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注會經濟法必須按照順序學嗎

注會經濟法必須按照順序學嗎

發布時間: 2022-02-04 09:19:31

『壹』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我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學呢

報考順序為:會計、審計、財管、風險管理、稅法、經濟法。 一、 會計 和審計是需要理解的科目,不是單純的做題能夠解問題,所以要留出時間來讓自己回味會計的處理原理和原則,教材中給出的就是注冊會計師應該掌握的處理原則,很多人覺得注會沒有用,其實錯了,如果沒有這些基本處理原則,實務根本處理不了; 二、 審計 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很抽象,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審計實務,所以理解尤其重要,要從整個審計過程上去思考為什麼要這么做,審計程序千差萬別其實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就比如各個業務循環雖然有差別,但是順查和逆差的道理還是一致的,那麼我們記憶的時候不需要哪個程序都記憶,重要的是記憶審計程序設計原理,然後記憶各個業務循環的內控設置。 三、 財管 是計算量比較大的科目,也需要理解和掌握公式的運用,所以把它當成數學來學習就好了,那麼如何更熟練的做題?只能是做很多題目,讓自己很熟練,對各個公式的運用都要很熟悉,最後做題的靈感就出來了。數學就是這樣,當你的靈感鍛煉出來,思路不自然的就會順下去,不用刻意去思考怎麼運用了。 四、 風險管理 是新的科目,但是根據目前來看,風險管理的計算可能會延續財管的特點,而且有關企業風險的內容計算量可能是比較大的;而且風險管理還加入了企業內部控制等的內容,使得這個學科兼具財管和審計的雙重特點,所以安排的順序也不能太靠後了,留出時間讓自己回味和理解。 五、 稅法 兼具計算和記憶兩種特點,那麼這個特點決定了教材出來以後學習是比較合理的,另外稅法的變動比較頻繁,教材出來學習也是比較合適的。稅法其實基本的計算是比較簡單的,關鍵就是各個稅種計算中一些小的優惠點、扣除項等的記憶,記住了這些小的點,整體計算是沒有問題的。稅法中比較復雜的計算就是出口退稅和土地增值稅了,此外沒有復雜的計算。 六、 經濟法 記憶性的科目,這個特點決定了考前兩三個月學習效果是最好的,當然因為注會難度是比較大的,兩三個月的學習時間大體上是要保證的。另外最近經濟法的考試突出了法法學原理的考察,比如一些案例分析等等,這些題目不是考簡單的記憶就能搞定的,是需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解決,否則肯定是考點都把握不全。來源 www.chniaacc.com

『貳』 我打算考明年的注會,考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這四科,我應該按什麼順序學習四科分別用多長時間來復習啊

會計是審計復的基礎,考過會計制後再考審計,稅法和會計可以一起考。如果時間充裕,經濟法也可以一起考。經濟法不要死記硬背,反復的看理解了就容易了。稅法也不需要背,但是要理解,同時要掌握主要稅種的計算。會計是耗時最多的,也是要理解的,光看注會教材往往很難理解,最好聽一下聽力,我個人推薦張志鳳的聽力。

『叄』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按什麼順序搭配比較好

你好很高興為你進行解答:
一次性報考兩科:
備考方案一:會計+稅法/經濟法/審計
會計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核心,與其他5科均有聯系,想要深入了解其他科目真諦的前提是有一個深厚的會計基礎,首次報考注會的考生優先選擇會計這一科。基礎不深厚並且學習時間少的學員,可以只報考兩科,搭配經濟法、稅法這樣相比起來簡單科目,這個備考方案也適合同時備考注會和初級的考生。
基礎比較好的考生可以選擇報考審計,審計這一科和會計的關聯度非常大。沒有良好的會計基礎,學習審計也會十分吃力的,所以將審計和會計搭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搭配方案。
備考方案二:財管+戰略
十多年前的注會教材里,財管和戰略屬於同一個考試科目,近幾年看,財管教材後面幾章的內容和戰略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考生在選擇報考科目時,可以將這兩科放在一起。
一次性報考三科:
備考方案一:會計+稅法+經濟法
前面說過,會計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根本,建議優先選擇。基礎不是很好又想一年多通過幾科的學員,建議將會計搭配經濟法、稅法,一科難度大的帶兩科難度小的,花費的學習時間並不是那麼多。
備考方案二:會計+審計+稅法
審計、稅法和會計的關聯性最高,關聯性高的考試科目搭配在一起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更容易些。
備考方案三:財管+戰略+經濟法/稅法
財管+戰略是一個穩定組合,最好兩科一起考,同時可以搭配經濟法、稅法這樣簡單的科目。
備考方案四:會計+經濟法+財管
很多考生想一舉拿下中級會計證書和注會證書,那麼搭配好考試科目是通過考試的關鍵,中級會計考試分為3科,分別是中級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中級經濟法分為經濟法部分與稅法部分,其他兩科與注會的經濟法、財管相對應,這個方案適合同時備考中級和注會的考生。
一次性報考四科:
備考方案一:會計+稅法+財管+戰略
會計和稅法、財管和戰略都屬於常見的黃金搭配方案,各科之間的關聯度很高,難度適宜,知識點之間也是融會貫通的,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備考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緩解了備考壓力。
備考方案二: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
審計和會計的關聯度很高,要想學好審計知識一定要對會計報表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將審計和會計搭配一起是比較好的選擇,其次與會計關聯度較高的科目是稅法,所得稅在這兩科里都是重要的知識點。經濟法難度不算大,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整體備考的難度。

