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房產貶值

婚姻法房產貶值

發布時間: 2022-03-10 05:32:10

A. 男方婚前付首期買房,婚後【共同還貸】,離婚時房屋【貶值】了,女方能要回多少補償

首先先確定,該套房屋是男方個人財產,但是婚姻存續期間共同還貸的部分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應該對這部分以及這部分相應的增值部分予以分割。現在你的情況是房屋貶值了,那就分割共同還貸的部分了。

B. 新婚姻法房產分割

一、領結婚證前,老公父母出資首付一套房,購房合同上和房產證上是老公及他爸爸的名字。

此類情形,法律上認定該房產為你老公,以及他父母,三人的共同財產。盡管房產證上沒有你老公母親名字。因為法律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房產,不論房產證上登記的是一人名字還是二人的名字,都是夫妻共同財產。

二、房貸有時是我和老公自己還,有時是他父母在還,現在我們已經結婚,家電是我自己買的,由於房產證現在還壓在銀行,戶主是他爸爸,那麼如果現在要求加上我的名字,這房子能算是夫妻共同財產嗎?將會怎麼劃分呢?

1、婚後,你們夫妻倆不管是誰在還貸,都算你們夫妻共同還貸,其中的一半算你的。但此時你不是該房產的主人,那怎麼算呢?法律上對此類情形,認定是你借給他們三個人的。如果現在就進行分割,你有什麼權利?

簡單推算一下:先是需要用房價(專業機構的評估市價),減去婚前首付款和他們父母還貸的部分貸款,再減去未還款本金(不含利息),剩餘部分由夫妻雙方平均分割。如果房屋價值隨時間的流逝增值或貶值,應當按照一定的系數修正房產分割的數值。

2、如果加上你的名字,那這房子是你們四個人的共同財產,並不僅僅是你們夫妻倆的。

當然你們可以約定各自的比例。如果沒有約定,視為共同擁有,分割時原則上均分。

C. 新婚姻法關於婚前婚後房產所有權問題

首先,房子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只是男方的個人財產,離婚時不分割回。但是女方可答以請求男方返還婚前所借的5萬元(要保留好相關證據,最好能有借據或說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還的貸款,離婚時女方可請求返還一半。
我認為樓上說的房產價值及增價部分屬於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沒有法律依據,因為房產本屬於男方,房產增值是受市場影響,作為房產孳息的一部分當然應歸房產所有人所有。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房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貶值了,女方是否還要支付男方一筆貶值費呢?這在法理上是說不通的。

D. 離婚時房產貶值部分如何分割

是這樣計算嗎?不用那麼復雜,離婚時房產貶值部分那也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貶值,共同負擔。分割財產時可以對房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然後分割。

E. 婚姻法解釋說:共同還貸部分與增值部分可以補償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新的婚姻法,主要不就是說房子嗎。那還不簡單:買2套;一套做婚房;一套做租房;一套名字寫男方、一套寫女方;如果是男嫁女,就住女方名字下的房子;如果是女嫁男,就住男方名字下的房子;空著的那套房子用來拿租金,租金用在一起生活的生活費用。女方賺錢是自己的,男方賺錢也是自己的;只是男方買了2套房子而已;因男方的原因離婚,那其中寫女方名字的房子歸女方;因女方原因離婚的,那婚姻法里可以規定房子歸付款人;因其他原因離婚的,房子和賠償金法庭上再判定唄。多大的事~~!

