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關職工培訓的規定
『壹』 勞動法關於培訓的規定
勞動法關於培訓的規定如下:
《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職前培訓是勞動者的權利,也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培訓是用工的一種形式,是企業用工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故自參加培訓的第一天起即與公司建立了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拓展資料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
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查制度等。
『貳』 勞動法中有規定單位培訓應該收取相應費用嗎
單位組織的內部培訓不得收取費用。
單位組織的由單位出錢的外部培訓應當按照自專願原則。可以採用以下三屬種方式:
1.培訓費由公司承擔,勞動者不承擔任何費用,可以作為公司的福利。
2.在自願的前提下,由勞動者支付一定的培訓費,單位僅進行組織工作。
3.培訓費由公司承擔,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培訓協議,要求勞動者必須做滿約定期限,如果勞動者提前離職,需要向公司支付未服務期限所應分攤的培訓費。
『叄』 關於公司組織員工去培訓,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的呢!
新《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以下是新《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新《勞動合同法》之所以有「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這個規定,目的是防止公司濫用違約金條款,事先約定高額違約金來限制員工流動。新法施行後,員工可以主動離職,並無需承擔違約金責任。即使公司自行規定違約金,法院今後也不會支持。
但新法亦對此作了2個例外規定:一是在公司支付培訓費用並約定了服務期限後,員工在約定的服務期內主動離職,應當賠償違約金;二是,在違反競業限制責任時,員工也應該承擔違約金責任。
這里的培訓,不是普通的、必要的培訓,而是專項技術培訓。因培訓產生的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公司實際支出的培訓費用。此外,公司要求員工支付的違約金,亦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對於培訓費用,普通、必要的職業培訓與專項技術培訓也不能混為一談,且應以實際為員工專項技術培訓所支出的費用來約定違約金數額。
『肆』 勞動法中關於培訓期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三抄條規定,勞動者享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職前培訓是勞動者的權利,也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培訓是用工的一種形式,是企業用工的組成部分。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故自參加培訓的第一天起即與公司建立了勞動關系。
同時,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或者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本人註:不包括一般的入職培訓),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伍』 職工培訓職工培訓的相關規定
為規范企業職工的培訓工作,提升員工素質和技能,依據《勞動法》、《職業教育法》、《企業法》和《公司法》,特製定以下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適用於中國境內的企業和員工,其培訓涵蓋了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管理知識、技術業務和操作技能等多個方面,旨在培養具備理想、道德、文化、紀律且掌握職業技能的員工隊伍。
第二條,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地區內的企業職工培訓,而經濟綜合部門則負責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行業主管部門則指導協調行業內的培訓,制定規劃、計劃和教材,並提供培訓師資。
第三章詳細規定了企業和員工的責任。企業需建立培訓制度,對員工進行在崗、轉崗等培訓,並確保培訓經費和條件。員工需配合培訓,遵守規章制度,並在培訓後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同事。
第四章強調了培訓保障,企業可設立或委託培訓機構,配備專職教師和管理人員,並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培訓經費。對違規行為,政府和企業將進行相應的處罰。
第五章是附則,規定了國家承認的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執行標准,以及本規定的解釋權和實施日期。
(5)勞動法有關職工培訓的規定擴展閱讀
對職工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和培養的活動。旨在全面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質。增強任職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職工培訓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企業職工培訓主要包括:①建立專門的職工教育機構。②制定職工培訓計劃。③建立健全職工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其形式主要有崗位技術操作練兵、定期技術考核、群眾性技術表演、舉辦訓練班及各種類型的業余教育。職工培訓也是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素質,增進行政機構工作效率,實現工作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