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研究方法類型法

社會研究方法類型法

發布時間: 2022-01-26 19:12:21

A. 社會研究方法中的範式是什麼意思

您好,我看到您的問題很久沒有人來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扣分的並且你的懸賞分也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網上好友問友打聽,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關網站直接搜索.

四,網上很多專業論壇以及知識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資料,我遇到專業性的問題總是上論壇求解決辦法的。

五,將你的問題問的細一些,清楚一些!讓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麼意思!

謝謝採納我的建議! !

B. 社會研究方法歷年

那開始就會研究方法,歷年的這個不是現在才研究的

C. 社會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有哪些方法

社會學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歸納


韋伯與福柯權力思想的比較

一.思想背景

1.韋伯

韋伯當時的生活時代是資本主義社會努力尋求發展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他認為那個時代科層制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組織形式典型的統治類型。科層制是他所謂的法理統治的一種最典型、最純粹的表現形式。科層制的管理按客觀標准來看,在功能方面是嚴格合理的,它作為客觀的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帶有任何個性化色彩,而僅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務原則。在它的內部,既沒有傳統的人情事故,也沒有個人良心的紛擾,既排除貪贓枉法的弊端,也不介入黨派之爭。在科層制內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則,即技術和效益的原則,嚴格排除任何技術以外的目的和價值,它是一架機器,人只是機器上的一個個運轉良好的齒輪。由此可看出:這種科層制的組織形式就像一個權力的「金字塔」,權力是自上而下的貫徹實施,這種社會要求的權力的統治必須有國家、法律作為保證,權力是完全支配型的。韋伯認為法理統治適合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和發展的要求。

2.福柯

福柯稱現代社會是一個「紀律」社會,他把「紀律」作為一項權力技術。在18世紀,公開處決的儀式已經成為國王的暴力和民眾的暴力公開較量的舞台,最終導致國家拋棄了這種在人道主義者看來「殘暴」的懲罰方式,出現了一種比較「人道」的懲罰方式。在此過程中,福柯認為出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權力模式,紀律這種權力技術占據了關鍵性的地位。福柯的權力理論與1968年革命也密切相關,這場遍及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自啟蒙時代以來建立的一系列價值觀和真理觀,開啟了一個崇尚差異,提倡多元的時代。福柯盡管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革命行為的懷疑,但他卻是1968年革命的積極參與者,而且可以說這場政治運動的實踐經歷對福柯後期學術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了他對革命和權力問題的看法。他首先發現,全新的社會實踐已經使得傳統的有關權力和革命社會理論顯得不合時宜,在革命多元化的目標、力量和方式的背後突顯了社會權力問題的復雜,而且革命失敗的現實也迫使理論家更加深入地分析權力運做的機制,尋找一種革命之外的權力反抗模式。在此契機之上福柯展開了他的現代權力分析,而對現有權力理論的批判就成為了福柯權力分析的首要一環。

由於韋伯與福柯生活的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的條件引發他們對權力的不同思考,從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雖然他們對待權力的分析角度不同,但是他們的權力理論較好地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求,說明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現象,並對一些社會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

二.有關權力概念

權力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有關權力的理論也豐富多樣,但是,多數權力理論都是從行為主義的角度進行的研究,認為權力就是某人或某一群體的行為對他人或其他群體的行為所產生的顯性影響的程度以及范圍。同時,絕大多數學者是從宏觀角度來理解權力,把權力看作國家統治的工具,看作是統治階級推行剝削、壓迫的暴力與強制,看作是對被統治群體進行領導、指揮、支配、控制、管理、約束或鎮壓的手段和形式。

1.韋伯:權力就是指:「行動者在一個社會關系中可以排除抗拒以貫徹其意志的機會,而不論這種機會的基礎是什麼。」即處於社會關系之中的行動者排除抗拒,從而使其意志得到實現的必然性,而不論這種必然性的基礎是什麼。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韋伯是從社會行動者之間的社會關系角度對權力進行定義的,其基本模式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支配關系權力就是一個在社會關系中處於某個位置的行動者可以不顧另一個行動者的反對而實現自己意願的機會。強調社會互動關系中的單向性及自上而下的強制性。

2.福柯:權力是一種力量關系,或者說所有的力量關系都是一種權力關系。首先,福柯反對將關注某種機構化的法律化的權力中心論,尤其是那些將國家機構視為政治權力的中心學說。福柯認為國家機構只是權力的一個有限領域,權力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次,福柯認為權力不是單數,因為一種力量總是與其他力量結成關系,所有的力量都是關系,也即權力。因此,福柯的權力的本質恰恰體現在它的多樣性、片斷性、不確定性中,體現在一種相對主義的描述中。