F. 夫妻離婚後,房產該怎麼分法孩子有份嗎聽說今年的婚姻法是不是房產只給小孩的

一、如何分配婚前購買的商品房此處商品房指已經在婚前付清購房款的房產。
若該房屋由一方購買,則該房屋屬於婚前購買房屋的一方所有;如果該房屋是由雙方共同付款購買的,則房屋由雙方按份共有。
二、如何分配婚後購買的商品房若房屋是雙方婚後用夫妻共同房產購買的
婚後購買的商品房若房屋是雙方婚後用夫妻共同房產購買的,則屬於夫妻共同房產,不論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夫妻哪方名下的,都是夫妻共同房產,由雙方共同共有。
三、如何處理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糾紛
(一)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出資購
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記在子女名下的,該出資應當默認為父母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則房屋屬於雙方共同共有。按照中國的國情,父母給子女買房,一般不會與子女簽訂書面房屋贈與合同。我們一般認為:父母將房屋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一人名下的,就是單獨贈與給子女,屬於子女的婚前個人房產,將房屋產權登記在子女及未來媳/婿共同名下的,視為對雙方的贈與,屬於雙方的共同房產。
(二)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四、按揭商品房已取得完全產權情況的處理婚前以一方名義購買的按揭商品房
婚後用夫妻共同房產歸還貸款的,在離婚時已經取得房屋完全產權的,婚前由一方支付的首付款屬於支付方個人房產,其餘共同支付部分屬於夫妻共同房產;該房屋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增值部分屬於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權利義務由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承擔;由取得該房屋產權的購房一方按上述原則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五、按揭商品房未取得完全產權情況的處理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
按揭商品房未取得完全產權情況的處理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的,法院不對房屋的所有權作出判決,只能判決房屋由誰使用。待房屋取得所有權後由當事人另行起訴解決最終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未解決歸屬權問題之前,房屋增值部分仍屬於雙方共同房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第21條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及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後的另行訴訟使得沒有取得使用資格的人在某種意義上喪失了對房屋的「所有」。
六、如何處理夫妻共同房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的問題。
(一) 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
(二) 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 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七、對房屋增值部分的房產分配處理房地產因其土地的稀缺性,使得其與其他的商品不同,一般商品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貶值,而房地產有可能因種種原因增值,對於婚前購買的房屋,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房屋增值部分應屬於夫妻共同房產,而原始部分屬於擁有產權的夫妻一方的個人房產。

來源:南昌律師網頁鏈接

八、對生活困難方的幫助離婚時候一方如依靠個人房產和離婚時分得的房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屬於生活苦難人員,另外一方要對其進行幫助,換句話說就是如離婚後一方無經濟能力租賃房屋的,仍可以居住在離婚前的房屋內。

G. 關於最新婚姻法的解釋

我想是 因為抄您對婚姻法的襲全部內容沒有掌握透徹。

首先,解釋三中 男方如果是婚前首付50萬,婚後共同還貸100萬,如果將來離婚,並且有財產糾紛,房屋所有權歸男方。即使房屋貶值,貶值部分可視為夫妻共同債務,共同承擔,最終房屋只值50萬,可根據貶值後房屋總價的比例,分割出該貶值後的房屋中女方的份額,補償一定的財產。房屋產權屬於男方。

計算一下:男方首付50萬,夫妻共同還款100萬(男方還50萬,女方還50萬) 房子總共150萬。女方還款份額占房屋總價的1/3。 之後貶值,貶值部分夫妻可看作共同債務 共同承擔 。 最終房子值50萬。 離婚時,房屋產權歸男方,女方可要求得到經濟補償,得到目前房屋 1/3的房款。大概16.666666........萬元

如果是婚後男方首付50萬,首付的50萬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之後的還貸也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糾紛發生時,房產的所有權以房產證上的名字為主要判定依據,另一方可要求經濟補償,房子值50萬,差不多大概25萬經濟補償。

