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市場經濟法的案例分析答案

市場經濟法的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3-01 18:29:13

『壹』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1、丁某負有償還借款的責任。
【依據】《擔保法》第18條:
當事人在保證專合同中約定保屬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19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2、丁某應償還2萬元。
【依據】《擔保法解釋》第30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3、丁某可以向王某追償。
【依據】《擔保法》第31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貳』 經濟法 案例分析題

趙某,錢某,孫某,李某,周某,都不符合條件。

『叄』 急求答案經濟法案例分析(抱歉,沒分了啊)

給你回答了兩遍。。。我老師講過,看完下列法條你就明白了。
第二題:(1)建雲公司、海河公司(2)海河公司
《廣告法》三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
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
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
連帶責任。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
民事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
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題: (1).陽元制衣廠(2)陽元制衣廠、任達服飾文化公司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8條將消費者在展銷會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權益受損的索賠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展銷會主辦期間,消費者可直接就所受損害向商品銷售或者服務提供者要求賠償,而不能直接向展銷會舉辦者要求賠償;二是在展銷會結束後,在可以找到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就其所受損害直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要求賠償,如果找不到或者雖能找到但是困難較大,消費者可以向展銷會的主辦者要求賠償。

『肆』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謝謝

(1)公司的董事、監事的任期可以由公司章程規定,但法定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任期屆滿,可以連選連任。《公司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①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②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③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④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⑤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2)《公司法》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①挪用公司資金;②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③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④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⑤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⑥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⑦擅自披露公司秘密;⑧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伍』 經濟法概論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律對社會的調整,是採用確定社會主體的權利義務的方式進行的。因而自有法律以來,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都廣泛的存在與社會的各個領域。但是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性質和結構不同,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價值觀念不同,因此,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在社會中受重視的程度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同。中國古代有「無訟以求」、「息訟止爭」的法律傳統,也就是根源於對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認識有所不同,由於經濟不發達,整個社會對權利義務的側重有偏頗,形成了只重義務不重權利,古代社會基本上都是傾向與義務本位。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觀念橫掃整個中國法制歷史。

在古代訴訟中,刑事案件叫做「斷獄」,民事案件稱之為「聽訟」,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說法主要是從私法的角度上說的。私法主要保護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由於古代經濟並不發達有「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之說,政治、文化也相對匱乏,又有「世人惟不平則鳴,聖人無訟為貴」的法律思想來主導。造成了古代「守法」內涵的片面化。古人僅以守法法理解為遵守法律的義務,稱之為「良民」,「好訟之子,多數終凶」,被稱之為「刁民」。然而現代社會,正在從重義務逐漸的演變為注重權利,現代社會是一個以權利為本位的社會。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傳統將會一步一步的被打破,中國現今各類訴訟案件逐年遞升,人民法院真正成為了維護人民權利的機構。

權利本位體現了當代社會的價值追求。當代法的價值追求是權利而非義務,法的價值中最高位的權利就是人的自由權,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要法律至上、權利本位。隨之「守法」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除了遵守法律義務這重消極的守法以外還包括實現自己的權利這種積極的守法,從而保證法的正確實施。「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當前正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經濟基礎要以社會主義法治與之相對應,而權利本位是法治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人權意識的提高,人們更關注運用法律手段來保障權利實現。並且與法治、人權相配套的制度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也是當代訴訟案件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只有堅持以權利為本位,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機制,使公眾能得到更公平、正義的審判,是當代法制建設不斷追求的目標。

『陸』 急求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

這個是什麼經濟法,我只學過初級的,這個不是太懂

『柒』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1)公司的董事、監事的任期可以由公司章程規定,但法定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任期屆滿,可以連選連任。《公司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①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②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③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④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⑤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2)《公司法》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①挪用公司資金;②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③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④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⑤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⑥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⑦擅自披露公司秘密;⑧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捌』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現王先生在南極街做小商品批發生意,劉先生在國貿城做服裝生意。一日,劉先生給王先生打電話,說去廣東進服裝急需10萬元錢,問能否幫助解決?王先生答應次日上午送到。劉先生立即購買了去廣東的機票並通知廣東的供應商,除原來預訂的10萬元貨外,再追加20萬元的貨。次日早晨,劉先生多次打電話聯系王先生,但所有電話均無人接聽。直到中午,王先生才接聽電話,稱昨晚喝多了,剛剛醒來,其妻子又外出送貨,錢取不出來,所以無法借錢給你了,並表示了歉意。劉先生無奈,只好退掉了機票,通知廣東的供應商取消追加訂貨。劉先生因此損失退票費400元和廣東供應商因取消追加訂貨扣劃罰金2萬元,王、劉兩位同學因此產生爭議。
問題:
1、劉先生認為:雙方已經就借款事宜協商一致,借款合同成立並生效,王應承擔違約責任,除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外,還應賠償其購回20萬元貨後的經營利潤4萬元。該主張能否成立?
2、王先生承認借款一事,但因醉酒誤事,並非故意,不同意賠償損失。該主張能否成立?
3、後王先生同意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並說這樣做合情合法。該主張能否成立?
4、如王、劉二位以書面形式約定借款,並在協議中約定「本協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則王先生是否應按上述「1」中劉先生的主張承擔責任?

『玖』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三道題,謝謝

  1.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和對經濟活動進行協調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他們訂立了合同所以是經濟法調整范圍

    具體講,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也就是調整對象)包括
    1.企業組織關系。在市場主體體系中,企業是最主要的主體。國家為了協調經濟運行,必須對企業進行規范。對企業的設立、變更、終止,企業內部機構的設置,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等,進行必要的干預。由此產生的企業組織關系就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2.市場管理關系。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良好的競爭平台。為此,國家必須制止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如不正當競爭,壟斷等等,由此形成的市場管理關系也是經濟法調整對象。
    3.宏觀經濟調控關系。我們搞市場經濟,有了市場調節,為什麼還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呢?市場調節是一種自發調節,有些事情靠市場調節是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別說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的確定,就拿2003年發生的非典,使我國部分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旅遊業、運輸業等,有的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這時,國家通過金融、稅收、財政等手段對受非典沖擊較大的行業進行調控,如減免稅收、提供貸款優惠等等,使企業度過難關。宏觀調控是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

  2. 產生是企業的經濟行為,終止是事件不可抗力

  3. 主體向客體提供專門為其研發設計的設備

熱點內容
集資詐騙律師 發布:2025-07-11 04:31:21 瀏覽:160
行政法法的效力 發布:2025-07-11 04:30:32 瀏覽:282
寵物寄養企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1 04:29:49 瀏覽:287
合同法劉凱湘 發布:2025-07-11 04:02:49 瀏覽:279
巡察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發布:2025-07-11 03:52:30 瀏覽:735
湯陰法院張 發布:2025-07-11 03:52:27 瀏覽:519
建設法治中國答案 發布:2025-07-11 03:41:46 瀏覽:502
錦州北街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11 03:28:39 瀏覽:118
沈丘法院尹 發布:2025-07-11 03:27:04 瀏覽:115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政主體 發布:2025-07-11 02:47:18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