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鏡子紀錄片第3集

社會與法鏡子紀錄片第3集

發布時間: 2022-03-27 12:52:09

⑴ 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講的什麼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由中央電視台社版會與法頻道出品權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通過客觀冷靜的真實紀錄,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張同道說,「現在我們的很多紀錄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鏡子》是一味葯,給人們提供鏡鑒、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⑵ 為什麼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中父母的愛卻變成了傷害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這部紀錄片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看完這部片子,人大附中的校長直言: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這些家長的愛,最終都變成了傷害。

其實這部紀錄片也是一面鏡子,正如心理學專家張久祥老師所說的「它是時代的鏡子,夏陽也好,澤清也好,張釗也好,家明也好,他們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們叫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不叫他們的父母,他們叫這個時代的父母。」

這部紀錄片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機會、一個警醒,因為我們或許就是這樣的父母,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可能成為這樣的父母

⑶ 如何評價CCTV12紀錄片,鏡子

我認為,裡面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家長面對所謂「問題孩子」,動不動就花錢找「機構」,真的好嗎?
機構的人一開始採用暴力手段對待孩子,是否合理?
大部分家長認為當今社會,學習是唯一出路。這種對教育的看法是否正確?
經過訓練營,家長和孩子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了嗎?而後是否有好轉?
訓練營回來後,部分孩子對家長過度索取,家長也似乎接受了。那麼,這種一時的過度索取會給親自關系帶來積極影響,還是會一路縱容孩子、「破罐破摔」、對孩子產生更大的消極影響?
……
其實有些問題可以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
出來後,有些孩子報了高考,而有些孩子沒有返回學校。(如果是廣告的話,何不全列舉出營後全返校的例子呢?)
訓練營對一部分孩子有用,而另一部分收效甚微。
而有些問題,則是我們都關注的問題。
紀錄片里的心理咨詢師認為,學習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仔細想想,假如你不讀書,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如果不依賴父母,你能幹些什麼?

⑷ 紀錄片鏡子裡面的那幾個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第三集最後有講,一個始終還是在上網,不上學。一個准備復讀,和女友分手。一個結業後做了志願者,多次找工作失利後,回到以前單位工作。一個孩子沒有上學,18歲後做了背包客。

⑸ 如何評價《黑鏡》第一季的三集短片

劇中的一些鏡頭和道具運用也是相當值得玩味的。第一集中,首相出現的鏡頭畫面基本都是光線偏暗的,而首相基本是處於背光的狀態,營造了一種冷峻,沉重的效果,與全片狂歡鬧劇似的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反襯出首相的可悲。第二集中,企鵝折紙和企鵝雕塑的對應,青蘋果和果汁的對應,碎玻璃前後功能的變換都是隱喻。還有,三集的故事都是運用章節的方式展開的,每章之間有明顯的分界,如同我們在讀小說一般。這或許是為了使三集在形式上更像是同一部劇集吧,畢竟三集的具體內容都大不相同,這樣起承轉合相似的架構使得三集更具有整一性。(鳳凰網、新京報評)

《黑鏡》特別篇《白色聖誕節》通過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諷刺了把妹達人和把妹文化。《廣告狂人》中的Matt Trent,他充當倒霉蛋的把妹教練,通過顧客的眼睛感受世界並加以指引。當事情的發展開始脫軌時,Hamm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些愚蠢的把妹拍檔一樣落荒而逃。《黑鏡》另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對色情描寫進行簡單的妖魔化處理,也沒有說藉助於互聯網,它是如此的唾手可得。《一千五百萬》一集的故事線中有很強的色情元素,它批評了某些色情明星明顯直白的廣告營銷,最終色情只是被描繪成了多種傳播形態中的一種,人們藉助這種方式讓自己從壓抑的日常中得到釋放,也體現出了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我們的無能為力。(界面新聞網、搜狐評)

英國第四頻道喜劇部門總監尚恩·艾倫在一份聲明中贊揚了該劇以及主創人員:「《黑鏡》是一部罕見的通過現代人的視角觀察社會和人類的劇集。製作人查理·布洛克展現了他的前衛才華以及十分引人入勝的原創性」。首集《馬上回來》描繪了社會媒體時代,憑借亡者在Twitter、Facebook等留下的生活軌跡,來打造更加高端、更加人工智慧的人造男/女友的可能性;《白熊》則勾勒出一個極端化的、噩夢般的審判現場,在遍布冷漠圍觀者的世界裡,討論了審判者與犯罪人是如何產生身份置換的;第三集《沃爾多一刻》更是通過藍熊沃爾多贏得國會議員的荒誕故事,聚焦現代傳媒時代里政治體制的虛偽面孔。這些劇集展示了人們在對待自己的同類時能做到多麼殘忍的地步,不僅如此,《黑鏡》想要告訴人們的是,隨著科技越發人性化,計算機程序日益滿足著我們的需求,扮演著我們的朋友和保姆,甚至成為了我們奇思怪想的「奴僕」,而先進技術帶來的高風險也不斷凸顯出來,那就是人與人相處中人性的流失。《黑鏡》是對信息時代的一種絕佳比喻,也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預警。(界面新聞、新京報、央廣網評)

