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烏蘭浩特余
A. 烏蘭浩特市志士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烏蘭浩特市志士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2016-07-05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勝利街傑林佳園小區10號綜合樓。
烏蘭浩特市志士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2201MA0MYA8C90,企業法人任興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烏蘭浩特市志士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無 一般經營項目:經銷電子設備、建築材料、裝潢材料、電腦配件耗材及辦公用品;網路設備、通訊設備(不含管理品種)租賃。在內蒙古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50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烏蘭浩特市志士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B. 烏蘭浩特市融海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怎麼樣
您好,現在能提供小額貸款的平台很多,額度基本在500-30萬之間,可通過銀行、網貸等方式申請。小額貸款相比正規貸款雖然額度較低,但放款快、借還靈活,很受青睞。只要選擇正規的大平台,資金和信息安全有保障就可以放心使用。
推薦您嘗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2018年6月更名為「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值得信賴。有錢花針對個人推出消費信貸產品滿易貸,借款的額度最高至20萬(點擊官方測額),日利率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的申請條件:有錢花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請根據需要合理借貸,具體產品相關信息以有錢花官方APP實際頁面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手機端點擊下方,立即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C. 有關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哪些!
1、劉伯承元帥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的結盟
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後,進入川西繼續北上,決定取道冕寧至安順場渡大渡河,而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則是必經之地,其中紅軍主力要通過的冕寧以北安寧河支流拖烏河到南埡河一線就是果基家(時稱沽雞)的地盤。
那個時候,當地的彝族人民還處於奴隸社會,由於當時的統治階級實施反動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彝民對漢人十分疑忌甚至相當敵視。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率領的紅軍先遣部隊進入彝族區時,便遭遇當地彝族武裝的襲擊。
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劉伯承司令,真誠地把果基家首領果基約達(小葉丹)請來做客,兩人談得甚是投機。劉伯承重申了紅軍北上的宗旨和幫助彝族人民解除外來欺壓的承諾。心悅誠服的小葉丹提出要與劉伯承結拜兄弟之盟,劉伯承爽快地答應了。
5月22日,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相約彝海邊歃血為盟,結拜為生死兄弟。結盟後,小葉丹派出向導為紅軍帶路,護送紅軍順利通過了危機四伏的百里彝區,為紅軍取得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的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從而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叫囂的「讓毛澤東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中留下的一段歷史佳話,是紅軍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典範,是民族團結的頌歌。
2、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徒行八千里,結親百餘家
44歲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鄉提堅村。近年來,他喜歡上了徒步運動,並且開始熱心做公益。
2016年,阿布拉江用18天時間,從烏魯木齊走到阿圖什市,引起轟動。後來,他又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從烏魯木齊走到北京,沿途宣傳大美新疆和民族團結一家親。
經過專業的體能訓練和精心准備,2017年4月8日,阿布拉江信心滿滿地從烏魯木齊出發,踏上了徒步進京的夢想之旅。
8月15日下午,背著行囊、風塵僕僕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終於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面對鮮紅的國旗,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動情地說:「祖國很強大,人民很團結,中華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更團結,祖國就會更強大!」
3、烏蘭浩特火車站:「興安民族團結第一窗」
蒙古族的奶茶和手把肉、回族的油香和饊子、漢族的炒菜和餃子、達斡爾族的柳蒿芽湯、鄂溫克族的奶干、滿族的沙琪瑪……錯落擺開的4張餐桌上,堆滿誘人的美食。
精緻的回族綉花帽、華麗的蒙古袍、莊重的鄂溫克袍、艷麗的達斡爾綉花坎肩……身著民族盛裝的4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飄盪在小院的上空。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夏民山家的一次普通聚會。頭戴回族白色圓帽的夏民山驕傲地說:「我們家由回、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滿共6個民族組成,45口人,三代同堂。」
多年來,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在噓寒問暖的日常交往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在柴米油鹽的尋常日子中,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在大大小小的家庭事務中,促進了理解與包容……夏家民族團結的幸福生活,像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一樣潺湲長流。
「湖水平靜,鴻雁就平安。」生活在內蒙古的人們深知這句蒙古族諺語的道理。如果說中華民族大家庭是皎潔星空,那麼每一個小家庭就是閃爍其間的星辰。有了一個個像夏家一樣匯聚民族團結大愛的小家庭,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如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如吸鐵石那樣牢牢吸在一處。
D. 烏蘭浩特市勞動仲裁在什麼位置烏蘭浩特市勞動仲裁在那個位置
員工和單位出現爭議時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在烏蘭浩特市勞動仲裁的地址在興安盟勞動局,地址:黨政大樓
烏蘭浩特市勞動監察大隊的地址:烏蘭東街
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E. 烏蘭浩特有什麼巨大變化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70年來,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烏蘭浩特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個漂亮的轉身,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績,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的紅城,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文明、文化繁榮、生態宜居,各族人民信心滿懷,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
7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30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烏蘭浩特市的經濟積貧積弱、百廢待興。1949年,烏蘭浩特工農業總產值僅1092萬元,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13227萬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實行計劃經濟到發展市場經濟,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烏蘭浩特市經濟社會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發展繁榮的巨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蘭浩特市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綜合實力穩步增強,按不變價計算,至2018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已達1670792萬元,5年間年平均增長4.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2549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6709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78204萬元,5年間年平均增長4.27%、3.84%、4.49%。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年末的6.7:46.9:46.4調整為2018年的7.5:45.9:46.6,三次產業內部結構逐步趨於優化。