三.權力范圍

1.韋伯:宏觀權力理論

韋伯的權力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寬泛,既可以指家庭中家長對子女的管教,也可以指任何一個組織中上級對下級的命令。韋伯在權力問題上最為關注的是統治權的問題,尤其是國家權力的問題。他將權力看作是與社會政治領域相關的事務,認為研究權利首先應關注和國家機器有關的問題。這種權力觀認為權力分析總是與精英和領導權的認定有關。這涉及誰能通過控制政治日程和形塑他人的信念或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韋伯的權力理論重視國家機構這樣的權力中心,從權力中心構成對局部的支配、控制,形成單一的統治大廈,體現了一種宏觀權利論。

2.福柯:微觀權力理論

福柯的「微觀權力論」是運用後現代思維方式,以一種自下而上的視角,從社會生活的底層出發,用權力結構去解析社會機體的理論。在福柯看來,權力並不只存在於戰場、刑場、絞刑架、皇冠、權杖、笏板或紅頭文件中,它也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習俗、閑談碎語、道聽途說,乃至眾目睽睽之中。因此,他的權力理論的研究對象不是國家、法律這些中心化的存在,而是瘋人院、監獄、修道院……這些社會邊緣、底層中的權力關系。權力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存在,它是一種綜合性力量,一種無處不在的復雜實體。它由各種因素構成,因此,在人類社會中,不論是知識、話語、性、懲罰、規訓與教育,都與形形色色的權力密切相關,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權力。

四.側重點(角度)

(一)權力的本質

1.韋伯:權利是一種所有物

韋伯把權力作為一種所有物,認為權力像商品和財產一樣,可以被一些個人和群體佔有,那些佔有權力的個人和群體就擁有了統治權,從而成為社會的統治階層,他們就能夠運用這種權力來統治其他人、控制其他人。韋伯關注權力擁有者的合法性。所謂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服從某種命令的動機,而不論這些命令是由統治者個人發出的,還是通過契約、協議產生的抽象法律條文、規章或命令形式出現的。任何群體服從命令的可能性主要是取決於他們對那個統治系統合法性的相信程度。繼而韋伯構想出三種具備合法性的基礎,即「卡里斯馬」型(或個人魅力型)基礎、傳統型基礎、法理型基礎。

2.福柯: 權力是一種關系策略

福柯這樣說:「權力從未確定位置,它從不在某些人手中,從不像財產或財富那樣被據為己有。權力運轉著。」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福柯認為權力並不是一個物的概念,而是各種力量關系的、多形態的、流動性的場。因而,權力是一種關系。只存在著某種關系性的權力,它在無數個點上體現出來,具有不確定性。福柯說:「權力以網路的形式運作在這個網上,個人不僅流動著,而且他們總是既處於服從的地位又同時運用權力。」由此可見,在福柯眼中,權力就是一台巨大的機器,每一個人,無論他是權力的施與者還是權力的受施者,都被權力所捕獲,個人只是權力網路中占據的一個位置而已。同時,作為一種關系,權力並不是從上至下的單向度控制的簡單關系,它是一種相互交錯的復雜網路。所以,社會中的個體都處在這個網路中,每個人既可能成為權力控制、支配的對象,又可能同時成為實施權力的主人。個人在這種網路中具備了雙重的身份:權力控制的對象和發出權力的角色。

(二)權力作用中的重點不同

1.韋伯強調權力的否定作用

傳統的權力分析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權力消極否定的一面,權力分析中充斥著「禁止 」、「阻止 」、「防止 」之類的詞彙。韋伯的權力觀分析總是與精英和領導權的認定有關,這涉及誰能通過控制政治日程和形塑他人的信念,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由於權力往往被視為一種在社會中被分配的份額,被視為實體性的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擁有權力這種物品,權力只能掌握在少數人中。因此,韋伯式的權力分析模式也非常重視權力的禁止性和否定性,強調擁有權力的一方通過各種手段實現自身的意志,而不論被統治者是被動的服從,還是自願的,在他看來,權力彷彿除了壓制、排拒和否定之外,便不能做些什麼。如果權力具有生產的作用,也只是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生產了一種界限。

