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社會秩序價值

法的社會秩序價值

發布時間: 2022-02-22 21:01:03

㈠ 法律四種價值:自由、秩序、正義、效率哪個是核心

法律存在的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穩定。所以當然是秩序

㈡ 法律如何維護社會秩序(思修考試論述題)

法律則通過強制性手段來直接維系社會秩序。具體表示如下:
1.法律具有在指引和衡量人們行為上的明確性。它明確規定了法律主體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它是一種統一的價值判斷和行為規則。
2.法律具有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規范人們行為的強制性。通過國家機器保證實施的法律才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和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威懾作用。
3.法律具有公正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可以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維護人間正義。與此同時,法律的教育作用和懲戒作用使人們將之內化為自身的法律意識。防患於未然,從而能更好的維系社會秩序。
4.社會秩序的某些領域是道德無法涉及的。在這些領域只能通過法律來維系。例如,專門的程序規則、票據的流通、政府的組織規則等領域,法律的指導更便利同時更有效率。
綜上所述,法律具有明確性、強制性和公正性,同時法律涉及了道德無法涉及的領域。法律憑借與生俱來的外部強制力,調整著錯綜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這種強製作用使社會秩序更加直接迅速的得以穩定的維系。

㈢ 什麼是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

簡而言之,法律秩序的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是一種主觀標准,即主觀的價值標准與價值評價標準的統一。

在定義尺度時應該包括3個方面的含義:客體(被考察對象)、主體(考察者,通常指人)及時空。

價值尺度是指價值標准與價值評價標準的統一,主體的客觀需要和利益在人的價值關系和活動中具有尺度的性質和功能。社會發展評價尺度檢驗社會有機體的發展狀況是否滿足人類完善和發展自身的價值需求即是否滿足人的需要作出「利與害」、「成功與失敗」的價值評判。從價值主體即人民的需要、利益能否得到滿足以及滿足的程度來認識、把握和評價某種社會制度或體制。衡量客體對於主體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標准,客體本身的屬性不能作為度量客體對主體價值的尺度。

理解了價值尺度的定義,你再套入法律秩序這個主體,就了解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的基本含義了。

如果你去看論文去倒推的理解某個概念,很容易出問題的。任何語言的邏輯概念要從樹干開始釐清,而不能從樹葉開始倒推,否則你到了森林中從樹葉叢中想摸索到密密麻麻的樹枝樹干,會浪費大量時間精力的。

一般論文中不太可能把所有的概念都去釐清、說明的,對於共性的用語不要結合前綴去理解,比如:你要先理解什麼是尺度?什麼是價值尺度?最後再去理解什麼是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

㈣ 舉例闡述:在社會秩序建立和維護過程中法律的價值

簡而言之,法律秩序的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是一種主觀標准,即主觀的價值標准與價值評價標準的統一。在定義尺度時應該包括3個方面的含義:客體(被考察對象)、主體(考察者,通常指人)及時空。價值尺度是指價值標准與價值評價標準的統一,主體的客觀需要和利益在人的價值關系和活動中具有尺度的性質和功能。社會發展評價尺度檢驗社會有機體的發展狀況是否滿足人類完善和發展自身的價值需求即是否滿足人的需要作出「利與害」、「成功與失敗」的價值評判。從價值主體即人民的需要、利益能否得到滿足以及滿足的程度來認識、把握和評價某種社會制度或體制。衡量客體對於主體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標准,客體本身的屬性不能作為度量客體對主體價值的尺度。理解了價值尺度的定義,你再套入法律秩序這個主體,就了解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的基本含義了。如果你去看論文去倒推的理解某個概念,很容易出問題的。任何語言的邏輯概念要從樹干開始釐清,而不能從樹葉開始倒推,否則你到了森林中從樹葉叢中想摸索到密密麻麻的樹枝樹干,會浪費大量時間精力的。一般論文中不太可能把所有的概念都去釐清、說明的,對於共性的用語不要結合前綴去理解,比如:你要先理解什麼是尺度?什麼是價值尺度?最後再去理解什麼是法律秩序的價值尺度。

