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債務糾紛

經濟法債務糾紛

發布時間: 2022-05-22 16:06:30

經濟法合同

1\要約;有標的、有價格、有數量,符合要約的具體性要求。
2、反要約;變更了價回格內容,所以是答新的要求,又稱為反要約。
3、承諾的遲延;由於是發出時間晚了,是否有效要看對方是否同意的。
4、不成立。洗衣機廠要求立即回函,也就是設定了期限的要約,屬於不可撤銷的要約,而商場回復晚了,商場現在有權拒絕這個承諾,使之歸於無效。本案處理的最好方法是:合同成立,但部分有效。也就是100台以內有效;超出的無效;因承諾遲延造成的損失由商場自行承擔。

㈡ 經濟法案例分析

(1)合法。《公司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內小的,可以設一名執行董容事,不設董事會。」本案中某百貨公司股東人數只有兩人,不設董事會是合法的。

(2)不妥當。杜某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身份是公務員。《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有下列行為:(十四)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因此,杜某不得在營利性的百貨公司中擔任總經理的職位。

(3)杜某應對公司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杜某私下以公司的名義買下他自己買來的衣服,是一種利用自己職權的關聯行為。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故杜某應當向公司賠償損失。

㈢ 經濟法 經濟糾紛案件的起訴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經濟糾紛產生的原因

產生經濟糾紛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結合我國經濟活動的情況,產生經濟糾紛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進行經濟活動的依據不規范。市場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其依據不規范是引起經濟糾紛的主要原因。君子合同隨處可見,導致經濟合同履行過程無章可循,從而產生糾紛;

2、在進行經濟活動中,不嚴守規則,有些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不嚴格依法辦事,根據自己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合同或訂立假合同,因而產生糾紛;

3、有關部門的行政干預,而導致經濟糾紛。

(3)經濟法債務糾紛擴展閱讀:

經濟糾紛的解決方法:

1、申請經濟仲裁

當出現經濟合同糾紛,企業可以申請經濟合同仲裁。

經濟合同仲裁是由國家規定的經濟合同仲裁機關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合同糾紛居中調解,依法作出判斷或裁決的活動。

企業在仲裁活動中享有申訴權、答辯權、申請迴避權、申請保全措施權和申請執行權。同時應當遵守仲裁程序和仲裁紀律,如實陳述案情和提供證據,全面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或裁決書,按規定繳納仲裁費等。

2、進行經濟訴訟

經濟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按照法律的規定,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並依法作出判決的活動。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申請迴避,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除可以查閱本案資料外,還可以復制本案有關資料和法律文書。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同時,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繳納訴訟費用等。

3、進行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審理和解決行政爭議案件和訴訟活動,經理人應該認識到通過行政訴訟活動對於認真執行憲法和行政法規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促進行政管理法制化和廉政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行政訴訟中的原告和被告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的行政訴訟義務,任何一方都作為平等實體而不享有特權。

企業應正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以防止或避免給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

㈣ 經濟法案例分析[案例13]

答案來自:2005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考題及答案

(1)銀行可以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版債權申請受權償。依據規定,被申請破產的債務人為他人擔任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不因保證人被宣告破產而免除。債權人在得知保證人破產的情況後,享有是否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債權申報受償的選擇權。

(2)甲企業提前償還丙企業未到期債務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依據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行為是無效的,是違法行為。

㈤ 關於經濟法的問題。

原告:任紅興。

被告:河南省嵩縣工藝廠。

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嵩縣支行。

1996年1月30日,被告河南省嵩縣工藝廠因建祥祺大廈資金不足,向原告任紅興借款17萬元,約定月利率1.5%,使用期為一年,於1997年1月30日到期。同時約定,被告以正在建築的祥祺大廈一樓六間門面房(170平方米)作抵押(方點陣圖紙標明從西大街西端第三間至第八間),到期不能歸還借款,此房歸任紅興所有。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抵押協議,對抵押物未辦理登記。

1996年4月15日,被告因資金不足,又與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嵩縣支行簽訂了最高限額為88萬元的抵押借款合同,被告以祥祺大廈房地產(價值148萬元)作抵押,並經嵩縣房產所辦理了房地產他項權證。合同簽訂後被告於1996年6月4日至10月22日,分3次在第三人處取得貸款共70萬元,月利率為9.24‰。該貸款逾期後,被告未償還第三人貸款,第三人亦未提起訴訟。

