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中的抗辯權是什麼意思
㈠ 經濟法中的抗辯力具體該如何理解呢
我國的財產登記分屬許多不同的部門,獲得相應部門的認可,就有法律效力,也就所說的"抗辯力"
㈡ 抗辯 抗辯權 什麼意思誰能通俗的解釋....
抗辯是針對對方的請求權提出的,是抗擊對方,提出辯解與說明的意思;
抗辯權是指對抗對方的請求權或否認對方的權利主張的權利,又稱異議權。抗辯權的重要功能在於通過行使這種權利而使對方的請求權消滅或使其效力延期發生。
通俗地解釋:假如對方借你錢,在借條未到期前叫你還錢,對方就是行使請求權,但是你可以抗辯,以「借款還沒有到期」為由不還錢,這就是抗辯權,足以對抗對方的請求權。
(2)經濟法中的抗辯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抗辯權的作用在於「對抗」而非否認對方的權利。抗辯權的行使以請求權存在且提出請求為前提。在未提出請求權的情況下,抗辯權無從行使。故而,在權利已消滅的情況下,不適用抗辯權。如甲欠乙1萬元,一年後甲已償還,後乙又要求甲再給付1萬元,甲予以拒絕,否認自已欠乙1萬元的債務。這在性質上可稱否認權,不屬於抗辯權。
抗辯權是一種對抗權,對抗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法律請求權。該權利僅僅適用於有關合同的部分內容,對於其他內容將沒有什麼效果。另外,抗辯權是在承認對方權利的基礎上存在的,也就是說,如果對方沒有行使損害自己合法權益的法律請求時,是沒有效果的,所以,大家應該正確理解抗辯權才能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
㈢ 什麼是抗辯權
抗辯權又稱異議權,是指對抗對方的請求權的權利。可以說,請求權是矛,抗辯權是盾,抗辯權的功能在於延緩請求權的行使或使請求權歸於消滅。抗辯權的特徵:1、其行使以請求權的行使為前提,沒有請求權的行使,抗辯權自無必要行使。2、抗辯權只能由法律明確規定而產生,約定的抗辯事由只能產生合同的權利,而不是抗辯權。3、抗辯權為私權,是否行使完全由當事人來決定,不主動援引者視為放棄;法官不得主動依職權審查抗辯權是否存在。4、抗辯權的行使有一定的期限限制,該期限要麼由法律規定,要麼推定為合理期限,但抗辯權沒有自己獨立的行使期間,因為抗辯權是依附於請求權而發生的,如果對方請求權合法成立,則抗辯權也就合法成立,如果對方的請求權不合法,則抗辯權也無必要行使。
㈣ 合同法中的三大抗辯權是什麼呢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二、先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止履行。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經營狀部分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用;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階段為解除合同。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
㈤ 經濟法抗辯權有哪幾種
法律分析:經濟法抗辯權一共分為三類,即三大抗辯權:一、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未約定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二、不安抗辯權。在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難以給付之虞時,在對方當事人未履行或未為合同履行提供擔保之前,有暫時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三、後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