『肆』 CPA經濟法需要學習兩遍嗎只學習一遍可以嗎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會計是基礎,審計是關鍵,財管是難點,稅法是先決條件,經濟法比較超然,風險管理最好在審計之前。


會計難度大。需要一定會計基礎知識,所以沒有基礎的人最好看看企業會計學、新准則應用指南,准備必要的知識基礎;另外要注意一點的是學習會計之前要認真看看稅法中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因為會計中涉稅處理尤其是遞延所得稅處理是個難點也是重點,從會計和稅法的處理實質和差異入手才是學好暫時性差異的關鍵。


稅法意義重。稅法的處理原則雖然和會計趨同了很多,但是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處理原則,實際發生原則直接導致了和會計的差異,從而引起了遞延所得稅的發生。掌握好遞延所得稅就能把會計一半左右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重要性不容小覷。


審計具有決定性作用。拿下會計和審計以後,注會考試便沒有太大難度了,審計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會計基礎。審計工作是在會計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會計基礎一定要有。審計可以做好兩年通過的打算,因此會計和審計一起報考的時候,重點在會計上,審計只為了混個臉熟,不要指望一年通過。


財管、經濟法和風險管理:就簡單了。有了之前考試歷練,你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剩下的幾個科目基本上沒有問題了,財管是稍微有難度。首先有了會計和稅法基礎,財管中籌資、投資、價值評估、成本核算等章節內容可以基本搞定了,難度降低不少,尤其是對於租賃內容的理解,而這些內容是之前內容的綜合運用,難度是相當高的。另外風險管理和經濟法難度並不大,雖然和其他科目聯系並不是很緊密,但是本身學習起來並不費力。而且經濟法和風險管理這兩個科目都適合在考前三四個月學習,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經驗,剩下的這兩個科目基本上沒有難度可言。


綜合階段測試:綜合階段測試屬於順理成章的事情,綜合階段測試雖然綜合了各個科目的內容,但是考試畢竟是考試,實務方面的也會點到為止,有專業階段的知識基礎和適當的學習學習,每個人都能夠勝任綜合階段考試的要求。所以應對綜合階段考試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應對考試的信心!


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伍』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有先後順序嗎

如何安排科目學習順序

1、整體計劃

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也就是說你打算用幾年的時間去通過注會會計師的考試。如果打算用五年的時間,那科目的搭配自由度比較大;如果你打算用2-3年的時間,那一年你至少要考兩門,並且是順利拿下,壓力就相對大些。但是考慮到注冊會計師考試難度大,通過率低,且專業階段單科成績有效期只有五年,建議別把戰線拉得太長,以免因為沒通過考試導致通過的科目成績作廢。

2、明確科目的難易程度

說到注冊會計師各個科目的難易程度,不同考生看法不同。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六個科目中,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理解難度較大,需要花費的備考時間相對較長;而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相對而言理解難度要小,需要記憶的內容多,整體來看花費的備考時間相對要短一些。

3、優先學習會計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科目中,會計是最基礎也是難度非常大的科目,好比蓋房子打地基一樣,優先學習會計的好處不必多說。

4、了解清楚科目之間的聯系

注冊會計師科目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聯系的,選擇關聯度較大的科目一起學習能夠幫助我們節約不少備考時間。關聯度較大的科目有會計和審計、會計和稅法、審計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報考方案:

報一門的方案

  • 《經濟法》或者《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原因:比較超然獨立,和其他四門課程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可以考慮先考《經濟法》或者《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 其它的科目,參照:個人的基礎知識和興趣。

