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

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

發布時間: 2022-05-16 23:30:58

1. 蝌蚪的成長過程

1.首先蛙媽媽把蛙寶寶的卵放在水中,蛙爸爸在卵中傾注愛,蛙寶寶經過發育,成功見到了繁華的世界,此時他是蝌蚪寶寶。

(1)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擴展閱讀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

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群居為主。

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參考資料:網路-蝌蚪

2. 小蝌蚪找到媽媽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小蝌蚪們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媽媽。「媽媽,媽媽」小青蛙們齊聲喊道。青蛙媽媽說:「聰明的孩子們,告訴媽媽,你們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們把一切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們真聰明,今天媽媽就教你們怎麼捉害蟲吧!」

青蛙媽媽把小青蛙們帶到農田裡,青蛙媽媽說:「來和媽媽一起做吧。」不一會兒,小青蛙們便學會了怎麼捉害蟲。可等它們回家時,路上有一條眼鏡蛇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它們。跑的最快的小丁對大家說:「你們快跑,我引開它。」

過了好久,小丁都沒回來,小青蛙和青蛙媽媽都很著急。忽然,有一個小東西一蹦一跳地回來了。那不正是小丁么?小丁氣喘吁吁低說:「我,我跑得很……很快。所以我甩掉……掉了它。」「辛苦你了!小丁」青蛙媽媽說。

過了很久後,青蛙媽媽老了,小青蛙們都很孝順,它們抓了很多害蟲給媽媽吃。有一天,青蛙媽媽說:「孩子們,你們要保護好、照顧好自己,努力活下去。」說完最後一個字,青蛙媽媽就去世了。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2)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擴展閱讀:

寫作文的手法:

一、正與側的結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瞭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

二、動與靜的結合:

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三、聲與色的結合:

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

四、虛與實的結合: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像回憶與現實。實景是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3. 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共捉了40隻害蟲,媽媽捉的害蟲數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只害蟲

把媽媽看成4個小青蛙,4個加上1個,這樣就有5個小青蛙了,5個小青蛙一共吃了40個害蟲,每個小青蛙吃的害蟲一樣多,這樣,每個小青蛙就吃了40/5=8個害蟲。

4. 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共捉了40隻害蟲,青蛙媽媽捉的害蟲的只數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

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共捉了40隻害蟲,青蛙媽媽捉的害蟲的只數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媽媽捉了32隻害蟲,小青蛙捉了8隻害蟲。

設青蛙媽媽捉了X只害蟲,小青蛙捉了Y只害蟲,根據題意,可列方程式組得:

X+Y=40,得到:X=4Y;

再結合以上得到公式:4Y+Y=40,5Y=40;

解此方程式組,可得:

X=32,Y=8

所以,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共捉了40隻害蟲,青蛙媽媽捉的害蟲的只數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媽媽捉了32隻害蟲,小青蛙捉了8隻害蟲。

(4)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擴展閱讀:

此題類型為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二元一次方程都可化為ax+by+c=0(a、b≠0)的一般式與ax+by=c(a、b≠0)的標準式,否則不為二元一次方程。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每個二元一次方程都有無數對方程的解,由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才可能有唯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常用加減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轉換為一元一次方程進行求解。

5. 青蛙媽媽對兩只青蛙說:「呱!呱呱!呱呱呱!」青蛙媽媽叫的意思是什麼

噓!有人!在偷聽!

那個人就是你,人家家庭聚會,你瞎摻和什麼

6. 青蛙媽媽捉害蟲的只數在全家排名第二,她可能共捉了多少只害蟲

他可能捉了78隻害蟲

7. 青蛙媽媽比青蛙寶寶多捉了14隻害蟲,青蛙媽媽捉的害蟲的只數是小青蛙的3倍,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

媽媽21隻,寶寶7隻。

青蛙媽媽比青蛙寶寶多捉的害蟲數是青蛙寶寶捉的害蟲數 的 (3-1)=2 倍!

