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設立公司的條件
❶ 大學經濟法作業:如何成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 創建該公司的優勢及發展前景 求高人指點
1、到工商局做名稱預先核准,如果核准後名字有效期為6個月;
2、租賃辦公地址,提供內房產證復印件和容租賃協議 ;
3、到工商局的指定銀行辦理入資手續,打入注冊資金,一般設計公司10-50萬元的注冊資金即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金為10萬元,兩人股東以上的話最低注冊資金為人民幣30萬元(原法);新法取消了按照公司經營內容區分最低注冊資本額的規定;允許公司按照規定的比例在2年內分期繳清出資,投資公司從寬規定可以在5年內繳足;將最低注冊資本額降至人民幣3萬元;
4、入資後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
5、向工商局提供企業設立申請表,包含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照片、簡歷、股東身份證復印件,及全體投資人的親筆簽字、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
6、工商局受理後1周內領取營業執照;
7、拿到營業執照後到技術監督局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
8、辦齊上述手續後到轄區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
9、銀行開設企業的基本賬戶;
10、拿到開戶許可證後到工商局辦理注冊資金的劃轉,開始正式經營。
❷ 經濟法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需要什麼條件
答: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需要的條件
詳見個人獨資企業法內
第八條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應當具備下容列條件:
(一)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
(二)有合法的企業名稱;
(三)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
(四)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五)有必要的從業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❸ 經濟法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是什麼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第八條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第八條設立個人獨資內企業容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
(二)有合法的企業名稱;
(三)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
(四)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五)有必要的從業人員。第九條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應當由投資人或者其委託的代理人第九條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應當由投資人或者其委託的代理人向個人獨資企業所在地的登記機關提交設立申請書、投資人身份證明、生產經營場所使用證明等文件。委託代理人申請設立登記時,應當出具投資人的委託書和代理人的合法證明。個人獨資企業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的業務;從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報經有關部門審批的業務,應當在申請設立登記時提交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第十條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企業的名稱和住所;
(二)投資人的姓名和居所;
(三)投資人的出資額和出資方式;
(四)經營范圍。
❹ 經濟法 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條件的相關問題
勞務不能作為此出資,且貨幣出資不得少於注冊資本的30%,這個是顯然不能批準的!
❺ 經濟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方案
有限公抄司的成立有兩種方式,襲第一種採用發起設立,第二種採用募集設立(募集設立得先向法院遞交設立申請,以防以非法集資詐騙負法律責任)
出資形式,可以用現金,實務,無形資產,等等,但不能採用勞務出資(不過可以採取股權激勵的方式變相的使其成為注冊股東)
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東根據自己所持股份份額從眾多股東中選取自己的代表共同組建成董事會與監事會,同時兩會對股東負責,監事會共同來監督決策層的董事們與執行層的經理們,董事會的董事長可以有權任免總經理,總經理可以向董事長推薦別人作為副總經理,由董事長來決定是否啟用副總經理,董事長作為股東的代表對公司股東負責,總經理作為公司代表不僅要對股東股東負責同時也要對債權人負責
公司章程可以採用有限責任公司通用章程文本,如果需要修改需要一定比例的股東同意,章程賦予股東各種各樣的的權力,同時也告誡股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與義務
❻ 經濟法問題,關於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
公司不能設立,根據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需要設立滿足公司法規定的相關組織機構,版本例中權未設立股東會。只有一人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可以不設立股東會。
除上述違法之處外,還存在以下違法情形:趙某以勞務出資、孫某以客戶來源出資,這些都不屬於公司法規定的出資方式。
小公司可以不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但需設置執行董事和1-2名監事),所以這條沒有問題。
❼ 經濟法概論 設立公司
您好!