  • 重點提示:有也可選擇考《會計》,大家在學習時一定要把會計這門課程讀熟、讀精。這本書是其他幾門的基礎。

  • 報兩門的方案

    會計和審計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一般來說審計和會計的聯系比較大,會計是審計的基礎,只是二者是站在兩個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審計中十三章到十六章屬於審計理論和實務結合的部分,這部分中涉及了很多的會計知識,這些知識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

    審計中的調整報表的分錄實際上就是在會計分錄基礎上,把涉及到的調整科目換成了最終的報表項目,雖然表面上看會計分錄和審計調整分錄差異很大,其實兩者的淵源是一樣的;

    就是審計對於企業內部控制的考慮,涉及到了企業內部信息流轉,這個流程本身也是需要會計知識做基礎的;

    因此不管是基本的審計理論還是審計實務都是和會計知識緊密相關的,會計和審計雖然都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學習可以相互促進,花費的時間要少於單獨學習兩門的時間。

    會計和稅法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會計和稅法的結合還是比較緊密的,各種稅金的計算,直接關繫到會計「應付稅金」這科目的總金額,同時還關繫到各個費用、所得稅、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遞延稅款等一系列科目的總金額。

    會計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同,那麼在會計里稅金計算錯誤,其他數據也不對了。還有就是所得稅的問題是貫穿會計全書的一根主線,不管是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還是收入確認一章,還是長期股權投資,還是日後調整事項、還是或有事項等章節,遞延所得稅的考察一直是個重點,也是貫穿起來的一個主線,所以對於稅法知識是否了解將直接影響遞延所得稅的分錄處理。所以當涉稅會計逐漸成為考試的重點,會計和稅法的聯系逐漸加強了。

    所以學習會計的時候學習稅法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整體把握會計教材幫助都是很大的。

    經濟法和稅法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簡單,對於比較畏懼注會的考生來說可以拿來練手,先建立自信。

    財管和風險管理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新考試制度下風險管理主要來自現行制度下的財管,那麼財管和風險管理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甚至是新制度下所有科目中聯系最為緊密的兩個科目了,風險管理中既有財管中的計算,比如企業價值評估,又有審計中的理論內容,比如內部控制的介紹,是個比較綜合性的科目,不過從學習的難度上來看,主要還在於計算方面。

    所以財管的學習有利於促進風險管理的學習。新考生報考這兩門是比較合適的,除了上面說的原因,還在於新制度改革之初,風險管理的難度還不是很高。

    風險管理和審計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新制度下的風險管理科目有內部控制的相關內容,這些對學習審計是很有幫助的,學員只有掌握了企業的內部控制設置,比如各個環節的票據、流程等等,才能理解審計程序設置的原因和目的,也才能自己理解和掌握好審計程序的具體運用。審計程度千差萬別,但是基本原理是不變的,就比如存在認定是逆查法,完整性認定是順查法,不變的是原理,變的只是票據和內控的說法,大家還是應該了解清楚這個本質。

    報三門的方案

    新制度因為有六門,所以建議一年三門的速度報考,加上最後的綜合階段測試,大致三年通過注會,這個速度是比較合適的,超過三年了知識的更新跟不上,學習綜合測試的時候還需要重新學習之前的科目。

  • 會計、審計和稅法
    難度:★★★★
    這個組合中會計和審計、會計和稅法的聯系都比較緊密,而且稅法難度並不是很難,推薦度

  • 會計、審計和風險管理
    難度:★★★★
    這個主要是考慮了審計和風險管理的關系,而且第一年新制度下風險管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考一考還是值得的。

  • 財管、風險管理和審計
    難度:★★★★★
    這個也是考慮了風險管理和審計的聯系,三個科目互相促進。

  • 會計、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這個主要突出的是會計和稅法的關系,經濟法搭配主要是從難度上考慮的。

  • 審計、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稅法或者經濟法主要也是難度的調節。

  • 財管、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 其他組合,兩個聯系比較緊密的科目,加上稅法或者經濟法作為難度調劑。這樣的報考方案比較省力,而且進度符合一般人的情況,新考生是可以重點考慮三門的報考方案的。

  • 如果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可首選會計、審計、稅法等科目;如果是非會計專業的考生,可首選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科目,因為會計和審計科目難度較大,需要較長時間的准備

    報四門的方案

  • 會計、審計、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 會計、審計、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 財管、風險管理、審計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 審計、風險管理、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其他方案主要考慮到自己的基礎和未來的計劃。報五門的方案
    可以在之前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一兩門比較簡單的或者自己擅長的科目。