㈤ 為什麼說秩序是法的價值基礎

秩序是法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失去了秩序的保障,法律所有的價值和功能就會因為缺乏必要的保障而面臨現實的威脅從而失去意義。因此,法必須服務於秩序,保證秩序的穩定、安定,保證社會行為的規則性和可預期性。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統治階級秩序的建立;其次是要建立和維護社會生活秩序,保證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獲得安全、和平的預期;再次是建立社會生產交換秩序,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實現對生產交換分配秩序的調整;最後還要保證國家權力運行秩序的合法性,並對其進行監督。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沒有秩序,法律根 本沒有施展的空間,也失去了實施的意義;而沒有法律,秩序也就沒有了最重要最可靠的保證。
(法與自由)
自由意味著從束縛中解放出來,它體現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它可以分為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兩個部分。前者強調主體行為的現實可能性,後者強調行為的不受干涉。這一劃分深刻地反映了個人意志與社會秩序的對立統一。正如盧梭所說:「人生來自由,但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要化解這一矛盾,就必須承認和保護個人的自由,並把自由置於社會的普遍利益之中,使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基本自由,使自由的個體性與社會性實現統一。法律在這一過程中,將發揮重大的作用。首先,法律通過預測作用,為人們的自由選擇提供信息;其次,法律可以為自由的實現排除社會領域中某些人為的不適當的束縛;再次,法把自由轉化為權利,使其從一種個體意志追求變為一種國家承認的權利,同時為這種權利標明邊界,使全社會的自由成為可能;最後,法把自由與責任相連,為平等的自由提供了保護機制。總之,法律應當為自由提供保障,只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一切自由都受到國家法律和強制力的保護行政法部分
(行政合法性原則的要求)

㈥ 法的社會價值相關知識點

(一)法的現象與本質
1.非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法律理論對於法的理解
(1)從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角度概括法的有:神意論、意志論、正義論(古羅馬法學家塞爾蘇士認為:「法乃善良公正之術」)。
(2)從法的本身理解法的有:規則論、命令論、判決論或預測論。
(3)從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角度去理解法。
2.馬克思主義對於法的本質的理解——法的本質的層次性
(1)法的最初本質表現為法的正式性。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確定的行為規范。
(2)法的本質其次反映為法的階級性。法所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其表現為國家意志。通過國家意志所表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和極大的權威性。注意明確兩個認識:
①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但不是統治階級內部成員意志的簡單相加,而是他們的共同意志。
②在一定情形下法律也反映其他階級乃至被統治階級的意志,因為有時候統治階級的意志與被統治階級的意志有共同點,有時候統治階級也會對被統治階級作一些讓步。
(3)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的社會性。法的內容最終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因此,國家不是在創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

㈦ 什麼是法的價值

法的價值是指法律滿足人類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對人的有用性。法的價值是以法與人的關系作為基礎的,是法對人所具有的意義。法的價值的主體是人,法的價值的客體是法。法的價值是法對人的意義,其含義包括兩個方面:

1、法對於人的需要的滿足。人的需要是多元、多層次的,法的價值也是多元、多層次的,並且以人的多元、多層次的需要為依據;

2、人對法的期望、追求、信仰。法的價值是一種總是高於現實狀態的法的理想狀態,是人的相關思想與行為的目標。法的價值在指導人類的同時,又評價著人類關注的法與自己之間的關系及人類的相關思想與行為。法的價值體系包括了法的各種價值目標,如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義等,它指導著法的具體功能和作用的實現。

(7)法的社會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嚴格意義上的立法活動都是在一定法的價值觀指導之下的國家行為。人們在一系列立法問題上應做怎樣的抉擇,是法的制定中的價值認識問題、價值評價問題和價值選擇問題。在歪曲或誤解法的價值的統治者手中,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法,只有在公平、正義、權力制衡等正確的價值指引下,統治者才可能制定出比較符合「良法」標準的法律。

法的演進是指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過程。一定時期的法是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為社會所依賴,這樣的法才充滿了生機。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又會阻礙社會發展,為社會所拋棄,甚至出現新法取代舊法,新的生活准則吞噬了舊法的情形。這一歷史現象正說明了法從正面走向反面的矛盾性。

然而,新法代替舊法的歷史推進,法的消亡和取代法的共同生活准則的形成,都不是簡單的歷史現象,這些歷史進步都有一個重要的內在精神依據和精神動力,即法的價值。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