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名詞解釋
❶ 離婚效力名詞解釋
離婚效力指離婚在法律上所發生的作用和產生的相應後果。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離婚對夫妻身份關系的效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夫妻身份和稱謂終止 共同生活及扶養義務終止 再婚自由恢復 法定繼承人資格喪失 姻親關系消滅
❷ 婚姻法名詞解釋什麼叫「借婚姻索取財物」
借婚姻索取財物,主要是指男女雙方自願或基本自願結婚,但一方卻以對方給付一定的財物內作為結婚條件容的行為。
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人,為滿足個人的物質願望,把自己的婚姻建立在金錢基礎上而不是愛情基礎上,這種行為不僅會給對方及家庭造成生活困難,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婚姻家庭生活,而且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道德觀,妨礙婚姻自由原則的實施,所以我國的婚姻法歷來都明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法釋[2003]19號),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❸ 名詞解釋:愛情、婚姻
1.婚姻家庭制度 是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築,它是由有關婚姻家庭的各種行為規范所構成的制度。 2.婚 就是團體婚,是指一男子和一女子互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又分為血緣婚制和亞血緣婚制兩種。 3.對偶婚 是指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而一個女子在許多丈夫中有一主夫。其特點,和婚制比,配偶范圍縮小,關系相對穩定;和一夫一妻制比,結合仍很脆弱,容易解除。 4.一夫一妻制 也叫個體婚制,是指一個人只能有一個配偶,即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制度。 5.婚姻法 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6.婚姻 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這種結合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關系,即夫妻關系,也叫婚姻關系,或配偶關系。 7.家庭 是由一定范圍的親屬所構成的生活單位。 8.婚姻家庭關系 是以兩性結合為前提,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關系。社會性是它的性質,自然性是它的特點。 9.婚姻 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決定自己婚姻大事的,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 10.結婚 是指建立婚姻關系的。主要表現在結不結婚,和誰結婚,完全由當事人自己作主,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強制或干涉。 11.離婚 是指解除婚姻關系的。結婚是以愛情為基礎,雙方自願為條件的。在夫妻感情完全破裂,關系無法維持的時候,依法解除這種痛苦的婚姻,是完全必要的。 12.包辦婚姻 是指第三者違背婚姻的原則,包辦他人婚姻的行為。 13.所謂借婚姻索取財物 是指除婚姻以外的其他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這種婚姻雙方基本上是自願自主的。但是女方(包括女方父母)向男方索取許多財物,以此作為結婚的先決條件。這是濫用了婚姻的權利,是婚姻法所禁止的。 14.一夫一妻制 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又稱個體婚制,即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結婚,和歷史上的團體婚是對應的。 15.重婚 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結婚的行為。已經有了合法的婚姻關系,後又與他人締結第二個婚姻關系,前者叫前婚,後者叫後婚,也叫重婚。重婚是違法行為。如果當事人主觀上存在故意,則構成犯罪。 16.親屬 是指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社會關系。 17.自然血親 指出於同一祖先,有自然血緣關系的親屬,如兄弟姐妹、父母子女。 18.擬制血親 指本來沒有自然的血緣關系,或無直系血緣關系,但法律上確定其地位與血親相等,稱為法律上擬制血親。 19.姻親 指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 20.血親的配偶 指自己的血親(包括直系和旁系)的配偶。直系血親的配偶如兒媳、女婿;旁系血親的配偶如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伯母、姑夫、姨夫等。 21. 配偶的血親 指自己配偶(夫或妻)的血親。 22.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指自己配偶血親的配偶。如妻或夫的兄弟之妻、姐妹之夫等。 23.親屬的法律效力 是指一定范圍的親屬所具有的權利義務關系。 24.結婚 又稱婚姻的成立,或婚姻的締結,是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 25.結婚的程序 是法定的婚姻合法有效的形式,也就是指結婚應該辦理的法律手續。 26.婚約 亦稱訂婚,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而作的事先約定。婚約雙方俗稱未婚夫妻。 27.無效婚姻 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男女兩性的結合。 28.可撤銷婚姻 是指當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成立的婚姻,或者當事人成立的婚姻在結婚的要件上有欠缺,通過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婚姻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29.夫妻共同財產 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 30.夫妻特有財產 是指夫妻在實行共同財產制的同時,依照法律規定或夫妻約定,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圍的個人所有財產。 31.撫養 是指父母從物質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 32.贍養 是指子女在以物質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幫助。