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關於培訓費
Ⅰ 勞動合同上寫扣除培訓費合法嗎
法律分析:不合法,因為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能也任何借口向員工收取服裝費,培訓,押金等費用,如果他收取你可以到當地勞動部門投訴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Ⅱ 用人單位收取培訓費合法嗎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收培訓費是不合法的行為,如果以交培訓費為理由要求入職,可拒絕交納,已繳納的可要求退還,向當地勞動部門舉報或者提起仲裁。用人單位應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Ⅲ 離職該不該賠償培訓費
用人單位為滿足特殊崗位的需要而對特定勞動者進行專業操作技能及專業知識培訓,是符合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需要的必要舉措。只要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就可以約定服務期。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依據用人單位向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者索賠培訓費,只限於「出資培訓」的范圍。具體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委託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培訓中心、職業學校代培學生;
(二)學歷培訓;
(三)能力培訓,如外語等級進修,專業技術職稱(晉級)培訓,以及勞動技能培訓等;
(四)出國或異地培訓、進修、研修、做訪問學者等,其費用包括各種學雜費、往返交通費、置裝費和在外期間生活補貼。
用人單位需提供的支付憑證,主要指員工培訓的學雜費等,一般不包括聘請講師和添置設備的費用。公司給員工提供的是「企業內訓」,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支付憑證,員工可拒絕賠償。
培訓費用如何認定
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為員工提供專項培訓費用,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服務期。對於什麼是專項培訓費用,一般來講值得使公司每年從工資總額中劃撥的培訓經費,即只有對員工提供了培訓經費,才能認定為專項培訓費用。
實踐當中,一些公司存在「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方式,即由老員工帶新員工的方式手把手教員工。對於這樣的培訓方式,只能認定為業務培訓,而不能認定為專業技術培訓。此外,一般公司對於帶徒弟的老員工一般都是通過津貼或補助的形勢給予激勵的,而無論津貼還是補助,走的都是公司的工資序列,因此不能認定為是培訓費用。
對於脫產培訓期間的培訓費用、食宿、差旅費用只要是從公司培訓經費中予以報銷的,都可以認定為是培訓費用。
對於考察的費用,一般也都是從培訓費用里出的,也可以認定為培訓費用。
但是,對員工進行脫產培訓也好、考察培訓也好,最佳的方式是在培訓結束後,對培訓所花銷的培訓經費作一個確認,讓員工簽字。
Ⅳ 勞動法關於培訓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在《勞動合同法》中有提到專項培訓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的,可以和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要支付違約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Ⅳ 勞動法中有規定單位培訓應該收取相應費用嗎
單位組織的內部培訓不得收取費用。
單位組織的由單位出錢的外部培訓應當按照自專願原則。可以採用以下三屬種方式:
1.培訓費由公司承擔,勞動者不承擔任何費用,可以作為公司的福利。
2.在自願的前提下,由勞動者支付一定的培訓費,單位僅進行組織工作。
3.培訓費由公司承擔,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培訓協議,要求勞動者必須做滿約定期限,如果勞動者提前離職,需要向公司支付未服務期限所應分攤的培訓費。
Ⅵ 新勞動法關於培訓費的規定
沒有具體范疇,包含崗前培訓,專項培訓兩方面。
一、勞動合同法對培訓費的規定,在什麼情況下,用人單位都不能收取勞動者培訓費;
1、崗前培訓,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不得收費,更不得約定違約金和服務期;
2、專項培訓,也叫專業技能培訓,企業應墊付培訓費,但是可以和勞動者約定服務期和違約金,如果勞動者在服務期內離職的,用人單位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該勞動者按照雙方的約定支付相應違約金
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因此,用人單位不能單純地認為只要為勞動者提供了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在雙方勞動關系解除時,就可以向勞動者要回雙方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支付的培訓費用。
(6)勞動合同法關於培訓費擴展閱讀
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支付雙方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培訓費用,首先應當同時符合三個法定條件: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培訓前簽訂了培訓協議
2、培訓協議中,依法明確約定了服務期和違約責任
3、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其次,應符合下列情況之一:
1、勞動者在培訓期內,主動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勞動者違反培訓協議有關服務期約定,在培訓結束後,不進入或中斷履行服務期,主動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3、勞動者在服務期內,因嚴重違紀或其他有損用人單位利益的違法行為,被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關系。
Ⅶ 勞動合同法關於培訓費的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Ⅷ 勞動合同法關於培訓費賠償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Ⅸ 簽了勞動合同辭職要扣培訓費
法律分析:1.如果入職時接受過公司使用專項培訓費用進行的培訓,則會在勞動合同中,或專門簽訂的培訓協議中有明確約定,即需要設定服務期。在服務期履行完畢前離開公司,需支付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2.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