如果是婚後男方父母出的首付錢買的房,房屋所有權歸男方,女方參與還貸,可要求經濟補償。

夠詳細吧

H. 離婚時房產分割爭議的種類及難點,最好有案例喲~謝謝啦

1、以市場價或者成本價購買的公房
1a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怎麼認定?這種情況下,如果購房手續辦理的是二個人的名字,可以認定雙方按照記載的比例份額對房子享有所有權,需要說明的是,此房產不是夫妻共同財產,而是屬於雙方婚前共有的財產。
1b但是如果購房手續辦理的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否可以認定雙方對房子共同享有所有權呢?在實踐中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如果一方沒有證據證明其有出資的事實,而房產證上記載的是另一方名字,如果另一方不承認對方有出資的事實,這種情況下很難認定為共同財產,一般只能認定為婚前個人財產。
1c如果一方可以證明自己出資,而房產證記載的是另一方名字,這種情況下怎麼認定?實踐中對這種情況下房屋的歸屬沒有統一的操作模式,有關婚姻方面的立法在這個部分也缺乏明確的規定,在離婚過程中,房產證上登記的一方往往認為另一方的出資是借款或者贈與,依據物權法第9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此規定,表面上看,這種主張是有法律依據的,但是筆者認為,簡單的把這種情況定性為借款或者贈與,對出資但沒有記載姓名的一方很不公平。應更多的考慮到雙方當事人婚前買房的目的,當事人出資購房雖然只登記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但是目的是為了結婚,而沒有明確的借款或者贈與的意思表示,所以,本文認為,出資但沒有記載姓名的一方如果可以證明自己出資,就可以認定房產為共有房產(按照出資比例享有共有份額)。
1d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一方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怎麼認定?這種情況下,如果婚前取得房產證,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沒有爭議。但是如果是婚後取得房產證,怎麼認定?實踐中有不同的觀點,本文認為,只要是婚前一方已經全款購買了公房,即使婚後才取得房產證,也不影響房屋的權屬性,仍應認定為個人財產,因為房屋的價值在婚前就應經形成了,這種情況並不屬於婚姻法規定的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財產。
1e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後雙方共同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怎麼認定?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用共同財產以市場價購買公房,該房屋屬於婚後共同財產,沒有爭議。但是如果婚後各自用婚前的個人財產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這種情況怎麼認定?是按照出資比例分割房屋,還是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平均分配,還是按照返還等額的出資額來處分呢?本文認為,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就購置的財產達成協議的話,那麼所購財產的性質即為夫妻共同財產。而上述情形所述之房產應當列為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對此財產所佔有的份額是均等的。如果可以證明各自的出資是婚前的個人財產,在離婚房產分割時,應該從房屋現在的市場價值中,首先析出雙方各自的婚前財產的出資部分,如有剩餘財產,再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來分。
1f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在婚後一方以其婚前個人財產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本文認為,該房屋應該仍然屬於個人財產,它實際上只是個人財產形式上的轉化,並不屬於婚姻法中規定的共同財產。
2、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的公房
2a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處理方式同上(1a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
2b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一方出資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處理方式同上(1d婚前一方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
2c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後雙方共同出資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處理方式同上(1e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市場價購買的公房)。
2d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後一方以其婚前個人財產出資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的公房的分割有爭議,房產屬於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這種情況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也比較有爭議。本文認為,該房屋不能單純的定性為個人財產形式上的轉化,既不能單純的認定為個人財產,也不能單純的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據《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17條)、(18條)規定:「職工按成本價購買公有住房,每個家庭只能享受一次,職工購買現已住用的公有住房的,售房單位應根據購房職工建立公積金制度前的工齡給予工齡折扣;每年工齡折扣的數額,按抵交價除以65(男職工35年、女職工30年)計算,離退休職工購房計算工齡折扣的時間,按國家規定的離退休年齡計算。」婚後購買公房涉及到工齡、人口、職工職務等多重利益因素,並且每一家只能以成本價購買公房一次,所以,基於公平原則,法官不能把這種情況簡單的定性為個人財產或者共同財產,應該考慮綜合因素、綜合分析,從公平的角度去判決如何分割。
3、未購承租的公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1996年2月5日)關於婚前承租的公房,婚後沒有購買,離婚時如何分配公房的使用權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爭議較少,本文不再贅論。
二、按揭房產