  • 報五門的方案

    可以在之前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一兩門比較簡單的或者自己擅長的科目。

    報六門的方案

    之前舊制度下每年都有全科通過注會的考生,但是數量都不多,全國大致上在20個左右,通過的難度大,但是可能性還是有的,所以有毅力能堅持的考生可以考慮全科報名;而且新制度分為了兩個階段考試,分散了注會考試的難度,可能第一層級一次通過的人會增加,難度也會相應減少,加上新制度改革之初,總體難度並不會太難,因此選擇全科報考是可以考慮的,做好最充分的准備,即便是通過四門或者五門也是很成功的。

『陸』 注會大家建議學習順序

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復習指南注會考試是俗稱「魔鬼」考試。可想而之考試的難度之大、及格率之低,但再難再低每年都會有人取得單科合格證書,甚至有些人一年全科通過。這些人並不是有三頭六臂,他們只是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加上很好的臨場發揮。 根據以往的考試經驗提供給那些准備參加註會考試的人員一點意見和建議。 一、關於考試科目的組合問題 這個組合不是統一的,要因人而異。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作出相關的選擇。如果選擇的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個人的看法,第一次考試,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課程。這樣,對於樹立自己對注會考試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會計》,《審計》一定要在同一年考。因為,《審計》的綜合題,是一定會涉及《會計》的內容的。如果不掌握最新的會計內容,想通過審計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如果你考《會計》時,不考《審計》,那麼,等你考《審計》時,又要把新的注會《會計》的內容學一遍。這樣,相當是增加了自己的學習負擔。 二、最好能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考前培訓 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利用外界因素督促自己學習。大部分考生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的,所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尤為重要。此外,在課後要認真整理好課堂筆記,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一定要親自動手整理一遍筆記,很多知識點在寫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被記住了, 尤其是記憶點比較多的《經濟法》、《稅法》科目。 三、教材要看透,書中的例題每一道都要看懂,而且要親手做幾次。 因為注會考試教材中的例題數量本來就不多,一般都是比較精華的部分。熟作這些例題一方面可以幫助理解教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例題的總結體會編著者的意圖,總結思路。 此外,我給大家一個建議,考試前教材最少要看四遍。第一遍,預習,抽出難點和疑點,參加輔導上課時要有意識的消化和解決。第二遍,課後逐字逐句的通讀教材,這遍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記憶的高峰區。在預習、聽課以後,大多數人對教材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記憶,第二遍通讀教材可以加強對已經記住的知識的記憶(一般情況下,這部分知識我們以後不會輕易忘記),另外,可以對記憶模糊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記憶。我通常叫這個階段為「掃盲」階段。第三遍,要把教材讀薄,也就是說要把教材進行合理的總結,取其精華。這一遍只讀難點、重點、和盲點。第四遍,我們可以把它安排在考試前兩三周,經過前三遍的閱讀以後,這遍的閱讀可以說是輕松愉快,只讀目錄就可以。所有的知識點可以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過一遍,對記憶模糊的地方可以再重新閱讀相關章節。 通過以上四部閱讀,當我們坐在考場里時一定會成竹在胸。 四、加強練習、練好基本功。 考前大部分考生都會做很多練習題,這些練習題的選擇非常重要。我個人建議:除了指定的習題匯編以外,其他練習材料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市面上流通的很多練習書水平良莠不齊。所以歷年的考試試題應該是練習的首選。做考題的時候,應該根據每門課程的考試時間自行模擬考試。 平時做題要一步一步像正規考試一樣寫下來,理由有三: 第一、增強邏輯思維。平時練習時一步步寫下來,就不會到考試時因為不知怎麼寫而去思考。考試是分秒必爭的,平時增強了訓練,考試時就會節省時間。 第二、增強對數字的敏感度。做題時不要怕麻煩,全部過程都要寫清楚,不能只列公式不計算結果。其實按計算器也是一種訓練。按的次數多了,會對數字產生一種敏感性,計算出的結果你自己就會感覺出對不對。這比考試時心裡沒把握多計算一次又會節省很多時間。 第三、平時字寫得多了,到了考場上寫字的速度就會比較快。注會考試的題量都很大,大部分人都答不完考卷,快速的書寫非常必要。 五、 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因為大部分考生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學的,所以時間對這些人來說十分重要。建議看看這個時間安排作為參考。 早上5.00起床 5.00-7.00《經濟法》(第二年是《審計》) 中午12.00-14.00休息,建議大家要作個午休,因為大家在學習階段一般會晚睡早起的。這樣,睡眠時間會不足。正好用中午時間補一補。 晚上19.30-22.00學習《財務管理》(第二年是《會計》) 22.00-23.00學習《經濟法》(第二年是《稅法》)。 六、注重考試技巧 要學會放棄,不會做的題就放棄,省出時間研究會做的題,盡量做到會做的題不丟分,要准確性。 對只要結果不要中間過程的填表題目,在對子項沒有絕對把握的前提下,小合計、總計等項根本沒必要去填;在對所有調整事項沒有絕對把握全部調整正確的情況下,所得稅、未分配利潤等項也沒必要去填。 保證考試時客觀題的得分。因為,如果客觀題能拿高分,那麼,只要在綜合題中拿到一定的分數,通過這一科的概率是很大的。因為對於絕大部分考生來說,綜合題的得分率不會超過60%,所以,對於客觀題一定要每分必爭。 考試時對計算題,要分步做。分步的好處一是既便結果錯了,分步還能得分,二是你把自己的思路給了老師,老師會根據你的思路酌情給分。 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只要你能走進考場,能基本答完考題,你就能最終走向勝利。不要為一門考的不理想而影響其他科目的考試。畢竟我們已經付出了很多,有好的回報是必然的。當大家走進考場時會發現,已經拿到了50%的通行證,勝利的彼岸我們一定會到達。

