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106

合同法第106

發布時間: 2022-05-21 05:08:31

❶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與物權法第106條之間的適用關系

閣下所提的問題說得細致了,完全可以做一篇很有水平的論文。
合同法第51條和物權法第106條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在於無權處分,合同法第51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合同效力問題,而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物權變動的問題。盡管如此,二者也不是沒有關聯,其間的關聯發生在善意取得場合是否要求合同有效。對此學學者之間存在較大爭議。
王利明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堅持認為善意取得場合應當具備合同有效這一要件,當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第111條也曾經規定要求轉讓合同有效這一要件。
比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
第一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即時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
(三)轉讓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四)轉讓合同有效。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後來將這一要件刪去了,其中的一個理由即是,這一規定和合同法第51條相矛盾,將會製造碰撞式法律漏洞。
所以從維護合同法第51條的出發點來看,刪去這一要件是正確的。但是從法律優劣、比較法視野來看,這一立法並非無可挑剔。而問題的根源均源自合同法第51條。
韓世遠教授、王軼為代表的學者即倡導,可以採取物權法第15條的做法,區分合同效力和物權變動,合同效力本身不受無權處分的影響,除非存在法定無效、可撤銷的情形。但是這樣的做法勢必造成合同法第51條成為具文。
綜上所述,在不修改合同法第51條的背景下並且不修改對合同法第51條的解釋(合同效力待定而非物權合同效力待定)的情況下,將轉讓合同有效剔除出第106條是符合法學方法論的。也就是說不要求轉讓合同有效,物權法第106條的善意是指「對出讓人沒有處分權不知情」,對於是否需要區分不動產和動產採納不同的善意標准(吸收德國法的做法,對動產還需附加無重大過失的主觀要件),學者之間存在爭議,從物權法第106條文義來看,確實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崔建遠教授認為,對於動產、不動產適用統一的善意標準是指「不知情且無重大過失」。但是程嘯、朱廣新等認為應當區分動產不動產分別採取善意取得和公信力制度。
代表性著述可參考崔建遠著:物權法(第二版);王利明、尹飛、程嘯著:中國物權法教程;王洪亮:登記公信力的相對化(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程嘯:動產善意取得和不動產公信力制度。

❷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與物權法第106條之間的適用關系

合同法第51條和物權法第106條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在於無權處版分,合同法第51條規權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合同效力問題,而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物權變動的問題。

❸ 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如何區分

一、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

我國法律對債務與責任的概念作了嚴格的區分。《民法通則》第84條和第106條,債務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而應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義務;而責任則是指違反合同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一種觀點認為:「債務是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當事人當為的行為,而責任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繼續履行或承擔其他負擔的表現。」債務「並不包括任何對債務人的強制,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強制其履行或賠償損害,則屬於民事責任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贊同的,是科學合理的。

責任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 但是,責任本身並不是債務。而是債務人違反債務所應承擔的後果。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具有不同的性質。

二、合同債務與責任如何區分

債務與責任有以下區別:

第一,責任是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置的措施。它是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的,以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並保障債權人的債權為宗旨。

第二,責任是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或承擔法律責任的表現。即一旦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則債務在性質上轉化為一種強制履行的責任。強制履行從表面上看,仍然是繼續履行原債務,但實際上已不同於原債務。因為強制履行已不僅是對債權人的責任,而且是對國家應承擔的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相比較,包含了一種國家的強制性。

第三,責任是與訴權聯系在一起的。民事責任之所以能成為保障民事權利的有效措施,乃是因為民事責任具有訴權,從而使其成為連結民事權利與國家公權力之中介。台灣學者林誠二指出:「各債權人之給付受領權,復受責任關系所保護,但責任關系之具體體現,則在與訴權之行使,因是,責任乃債權與訴權之中間橋梁。」[5]即所謂的:無債務即無責任。自然債務既是其中之一,有人認為:既然對債務人所負債務不能訴請法院予以強制履行,那麼,它就純粹是道德上的義務,而非法律上的義務。

一種觀點認為,違約責任與合同債務是兩各級相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債務是責任發生的前提,責任是債務不履行的結果;無債務不產生責任,但無責任的債務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債務。違約責任正式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結果,他與債務本上在性質上是不同的。正如林誠二所指出的:債務之本質在於責任,以及債務系為責任所包含,債務為肉,責任為皮,去之皮,肉不存,是故在債權法認定下,債務必有責任,責任制債務系一種空洞之概念,其法律上之價值。

來源成都律師:網頁鏈接

合同債務不履行為前提,過錯為核心,合同責任的承擔方式和賠償范圍的確定方式,構成一個豐滿健全的法律制度。違約行為,可歸責事由,責任的承擔方式,償范圍的確定標準是合同責任制度的四大板塊。

❹ 甲將其電腦借給乙使用,乙卻將該電腦賣給丙。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

甲將其電腦借給乙使用,乙卻將該電腦賣給丙。依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❺ 民法通則106條最新司法解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

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5)合同法第106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條: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