按揭是英文Mortgage的廣東話英譯,其涵義大體相當於內地的抵押貸款。按揭購房是以其所購房產作抵押,採用抵押貸款方式取得購買房地產的資金的一種購買房屋的方式。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發展,在90年代初房地產按揭進入商品房市場領域。進入21世紀以後,按揭購房已經非常普遍,隨之而來的離婚訴訟中按揭房產的分割問題也已經成為離婚訴訟中的一大難點。囿於立法的滯後性,在實踐中很多相關的問題法律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致使很多相同的案件處理方式千奇百怪,讓人眼花繚亂。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中的第21條:「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當事人就前款規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後,有爭議的可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按揭購房還沒有取得房屋所有權,法院沒有解決此類房屋的所有權問題的法律依據,只能對使用權作出判決,本文只探討以下按揭購房後在離婚時已經取得房屋所有權的情形。
1、婚前雙方共同出資按揭購房
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一方的名義按揭購買房屋的分割有爭議的,如果沒有記載名字的一方有證據證明自己出資,此房屋應該認定為共同財產,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在實踐中,此房屋只能認定為個人財產。
2、婚前一方出資按揭購房
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一方出資按揭購房並於結婚前取得房屋所有權,離婚時房產的分割有爭議的,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9條「婚姻法第18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這種情況下,房屋屬於個人財產。
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如果婚前一方出資按揭購房,婚後夫妻共同還貸,結婚後才取得房屋所有權,離婚時房屋的分割有爭議的,怎麼認定?依據《物權法》第9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雖然《婚姻法》第17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原則上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是筆者認為該房屋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而應認定為購房人的個人財產。從民法的公平和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角度,我們看到,其實房屋本身是婚前出資按揭購房人的婚前財產的一個轉化,購房貸款屬於購房人一方的婚前借款,另一方婚姻當事人願意與購房人共同償還購房貸款的行為,並沒有改變房屋所有權的歸屬和性質。在離婚時,就婚後還款部分可以讓作為房產受益人的一方給付另一方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和比例計算出的數額相對應的補償。
3、婚後雙方按揭購房
婚後貸款購買的房產如無特殊約定應屬夫妻共同財產,無論是個人支付房款還是夫妻雙方共同支付房款,也無論是一方償還貸款,還是雙方共同償還貸款,均不影響房屋共同財產的形成。離婚時應當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4、婚後一方以婚前個人財產按揭購房
這種情況下,婚後一方用個人財產支付房屋首付款,並在此後到離婚之前一直用個人財產償還貸款,只要當事人有證據證明,該房屋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只能算作婚前個人財產的形式上的轉變,仍屬個人財產。
三、繼承房產
1、婚前一方繼承房產,婚前取得房產證或者婚後取得房產證的情形
基於繼承取得的房屋不同於基於法律行為取得的房屋,比如基於買賣、贈與等基於法律行為取得的房屋,依據物權法,房屋所有權從取得房產證時轉移;從民法的基本原理出發,基於繼承取得的房屋是基於事實行為取得的,該房屋所有權從繼承之日起就已經轉移了,換發房產證只是對繼承事實的一種法律上的確認,因此,婚前一方繼承房產,所有權在婚前就已經取得,不管房產證是在婚前還是在婚後取得,都不會影響房屋的權屬,仍屬於婚前個人財產。
2、婚後一方繼承房產的情形
結婚後一方繼承房屋,根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有關規定,如果夫妻一方通過法定繼承獲得的房屋屬雙方共同財產,離婚時應依法分割。
夫妻一方按照遺囑繼承方式獲得房屋,如果在遺囑中明確說明房屋指定給夫妻的一方所有,則繼承的房屋歸指定的被繼承人一人所有,不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不再進行分割。
3、婚前或者婚後雙方共同繼承房屋的情形
婚前雙方共同繼承房屋的情況,通常發生在雙方談戀愛到談婚論嫁時。被繼承人明確表示房屋歸二人共同繼承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繼承的房屋屬雙方共同財產,離婚時雙方平均分割。
結婚後雙方繼承的房屋,根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有關規定,婚後夫妻雙方所繼承的房屋屬雙方共同財產,離婚時雙方依法分割。
4、被繼承人於繼承人婚內死亡,繼承人離婚時尚未繼承的房屋
被繼承人在繼承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死亡,繼承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繼承房產的權利,但在離婚時尚沒有繼承該房產,繼承人的配偶對該房產是否享有權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這一直是實踐中的一個難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繼承人還沒有來得及分割房產或辦理相應的手續,也有的是繼承人為了防止繼承財產後會把此項財產做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而故意不繼承房產。不管是什麼情形,因該房產在離婚時還沒有繼承,繼承人還沒有實際取得房產相應的所有權,所以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財產,繼承人配偶在離婚時無權對該項財產進行分割。繼承人可以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施繼承行為而不實施,如果繼承人在離婚後再繼承,之後,繼承人原配偶有權要求分割嗎?筆者認為,繼承人配偶在上述情形下有權利要求分割該項財產。理由是不能因繼承人繼承財產的時間不同而使財產性質發生變化,離婚前繼承的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後繼承的財產就是個人財產,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但繼承人配偶對該繼承的財產所享有的權利是依賴於繼承人的。如果繼承人不實施繼承的行為,則繼承人配偶無權對該財產主張權利;如果繼承人明確放棄繼承的權利,那麼繼承人配偶就喪失了相應的財產權利。因此,筆者認為,繼承人配偶對此類財產享有的是一種期待權。即如果在離婚時,繼承人還沒有繼承財產,法院對此財產不宜進行處理,此時繼承人配偶對該財產享有的是期待的權利,期待在繼承人繼承後再主張分割的權利。
四、贈與房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當前就業壓力空前增大,再加上年輕人事業剛剛起步,往往在談婚論嫁時,還沒有經濟能力購置房屋,但是基於人們對愛情觀念的逐漸物質化,對無物質保障婚姻的恐慌,子女在婚前、婚後往往要求家長給自己置辦房屋才放心結婚;婚後感情破裂後,隨即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對於接受贈與房產的分割問題出現了很大的爭議。
