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留置權規定

合同法留置權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3-13 16:09:20

㈠ 請問合同法中"留置權"的含義

指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扣留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㈡ 如何行使承攬合同中承攬人的留置權

審判實踐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關於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的規定,定作物的所有權應屬於定作人所有,因此,即使定作物的質量未達到合同的要求,定作人也須履行受領的義務,而無拒收的權利。對此,筆者認為,定作人定作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權,承攬人在完成承攬工作後,應將定作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定作人。但是,定作物的所有權並非均自承攬人交付時起轉移給定作人,應區分下列情況而定:1、原材料由定作人提供,由承攬人加工、定作的,承攬人負有完成工作的義務,其因履行這一義務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權應歸提供材料的人,即定作人。2、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因材料歸承攬人所有,故承攬人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權也歸其所有;只有當承攬人將定作物交付給定作人後,定作物的所有權才轉移給定作人。至於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有關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的規定,筆者認為:首先,構成留置權的前提條件是留置權人對留置物的合法佔有,而非合法所有;其次,承攬人的留置權一般發生在由定作人提供原材料的情況下,此時因定作物歸定作人所有,故在定作人不支付報酬而要求承攬人交付定作物時,承攬人可依法行使留置權以對抗定作物交付請求權。而在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情況下,如果定作人對定作物不滿意,而且在其要求承攬人修理、重作未果時,定作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定作物,而使承攬人的留置權無從行使或失去實際意義。因此,雖然《合同法》賦予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但在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定作合同中,承攬人的留置權同樣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換句話說,承攬人的留置權並不適用於定作合同。因此,不能以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反證定作物的所有權即歸定作人所有,兩者不能劃等號。3、原材料由雙方提供的,應依照何方提供的材料為主要部分而定。如果定作人提供的材料為定作物的主要部分,則定作物的所有權歸定作人,無需交付定作人即取得所有權;反之,則由承攬人先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權,經承攬人的交付而歸定作人所有。至於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應根據原材料的價值、所製作的部件在整個定作物中的功能等因素綜合判定。在上述第一種情形下,如果有證據證明承攬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權並要求賠償損失時,因原材料的所有權歸於定作人,故定作人無法進行退貨,而只能要求承攬人賠償損失;在具體認定損失時,應考慮雙方履行合同的具體情況和過錯,必要時應委託專業機構作出評估,以確定定作人的實際損失。在上述第二種情形下,因原材料由承攬人自行提供,故在定作物交付給定作人之前,該定作物的所有權歸於承攬人。因此,當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權或在定作物加工完畢之前行使任意解除權的,其均有權利拒絕受領該定作物。

㈢ 承攬合同中承攬人如何行使留置權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關於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的規定,定作物的所有權應屬於定作人所有,因此,即使定作物的質量未達到合同的要求,定作人也須履行受領的義務,而無拒收的權利。對此,筆者認為,定作人定作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權,承攬人在完成承攬工作後,應將定作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定作人。但是,定作物的所有權並非均自承攬人交付時起轉移給定作人,應區分下列情況而定:1、原材料由定作人提供,由承攬人加工、定作的,承攬人負有完成工作的義務,其因履行這一義務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權應歸提供材料的人,即定作人。2、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因材料歸承攬人所有,故承攬人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權也歸其所有;只有當承攬人將定作物交付給定作人後,定作物的所有權才轉移給定作人。
至於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有關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的規定,筆者認為:首先,構成留置權的前提條件是留置權人對留置物的合法佔有,而非合法所有;其次,承攬人的留置權一般發生在由定作人提供原材料的情況下,此時因定作物歸定作人所有,故在定作人不支付報酬而要求承攬人交付定作物時,承攬人可依法行使留置權以對抗定作物交付請求權。而在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情況下,如果定作人對定作物不滿意,而且在其要求承攬人修理、重作未果時,定作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定作物,而使承攬人的留置權無從行使或失去實際意義。因此,雖然《合同法》賦予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但在原材料由承攬人提供的定作合同中,承攬人的留置權同樣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換句話說,承攬人的留置權並不適用於定作合同。因此,不能以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反證定作物的所有權即歸定作人所有,兩者不能劃等號。
3、原材料由雙方提供的,應依照何方提供的材料為主要部分而定。
如果定作人提供的材料為定作物的主要部分,則定作物的所有權歸定作人,無需交付定作人即取得所有權;反之,則由承攬人先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權,經承攬人的交付而歸定作人所有。至於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應根據原材料的價值、所製作的部件在整個定作物中的功能等因素綜合判定。
在上述第一種情形下,如果有證據證明承攬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權並要求賠償損失時,因原材料的所有權歸於定作人,故定作人無法進行退貨,而只能要求承攬人賠償損失;在具體認定損失時,應考慮雙方履行合同的具體情況和過錯,必要時應委託專業機構作出評估,以確定定作人的實際損失。
在上述第二種情形下,因原材料由承攬人自行提供,故在定作物交付給定作人之前,該定作物的所有權歸於承攬人。因此,當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權或在定作物加工完畢之前行使任意解除權的,其均有權利拒絕受領該定作物。

