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大學生婚姻法
㈠ 國家是什麼時候用法律的形式規定大學生可以結婚的
按現行法律規定,並沒有對大學生結婚進行詳細規定,但只要大學生符合結婚的條件,大學生也可以登記結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㈡ 2005年的國家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盡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並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婚姻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㈢ 從哪年開始,法律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頒布了修改後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刪除了原《規定》中,「在校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做退學處理」的規定。這意味著普通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結婚不再需要獲得學校同意,只要達到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即可登記。
㈣ 大學生能不能結婚
大學生可以結婚,只要達到法定年齡和滿足結婚的條件,因為這個就是公民的權利,和你是不是大學生沒有關系。大學結婚不再說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大學生都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了,可以承擔自己行為的法律責任為自己負責了,當然也可以享受到自己做選擇的權利。根據《婚姻法》的規定,男性年滿22周歲,女性年滿20周歲即達到婚齡,到達這個年齡的大學生基本上已經大學三、四年級了,相對而言他們的很多想法已經比較成熟。法律既然給出了這個年齡,就是認為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年齡都有承受婚姻責任的能力。2005年3月國家教育部公布新版《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取消了大學生結婚需經學校同意的舊規定。教育部有關官員強調,學校不幹預和不禁止,不等於教育部門提倡在校大學生結婚。
㈤ 歷屆婚姻法的年份
第一制部婚姻法,1950年5月1日頒行,1981年1月1日廢止。
第二部婚姻法,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現行有效的婚姻法。
現行婚姻法,於2001年4月28日修正。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有兩個司法解釋,婚姻法解釋(一)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於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㈥ 國家何時頒布允許大學生在校結婚法律條文
國家並沒有頒布允許大學生在校結婚法律條文,但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取消了原規定第三十條中「在校學習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條文。
《婚姻法》規定男22周歲以上、女20周歲以上可自願結婚。原《高校學生管理規定》中的條文與婚姻法不一致,取消這一禁令是尊重法律的體現。達到合法年齡的公民都能夠選擇結婚,這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應該得到保障。
教育部不禁止在校學生結婚,但並不提倡。學生必須要達到《婚姻法》及《婚姻登記條例》所規定的年齡和條件。新規定沒有涉及結婚的問題,是因為結婚是《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規定的成年人的一種權利和自由。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6)2005年大學生婚姻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㈦ 2005年以來婚姻法修改過幾次 司法解釋有哪些
2005年以後來我國沒有對再自對《婚姻法》進行修訂,《婚姻法》司法解釋共有3部。
我國《婚姻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950年4月13日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新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並廢除1950年《婚姻法》;
3、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新修訂的婚姻法同日起施行。
4、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施行後,針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疑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於同年12月24日出台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5、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6、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新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㈧ 新的婚姻法已經規定,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
婚姻法抄沒有規定,在校大學生可以襲結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1、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2、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8)2005年大學生婚姻法擴展閱讀
2005年,教育部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撤銷了「在校學習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規定。對於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不管他們是何種身份,其結婚的權利都受到法律的保護。
大學生結婚是會經歷各種不便之處,但相比短期的困難,尊重其正當權利,則更能體現文明。輿論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大學生結婚,不吹不黑。
家長和學校要在尊重大學生權利的前提下,進行正面而積極的引導,規避「腦子發熱型」的結婚生子,為「成熟穩健型」的婚姻祝福。
而社會層面,則需要加強婚姻責任教育,為大學生結婚做好托底工作,盡量不讓「有了權利卻亂了陣腳」的情況發生。
㈨ 2003年婚姻法規定結婚不需要所在單位同意,為什麼高校到2005年才允許大學生結婚
大學生與學校不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僱傭關系,所以婚姻法的「結婚不需要所在單位同意」的規定並不適用大學生結婚。但由於大學生大都已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只是考上大學後戶籍關系都轉到了學校,結婚登記時需要持戶籍證明,高校只能在2003年婚姻法頒布之後作出相應的規定。
㈩ 2005年的婚姻法修改內容。
好象不是2005年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