『柒』 注會考試的順序應該怎樣安排

會計,需要有中級會計實務,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的底子。
審計,要會計學得好,審計才容易懂,這本書枯燥,比會計花的時間還要多。
財管,需要有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的知識。
經濟法,沒基礎,也可以學。
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的知識。
風險管理。
最好預習明年的注冊會計師的時間,考注冊會計師,切忌不可貪多,不可高估自己活著低估注冊會計師的難度。
現在最好不要把6本書買全,我建議你一科一科的准備,准備好一本書,再買一本書准備,准備到明年4月,看你的准備情況,再決定考幾科,以我個人的看法,我絕對你報考三科最為合適,經濟法,稅法,風險管理,這幾科與會計聯系不是很大,與會計稍微聯系大點的是稅法。輔導書不一定要買,最好報個班,現在報2010年的班,是送2009年的,建議你最好報考網校,跟著學,效果會比較不錯的。
另外在准備的過程中,切忌莫放過大題,因為考試如果一道大題沒做,及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一道大題都差不多18分左右,如果以道沒錯,就是80分往下起平,也就是說,正確率要達到80%才有希望及格,但正確率達到80%的,一般都能把題目做完,寧願平常多錯一點,也不要放過大題。

關於搭配的問題:
1.會計審計(+稅法):這樣搭配無可厚非,有人說先考這個,考了這個等於注冊會計師考了一半,這種說法本身沒什麼錯誤,但是這么搭配是因人而異的,本身會計的難度最大,審計花費的時間比會計還要長,所以這樣的搭配適合底子非常好,並且有時間比較,愛鑽研大題的那種。如果你現在准備的話,可以試試,建議最好試聽網校的輔導班,有10節免費的,其中包括第二章,如果第二章都聽不懂的,建議不要准備。
2.會計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樣搭配比第1種搭配要少花3個月的適合,這種報法適合大三的學生,專業課即將學完,並且沒有其他考試,只考注冊會計師的,這樣如果考上,對畢業找工作相對好點。
3.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種適合考試經驗不足的,歸納能力不強的,適合先從這個考起。
4.財管經濟法(+風險管理/+稅法):這個搭配是最省時間的,但特別針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不錯,並且學過金融的朋友,因為財管的期權股價是最難的章節,其次是企業整體價值評估,數學學得好,有金融底子的,會省時省力。害怕數學的不適合這一條。
注意:這個《會計》與注冊會計師的每一門都有聯系,其中與審計稅法聯系最大。這個《會計》並不是基礎,更不是《會計基礎》,很多學會計的,考這一科,考10多分,20多分都是正常的,大題一個不會的很多。所以最好有點心理准備,這個《會計》需要財管,成本會計的底子,第二章金融資產中,就涉及年金(資金時間價值)的知識。
《經濟法》《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經濟法的公司法,證券法,就要判斷現金流量,凈利率問題,一點會計基礎都沒有,肯定不行的。另外票據問題,如果是非會計專業,也不好理解,肯定要多費時間。《稅法》更加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企業所得稅,財務報表,各項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增值稅,這樣的基本知識都沒有,可以不用去考。

