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
① 什麼是矛盾分析法
盾分析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內部的各個方面及其運動的狀況,以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的方法。
1、必須堅持「兩點論」,防止片面性,切忌「顧此失彼」。
2、必須堅持「重點論」,善於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3、必須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結合」,既要具體分析事物的具體情況,也要注意不要使具體的事物脫離普遍聯系。
4、必須堅持「發展論」,分析矛盾的動態,防止思想僵化。
(1)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擴展閱讀:
矛盾分析法要求
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法
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就是矛盾的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兩種基本屬性,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內外因分析法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的原因。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與個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② 矛盾分析法的社會現象的矛盾分析步驟
對社會現象作矛盾分析的具體步驟是:首先把社會現象看成是運動中多層次、回多方面的矛盾統一答體,考察影響這種現象存在的諸多矛盾。其次,從這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社會現象的本質,社會現象是以上諸多矛盾的外部表現。分析矛盾發生變化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同時注意矛盾發展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即主要矛盾發展轉化的條件與時機。
③ 列舉自己的生活,學習中的矛盾,試運用矛盾分析法,論述如何處理上述矛盾
比如學習的矛盾(好—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自身實際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怎樣正確地應用矛盾分析法,一般說來,應注意:
1、堅持深入地觀察和認識問題,忌表面性
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時,不能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上,而應該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即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分析和把握各種矛盾的特點,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馬克思說:「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餘的了。」可見,,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矛盾,不是單憑直覺就能達到。
相反,只有耐心、細致、艱苦地深入到事物內部去分析各種矛盾的各個部分,一步一步地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上去分析,才能有效地解決矛盾。
2、堅持全面地分析和認識問題,忌片面性
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要全面地分析和認識事物統一體中的各種矛盾及其兩個方面的特點,既要了解正面的、肯定的因素,又要了解其反面的、否定的因素;既要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了解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而且還要了解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聯結、相互作用和互相轉化。只有這樣,才能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對事物的認識既是全面的,又能把握重點和主流,否則就會陷入片面性。
3、堅持從事物本身的矛盾出發去認識事物,忌主觀性
要做到從客觀事物本身的矛盾出發去認識事物,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由於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多樣的,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對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套用統一的模式或先驗的根據,只能遵循事物自身的邏輯和矛盾運動的法則。
經驗主義者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推斷當前事物的矛盾及其性質;教條主義則把某些抽象的理論原則強加在現實事物中的具體矛盾上。這兩種態度都是主觀主義,脫離具體事物自身矛盾的客觀實際,因而不能正確認識事物。
(3)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擴展閱讀:
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 用矛盾基本原理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版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要權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堅持中國特色,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即指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經濟建設改革開放革命實踐開辟的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指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4)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由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⑤ 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內涵及其對我們工作生活的指導意義
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核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獨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5)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於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有廣泛而深刻的內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面,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
⑥ 如何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人類社會的運行與發展
通過考古,發現人類的遺留物是分階段發展的。從石器的打磨到陶器的製作為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體現的文化只有與動物斗爭圖形繪畫,但沒有文字。從陶器的利用到青銅器的為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文化出現占卜,氣象,分配財物文字記載。從青銅器到鐵器、磁器、錢幣的使用為一個時期,其文字記載有了兵器、兵書、禮儀法律、供奉神靈、醫葯、思想等內容。從鐵器到火葯為一個時期,其文字記載涉及經濟、政治、科學技術和戰爭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從火葯到原子彈為一個時期,文字記載有了宗教和哲學的特別內容。縱觀各個時期的文化特點可以發現,人類社會一直處於矛盾的斗爭之中,其各種矛盾中有兩個主要方面,就是發生在人與自然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激烈的主要矛盾時,也正是人與自然之間災難和反災難的矛盾突出之時,即部分人類群體生存資源的匱乏之時。所以,要解決人類社會正常運行還是要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其實自然給予人類的災難什麼時候也不是全球性的,隨著技術的完備也完全可以進行安全的轉移和資源的調配以解決部分人群與自然地矛盾。但是,世界的大同的主張者馬克思至今不能被資本的擁有者們承認。特別是地域性的國家及民族承認。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只能靠日益傷害自然地科學技術來解決,如此下去,終究會被已經解決了的人與自然矛盾重現或擴大。那麼人與人之間的斗爭也會無休止的進行下去。人們再不會被宗教所蒙騙而採取像原子彈式的最終爆炸斗爭。
⑦ 在生活中,如何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實際問題
