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

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3-12 14:32:57

㈠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的特點有:

ABD.法的階級性是正宗馬教觀點,BD都是一般法理學觀點,B是法的國家強制性,D是法的內容特徵。

C錯在法律不可能調整所有的社會關系,有些領域的社會關系是由道德、倫理、宗教等規范調整的。

㈡ 法律主要依靠什麼來調整社會關系

正確答案是:「法來律對社會源關系的調整是通過確定權利義務關系來實現的。」
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法律規范來對權利義務的確定和約束的,從而實現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而法律和強制力的關系是:「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
因為法律只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一個行為准則,一個規范作用。如果大家能夠接受這樣的的規范來調整當然最好,但是最終對那些不遵守這些規范的人該怎麼辦呢?那隻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來制裁,約束他們了。所以說國家強制力只是法律實現的保障措施。
也就是說國家強制力是對法律規范起來保障作用。而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不是通過強制力來實現的。
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應該是通過確定權利義務關系來實現的。對比下這兩句話就知道差異在哪裡了。

㈢ 「法律是調整一切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法律並不調整所有的社會關系。
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間這樣描述自然狀態:「人與人的關系是狼與狼的關系」,「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基於對自然狀態的恐懼,利維坦(國家)產生。人們將權利轉移給主權者。而洛克認為,轉移的權利並非所有的權利,轉移權利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自由行使。換言之,接受國家對權利的限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權利的行使。以此邏輯來推理,國家制定法律,禁止私力救濟,以法律限制人的自由,目的是為了保護人們的權利不受侵犯,為了維護一種和平與安全的狀態。所以,一些不威脅和平與安全、不妨礙他人自由行使的行為就沒有必要用法律去調整。
比如,民法中間的契約關系受法律調整,而好意施惠則不受法律調整;比如婚姻關系接受法律的賦予的權利義務,而戀愛關系卻不受法律調整。
基於制定法的滯後性和局限性,社會的發展會產生新的關系,一切社會關系法律都可以調整,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考慮法律與自由的關系,人的一切行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一切關系均由法律調整,這是公權力對私域自治的極端限制,是極端不理想的社會。
綜上所述,法律並不調整一切社會關系。
補充說明,關於樓上說到的「道德不受法律調整」這一點,我覺得有必要去探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並不是所有的道德都不受法律的調整。如果認為道德不受法律調整,則承認「道德與法律的分離」,走入「惡法亦法」的實證主義道路。有些道德是受法律調整的,比較強有力的證據就是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和作為帝王條款的「誠實信用」幾大原則。這些原則的確立,是道德進入法律領域的表現。「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這是新自然法學派朗·富勒的名言。

㈣ 法律如何調整社會關系

法律和社會之間有著密切而且復雜的關系。歸納來說,法律來源於社會,由社會的經濟基回礎所決定答,同時反過來法律又維護著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對於不同的時期或是對比不同的社會環境,法律有著各不相同的內容形態,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先說法律的起源,法律不是原來就有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這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律所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維持社會秩序,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律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是社會的產物,是為了調整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應運而生的,法律不能脫離社會。

㈤ 請教一下。法律的調整對象是社會關系。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那可以說法律調整人們的行為嗎如果可以說法

肯定變了 而且不能這么說 你去個廁所的行為需要法律規定才能去嗎?

㈥ 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對,抄正確。
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指襲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在法學中,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有時又簡稱法。
法的特徵一般觀點認為有六個: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2.法是由公共權利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會規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4.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范; 5.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的社會規范; 6.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1.法的正式性,又稱法的官方性,國家性,指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確定的行為規范。 2.法的階級性,指在階級對立的社會,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3.法的物質制約性,指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㈦ 法律是調節社會關系的重要方法,且是唯一的方法

調解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不僅僅是法律一種,還有道德,紀律等,故此話不準確。

㈧ 問:夫妻在家看黃碟是否違法從「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的角度來答題。 急。謝謝。

必然不違法,黃色影音製品一般涉及傳播,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才涉嫌刑事責任

㈨ 法是調整人們的行為或者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什麼性

法律對自覺尊法守法者起到指導引導作用,對不尊紀守法或抗拒者起到強制性和制裁作用。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