下面是如何學習的問題,其中4科我來告訴你:
其實很多人說考經濟法,稅法不需要會計基礎,是個錯誤。
首先是財管:並不像別人說的掌握公式就很容易考過,財管加客觀題,要計算的是80分以上,學財管的底子是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其中成本計算肯定是年年都有的,這個是屬於容易的題目,所以一定要會算。其次,通過歷年的試卷看,財管的計算類型這么幾個,容易的是財務報表分析,可持續增長率計算,最佳存貨,最佳現金持有量,銷售預算,風險計算,屬於難的有期權股價,這個也是年年考,二叉樹,斯科爾斯模型,肯定要知道,然後融資租賃,企業整體價值評估。10種類型的計算都要會,最基礎的章節是年金,凡事考慮年限的,無非肯定是用到年金和風險的,其中數學最好是學過概率,你像風險計算中的標准差,方差,相關系數,全部是概率到財管的具體運用。
經濟法:
經濟法有點雜,歸納的東西多,歸納完之後,還有其他零散的.
1.歸納時間,這個是第一章,訴訟期限,肯定會考。還有比如多少日登記,多少日見報,多少日發出公告,等等,破產法,公司法合並分立會提及。
2.歸納表決方式,合夥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
3.歸納組織形式,比如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這些合夥企業法,外商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
4.歸納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獨立董事,比如破產法管理人,都會有。
5.歸納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個物權法有。
6.歸納其他數字,這個很重要的。
重點章節往往是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破產法,物權法。這些章節也容易結合。
稅法:
而稅法不同.
因為你看稅法,出題就有很對性,計算題都是出稅種,叫你算多少稅,分值比例較高,所以你如果計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這么告訴你幾點,你回去好好看看稅法.
稅法從增值稅,除了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外,書上黑體字,都是按照這么一個順序.
1.各個稅的概念
2.征稅對象,納稅義務人.
3.計稅基礎,這個是計算的關鍵,哪些要計稅,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組價,你列一張表.
4.納稅時間,地點,稅收優惠.
你按照這4樣,再歸納第5個.
5.與房子有關的稅,你看歷年試卷,年年都會考到.
你這么一歸納,稅法頂多歸納出30頁4A的紙,肯定能過了.
會計:會計我一直頭疼,把最難得看了,但是今年放水,考些不看的地方,但是會計也要有財管的基礎,第二章金融資產就需要財管,未確認融資收益,所以學會計必須有底子,有中級財務會計的底子,有財務報表分析,稅務的知識。
學會計我的歸納不到家,但是還是必須說,各個章節的聯系,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長期股權投資都是有著聯系,所以這幾章要學好。
然後財務報表,合並財務報表,所得稅會計是難點。
歸納有以下這么幾點:
因為會計其實是考你的會計准則問題,很詳細的,所以首先要
1.歸納會計科目核算內容
2.歸納以什麼價值核算,你比如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到底是什麼價值。
3.歸納相同點,比如哪些要提減值准備,哪些可以沖回,哪些不可以沖回。
4.對比,資產對比負債,對比所有者權益。
5.共性,資產裡面的,比如金融資產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資產,共同與差異,金融資產與投資性房地產的共性。
審計我沒學好。

備考中注意這么幾點:
1.不能因為沒有2010年的教材而不預習,用09年的教材預習,最好不要買輔導,報個班比較穩妥,因為你如果面輔導,有以下兩個方面不好,如果你考得多,會感到預習時間不夠,再就是萬一教材改變大,做成了一個印象反倒不好。還不如報個班,把習題班學會就好了。等新書一下來,就趕緊做題。
2.心態放穩,不是很難的考試,只是到了那裡,會有兩個想法,一是題目不難,但是不會,二是感覺一整本書都是重點。
3.最怕的是高估自己,低估注冊會計師,很多考過初級,中級,盲目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不錯。
4.要堅持做大題,最怕的就是看到大題,就腦袋裡面思考一下,不動筆,而直接去看答案。

『捌』 想考CPA,請教一下,各科學習的先後順序是什麼樣的

①對於是財會類專業考生來說,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這三門課多多少少都有接觸,上手肯定會更快;而經濟法、審計、公司戰略這些課程會認為較難。
②經濟管理相關專業的考生會認為財務成本管理和公司戰略學起來很有把握。
③對於法學類專業的考生而言,學習經濟法、稅法自然是拿手好戲;學習其他理解難度較大的審計、會計將會是不小的挑戰。
④如果有事務所經驗的考生會認為審計也並不是那麼難學。
⑤對於絕大多數零基礎考生而言,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是三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建議各位考生盡早開始學習;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相對來說備考時間短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玖』 注會經濟法復習順序是怎樣的

注會經濟法我是跟著葉朱老師復習的

『拾』 CPA零基礎,六科應按照什麼順序學

順序建議是:

會計-稅法-審計-經濟法-財務管理-戰略

聽張志鳳 閆華紅郭守傑 劉聖妮 劉穎田明的課。

寫在前面:
1.
自我介紹:我是法學專業,注會六門中經濟法算是本專業的內容,會計在本科稍微學了一些基礎知識,其他的都是零基礎。
2.
寫作思路:先說到考試前最後一天我都做完了什麼,再說我是用什麼時間做完這些的,中間穿插復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復習方法,需要解釋的地方我會有注釋的形式標出來。