2.福柯:權力是一種生產性的實踐

福柯的權力理論著重對主體性格重塑方面的積極功能,認為權力首先應該被看作一種生產性的實踐或生產性的網路。這種作為生產性網路的權力,不斷創造出人與人之間的新聯系,組織更積極的相互作用線以及樂觀積極的「權力效應」,其產品表現為人們對自身的認同,即現代性的主體, 德勒茲將這一點視為福柯權力分析的首要特點。在福柯看來,權力的極致之處便是約束或絕對的禁止,權力在對行動著的主體或主體們產生作用時,始終是藉助這些主體的行動本身或行動的能力。權力具有強大的建構和生產功能:「權力生產著現實,權力生產著對象的領域和真理的儀式,個人和關於個人的知識都是權力的產物」。他通過對監獄和性等問題的研究發現,生產性的權力通過層級監視、規范化裁決和檢查等技術,馴順了肉體,生產了符合規范和紀律的對象、知識;它激發了活動,而不是禁錮了活動;誘導了思想,而不是禁錮了思想;引發了話語,而不是打斷了話語。總之,福柯認為權力通過對主體歷史構成的參與而實現自身的運作,個人及其身份和特性是權力關系對身體、運動、慾望、力量施展作用的產物,而這樣的個人就成了權力運作最有力的支撐點。因此,在福柯的權力理論中,權力主體從能動的權力實施者變成被動的權力構成物,而權力從工具和手段轉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產性活動,權力通過生產自身的行使者完成自身的運作。福柯對權力的積極性的強調,並不只是說權力是好的,而是讓人們注意權力並不只是被動的禁令,更多的是產生效果的機制或技術。

D. 社會研究方法的內容簡介

威廉·勞倫斯·紐曼的《社會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它是美國大學的通用社會學教材,同時它被譯成多國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聲譽的經典之作。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是其最新修訂的第6版的英文版。全書分5編共16章,分別介紹了理論與方法的關系,方法論的含義,文獻檢索與學術倫理,定量與定性研究的設計、測量與取樣,實驗研究,調查研究,非反應式研究、田野研究、歷史比較研究,以及如何撰寫研究報告等。
本書討論范圍廣泛,論述嚴密,從社會理論基本範式到學科報告撰寫,從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復雜技術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既適合專門研究人員,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本書包含大量圖表和鮮活案例,同時吸納社會研究的最新理論和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參考書目和豐富的網路鏈接,為師生教學和學者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

E. 社會研究方法分為三個層次

(1)簡述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東北財大2007年研)
(2)什麼是社會研究的方法論?試述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中財2010年研)
答:
(1)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方法論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包括:
a.社會現象的性質及其理解;
b.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及其假定;
c.社會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問題;
d.社會研究者的價值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e.社會研究中的不同範式及其應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內在邏輯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通常,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a.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實地研究;d.文獻研究。其中每一種方式都具備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語言,構成一項具體社會研究區別於其他社會研究的明顯特徵。同時,每一種方式可以獨立地走完一項具體社會研究的全部過程。
③具體方法與技術
具體方法與技術是指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資料收集和分析是社會研究過程中的兩項重要任務,與四種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對應,研究者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
包括:①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②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具;③資料的收集;④資料的處理與分析;⑤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F. 請問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它包括哪些

簡述現代社復會研究方法的特徵 制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過直接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 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 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 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 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② 研究設計階段、 ③ 收集資料階段、 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G. 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方法》是美國大學的通用社會學教材,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1975年本書初版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現已出至第11版。同時它被譯成多國文字,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內被廣泛選作教材。

H. 社會研究方法中易於混淆的或者對立的概念

定性與定量研究
(一)定性研究:是通過參與觀察、深入訪談、文獻分析等方法對某一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調查,並採用分類、比較、歸納、矛盾分析等方法對調查資料進行加工分析,從而獲得對該社會現象的總體有較深入認識的一種研究類型。
定性研究中最常見的研究方式:實地研究。
(二)定量研究是運用基於統計原理和概率論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
社會研究中的統計調查和實驗研究屬於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
1、定性研究側重和依賴於對事物的含義、特徵、隱喻、象徵的描述和理解;而定量研究側重於且較多地依賴於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
2、從方法論上說,定性研究從屬於人文主義的研究範式;定量研究屬於實證主義範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自然科學。
3、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性研究基於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而定量研究則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
4、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強調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靈活性、特殊性,實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見的研究方式,參與觀察、無結構訪問、個人生活史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資料收集技術;定量研究更強調研究程序的標准化、系統化和操作化,抽樣調查、內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見的研究方式,量表、測量問卷調查、結構式訪問、結構式觀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見的資料收集方法。

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
1.典型調查
它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選取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
具體做法。
其特點。
2.重點調查
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主觀選取少數單位進行調查,並通過這些單位的情況來反映總體情況。(這一點與典型調查相同)
與典型調查不同點:它是對比較主要的,在總體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量上或比例上)的若干樣本進行調查。常用於統計工作和行政管理中。
其要求:調查對象要在總體中佔有重要地位或在總體的數量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

