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要約例題
⑴ 關於經濟法的題目...挺多的...
1.合同成立。
本題涉及「交叉要約」的問題。所謂「交叉要約」指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同時向對方發出內容相同的要約。理論和實踐中,對「交叉要約」能否使合同成立尚存在爭議。但從鼓勵交易的角度出發,多數意見還是認為「交叉要約」可以使合同成立,條件是要約內容明確具體,且到達雙方。
本題中,甲乙雙方同日向對方發出了內容相同的信函(信函內容構成要約),且該要約已到達雙方,屬於有效的交叉要約,合同應成立。
2.該意思表示構成要約。
要約成立的要素中有一項為意思表示明確具體。所謂「明確具體」是指要約的意思表示中應當包括合同成立所必需的內容,一般需包括價格、數量。
本題中甲給出的意思表示中已有數量(100車)、價格(每車150元)的內容,構成要約。當然,對於本題意思表示中的數量(100車),即「車」的計量單位可能會有爭議,例如:「車」是指大卡車一車還是指小推車的一車。但這種爭議可以通過雙方的協商解決或根據交易習慣、合同內容推知,其不應妨礙該意思表示構成要約。
3.合同成立。
分析與第1題相同,屬於交叉要約的問題。且甲為履行該合同已採取了進一步的舉措,即「拒絕了其他客戶」,所以該合同應當判定成立,以保護甲的信賴利益。
4.要約邀請是:(1)甲問問售貨員乙:「這件時裝多少錢可以賣?」;(2)乙反問:「你出多少錢?」。
要約是:(1)甲回答:「400元,你賣不賣?」;(2)乙應聲回答:「至少800元,少了不賣!」。
要約邀請是指一方向另一方發出的希望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其內容並不要求具體明確,只要體現出希望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即可。
要約是指一方向特定方發出的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內容要求具體明確,一般需要包括合同的價格、數量等要素,且需要表示出發出要約方願意接受要約的拘束的意思。
5. 甲乙之間的合同成立。
根據我國合同法,合同於承諾到達發出要約方時成立。本題中,甲發出的傳真為要約,乙回復的傳真構成承諾,該承諾到達甲時,合同成立。
甲丙之間的合同是否成立需要根據甲丙之間是否存在其他交易習慣來確定。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2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本題中,丙雖未以通知方式作出承諾,且甲的要約中並未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但如果甲丙之間存在某種交易習慣(例如:之前一直都是甲發出傳真後,丙就自行發貨,無須丙再回復傳真),則根據該交易習慣,丙送出水泥的行為構成承諾,合同成立。否則合同不成立。
6.合同成立,甲構成違約。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6條:「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本題中,雙方雖然尚未以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但甲乙經履行了其主要義務(交付了9噸貨物),且乙予以接受,該合同成立。甲拒絕繼續交付的行為構成違約。
7.抵押合同於6月1日成立,於6月15日生效。
根據合同法第32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根據物權法第187條,不動產抵押自辦理抵押權登記時生效。
從法理上,本題涉及物權行為的理論問題。我國物權法的公布,標志著我國已承認物權合同與物權行為相分離,並由此更正了過去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的缺陷。根據相關法理及合同法、物權法的規定,抵押合同自簽訂時成立,自辦理抵押登記時生效。
⑵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1、合同不成立。因為B公司馬上回電子郵件,要求訂購Z產品若干,且提出仲裁機構異議,屬於新要約,該要約並未獲得A公司的承諾,故合同不成立。
2、A公司不承擔違約責任。
⑶ 經濟法方面關於要約的
問題:1、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追認冰親自接受了邀約。
2、假定丙方在5月5日做出承諾,並按要求將所需大米交到乙方的營業地。乙方對大米驗收入庫,但事後未付款。在丙方一再主張下,乙方聲稱要約是甲方擅自所為,與乙方無關,合同未成立,要求丙方把大米拿走,未付款。試問: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接受貨物屬於履約行為。
⑷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急求專業人士的答案~~~~~~~~~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
⑸ 經濟法例題
(1)合法;
(2)不合法。
本題沒有問原因O(∩_∩)O~
⑹ 大一經濟法案例分析題(急!!)
1,(1)合同不成立,沒有接受對方1000元的要約
(2)形成要約
(3)不負責任 因為乙方沒有回復回要約 不存在答合同責任
2,可以要求撤銷,原因: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而且在一年內!
3,概念性的 忘記了
⑺ 經濟法案例題
1,成立。有兩個要來約自,一個承諾。原要約,請求紡織廠在一個月內提供兩萬米純毛布料,價格每米100元,由供方送貨到需方。新要約,紡織廠提出每米價格120元。承諾,甲地某商場同意,請按時送貨。
2,根據第二十五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第三十四條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即5月15日成立,在乙地成立
⑻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題,求解答
1.
是要約邀請,因為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要約人有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時受專該意思表屬示約束的意思,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這些題目中沒有明確交代,視為不存在,故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廣告是明文規定的要約邀請。
2.
是要約,傳真明確表明標的、數量、價款,表明希望與甲訂立電器買賣合同的意思表示,符合要約的構成要件。
3.
是新要約。承諾不得對要約的主要條款做出改變,而甲在傳真中對價款做出了變更屬於實質性變更,應當視為新要約,而非承諾。
4.
9月15日乙的回函,明確表示完全認可甲提出要約。
5.
9月20日生效,因為乙的承諾於20日到達甲,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合同自承諾生效時成立。
⑼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速求】
1.某高校A、國有企業B和集體企業C簽訂合同,決定共同投資設立一家生產性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中,A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作價15萬;B以廠房出資,作價20萬;C以現金17萬出資,後C因資金緊張實際出資14萬。
請問:(1)該有限公司能否有效成立,為什麼?
(2)C承諾出資17萬,實際出資14萬,應承擔什麼責任?
答:(1)該公司能有效成立。
因為首次出資,必須在3萬元以上,餘款可在2年內繳足。首次出資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0%
本例中,注冊資本:15+20+17=52萬元。
52*20%=10.4萬元,符合公司法的規定,故該公司能有效成立。
(2)C除補交3萬元出資外,還應就該違約事項向已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2.某商場新進一種CD,價格定為2589元。櫃台組長在製作價簽時,誤將2598元寫為598元。趙某在瀏覽該櫃台時發現該CD機物美價廉,於是用信用卡支付了1196元購買了兩台CD機。一周後,商店盤點時,發現少了4000元,經查是櫃台組長標錯價簽所致。由於趙某用信用卡結算,所以商店查出時趙某少付了CD款,找到趙某,提出補交4000元或退回CD機,商店退還1196元。趙某認為彼此的買賣關系已經成立並交易完畢,商店不能反悔,拒絕商店的要求。商店無奈,只得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趙某返還4000元或者CD機。
試分析:(1)商店的訴訟請求有法律依據嗎?為什麼?
(2)本案應如何處理?
答:(1)商店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
本例中,趙某屬於善意第三人。趙某依據商店的要約:CD機價簽598元/台做出承諾——用信用卡結算購買2台CD機。該交易行為已經成立,合同已經履行完畢。所以,商店無依據就此提出訴訟請求。
(2)本案應不予受理或駁回商店訴訟請求。
商店應就此項損失追究櫃台組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