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概念和特點
1. 1 身份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2 我國婚姻法上的身份權 謝謝
一、概念: 是自然人以親屬身份之取得或喪失為目的之行為,亦即個人將要進入或脫 離某類親屬的身份共同生活關系秩序之行為。換言之,親屬身份行為就是自然人有意識地 引起親屬身份法律後果的行為。 (2)特徵: a.親屬身份行為具有非契約的「合同行為」性質。 b.親屬身份行為的意思表示有明顯的局限性。 c.親屬身份行為對「行為能力」的界定有特定的規律性。 d.親屬身份行為具有非代理性。 e.親屬身份行為不得附條件或期限。 f.親屬身份行為的無效、撤銷的規定主要從主體不適格、意思表示瑕疵,不合 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和違背公序良俗四個方面進行價值判斷和認定。 g.親屬行為具有要式性。 (3)親屬身份行為的類 1.創設性身份行為與解消性身份行為 所謂身份行為的「創設性」,系指民事主體通過法律行為形成或建立特定身份法律關系 之意。 所謂身份行為的「解消性」,是指民事主體通過法律行為解除、終止或消滅已經存在的 親屬身份關系之意。 2.單獨身份行為與共同身份行為 單獨身份行為,系指由行為人依單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或消滅身份關系的法律行為。鑒 於本文對身份行為與身份關系之「純粹性」的認定,這種單獨身份行為,在親屬法理論中只 有針對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認領行為。 共同身份行為,系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以創設或解消特定親屬身份為內容的 意思表示行為,其意思表示為復數,且各意思表示內容相同、方向一致;其法效目標為形成 或消滅親屬身份法律關系。 3.依據親屬身份關系的性質不同,又可分為婚姻行為與親子行為。
二、我國婚姻法上的身份權 .
(1)概念:配偶身份權是指夫妻基於配偶身份而產生的相互之間的身份權利。 (2)特徵: a. 從權利性質來看,配偶身份權屬於人身權中的身份權,它基於夫妻的配偶身份而產生,不 包括財產權、繼承權等財產權利; b. 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它產生於婚姻關系的締結,終止於婚姻關系 的結束; c. 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權利內容也是相同的; d. 配偶身份權是一種絕對權、專屬權。除權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該權利的義務主體,同 時它也是夫妻之間專有的特定的身份權利。 (配偶身份權包括同居權、貞操忠實義務、住所決定權、家庭日常事務代理這幾項權利。)
2. 簡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點
婚姻法是指一定國家中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全部法律規范的總和.
1、狹義婚姻法
專指規定婚姻的成立、終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之間權利義務的法律,其內容不涉及婚姻關系以外的其他家庭事項。
2、廣義婚姻法
是指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基於婚姻關系而產生的家庭關系的法律。
婚姻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特點是:
1、普遍性。婚姻是適用范圍及廣泛的法律,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通法。
2、倫理性。婚姻關系是男女兩性關系;家庭關系是血親關系。它不僅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而且還要受政治、道德、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影響,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婚姻法所規定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力義務,就是以這個社會中的倫理道德為基礎的。
3、強制性。婚姻法作為法律具有強制性,而且大部分規范是強制性的。
3. 婚姻法的概念是什麼
婚姻法,來是調整源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也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
4. 簡答我國婚姻的概念、特點
婚姻就是兩個具備婚姻登記條件的異性自然人自願經過國家婚姻登記機關的審查,獲得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書,從而在兩人之間形成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婚姻行為會引起相關法律關系的變化,如財產的所有權的變更、彼此繼承權的產生,以及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間法律關系的變更。
我國婚姻的特點:
1、自願
2、一夫一妻
3、登記生效
4、婚姻條件法定
純粹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5. 從四個方面簡述婚姻法的含義
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全文共分為6章,包括總則、結婚、 家庭關系、離婚、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附則,共51條。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正。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
婚姻法財產分割
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可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一般以均等分割為原則,同時兼顧照顧婦女兒童利益,便利生活、照顧無過錯方等原則判決。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如果夫妻雙方以書面形式對婚前、婚內財產作出約定,確定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在離婚時,應遵循雙方的約定。
婚姻法協議離婚的條件
1、依法辦理了結婚登記的合法配偶。即不包括非法同居的男女雙方也不包括事實婚姻;
2、要求「雙方自願」即配偶雙方就離婚問題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並且這種意思表示必須真實、自願;
3、協議離婚雙方當事人就子女撫養和財產問題處理達成協議;
4、離婚的夫妻雙方共同到具有管轄權的婚姻登記處提出申請;
5、雙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6. 婚姻法的概念及特徵
婚姻家庭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專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屬表現。婚姻法的特徵:
(1)普遍性。婚姻家庭法的適用百范圍特別廣,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通法,而不是只適用部分人的特別法。
(2)倫理性。婚姻家庭法是道德化的法律或法律化的道德。
(3)強制性。婚姻家庭法的規定大部分是強制性規范。
7.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指一定來國家中調整婚姻自家庭關系的全部法律規范的總和.
1、狹義婚姻法
專指規定婚姻的成立、終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之間權利義務的法律,其內容不涉及婚姻關系以外的其他家庭事項。
2、廣義婚姻法
是指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基於婚姻關系而產生的家庭關系的法律。
婚姻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特點是:
1、普遍性。婚姻是適用范圍及廣泛的法律,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通法。
2、倫理性。婚姻關系是男女兩性關系;家庭關系是血親關系。它不僅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而且還要受政治、道德、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影響,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婚姻法所規定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力義務,就是以這個社會中的倫理道德為基礎的。
3、強制性。婚姻法作為法律具有強制性,而且大部分規范是強制性的。
8. 什麼是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內姻制度在容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