1. 復習成果
到最終考試前,我的復習成果如下:

會計:聽完11年和12年兩遍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1年的輕松過關2和12年的輕松過關1以及12年的輕松過關4的前五套題,教材看完一遍。
(作者按:「做完」是指在做完題目的基礎上把做題總結,選擇錯題再做一遍,大題錯題至少再做一遍,下同。)

財務成本管理:同會計。

審計:聽完11年和12年兩遍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和輕松過關1,輕松過關4的第1套題,教材基本看完一遍。

經濟法:沒有聽課,看了N遍輕松過關1,輕松1配套題目只做了選擇題,主觀題未做,輕松4隻做了全部6套題選擇題。

稅法:聽完12年的基礎班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輕松過關4做完前5套題。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聽完12年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和輕松過關2,教材粗略看了4或5遍。
1.1
關於復習資料選擇和應用
我的復習資料有三,輕松過關(以1為主)、網校的課程(全部是基礎班)以及教材。對於這三種資料,我的使用順序如下:

聽課,通過老師的講解勾勒起這門學科的知識框架和了解學科重點。

利用輕松1的題目前的講解進行復習(因為跟課程講義類似,就沒有使用配套講義),之後做後附的練習題進行鞏固。

做筆記,筆記不求詳細,但求能夠憑印象寫出知識結構。每章通常也就1張A4紙大小。

看教材,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聽課和做題沒有明白的地方,通過教材的講解搞清楚;第二是補充知識細節,查漏補缺,尋找輕松過關1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豐富知識體系。

(作者按:在學習過程中,我是以輕松過關1為主,筆記也是以輕松1為基礎做的。而日後的復習我基本是以自己的筆記為主,方法將在下文介紹。)
2. 學習時間
2.1
自然月:斷斷續續從11年9月到12年10月,中間穿插上課、偷懶、放假以及其他事情。
2.2
小時數:基本在1800~2000個小時,具體不詳。每日學習時間平均在8小時,考前2個月10小時。
2.3
時間安排:
①在11年9月~12年1月間學習完會計、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三門主要課程(聽完11年的課程,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做完11年的輕松2)
②12年1月~6月間的復習進度緩慢,基本在復習和鞏固已經學習的三門課程,包括總結錯題、建立知識框架和加深理解。
③12年6月至8月,學習稅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兩門課程,做題並建立知識體系。
④12年8月至考前,復習學過的五門課程,開始回顧經濟法,做輕松過關4的題目至考試。

3. 學習方法
3.1 復述

作為一個零基礎的考生,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跟所有人基本是相同的:會計和審計開始難以理解,尤其是會計中大家公認的最難的幾章: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和合並報表。對於這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我的方法除了聽課、看書外,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復述。我在聽完課後,不理解或者記不住的東西會嘗試著把這些點自己將給自己聽,比如長期股權投資增資的成本法變權益法,再如審計中的風險評估這一章,我會盡量按照老師講課的思路把內容再講一遍。開始也許有點麻煩,但是一旦能夠自己給自己講清楚,那麼:①說明已經搞清楚了這個知識點,②以後可以依樣畫葫蘆給別人講,③自己都能當老師了,還愁記不住么,這樣會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上很多。
3.2 建立知識結構
所謂建立知識結構具體含義有二:

第一,
搞清每章的考點,仍以會計中的長期股權投資為例,其實說白了就是張老師每節課最後會重復的那些重點,不過我不是直接照抄或者看看就過去了,而是先自己總結出重點,用復述的方法重復後再根據老師的講課查漏補缺。我的感覺是,一旦搞清楚考點是什麼,做題的時候就會第一反應出「原來這個題考的是這個點」,那麼在熟悉的基礎上這個知識點的各種相關內容也會自然回憶出來,對於題目中的有些陷阱也就能迴避過去。

第二,做好筆記。我的筆記很簡單,基本沒有細節的知識點,基本是在列提綱。我想給大家提的小建議是,對於筆記中不同層級的知識點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寫。也許有些同學會覺得麻煩,但是因為只是列提綱或者寫標題,工作量實際上也不會太大。這樣一是方便用復述的方法復習,二是有助於建立知識框架。
3.3 及時復習