人們通常把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相混淆,以致造成對公司設立的誤解,不能正確地認識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公司設立過程中責任的特殊性和設立中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事實上,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二者並不相同,其區別主要如下:
1、概念不同。公司設立的概念前已述及。公司成立則是指公司在實質上依公司法組織設立,完成申請設立登記程序,經登記機關審核發給執照,取得法人資格的一種狀態。
2、性質不同。公司的設立,系為組織公司之發起人之設立行為,有法律行為,亦有非法律行為;有民事法律行為,亦有受動的行政法律行為。而公司的成立則不是一種行為,而是指公司已取得法人資格的一種狀態,是對公司合法身份存在的一種表現形式。
3、二者與公司登記的關系不同。所謂公司登記,是指公司登記機關對公司法人團體資格確認的一種法律宣告,是一
公司設立
種公示和監督法律行為。公司登記在本質上仍屬公司設立行為,是公司設立這一系列行為的最後一個階段,而公司成立則是公司設立和公司登記的法律後果。
4、效力不同。公司在成立後,才能取得公司法人人格和公司名稱的排它使用權等,而公司設立則無上述人格和權利。
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的聯系是:公司設立是公司成立的前提條件,公司成立則是公司設立追求的目的和法律後果。順便說一下,有的學者將公司成立的性質說成是一種公法上之(國家)行政行為。不妥之處在於其將公司成立與公司登記相混淆。公司登記從主管機關或公司登記機關之行為看,是一種對公司進行審核和發照的行政處分行為;而公司成立則是公司登記的法律後果,是一種確認具備公司法人人格的狀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更不是一種(國家)行政行為。
關於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傳統公司法理論認為它屬於法律行為,並且主要是民事法律行為。對該法律行為的性質,學說不一,通常有以下三種(其中多以公司章程的訂立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1、合夥契約說。這種理論認為,公司發起人協議、公司章程都是建立在當事人合意基礎之上,並對當事人有約束力,是當事人彼此之間達成的合夥契約。
2、單獨行為說。這種理論認為,應將公司設立分為兩個階段,即公司設立行為之預約與實現此預約之設立行為,公司設立是發起人以組織設立公司為目的所作出的單獨行為。在單獨行為說中,因對各個發起人的結合方式的理解不同,又形成了偶合的單獨行為說和聯合的單獨行為說兩種理論。偶合的單獨行為說理論認為,公司發起人各有其設立公司的目的,它們之間在沒有共同目的的情況下,以各自獨立的行為偶然湊合到一起而成立公司。聯合的單獨行為說理論認為,各個不同的公司發起人,起初各自的意思表示並不一樣,但是在設立公司的共同目的下,聯合起來,通過共同的意思表示而聯合設立公司。
3、共同行為說。這種理論認為,公司設立行為是公司發起人在同一目的的驅使下,以多數發起人的意思表示,共同一致作出的行為。
在上述三種理論中,共同行為說為通說,亦贊同此說。對於合夥契約說,認為合夥契約與公司設立至少有以下幾點區別:首先,二者主體地位不同。公司的設立是創立公司的團體行為、集體行為,發起人僅是設立中公司的組織分子,是設立中公司的一員,未經選任、聘任為董事或委託為代表人,不能代表設立中公司從事法律行為,若為之,則系其個人行為,法律後果自然歸屬其個人;而合夥關系中的合夥人則是合夥的主體,每個合夥人都有權代表合夥企業從事經營業務,故在合夥中,每個合夥人的經營對全體合夥人都發生法律效力。其次,二者目標內容不同。公司的設立以創設新的權利主體為目標內容,而合夥契約以成立債權債務關系為目標內容。最後,二者形成過程不同。契約的成立,需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而章程的訂立並不經過對立的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它是發起人平行一致的意思表示過程。由上可知,不應該認為章程是發起人之間所訂立的契約,不應該用契約理論來說明公司設立的性質。對於單獨行為說,無論是偶合的單獨行為說還是聯合的單獨行為說,都忽略了發起人設立公司的共同目的,以及全休或多數發起人平行一致之行為,所以單獨行為說在理論上說不通,與事實亦不相合,不能用這種理論來解釋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對於共同行為說,它揭示了公司設立行為的實質,即: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全體發起人之共同目標乃組建一具有法人資格之公司,發起人之行為代表的是全體發起人之共同一致的意思。共同行為說對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之說明最為合理。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