農業生產,從「看天吃飯」到邁向現代化
70年的變革與發展,深刻改變了烏蘭浩特市農業農村面貌,農業發展逐漸擺脫了底子薄、積累少、「靠天吃飯」的局面。
1949年,烏蘭浩特市農業總產值僅為672萬元,播種面199千畝。發展到1982年,這組數據增長到1814萬元、263千畝。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烏蘭浩特市更站上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2013年的576525畝增加到2018年的711030畝。農業機械化程度持續提高,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截止到2018年年底,烏蘭浩特市糧食總產量為290885噸,全市耕地灌溉面積31.39千公頃,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從量變到質變,工業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每一塊土地都有承載歷史使命的天然基因。2002年前,烏蘭浩特城市東南,洮兒河東岸,是一處幾平方公里曠野。2002年,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成立在這處荒野上,2003年3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自治區級開發區,成為自治區重點扶持的20家開發區之一。
17年的櫛風沐雨,開發區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昔日洮兒河岸的一片曠野,現已被林立的廠房、縱橫交錯的道路所取代,並逐漸成為烏蘭浩特市最具發展潛力的「價值窪地」。2018年,開發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6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148家;完成產值60.2億元,同比增長5.4%;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1.7%;稅金22.6億元,同比增長5.6%。
工業園區的崛起正是70年來烏蘭浩特工業經濟發展的縮影。1949年,烏蘭浩特市工業總產值僅為420萬元,到1982年增長為11413萬元,截止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了126.4億元。
現在,依託工業園區,烏蘭浩特市不斷培育壯大卷煙、冶金、電力、制葯、農畜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逐步構建了「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到2018年末,按行業中類分,工業行業擴展到14個,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齊頭並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消費市場:從「有啥買啥」到「買啥有啥」
建國初期,烏蘭浩特和全國一樣實行計劃經濟,「吃飯憑糧票,穿衣憑布票,點燈憑油票」,商品供應緊缺。
「一百、二百、三百、八百」,這些當年讓70後、80後小時候記不住全稱的國營百貨商店構成了烏蘭浩特計劃經濟時期的商圈。後來的百貨大樓、供銷大樓、溫州商貿城,逐漸構成了烏蘭浩特地區的購物中心組合。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烏蘭浩特市像樣的賓館和飯店更是少之又少。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烏蘭浩特市的消費品市場緊跟時代步伐,逐步從傳統商業模式更新轉化為「互聯網+」的銷售形式,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新興業態快速發展,實現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繁榮和蓬勃發展的新格局。
截止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市已有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37家,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企業9家。形成了中有烏蘭街為主體的商業百貨一條街及以 「五一廣場」為中心的品牌專賣店商業經濟圈;北有汽車城、建材市場,居然之家傢具廣場;南有城市商業綜合體「興安盟烏蘭浩特歐亞購物中心」;東有名都家居購物廣場及全市萬余個商業網點的消費品流通市場體系,整個商貿流通鏈條延伸到了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呈現出商貿流通、市場繁榮昌盛的喜人景象。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全市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3400.0萬元,比2014年增加18021.2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8.7%;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49635.0萬元,比2014年增加274053.2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7.0%。
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71502.2萬元,比2014年增加360310.0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7.9%,處於較快增長水平。
商以城在,城以商興。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悄然蝶變的商業體,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多人氣和活力,成為了一張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從勒緊褲腰帶、憑票購買到「天天像過年」,行走其間的紅城市民,也在被新時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消費檔次逐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改變,獲得更多的幸福與滿足。
百姓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
建國初期的紅城人,整日都在為吃飽飯而奔波,就更不用提什麼精神文化需求了。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各類商業業態蓬勃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逐漸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根據烏蘭浩特市統計局調查隊抽樣調查統計,1983年烏市平均每人每年全部收入僅為404.16元,而到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已經分別增加到31131元和15248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紅城人民生活水平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物資短缺」的記憶已逐漸被人們淡忘,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餐桌。從追求「頓頓有肉」到粗細糧搭配,人們對餐桌上花樣繁多的食品越來越「挑剔」,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深入人心,餐桌上的變化最能體現百姓生活的變遷。
據抽樣調查統計,截止到2018年,烏蘭浩特城鄉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金額達到了5600元和3036元,城鄉居民人均飲食服務支出分別達到了1292元和307元,佔到了全部食品支出的23%和10%。
和餐桌一起變豐富的,還有生活。逛街購物、旅遊休閑,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會……這些過去「別人」的生活,現在的紅城人也過得有滋有味。
住得越來越好。70年來,「安居」已經不再是烏蘭浩特城鄉居民的夢想。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城鄉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了32平方米和35平方米,樓房戶佔到了79.6 %。80.3%以上的住戶使用自來水,76.7 %的城鎮居民使用清潔安全的電作為主要炊用能源,12.2%的居民使用罐裝液化氣,72.2%的住戶安裝了抽油煙機,92.2%的住戶擁有電冰箱。
從通訊基本靠吼,到固定電話、行動電話飛入尋常百姓家,70年來,烏蘭浩特市的網路通訊越來越便捷。據統計,到2018年末,全市城鄉居民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10部和2部、行動電話206部和227部、電腦41台和33台,人均通信支出達到了915元和516元。從模擬到光纖,從E網到4G,從QQ到微信,網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光纖網和無線網已經融入百姓的日常,成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標配。
每一項數據都見證了人民生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