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自考合同法必考名詞解釋

自考合同法必考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5-16 23:00:45

⑴ 名詞解釋:合同

【轉載】合同是來當事自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 ,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

⑵ 自考 經濟法概論里合同法的內容有誰知道

當然是一樣的!《合同法》一修改後,經濟法概論里合同法的內容也就改了,《經濟法概論》現在用的是新教材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⑶ 合同法簡答題

1、根據《合同法》第 94 條的規定,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 五種: (1)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 能克服的客觀現象。 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 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實現時, 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這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對於這種情況,另 一方可不進行履行催告,徑直行使解除權。 (3)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若對 於未約定履行期限,在債權人催告後仍未履行的,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 若在合同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債務,則債權人可不進行催告即享有 解除權。 (4)因遲延履行或有其他違約情形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 現的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不符合合同約 定等。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當以上情形都沒有出 現,而法律規定其他情形合同也應該解除時,合同就解除。這實際為將來法律的 發展留足了空間,同時也防止法律出現漏洞

2、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下列物品不能作為借款合同的抵押物: 1、歸國家所有的土地、礦藏等自然資源; 2、集體福利設施; 3、所有權有爭議的財產; 4、不能強制執行、處分的財產; 5、依法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 6、已被人民法院採取了財產保全措施的財產。

⑷ 合同法的承諾名詞解釋

1、合同是雙方來的法律行自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⑸ 合同的名詞解釋

A contract is an exchange of promises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to do, or refrain from doing, an act, which resulting contract is enforceable in a court of law. It is a binding legal agreement. [1] That is to say, a contract is an exchange of promises for the breach of which the law will provide a remedy.

Agreement is said to be reached when an offer capable of immediate acceptance is met with a "mirror image" acceptance (ie, an unqualified acceptance). The parties must have the necessary capacity to contract and the contract must not be either trifling, indeterminate, impossible or illegal. Contract law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expressed in the Latin phrase pacta sunt servanda (usually translated "pacts must be kept", but more literally "agreements are to be kept").[2] Breach of contract is recognized by the law and remedies can be provided.

Technically, any oral agreement between two parties can constitute a binding legal contract. The practical limitation to this, however, is that only parties to a written agreement have material evidence (the written contract itself) to prove the actual terms uttered at the time the agreement was struck. In daily life, most contracts can be and are made orally, such as purchasing a book or a sandwich. Sometimes written contracts are required by either the parties, or by statutory law within various jurisdiction for certain types of agreement. For example when buying a house[3] or land.

Contract law can be classified, as is habitual in civil law systems, as part of a general law of obligations (along with tort, unjust enrichment or restitution).

According to legal scholar Sir John William Salmond, 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creating and defining the obliga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As a means of economic ordering, contract relies on the notion of consensual exchange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broader economic, soci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terms (see "Contractual theory", below).

⑹ 名詞解釋:合同

http://ke..com/view/1551.html?wtp=tt
根據《民法通則》
合同(參考英譯:agreement●bargain●contract●covenant●deal●engagement●handfast●pact●promise●signing●treaty)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根據《合同法》第2條之規定: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法國法的定義:《法國民法典》第1101條規定:「合同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某物、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這是大陸法系關於合同的經典定義。
德國法的定義:《德國民法典》第305條規定:「以法律行為發生債的關系或改變債的關系的內容者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必須有當事人雙方之間的合同」。
美國《法律重述:合同》(第2版):合同是一個允諾或一系列允諾,違反該允諾將由法律給予救濟;履行該允諾是法律所確認的義務
合同是由訂立合同的雙方在特定條件下對商定事件的文字形式的紀錄,只要是沒有違反法律,沒有自我矛盾的合同條文,雙方自願訂立,沒有傷及第三人利益,訂立合同的出讓方對標的物有處分權,訂立合同的一方或雙方沒有出於欺騙目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護的。
合同,也就是協議,是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約定、合意。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作為一種法律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這里所說的合同是指受《合同法》調整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l)合同是兩個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2)合同以產生、變更或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3)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⑺ 合同法中的「先合同」名詞解釋是什麼

先合同,故名思義,指合同訂立之前。合同法上並沒有「先合同」這一概念,只有「先合版同義務」一說。指合權同訂立之前訂約雙方負有的誠實信用(禁惡意磋商等),以及對獲知的商業秘密保密的義務。違反這種先合同義務,將導致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但願能有所幫助。

⑻ 自考合同法有名詞解釋嗎

有的,一般是五個,每個2分,共十分!祝你好運!!

⑼ 名詞解釋1合同責任2法律行為

我在網路上幫你搜的。

合同責任
[編輯本段]詞條解釋
合同責任是指因違反合同約定的義務、合同附隨義務或違反《合同法》 規定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 。
[編輯本段]合同責任的種類
(1)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因締結合同的過程中存在過失而導致合同無效或不能成立,對因信賴合同有效或成立的一方造成損害而承擔賠償責任。締約過失,是指在合同成立前的締約過程中,因締約人一方導致和同不成立或無效所具有的過失。
(2)違約責任
約責任以合同有效成立為前提,若合同不成立、不生效、無效、被撤銷,縱使當事人有過失,對方又損失,也不發生違約責任,應為締約責任http://ke..com/view/490882.htm。

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概念與特徵
1.法律行為是指具有法律意義和屬性,能夠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
2.法律行為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
3.法律行為的結構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為有一個內在的、主觀的領域,包括動機、目的和認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現方面,即法律行為外在地客觀表現為行動、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能發生法律上效力的人們的意志行為。即根據當事人的個人意願形成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它是在社會生活中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最經常的事實。法律行為包括直接意義上的作為,也包括不作為( 即對於一定行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稱為積極的法律行為,後者稱為消極的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成立必須具有下列條件:①必須是出於人們自覺的作為和不作為。無意識能力的幼年人、瘋癲、白痴的作為和不作為,都不能被視為法律行為。②必須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現的舉動,單純心理上的活動不產生法律上的後果,如雖有犯罪意思而無犯罪行為的,不能視為犯罪,也不能視為法律行為。③必須為法律規范所確認、而發生法律上效力的行為。不由法律調整、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戀愛等不是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可分兩類:①合法行為。即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由此而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情況非常廣泛。例如,職工的錄用、買賣合同的締結等等。②違法行為。即違反現行法律的行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為。違法行為,根據其違法的性質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可以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兩類:嚴重違法行為,通常指觸犯刑法的行為,這種行為構成犯罪,屬於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是指犯罪以外的違法行為,例如:違反民事法律應受到民事制裁的,屬於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經濟法規應依法追究其經濟法上的責任的,屬於經濟法的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規應受行政處罰的,屬於行政法的違法行為。
http://ke..com/view/143005.htm

熱點內容
雙學位考司法 發布:2025-05-20 19:19:33 瀏覽:637
法律咨詢李 發布:2025-05-20 19:14:29 瀏覽:954
古典的立法 發布:2025-05-20 19:13:44 瀏覽:112
法律規定承擔間接責任 發布:2025-05-20 19:05:49 瀏覽:852
如何辦理深圳公司法人變更辦理流程是什麼 發布:2025-05-20 18:57:49 瀏覽:549
開車道德修養 發布:2025-05-20 18:10:24 瀏覽:11
勞動法有關職工培訓的規定 發布:2025-05-20 18:03:51 瀏覽:404
戶口本有關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55:08 瀏覽:890
查詢財產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0 17:43:31 瀏覽:453
追究他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41:52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