科技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便利和進步的同時,也在逐漸讓人類喪失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當然其中孰優孰劣,或好或壞,並不是只言片語所能解釋清楚的。但《黑鏡》系列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黑鏡」本身指的就是一切電子設備鎖屏狀態下的那面黑色「鏡子」,打開這面「鏡子」你能看到世界的一切,鎖上這面「鏡子」你能看到你自己的臉。(界面新聞評)

⑹ 如何評價CCTV12紀錄片 鏡子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專回家的故事。三個屬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⑺ 如何評價紀錄片《鏡子》

2017年4月16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召開之際,紀錄單元的影片放映活動先期展開。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由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節,它將於另外四部優秀的紀錄影片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央視紀錄片《鏡子》經過《天網》欄目十年的醞釀與策劃,兩年的拍攝與製作,最終完成。
《鏡子》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紐特教育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鏡子》這部影片經過《天網》欄目十年的醞釀與策劃,兩年的拍攝與製作,最終完成。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鏡子》這部影片經過《天網》欄目十年的醞釀與策劃,兩年的拍攝與製作,最終完成。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⑻ 央視紀錄片 鏡子 孩子們後來怎麼樣了

第三集最後不是都交代了嗎,高考的那個孩子最後和女朋友分了,而武漢的那個孩子也如願去闖世界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孩子轉變,而是家長們的改造

⑼ 央視家庭教育題材《鏡子》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在《鏡子》走進首都師范大學活動中評價認為,《鏡子》這部片子反映出真實的社會現實問題,是關乎孩子成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大問題。這個片子播出,必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全社會更加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應做好發行宣傳活動,在學校、婦聯、家長中廣泛播出,擴大影響。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將於2017年4月19日至21日每晚20:07播出紀錄片《鏡子》的三集電視版。同時,紀錄片《鏡子》將於2017年4月19日中午12點通過央視網進行網路首映,在19日至21日期間分段播完。

⑽ 黑鏡子第二季第3集為什麼露宿街頭

在第三集中,認真的女政客哈里斯讓主角感到沃爾多把選舉變成了鬧劇,拒絕繼續這樣做下去,因此失去了工作,然後露宿街頭。

相關劇情簡介

一個事業失敗的喜劇演員Jamie為一隻虛擬的藍熊配音,這只名叫Waldo的藍熊專門對名人和政客進行電視訪談。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個兒童節目,事實上它是一個午夜喜劇節目。

藍熊Waldo越來越火,最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電視試映集。一個製片人想出一個大膽的主意:讓Waldo參與國會競選,與一名他想對付的政客過招。在競選辯論上政客嘲笑Jamie,但Jamie卻反駁稱藍熊Waldo比任何一個真正的政客都要真誠——它不知道「虛偽」為何物。


(10)社會與法鏡子紀錄片第3集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Martha

Martha的男友Ash不幸遇難,而Sarah沒經過Martha的同意就幫她注冊了服務並建立了一個虛擬的Ash。通過使用對方過去的在線聊天記錄和網路媒體資料來塑造一個全新的「數字Ash」,由於其「人工智慧」相似度高,對於逝者的伴侶將是一個很好的慰藉。

2、Ash

Martha的男友Ash是個社交媒體迷,Ash不幸遇難,而Sarah沒經過Martha的同意就幫她注冊了服務並建立了一個虛擬的Ash。

3、JamieSalter

Jamie是個事業失敗的喜劇演員為一隻虛擬的藍熊配音,這只名叫Waldo的藍熊專門對名人和政客進行電視訪談。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個兒童節目,事實上它是一個午夜喜劇節目。藍熊Waldo越來越火,最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電視試映集。

熱點內容
民法通則僱傭關系 發布:2025-06-29 02:34:43 瀏覽:936
國資委對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的 發布:2025-06-29 02:28:56 瀏覽:340
5違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6-29 02:15:52 瀏覽:61
象山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6-29 02:15:06 瀏覽:14
論合同法的平等原則 發布:2025-06-29 02:10:45 瀏覽:531
二教法規 發布:2025-06-29 02:09:18 瀏覽:228
國際商法國際貿易專業教材 發布:2025-06-29 01:56:10 瀏覽:72
離職扣除年休假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6-29 01:20:08 瀏覽:325
合同法不定期合同 發布:2025-06-29 01:15:52 瀏覽:676
新的婚姻法對婚外生子怎麼處理 發布:2025-06-29 01:14:48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