命題與概念:
概念是描述現象「是什麼」 的分類概括,而命題是對現象之間關系的陳述,即說明「為什麼」。
命題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它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之間關系的明確陳述使各種現象聯系起來。
也可以說,它是關於一個概念的特徵或多個概念間關系的陳述。
命題類型主要有:公理、定理、經驗概括、假設。
在社會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題形式是假設。

假設與命題:
假設是命題的特殊形式,主要體現在:(1)命題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設中的基本元素則是相對具體的變數;(2)假設中的變數關系應該是經驗可測的。
假設是一種有關變數間關系的嘗試性陳述,或者說是一種可用經驗事實檢驗的命題。

分層隨機抽樣與定額抽樣
一、 1.分層抽樣的優點與作用
分層隨機抽樣,就是先將總體依照某一種或某幾種特性或標志分為若干層次(或類型),然後從每一層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一個子樣本,將這些子樣本合在一起即為總體的樣本。
目前,分層抽樣在社會研究中獲得廣泛的應用。這是由於社會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異質性較高,因此有必要將它們按不同的特徵分為不同的類型(或層)加以研究。
分層抽樣的優點是:
(1)當一個總體內部分層明顯時,分層抽樣能夠克服簡單隨機抽樣和等距抽樣的缺點。
(2)分層抽樣可以提高總體參數估計的精確度。
即在不增加樣本的規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樣誤差,提高抽樣的精度。
(3)有些研究不僅要了解總體的情況,而且還要了解某些類別的情況。
即能很好地了解總體內不同層次的情況。
(4)便於行政管理。同一層可看作一個總體,因此每層可由專人進行管理。
2.分層抽樣的運用
分層抽樣可分為按比例分層抽樣和不按比例分層抽樣。
在實際中,通常採用的是按比例分層抽樣,因為它較最優分層抽樣簡單。
所謂按比例分層抽樣,就是要求各層子樣本在總體樣本中所佔比例與本層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相同。
不按比例分層抽樣,主要是基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而確定抽取樣本數。
分層的標准:
應當以抽樣單位的什麼樣的變數作為分層抽樣的標准。
(1)分層的理想變數是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標准。
如,要研究居民的消費狀況,應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分層標准。
從理論上來說,在確定分層變數時應考慮到所有影響因素,但實際上往往缺乏有關的詳細資料,因此,通常是主觀判定哪個或哪幾個因素與欲測變數高度相關。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以那些已有明顯層次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二、定額抽樣
定額抽樣又稱配額抽樣,是按調查對象的某種屬性或特徵將總體中所有個體分成若干類或層,然後在各層中抽樣。
樣本中各層(類)所佔的比例與它們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一樣。
如,某高校有4000名學生,其中男佔60%,女40%;文理科各佔50%;一、二、三、四年級學生比例為40、30、20、10%。現抽取100人,如下:
男 生 60人 女 生 40人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年級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人數 12 9 6 3 12 9 6 3 8 6 4 2 8 6 4 2

它與分層隨機抽樣相似。不同的是,分層抽樣中各層的子樣本是隨機抽取的,而定額抽樣中各層的子樣本是非隨機抽取的。
定額樣本的選取也可以基於屬性或特徵(變數)的組合。
定額抽樣是以代表總體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對總體的性質有充分的了解,如不同的性別、年齡、教育水平的人在總體中各佔了多大的比例等等。

I. 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 的區別

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的區別:

  1. 社會研究方法就是指的社會學,版什麼什麼學就是研權究什麼的。比如物理學就是研究物理的。

  2. 社會學研究方法指的是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以問卷法最為普遍,定性研究以訪談法最為有名。其他還有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文獻分析等。

熱點內容
光谷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5 00:21:17 瀏覽:322
經濟法專業必讀書目 發布:2025-08-15 00:20:18 瀏覽:894
廣東法官員額 發布:2025-08-15 00:14:41 瀏覽:887
法院能否當被告 發布:2025-08-15 00:12:06 瀏覽:628
歐米伽3立法 發布:2025-08-15 00:02:39 瀏覽:844
民法典飼養 發布:2025-08-15 00:00:56 瀏覽:943
行政法的淵源判例 發布:2025-08-14 23:57:40 瀏覽:203
贛江新區條例 發布:2025-08-14 23:52:45 瀏覽:657
中國人民法律刑事責任 發布:2025-08-14 23:52:02 瀏覽:844
柘城法院法官 發布:2025-08-14 23:51:54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