㈣ 關於物權法留置權效力的問題

其實主要涉及擔保法及其解釋中的一些法律規定的失效問題,根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適用物權法

㈤ 合同法規定的又留置權的四個合同有哪些

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以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的債權人可以成為留置權的主體。

㈥ 留置權和流質條款有什麼區別

留置權和流質條款在法律依據、標的物和概念性質都不同。

1、法律依據不同

留置權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流質條款的法律依據除物權法外,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標的物不同

留置權的除了合同債權外,符合留置權的法定構成要件都可留置。留置物需要與主債務有關聯性,且不涉及三方財產,而流質條款僅存在於抵押、擔保合同條款中,不受任何財產限制。

3、概念性質不同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30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而且,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留置權的性質屬於法定的擔保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86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債權人有權直接取得抵押財產所有權的約定內容為約定該擔保。

流質的約定容易出現價值較高的物品以低價格轉移,造成價值失衡,損害債務人利益,被法律認定為無效。

㈦ 合同法中留置的概念

您好!我的朋友,合同法中的留置:依照法律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回動產,債務人不答按合同的約定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ok!

㈧ 租賃合同可以適用留置權嗎

《物權法》頒布前,根據《擔保法》及《合同法》的規定,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行紀合同中,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同時,該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上述立法中改變了原立法中的列舉方式,而採用「除外」式的表述,不再對適用留置權的債權關系進行限制,即除非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之外,只要符合留置權條件的,債權人可以行使留置權。

房屋租賃合同適用留置權在司法實踐中的先例,可參見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徐州市萬亨液壓工程機電有限公司與徐州雄鷹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執行案」

註:答案來源http://www.yangjieshou.com/Art/Art_76/Art_76_2626.aspx

㈨ 合同法中的留置權與物權法中留置權的區別

罪主要的區別就是:合同法中的留置權產生基於債權,而物權法中留置權產生基於物權。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㈩ 如何行使留置權

1、債務人請求留置權人行使留置權。 根據《物權法》第237條規定,債務人可以請求留置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行使留置權;留置權人不行使的,債務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從物權法的規定分析,債務人此時請求人民法院直接拍賣、變賣留置財產的,並不需要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參照物權法第195條第2款規定,由於債務人此時與留置權人之間對債務本身並無異議,故可以直接通過人民法院的執行程序解決。 與此類似的,合同法286條規定,建設工程法定抵押權,承包人申請人民法院拍賣。法定抵押權人向法院提出申請,須證明法定抵押權存在及法定抵押權具備執行條件的證據,法院受理後,應當通知發包人。發包人就法定抵押權否成立及是否符合執行條件提出異議的,應當終止執行程序,駁回承包人申請。此種情形,應由承包人另外提及確認之訴,以確認法定抵押權之成立,待獲得生效勝訴判決後,才能申請法院拍賣。 2、緊急留置權的行使。 緊急留置權制度,債權未到期之前,債務人已經沒有清償能力,債權人是否可以就標的物成立留置權。《物權法》並未有相關規定,但《擔保法解釋》第112條確定了緊急留置權制度。 3、留置權的善意取得。 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債權人依照合同約定合法佔有債務人財產,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即便債務人對其交付的動產不具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債權人仍能基於不知債務人對交付財產無所有權或處分權而劉只能債務人的財產。《擔保法解釋》第108條規定:「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82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