矛盾分析法是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
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
矛盾分析:要做到從客觀事物本身的矛盾出發去認識事物,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由於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多樣的,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我們對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套用統一的
模式或先驗的根據,只能遵循事物自身的邏輯和矛盾運動的法則。經驗主義者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推斷當前事物的矛盾及其性質;教條主義則把某些抽象的理論原則強加在現實事物中的具體矛盾上。這兩種態度都是主觀主義,脫離具體事物自身矛盾的客觀實際,因而不能正確認識事物。
⑧ 矛盾分析法包括哪些具體方法
1、矛盾即對立統一,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既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斗爭性),又看到矛盾雙方的統一(同一性:相互依存並在一定條件下各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接,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構成復雜事物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每一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8)用矛盾分析法角度看社會現象擴展閱讀
列寧說:「辯證法是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面怎樣才能夠同一,是怎樣(怎樣成為)同一的――在什麼條件下它們相互轉化而同一的,――為什麼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當做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該當做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彼此轉化的東西。」
「從統一中把握對立」是指在我們分析事物中,要把事物視為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從其內在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聯結和相互貫通中,把握它們的相互排斥、相互離異、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對立的性質。
這表明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的對立:
(1)對立不是形而上學或形式邏輯把握的A不是-A的絕對的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同一中的對立性質;
(2)對立不是外在的反對,而是矛盾統一體自身內在的相互否定,在否定中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對方的對方。這樣把握的對立,對於直觀思維、形而上學或形式邏輯思維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在持直觀思維、形而上學或形式邏輯思維的人看來,矛盾只存在於悖理的思維中,客觀事物是自身同一的,怎麼可能「自相矛盾」呢?如美國實用主義著悉尼?
胡克認為,只是判斷、論斷、證明才可能有矛盾,事物和現象決不可能有矛盾。義大利哲學家盧?喬?科萊蒂認為,矛盾只存在於命題與命題之間,而不存在於事物之間;對於科學來講,矛盾永遠而且只能是應該排除的主觀錯誤,科學包含了無矛盾原理,當理論自相矛盾時,科學會立即宣判理論的虛偽性。
這種看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客觀事物確實具有「自身同一」的一面,或者說具有相對靜止、質態的相對穩定性的一面,否則的話,客觀事物就不可能被我們「直觀」、「經驗」。
但是,一個事物如果不包含與它自身性質相否定的東西,那它怎麼可能動變、轉化為與它正相反的新事物呢?因此,我們必須從事物的「自身同一」(統一)中去發現事物自身包含的「對立」,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深入其本質,把握事物運動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⑨ 什麼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這是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的步驟對社會現象作矛盾分析的具體步驟是:首先把社會現象看成是運動中多層次、多方面的矛盾統一體,考察影響這種現象存在的諸多矛盾。其次,從這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社會現象的本質,社會現象是以上諸多矛盾的外部表現。再次分析矛盾發生變化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同時注意矛盾發展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即主要矛盾發展轉化的條件與時機。矛盾分析法的特點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要求[1]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法
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就是矛盾的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兩種基本屬性,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爭性是以矛盾雙方具有內在的同一性為前提的。在採用矛盾分析方法進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須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必須將同一性與斗爭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認識和把握社會問題。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內外因分析法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的原因。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事物運動、發展的源泉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內因決定的。正因為這樣,事物才是自我運動,自我發展,把這一原則貫徹到方法論上,就是要堅持內因分析法。內因分析法要求我們在分析事物矛盾時,把立足點放在內因上,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源泉;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堅決抵制忽視外因作用的錯誤思想。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與個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
第四、矛盾分析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法之所以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這是由對立統一規律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辯證法體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兩點論要求在分析任何事物的任何矛盾的時候,從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的關系分析問題,既要在諸多矛盾關系的對立中把握它們的統一、滲透、轉化,又要在復雜的矛盾群中把握二者的差異、排斥甚至對立,全面的研究矛盾雙方的復雜關系。同時,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不是均衡的兩點論,而是有重點的兩點論。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並把它貫穿於矛盾的分析之中,不能主次不分、輕重不分,採取折衷的、中庸的態度。
⑩ 概述矛盾分析法的原理並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認識和處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正直原則:主要是指正確、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營造互幫互學、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人際關系氛圍。決不能搞拉幫結派,酒肉朋友,無原則、不健康的人際交往。
平等原則:主要是指交往的雙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嚴兩個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梁。交往必須平等,平等才能深交,這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前提。
方法特點
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矛盾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