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PA經濟法訴訟時效制度
Ⅰ 經濟法中的訴訟時效是什麼意思啊
訴訟時效有兩層含義:
一是權利人在此時間內享有依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予版以保護的權利;
二是這一權權利在此時間內連續不行使即歸於消滅。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一般民事訴 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二年。
Ⅱ CPA經濟法 訴訟時效 被侵害之日的確定
訴訟時效的起始日是2008年的1月1日。
Ⅲ 注會《經濟法》訴訟時效起算相關問題
要注來意是(不作為「的」源債權請求權),而不是(不作為債權請求權)。
不是義務人請求權利人不行使請求權,而是當初雙方約定義務人承擔一個不作為義務,比如說酒店跟旁邊建築的所有人約定,建築不得超過特定高度以保證該酒店的景觀。這就是不作為義務,而該酒店享有的就是「請求他人不作為的債權請求權」。當旁邊建築的所有人違反約定,建築超過特定高度那天就算「義務人違反不作為義務」,訴訟時效從這時起算。
你所理解的情況,應該算是訴訟時效中斷的情況,就是30頁的「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之所以理解有誤,是因為你沒有理解「不作為」這個概念。不作為是指消極的行為,沒有一定的行動,但是是法律行為(可以看一下15頁的沉默形式)。
而且如果是你的那種理解,也會表述成「請求他人不履行債權請求權」,不會說成「不作為債權請求權」。不作為在法律上是一個特殊的概念。
Ⅳ 經濟法裡面訴訟時效的概念是什麼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實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力,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
Ⅳ [CPA經濟法 法律基礎知識]關於訴訟時效
該題的意思來是說 對於債源權人行駛權力時,當事人在什麼情況下提出抗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說法院維護的是債權人的利益。
1.債權人存在銀行的錢和利息,不能因為超過了存期,存款人要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銀行就抗辯,法院時不會支持銀行的.
2.同1
3.你認繳出資10萬,但是過了好多年你都沒有出夠10萬,公司可以隨時讓你繳清10萬,你以訴訟時效超過為由不出資法院是不會支持的。
該題容易混淆,雙重否定等於肯定,就是繞彎兒。
Ⅵ 關於經濟法裡面訴訟時效的問題
一是權來利人在此時間內享有依訴源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的權利;二是這一權利在此時間內連續不行使即歸於消滅。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一般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二年。
Ⅶ 關於經濟法訴訟時效的問題
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債務人同意償還已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後,不能反版悔。因為欠條超過訴訟失效後權,該債權債務就成為自然債務,即債權人喪失依訴訟程序保護其權利的可能性,不再有勝訴的可能,更不能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在這個情況下,債務人作出同意償還的承諾或者履行償還義務,則意味著和債權人達成了一個新的協議,此時會重新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債務人仍負有還款義務。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或者自願履行義務後,又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Ⅷ CPA經濟法中的訴訟時效和保護時效
前者是指權利人來明知自己的權利自受到侵害,而超過2年或1年訴訟時效,仍然不行使法定權利,喪失勝訴權。
後者是指權利人在20年內還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而超過20年訴訟時效,仍然不行使法定權利,喪失勝訴權。
因為,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受到侵害開始。
如:借條中規定了還款日,那麼,債權人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就是還款日,因為,這時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可以行使債權。如果超過2年沒有中斷訴訟時效,導致其債務變成自然債務,喪失勝訴權,債務人可以以債權人超過訴訟時效,要求判決債權人敗訴。
如果借條中沒有規定還款日,那麼,在20年內債權人隨時都可以向債務人要求償還債務,並受法律的保護,當然,債權人向債務人提出償還要求的時候,2年的訴訟時效就開始起算了。債權人20年內都沒有中斷訴訟時效,也導致債務變成自然債務。
Ⅸ 經濟法(訴訟時效)
正確答案應是a。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版明確規定,當事人未提權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甲僅說沒有能力償還債務,沒有提出超過訴訟時效問題。
而其他三個答案都涉及訴訟時效問題,包括釋明和裁判。
所以,答案a是正確的,其他三個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