扶助是指子女在思想上、感情上對父母的尊敬、關心和照顧。 33.收養 是公民領養他人子女為自己的子女的法律行為。 34.離婚 是夫妻雙方依照法律規定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婚姻法規定,離婚有兩個程序,即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 35.許可離婚主義 即允許夫妻一方或雙方離婚的主張。一方要求離婚,叫單意離婚;雙方離婚,叫協議離婚。 36.禁止離婚主義 即禁止一切離婚的主張。它是一種宗教婚姻制度,產生與教,盛行於中世紀,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37.涉外婚姻 是指發生在我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包括常駐我國和臨時來華的外國人、外籍華人、定居我國的僑民)的婚姻。 38.訴訟外調解程序 也叫行政調解程序,是指以外的有關部門依法對一方要求離婚的糾紛進行調解。 39.復婚 指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並到婚姻登記進行復婚登記後,取得結婚證,重新確立夫妻關系的為復婚。 40。家庭職能 就是指家庭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❹ 婚姻的名詞解釋
1.婚姻家庭制度 是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築,它是由有關婚姻家庭的各種行為規范所構成的制度。 2.群婚 就是團體婚,是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又分為血緣群婚制和亞血緣群婚制兩種。 3.對偶婚 是指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而一個女子在許多丈夫中有一主夫。其特點,和群婚制比,配偶范圍縮小,關系相對穩定;和一夫一妻制比,結合仍很脆弱,容易解除。 4.一夫一妻制 也叫個體婚制,是指一個人只能有一個配偶,即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制度。 5.婚姻法 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6.婚姻 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這種結合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關系,即夫妻關系,也叫婚姻關系,或配偶關系。 7.家庭 是由一定范圍的親屬所構成的生活單位。 8.婚姻家庭關系 是以兩性結合為前提,以血緣聯系為紐帶的社會關系。社會性是它的性質,自然性是它的特點。 9.婚姻自由 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決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 10.結婚自由 是指建立婚姻關系的自由。主要表現在結不結婚,和誰結婚,完全由當事人自己作主,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強制或干涉。 11.離婚自由 是指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結婚是以愛情為基礎,雙方自願為條件的。在夫妻感情完全破裂,關系無法維持的時候,依法解除這種痛苦的婚姻,是完全必要的。 12.包辦婚姻 是指第三者違背婚姻自由的原則,包辦他人婚姻的行為。 13.所謂借婚姻索取財物 是指除買賣婚姻以外的其他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這種婚姻雙方基本上是自願自主的。但是女方(包括女方父母)向男方索取許多財物,以此作為結婚的先決條件。這是濫用了婚姻自由的權利,是婚姻法所禁止的。 14.一夫一妻制 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又稱個體婚制,即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結婚,和歷史上的團體婚是對應的。 15.重婚 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結婚的行為。已經有了合法的婚姻關系,後又與他人締結第二個婚姻關系,前者叫前婚,後者叫後婚,也叫重婚。重婚是違法行為。如果當事人主觀上存在故意,則構成犯罪。 16.親屬 是指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社會關系。 17.自然血親 指出於同一祖先,有自然血緣關系的親屬,如兄弟姐妹、父母子女。 18.擬制血親 指本來沒有自然的血緣關系,或無直系血緣關系,但法律上確定其地位與血親相等,稱為法律上擬制血親。 19.姻親 指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 20.血親的配偶 指自己的血親(包括直系和旁系)的配偶。直系血親的配偶如兒媳、女婿;旁系血親的配偶如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伯母、姑夫、姨夫等。 21. 配偶的血親 指自己配偶(夫或妻)的血親。 22.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指自己配偶血親的配偶。如妻或夫的兄弟之妻、姐妹之夫等。 23.親屬的法律效力 是指一定范圍的親屬所具有的權利義務關系。 24.結婚 又稱婚姻的成立,或婚姻的締結,是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 25.結婚的程序 是法定的婚姻合法有效的形式,也就是指結婚應該辦理的法律手續。 26.婚約 亦稱訂婚,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而作的事先約定。婚約雙方俗稱未婚夫妻。 27.無效婚姻 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男女兩性的結合。 28.可撤銷婚姻 是指當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成立的婚姻,或者當事人成立的婚姻在結婚的要件上有欠缺,通過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婚姻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29.夫妻共同財產 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 30.夫妻特有財產 是指夫妻在實行共同財產制的同時,依照法律規定或夫妻約定,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圍的個人所有財產。 31.撫養 是指父母從物質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 32.贍養 是指子女在以物質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幫助。