1、婚前一方的個人房產,婚後被拆遷分得拆遷安置房的情況
如果婚前一方的個人房產,在婚後因政府的拆遷政策被拆遷,以產權調換方式取得拆遷安置房,且沒有繳納任何費用,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4條規定,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原所有人。因此,這種情況下,它只是婚前個人財產形式的一種轉化,其價值取得於婚前,即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拆遷安置房仍然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
如果婚前一方的個人房產,在婚後因政府的拆遷政策被拆遷,被拆遷房和安置房的差價是以夫妻共同財產出資結清的,此種拆遷安置房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此種情況下,處理方式爭議較大,本文認為這種情況仍不能改變拆遷安置房為原被拆遷房屋所有人一方個人財產的性質。但是,對於該部分出資,應酌情考慮該房產來源、共同安置的其他家庭成員享有的居住權利及享用父母工齡內涵的福利性、優惠性價值等等因素。離婚時房屋所有權人應當給予另一方適當的補償。當然具體補償的數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要考慮拆遷政策具體規定的人口利益、另一方參與繳納房款、裝修等綜合情況,從公平的角度出發,去認定具體補償的數額。
2、婚前一方父母的個人房產,婚後被拆遷,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情況
實踐中,經常碰到有的父母為了防止子女在繼承遺產時需繳納大量的稅費,在拆遷安置房登記的時候就把房屋登記在自己子女的名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如果父母沒有明確表示贈與一方,拆遷安置房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3、婚前一方個人承租的公房,婚後被拆遷,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情況
如果被拆遷房和安置房的差價是以夫妻共同財產出資結清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1996)》,此種拆遷安置房屬於婚前個人承租婚後購買的情況,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4、婚前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婚後被拆遷,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情況
被拆遷房是夫妻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婚後該房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被拆遷房與安置房產權調換之間的差價是以夫妻共同財產出資結清的,拆遷安置房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原被拆遷私有住房的評估價值可參考《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規定,推定為父母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離婚時可直接將產權房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處理。
六、處理婚姻案件中的房產問題應注意的兩個關鍵問題
1、首先應當對個人財產、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認定清楚
這是正確處理婚姻案件財產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難點問題。筆者認為,認定是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要看該財產與婚姻的關聯程度,如果該項財產與婚姻關聯甚少或沒有關聯,則應當認定為個人財產。如:(1)婚前一方簽訂購房合同,交付了首付款,婚後由一方或雙方償還貸款。根據上述原則,該房屋系一方婚前購買,貸款的手續也系其一人所貸,屬其個人債務,該房屋與購買方的婚姻沒有關系,換句話說,即使沒有之後的婚姻,該房產仍是購買者自己的財產,債務仍是其自己的債務。所以,不論在婚後是自己還貸還是共同還貸都不影響房產的所有權。(2)購房行為發生在婚前,房屋產權證下發的時間是在婚後。根據上述原則,房屋產權證的頒發,不以婚姻為條件,所以,在認定是否夫妻共同財產時,不應以房屋產權證的頒發時間來確定。(3)婚後一方用個人財產購買的房產。因為該項財產不涉及婚姻另一方的利益,故應認定為購買者個人財產。這一問題的難點在於對此承擔舉證責任的是購買者。此房產產生於婚後,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原則上被認定成夫妻共同財產,購買者若主張屬於個人財產,就要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舉不出相應證據,則該項財產會被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2、房屋增值與貶值的現象不應成為認定個人財產或夫妻共同財產的參考條件
近幾年來,由於房地產市場十分繁榮,房屋增值幅度很大,因此,很多離婚案件當事人對如此巨大的財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有的法官也會因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房產的巨大增值而在認定財產時搖擺不定。筆者認為,房屋價值的變化,不應影響對房屋產權的歸屬的認定。有的法官受此影響,把一方婚前購買,婚後雙方共同還貸的房屋認定成夫妻共同財產,增值部分予以分割。筆者認為,這樣處理方式是不正確的。換個角度考慮,如果男方首付20萬元,借款50萬元是在婚後夫妻共同償還,離婚時房屋價值為100萬元,有的法官將此房屋認定成夫妻共同財產,處理時先將男方的20萬元給付男方,剩餘的80萬元每人一半;但如果房屋貶值了怎麼處理?如果房屋在離婚時的價值為10萬元(這樣說並不為過,美國已經出現1美元別墅),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採用同一的標准,該財產同樣應被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男方的首付20萬元是要首先被要求給付的,而這時,拋開夫妻共同還的50萬元不說,女方不僅得不到房子,還得承擔給付男方10萬元的債務,而恐怕到這時沒有哪一個法官會這樣判。面對增值和貶值,採用不同的處理原則和方法去對待,這本身就是不符合邏輯的,這種方法肯定是錯誤的。原因就在於,在認定財產性質時產生了錯誤。婚後所償還的貸款,本身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而是婚前一方個人債務,房產也屬於一方婚前個人財產,如果堅持這一原則,前面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不管是增值還是貶值,不管幅度有多大,物權並未發生變化,增值和貶值部分也當然依附於物權,另一方為產權人償還的個人債務,產權人在離婚時應當給予補償。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