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拖欠押金
① 勞動法押金賠償
勞動法規定不可以向員工收取押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② 新勞動法關於押金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已經明方規定了不能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的.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③ 關於押金問題,勞動合同法對收取押金是怎麼規定的呢
用人單位收取押金屬於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④ 勞動合同法有沒有押金不退這一項
一、用人單位收取勞動者押金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既然收取違法,當然應該全額退還押金;
二、不退的話,勞動者可以勞動監察投訴該用人單位。主要保留好押金條;
三、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⑤ 關於押金問題,勞動合同法對收取押金是怎麼規定的呢
勞動合同法規定:
1、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專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屬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這里的財物包括所謂的」押金「)
2、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500 元以上2 000 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⑥ 用人單位為什麼不能收勞動者押金—勞動合同法解讀系列之三
在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務。對於此規定,就身份證件部分,比較好理解,也比較好被用人單位接受,由於目前的社會治安管理、戶籍管理、身份證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居民的身份證件很多時候是要求隨身攜帶的,因此扣押居民身份證或暫住證就限制了勞動者的一定的行動,其侵犯了勞動者的人身自由,是違法的;對於扣押學歷證書、資格證書等證件,也會對勞動者的某些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扣押證件的行為是社會不能接受的。而要求勞動者提供一定的擔保,特別是要求勞動者提供一定的押金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也是企業無奈之舉。分析原因,人員流動過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大多數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不是太高,所以企業之間的人員流動便不存在技術上的差異,所以人員流動大,而對於高新技術產業,我國目前的專業人才就相對匱乏,所以跳槽現象也比較普遍,這是從產業層次進行的分析;2、企業榨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過多,導致勞資分配極不公允,從而出現員工不滿意單位的工資發放而離開,這是從資本的層面進行的分析;3、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對社會的匯報要求的太高,自我評價過高,高不成,低不就,並且沒有責任心,所以稍微不滿就炒老闆的魷魚,這是從人性角度的分析。其實原因很多,前面只是從負面分析,其實也有很多是根據市場需要而進行的資源的優化配置,勞動者的一些科學流動,這是價值規律的體現。對於企業來講,在勞動者出現違約的情況下,如果要求勞動者承擔違約責任,由於勞動者往往缺乏執行能力,而導致單位即使答應官司,卻得不到賠償,所以企業為了降低損失,而不得不收取押金;對於服裝、電子、建築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最近兩年出現了勞動力明顯不足的現象,並且這三個行業,人員流動特別頻繁,導致企業無法控制職工,無法保證正常經營,對於服裝加工企業,由於利潤主要是在加班時間賺取的,所以職工對企業不滿,工資提升空間有限,因此其流動性很大,即使企業要實現正規化管理,也存在難度。 首先,從立法層次來講,此次勞動合同法法將勞動者的違約金只是限定在違法培訓協議和保密協議(含競業禁止)的情況下,才存在違約金,而其他情況下則不存在,原來的草案中曾對勞動者不按程序解除合同需向單位支付兩個月工資的違約金的規定也取消了,這對企業來講是個壞消息,但降低了勞動者對單位的責任,所以單位向勞動者主張賠償的項目就少了許多,並且能夠違反保密協議的大多與第三方其他企業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單位還可以從不正當競爭的角度主張權利,因此原用人單位不需要過多考慮賠償執行問題,押金從此角度講邊沒有存在必要; 其次,從經濟結構來講,勞動密集型企業只是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經濟組織形式,其是落後的,其必然被社會發展所淘汰,因此企業應從技術的角度、附加值的角度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而擺脫對低端勞動力的過分依賴; 再次,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應將利潤最大化最為企業的唯一目標,企業應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規范與勞動者的關系,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完善企業的用工制度、安全保護、休假制度等,真正重視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勞動者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密切聯繫到一起,從而使勞動者從經濟、社會認可等角度均能感受到安全感、人可感和滿足感,從而形成企業穩定的勞資關系。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增加企業的成本,反而從側面推動企業的發展,不負責任的企業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
⑦ 勞動法有沒有關於押金的規定
【招工 押金 身份證】《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不得扣押勞動內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容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⑧ 公司拖欠押金不退還怎麼辦
根據勞動法法第五十條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及時收取押金,並以各種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及時收取押金,並以各種理由扣錢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規定員工可以向公司主張返還押金。並支付曾剋扣的工資。根據勞動法第三六條的規定,上班時間超過上述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如果拒絕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理由付錢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哪裡規定員工可以向公司主張返還押金。根據勞動法第30六條的規定,上班時間超過上述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如果拒絕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⑨ 公司拖欠押金不退還怎麼辦
勞動者可以保留好押金的證據到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⑩ 拖欠員工押金不退怎麼辦
一、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證件和要求提供擔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第五十條【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雙方的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二、律師意見:1、根據上述規定,用人單位收取勞動者押金是違法行為,應予退還。2、您可以向當地勞動行政管理部門舉報用人單位違法行為。3、如仍未解決,您可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用人單位返還押金。4、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時效為一年。
三、風險提示: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以上建議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