青蛙寶寶捉的害蟲數 = 14÷(3-1)=14÷2=7(只)

青蛙媽媽捉的害蟲數 = 7×3=21(只)

(7)社會與法頻道青蛙媽媽二擴展閱讀:

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減法的簡便運算。減法與加法互為逆運算,除法與乘法互為逆運算。

幾個加數相加,可以任意交換加數的位置;或者先把幾個加數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等於從這個數中依次減去和里的每一個加數。

8. 青蛙媽跟小蛙共捉蟲40隻。媽是小蛙的4倍問兩各捉了的多少只

你好,這道題的解題方法如下:一共40隻,青蛙媽媽和小青蛙一共可以分為五份,用40/5=8,那麼小青蛙捉了8隻,青蛙媽媽捉了32隻,剛好青蛙媽媽是小青蛙的四倍。

9. 有人在販賣青蛙你該怎麼做怎麼說服他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將青蛙的好處與他深刻探討一番。再不行就找生物學家,民警來教育他。您也可以為他介紹新的工作。

10. 伊索寓言青蛙媽媽和怪獸的讀後感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裡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容,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用大家最熟悉的幾個寓言來舉例吧。
??《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另我感觸最深的是《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背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後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後,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裡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他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麼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麼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一事無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覺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來聽一聽吧。
??有一人,他窮的落花流水,給一個大戶人家做馬夫,這個人家很富裕,他問自己的主人:怎樣才能富裕起來呢?
??主人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像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樣子說:「只要買一座神像放在家裡供著,就可以變得富裕起來了。」馬夫信了。
??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嫖堵,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幣。
??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你不要把神像賣掉,寧願摔了也不要賣。」
??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裡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夫。
??這個馬夫把他放在家裡。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一氣之下,馬夫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你的時候,你卻裝模作樣,我把你打碎了,你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
??我還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驢和馬》,古時候,有一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裡都要養一匹戰馬,准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一個年輕人,養了一匹非常好的戰馬和一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乾重活不說,吃的也不如戰馬。
??驢不明白,就問馬:你為什麼吃的好,還不用幹活?而我一天天卻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麼要對我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頭驢都是要乾重活的。」驢不說什麼了。
??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著戰馬去打仗了。
??驢跑去看,他看見所有人都在打仗。這時候,他的主人被別人砍死了,馬在他身邊很難過。敵人看不過去,把馬也砍死了。
??驢回到家,傷心極了,知道主人為什麼對馬這么好了,它也不計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後是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危險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艱苦但卻可以平安無事。
??是不是這個故事太有趣了,還想再聽一個嗎?那我就再講一個《牧人和驢》的故事吧。
??一個牧人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了一隻小狼,他見它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養著,它們長大後,就看護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裡來叼走了一隻羊,狼就去追,可這羊已經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這時候才發現,羊肉是那麼好吃。
??回家後,它什麼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來偷羊,家狼就假裝去追那隻狼,跑出去後,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幾天都不來了,狼就把羊叼來和狗一起吃。這一切都被牧羊人盡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給殺了。
??人不能相信惡的東西,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是這樣。

熱點內容
雙學位考司法 發布:2025-05-20 19:19:33 瀏覽:637
法律咨詢李 發布:2025-05-20 19:14:29 瀏覽:954
古典的立法 發布:2025-05-20 19:13:44 瀏覽:112
法律規定承擔間接責任 發布:2025-05-20 19:05:49 瀏覽:852
如何辦理深圳公司法人變更辦理流程是什麼 發布:2025-05-20 18:57:49 瀏覽:549
開車道德修養 發布:2025-05-20 18:10:24 瀏覽:11
勞動法有關職工培訓的規定 發布:2025-05-20 18:03:51 瀏覽:404
戶口本有關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55:08 瀏覽:890
查詢財產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0 17:43:31 瀏覽:453
追究他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41:52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