同時考多門需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遺忘,對此我的方法是及時復習。在學習任何一個科目時,我不是聽完所有的課程錄音或者看完全部的書之後再回過頭從第一章開始復習,而基本是採取高中的學習方法,昨天看的今天復習,從記憶效率來講的確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定建議大家持之以恆,或許有點老生常談,但是從記憶的角度來講也的確是這樣的效率更好。打個比方,如果先看會計一個周後來就放下了,留到一個月之後再看,那基本前面看的是白看的,真的就不如前面的一周去玩了。具體到每日寫學習時間,如果我有8個小時在看書的話,基本有2個小時是在復習前一天的東西。

補:關於遺忘
對於遺忘,我的應對方法是:
①及時復習。復習周期通常是:第一天(學習當日)→第二天→第五天→第十二天。也並沒有嚴格執行,只是大概日期。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遺忘曲線(具體內容請見網路)建立復習規律,可以通過記錄復習日期的形式輔助。
②關於到考前是否能記住所有的知識點,我的感受如下:

a. 如果說教材的知識點是100,輕松1涉及的是90,那麼我是以這90為主的。

b.平時復習中我理解並記住的知識點大概是70,另外20因為重要程度或者知識點本身的問題不用刻意記憶。到了考前能主動回憶起來的大概是70中的50.

c.我的小建議是,只要能做到及時復習,不用太過在意遺忘的問題,即使回憶不起來也沒有關系。因為只要理解並掌握,尤其是曾經記憶過的知識點,即使考前忘記了,考試時看到題目也能回憶起來。我在考試中這種感覺比較明顯。
3.4 反復做錯題

題目我覺得不用做的太多,其實到最後我也就只做了輕松1,但是建議大家一定要把錯題弄明白,而且不要只看一遍答案就算了,即使覺得自己只是粗心錯了,也要回過頭再做一遍,特別是像財管這類科目,再做一遍也許繞過了之前的錯誤點,卻發現了新的問題。對於一些特別難的題目,我會在題目旁邊標上記號,做一遍就標一下,有的大題最後會做五六遍左右。
補:3.5 關於筆記
我做筆記的順序是這樣的:

①聽第一遍課。

②做筆記(詳細版),理清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每一章的核心問題。對此,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先自己提出問題,再回答問題,比如:為什麼會有營運資本這一章,公司實際工作中是碰到什麼樣子的問題才會促使人們對營運資本進行研究。

③做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的11年的輕松過關2,總結做題及結合筆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④帶著第一遍做題中的問題聽第二便課,聽完課後做12年的輕松過關1加深理解。

⑤做筆記(框架版)。做法如下:聽完第二遍課程後先將每章歸納出幾個最重要的問題,之後將第一遍學習中詳細的知識點歸納進這些問題中。同時不再使用第一遍的詳細版筆記,而是重新做一遍框架版的筆記,形成知識框架,並適時復述每章的內容以復習。

(作者按:復述時先不看書及筆記,而是先自己敘述,等全部完成後再看筆記查找不足。)

⑥看教材。目的是尋找上面學習過程中沒有學習到的知識點,看書速度較快,解釋性的文字只要對這個問題已經理解就略過不看。

3.6
關於公式輸入
我的方法很偷懶,只能供大家參考:

①財務成本管理我的完成情況是:完成單選、多選和計算題並檢查一遍,綜合題剩下最後一道半小題沒有完成,完成部分檢查了一遍。計算器是用的高考時使用的卡西歐的普通科學計算器。

②系統自帶的公式我只用了一次,是寫了一個根號,其他地方大概用的就是多次方的指數。加減乘除號我是用的搜狗輸入法裡面的。在搜狗拼音中輸入「加」、「乘」、「除」或「約等於」,選5,我平時打字就是這樣的習慣。

③比如現值系數的符號(P/A,X,X)這類我都沒有寫,直接查表代的數字。

④計算過程只寫第一步或者最核心的一步,除非必須,一般不寫含有字母的式子,如果需要解釋就用文字,然後直接寫出結果。

⑤輸入數字用的小鍵盤和主鍵盤區上的數字結合,順手就好。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手段 發布:2025-07-28 19:14:22 瀏覽:303
論人格權的民法保護論文 發布:2025-07-28 19:10:34 瀏覽:565
佛法治療脫發 發布:2025-07-28 19:10:33 瀏覽:486
杭州詐騙罪律師 發布:2025-07-28 19:08:13 瀏覽:963
企業登記法規 發布:2025-07-28 18:45:07 瀏覽:995
民法典夫妻財產 發布:2025-07-28 18:31:13 瀏覽:398
河北司法廳政審 發布:2025-07-28 18:31:10 瀏覽:834
法院有異議 發布:2025-07-28 18:21:28 瀏覽:472
絕望律師 發布:2025-07-28 17:53:08 瀏覽:652
監事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8 17:37:22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