扶助是指子女在思想上、感情上對父母的尊敬、關心和照顧。 33.收養 是公民領養他人子女為自己的子女的法律行為。 34.離婚 是夫妻雙方依照法律規定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婚姻法規定,離婚有兩個程序,即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 35.許可離婚主義 即允許夫妻一方或雙方離婚的主張。一方要求離婚,叫單意離婚;雙方離婚,叫協議離婚。 36.禁止離婚主義 即禁止一切離婚的主張。它是一種宗教婚姻制度,產生與基督教,盛行於中世紀,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37.涉外婚姻 是指發生在我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包括常駐我國和臨時來華的外國人、外籍華人、定居我國的僑民)的婚姻。 38.訴訟外調解程序 也叫行政調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以外的有關部門依法對一方要求離婚的糾紛進行調解。 39.復婚 指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並到婚姻登記進行復婚登記後,取得結婚證,重新確立夫妻關系的為復婚。 40。家庭職能 就是指家庭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❺ 夫妻關系名詞解釋
.夫妻雙方地位平等、獨立。婚姻法第2條第3款對夫妻雙方地位平等、獨立內容做了明確規定。這是憲法中男女平等原則的體現。其核心是指男女雙方在婚姻、家庭中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權利,負擔義務,互不隸屬、支配。夫妻雙方地位平等貫穿於整個婚姻法,表現在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子女撫養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總的規定。
2.夫妻雙方都享有姓名權。婚姻法第14條規定,作為人身權的姓名權由夫妻雙方完整、獨立地享有,不受職業、收入、生活環境變化的影響,並排除他人(包括其配偶在內)的干涉。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夫妻一方可合法、自願地行使、處分其姓名權。這還體現在子女姓名的確定上,對子女姓名的決定權,由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即子女既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還可姓其他姓。
3.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婚姻法第3條第3款、第4條對夫妻雙方所負的忠實義務做了規定。忠實義務主要是指保守貞操的義務、專一的夫妻性生活義務、不為婚外性行為。其具體有:不重婚;不與配偶以外的第三人非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一般包括通姦與姘居;不從事性交易等。法律對夫妻間同居的權利和義務未做明確規定。一般認為,權利的行使與義務履行以正當、合理為限,並因其具有強烈的人身性,而不能被強制執行。違反忠實義務不僅傷害夫妻感情,還不利於一夫一妻制度的維護。法律對忠實義務的規定為追究各種侵犯婚姻的違法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4.夫妻雙方的人身自由權。婚姻法第15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或他方不得加以限制和干涉。這是夫妻雙方各自充分、自由發展的必要和先決條件。夫妻一方行使人身自由權以合法、合理為限,並應互相尊重,反對各種干涉行為。
5.夫妻住所選定權。婚姻法第.9條對此做了規定:夫妻一方可以成為另一方家庭的成員,夫妻應有權協商決定家庭住所,可選擇男方或女方原來住所或另外的住所。
6.禁止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禁止夫妻一方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對方的身體或精神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暴力行為;禁止構成虐待的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禁止有扶養義務的一方不盡扶養義務的違法行為。
7.計劃生育義務。夫妻雙方負有公法上的計劃生育義務。禁止計劃外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所要求的,是夫妻的法定義務。義務的主體是夫妻雙方,而非僅僅是女方。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7條明確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孕育子女的權
❻ 結婚名詞解釋是什麼
結婚法律上稱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配偶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及其他責任。
結婚的必備條件:一是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二是必須達到法定年齡;三是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
結婚的禁止條件:一是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二是禁止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
(6)婚姻法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婚姻關系的成立有三個基本的法律特徵:
1、結婚的主體是男女兩性。
2、結婚行為是法律行為。申請結婚的雙方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履行法律規定的結婚登記程序。否則,婚姻關系不產生法律後果。即:不受法律保護的無效婚姻,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所規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否則不具有合法婚姻的效力。
3、結婚行為的法律後果是,確立雙方的夫妻關系。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權利、義務。這種已確立的夫妻關系,未經法律程序,任何單位、個人或夫妻雙方都無權解除夫妻關系。
❼ 婚姻家庭法的名詞解釋
婚姻法名詞解釋匯編
1、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婚姻問題上所享有的充分的權利,對此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
