意外傷害及疾病所必須的項目
2.不超過安全、足量治療原則的項目
3.由醫生開具的處方葯
4.非實驗性的、非研究性的項目
5.與接受治療當地普遍接受的醫療專業實踐標准一致的項目
首先我們都知道,醫療險是報銷補償型的保險產品。(實際花費了多少錢,則提供相應的報銷補償,並不能獲利,其報銷金額無法超過實際花費的金額)同時,醫療險以補償性原則為依據,也無法實現通過多家不同保險公司進行重復報銷方式。
比如某個因為骨折需要進行鋼板植入手術,一般的治療費用在3萬元左右,但是如果該患者在實際報銷時提供10萬的報銷金額,明顯就超出了平均治療費用,保險公司肯定不會認為這是「合理且必要的」。
還有的明明是摔傷住院,報銷單上確有一些不相關的葯物;或者本來說治療的是高血壓,可是卻提供了別的病種的葯物發票進行報銷。這些在必要性上也缺乏合理的解釋。
結合以上幾點來看,合理且必要並不是我們主觀的判斷,也並不依附於保險公司的理賠推斷。主要看的還是看醫生怎麼說,畢竟醫生才是專業的,需按醫囑賠付。
安全、足量治療是每一名有資質的醫師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醫生不會為一名病人開出超量的用葯。保險公司不會因為投保對象主觀上認為的醫療項目和葯品使用的需要,而認定為合理且必要。而是根據醫生開出的處方葯以及住院小結的描述來進行理賠的。
舉個例子:比如有的患者認為有醫療險,建議醫生給他配價格更高的進口葯,但是醫生認為國產葯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醫生很可能會在病例報告上寫:經與患者溝通,患者選用某進口葯物進行治療。因為是患者自己要求的,所以就不屬於「合理且必須的」范疇了。
但是如果醫生病歷本上寫的是:經診斷,需要服用某進口葯進行治療。這個時候盡管治療費用更貴,但是因為是合理且必要的支出,保險公司也會報銷。
醫療險報銷為什麼要「合理且必要」?
為什麼醫療保險合同內要規定「合理且必要」呢?其實主要是為了防止有的被保險人「一處受傷,全身檢查」、「一次住院,全身治療」、「一個處方,全家帶葯」的情況出現。另外,也要避免因為患者的主觀意願,濫用葯物,造成不必要的保險理賠的消耗。
保險理賠講的是,白紙黑字,有據可循,有法可依,並且,保險公司是商業的金融機構,不是慈善機構,也要考慮總體的盈利,並不可能不計賠付條件的隨意進行理賠。
所以,醫療險中的「合理且必要」,並非如我們所想只是保險公司說了算,也並不存在所謂的「套路」之說,而是建立在雙方相互誠信的基礎上,以合同條款作為法律的約束,達成的共識。

⑵ 勞動合同法中是怎樣規定醫療保險的

醫保也是必須交的

公司嚴重違法了

應參保未參保的,公司必須根據當地醫保條例的規定給你報銷醫療費

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報銷醫療費和補交社保

勞動法醫療保險規定

企業不給員工交醫療保險是違法的,協商不成,員工可以到公司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臨時工醫療保險合同法是哪年開始的

第一,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第二,現在沒有臨時工,在計劃經濟時期,是有臨時工的,實行合同制繳納養老保險制度之後,就不存在臨時工了,凡是用人單位,必須要和職工簽訂勞動合

⑸ 我國醫療保險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一、主體:
(一) 從醫療保險責任分,國家、醫療保險的管理和經辦機構、用人單位、投保者及其家庭。
(二) 從保險業務分,
1、保險人
2. 投保人
3. 被保險人
4. 受益人
5. 管理人
6. 監督人
二、客體:
醫療保險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資金、物、服務行為。
三、內容:
醫療保險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法律關系主體一般包括國家、機構和組織以及公民。
法律關系客體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體,一旦它承載某種利益價值,就可能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法律關系建立的目的,總是為了保護某種利益、獲取某種利益,或分配、轉移某種利益(有關的內容,參見本章第二節「法的價值」)。

⑹ 醫療保險相關規定

法定都是只能要求補交,而不是現金補償的

並且原來沒有開戶,也無法補交的

我看算了,不好要求什麼的

⑺ 醫療保險的基本原則

你好,我是奶爸,醫療保險主要有以下4大原則:

1、保險利益原則:

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保險利益原則是指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或履行保險合同過程中,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必須具有保險利益的規定。

2、最大誠信原則:

在投保前的健康告知一定要如實告知,如果有疑惑建議看看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一定可以不賠嗎?》

最大誠信的含義是指當事人真誠地向對方充分而准確的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虛偽、欺瞞、隱瞞行為。而且不僅在保險合同訂立時要遵守此項原則,在整個合同有效期內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也都要求當事人間具有「最大誠信」。

3、近因原則;

近因,是指在風險和損失之間,導致損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決定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指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最接近的原因。

4、損失補償原則:

損失補償原則是指保險合同生效之後,當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通過保險賠償,是被保險人恢復到受災前的經濟原狀,但不能因損失而獲得額外收益。
參考資料:保險中介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用書----《保險原理與實務》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⑻ 勞動合同法里有醫療保險嗎

有沒有我不清楚,但單位必須為職工繳納五險,裡麵包含醫療保險

⑼ 勞動法關於醫保的條款

《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和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第二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醫療期間,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十一條規定:"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在退休、患病、負傷、因公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失業、生育情況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七十四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經辦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建立職能由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規定:"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一百條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交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四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參考自贛州律師http://www.lawtime.cn/ganzhou

熱點內容
重慶市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4:27:30 瀏覽:737
法官演繹推理 發布:2025-08-15 04:22:53 瀏覽:693
2019小學6年級家長法律知識試卷 發布:2025-08-15 04:13:42 瀏覽:87
電子廢棄物條例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356
元旦依據立法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885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