2、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與之結婚的違法行為,包括法律重婚和事實重婚。
3、 收養的解銷效力——是指收養關系成立,依法終止養子女與生父母間的親屬關系及其權利義務的效力,故不妨稱其為收養的消極效力。
4、 監護——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而由法定或指定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基於法律規定對其加以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
5、 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
6、 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違法婚姻,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7、 聯合財產制——聯合財產制因夫和妻的財產聯合為一個經濟單位,由夫管理、收益而得名,又稱管理共通制或收益管理制。
8、 收養的擬制效力——是指收養關系成立依法創設新的親屬關系及其權利義務的效力,故不妨稱其為收養的積極效力。
9、 自由離婚主義——自由離婚主義主張根據雙方或一方當事人的要求,只要婚姻已經無可挽回地破裂即可准予離婚。
10、 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在一夫一妻制度下,任何人不論其地位高低財產多少,都不得同時有兩個以上的配偶,已婚者在配偶死亡(包括宣告死亡)或離婚之前,不得再行結婚,一切公開或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違法的。
11、 擬制血親——是指本無該種血親應具有的血緣關系,而由法律確認其與該種自然血親具有同等權力義務的親屬。
12、 親等——是計算親屬關系親疏遠近的基本單位。親等數小的表示親屬關系親近,親等數大的表示親數關系疏遠。
13、 探望權——是夫妻離婚後,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定期看望子女,或者要求子女短期留宿的權利,該權利鑽專屬於不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
14、 可撤消婚姻——是指男女雙方或一方缺乏結婚的合意,因受他方或第三者脅迫而結合的違法婚姻。通過有撤消權的當事人行使撤消權,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婚姻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15、 親屬——即由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而形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且依存於一定組織形式的特定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16、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親子關系包括自然血緣關系和法律擬制關系。
17、 扶養——撫養指各種社會關系中針對弱者所發生的經濟供養和生活扶助,包括國家扶養、社會保障性扶養、自然人之間非法定權利義務的扶養和法律意義上的扶養。
18、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和終止,以及婚姻家庭主體之間、其他近親屬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19、 婚姻終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因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而歸於消滅。包括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
20、 收養——是擬制血親的親子關系藉以發生的法定途徑。
21、 姻親——指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它又分為: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22、 日常家事代理權——指夫妻一方因日常家庭事務而與第三人交往時所為法律行為,視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
23、 救助措施——是指權利主體實現自身權益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受到非法侵害時,法律允許權利人或有關機關依法採取的旨在保護或恢復權利實現的各種手段和方法。
24、 外親——有又稱女親、外姻、外族是指女系血親相聯系的親屬,包括與母親有關的親屬和與出嫁女兒相聯系的親屬。
25、 夫妻別體主義——又稱夫妻分立主義,即夫妻婚後雖受婚姻效力約束,但在法律上是不同的主體,各自保留獨立的人格,各有財產上的權利和行為能力,在法律上體現為夫妻平等。
26、 夫妻一體主義——又稱夫妻同體主義,即夫妻因結婚而合為一體,夫妻雙方的人格相互吸收,不再具有獨立的人格。
27、 親權——是指父母享有對未成年子女人身方面的管教和財產的管理的權利與義務的總和。
28、 非婚生子女的准生——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和生母結婚後,該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身份和地位。
29、 婚生子女的推定——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妻子受胎所生的子女推定為婚生子女。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四、名詞解釋 婚姻法
收養:收養是擬制血親的親子關系藉以發生的法定途徑。收養行為具有以下專法律特徵: (1)收養是屬一種民事法律行為。(2)收養是變更親屬身份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3)收養只能發生在非直系血親和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4)收養關系是一種擬制血親關系。
親屬: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社會關系。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的行為,有時亦指因上述行為而形成的違法婚姻。即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結婚或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行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或者與之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行為。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