原、被告之間借款到期後,原告向被告催要借款本息無果,遂向河南省嵩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稱:被告因建祥祺大廈缺少資金,向其借款17萬元,期限為一年,被告並以祥祺大廈一樓六間(170平方米)門面房作抵押。借款到期後,被告未予清償。現請求被告以抵押物償還借款本息249900元。

被告河南省嵩縣工藝廠答辯稱:原告所訴屬實,同意以抵押物償還原告債權。只是我廠在第三人處也貸款70萬元,將現有資產祥祺大廈(價值148萬元)抵押給第三人時,誤將已抵押給原告的該大廈一樓六間門面房也抵押給第三人,致使我廠無法清償原告借款本息。我廠抵押物的價值遠遠超過所擔保的第三人債權數額。現要求變更與第三人辦理的他項權證,原告的債權應從我廠抵押給第三人的財產價值余額部分中清償。

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嵩縣支行述稱:原、被告之間的糾紛與其無關。原告不得侵害我行的利益。

「審判」

河南省嵩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之間借款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請求被告償還借款本息理由正當,應予支持。被告與原告之間簽訂的借款抵押協議,雖屬雙方自願簽訂,但因未依法辦理抵押物登記,不能認定。至於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簽訂的貸款抵押合同,抵押物雖經登記,但因抵押物的價值(148萬元)遠遠超過所擔保的70萬元債權,且被告暫無其他資產可供清償原告的借款本息,該抵押既影響了被告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也影響了原告債權的實現。為使原告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實現,被告與第三人間以抵押物擔保貸款所辦理的房地產他項權證應予變更,原告的債權應從被告抵押給第三人的財產價值余額部分中清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五條及有關民事法律政策之規定,該院於1998年10月21日判決如下:

一、被告償還原告借款本金17萬元,利息按月利率1.5%計算至執行完畢之日,該款從被告抵押給第三人的財產價值余額中清償。

二、被告與第三人辦理的房地產他項權證應予變更。

「評析」

本案的焦點在於被告與原告、第三人之間分別簽訂的借款(貸款)抵押權的實現問題。

被告因建祥祺大廈缺少資金,向原告借款17萬元,約定月利率1.5%,使用期一年,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被告理應償還原告借款本息。關於原告與被告之間簽訂的以被告的祥祺大廈一樓六間門面房(170平方米)作抵押的協議效力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而按照該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設立抵押權應進行登記的財產包括: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當事人如果以上述財產向兩個以上的債權人設立抵押時,就應與每一位債權人分別訂立抵押合同,確立財產抵押關系,並且到有關機關辦理抵押登記。按照上述規定,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抵押協議,雖屬雙方自願簽訂,但因未依法辦理抵押物登記,故不產生法律效力。

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簽訂的抵押貸款合同,抵押物雖經依法登記,但因抵押物的價值(148萬元)遠遠超過所擔保的70萬元的債權數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其最終旨意仍在於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理論上說,抵押權雖有排他性,但其排他性並非是絕對的,而抵押物的價值也未必就與設定擔保的債權額相當。由於被告向第三人設定的抵押物是不動產,具有較高的財產價值,價值大大地高於所擔保的債權,因此,為使抵押物的價值能夠充分得到利用,法律允許抵押人就抵押物所擔保債權的剩餘價值設定數個抵押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的問題的批復」中指出,「在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的情況下,債務人將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因而使該債務人喪失了履行其它債務的能力,侵犯了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五條之規定,應當認定抵押協議無效。」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對此也有爭議,但最後確定被告與第三人間簽訂的抵押合同,抵押物的價值超過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應認定無效。

被告將現有財產已抵押給第三人,被告無其他資產可供清償原告的借款本息,既影響了被告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也影響了原告債權的實現,為使原告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實現,被告與第三人間以抵押物擔保貸款所辦理的房地產他項權證,所登記的房地產面積及價值應予變更,原告的債權應從被告抵押給第三人的財產價值余額部分中清償,這樣處理既不損害第三人的利益,原告的債權也得到了實現,又可以使抵押物價值的擔保作用得到最大發揮。

責任編輯按:

案涉被告以同一財產先後向原告及第三人設定抵押,依擔保法之規定並不為錯。問題是兩次抵押的效力如何,關系如何。

本案的抵押物為房產,抵押行為又發生在擔保法施行之後,故依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以房產為抵押物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物登記的法律本質意義,在於登記公示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果。但我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同時又將登記作為不動產抵押合同生效之要件,即「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依此,本案被告以祥祺大廈之一層六間房向原告設定抵押,因未辦理抵押物登記,一原告不能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果,二該抵押合同不生效。抵押合同不生效之法律效果,在於原告對於被告享有的債權淪為一般債權,原告對於抵押物不享有抵押權。既然原告享有的債權為一般債權,對抵押物不享有抵押權,其依據抵押合同所主張的以抵押物清償債務的請求就沒有法律依據,或者說其不具有抵押權上之請求權,法院即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該種主張,僅判決被告依一般債權要求向原告清償債務,才是正解。

本案被告向原告抵押房產,並不是祥祺大廈全部,而是其中明確確定的一層六間房,是僅就該六間房的價值設定抵押的,可理解為全額抵押。而被告向第三人抵押的房產是祥祺大廈全部,僅就已向原告設定抵押的一層六間房發生了重復抵押。從其先後順序來看,被告就祥祺大廈一層六間房向原告設定抵押在先,由於該財產的價值與所擔保的債權額幾近相等,故被告是不應當再次在上設立抵押的;而被告就祥祺大廈全部向第三人設定抵押在後,雖然該抵押物的價值大於所擔保的債權額,但不能理解為被告是就其餘額部分向原告設定了抵押。就重復抵押而言,如果均有效的話,對兩個以上的債權人來說,就發生清償順序的問題,即先登記或先生效的抵押合同之債權人先行受償,余額部分再由在後之抵押債權人受償。由於本案原告的抵押未登記而不生效,故本案不發生重復抵押的問題,僅是單一抵押,即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的抵押。在第三人對被告的抵押權實現之前,不能因為抵押物的價值超過所擔保的主債權額,就認定抵押物價值仍有餘額,並判決一般債權人應就該余額受清償。因為,抵押擔保的范圍,按照擔保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抵押權的費用,即債權人實現抵押權時並不是以主債權額為限的;抵押物在實現抵押權時是否有餘額,是將來的或現時的客觀事實的問題。如果在債權人抵押權未實現之前就判決一般債權人應就抵押物之餘額受償,一來沒有現實基礎,如果債權人抵押權實現時抵押物沒有餘額,這種判決豈不是一紙空文;二來一般債權之實現只能依一般實現之方法,除非在執行階段債務人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時,一般債權人可就債務人之特定財產要求執行外,不能先行判決一般債權人可就債務人之特定財產獲得清償。

本案並不涉及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26日法復〔1994〕2號「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而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的適用問題。因為,被告以其祥祺大廈抵押給第三人,是否屬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在本案事實中顯現的不是很清楚。其根本的問題,在於擔保法施行之後,該批復是否仍應適用,如應適用其條件是什麼。首先,物的擔保是保證債權實現的一種有效方法,以債權人有物的擔保之請求而為之,債權人不要求物的擔保,無論基於何種原因,說明其未選擇擔保債權的實現方式,風險即為其債權為一般債權,不能如擔保債權那樣具有優先受償的地位。因而,債權是否需要擔保,是債權人應自行注意的風險,而不是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注意義務。其次,依照擔保法的規定,就債務人之同一財產向多個債權人設定抵押的,多個債權人就同一財產受償的原則是先登記或先生效的優先受償;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登記、生效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受償。這種受償原則明確無疑地承認後登記或後生效或未登記的抵押債權人有不受清償的客觀現實性,為一種合理合法的現象。對於抵押債權人況且如此,對於一般債權人而言就更是如此了。第三,抵押物登記制度本身就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而不論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設定是在抵押債權之先或後。即便在先債權也為抵押債權,但如未登記,則未取得公示效力,在後債權也為抵押債權並為登記的,因無從公示渠道查知同一抵押物上已設定抵押權,其設定的抵押權就為善意的,依據善意第三人制度,對在後之抵押債權也是應予保護和並保護其優先權實現的。換句話說,因抵押制度的適用,承認抵押債權對一般債權,先登記、先生效之抵押債權對後登記、後生效之抵押債權的優先受償性,優先債權受償後使債務人喪失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的,即為法律上的合理狀態,無可指責。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上述批復精神似與擔保法之原則相抵觸的,在擔保法施行後即應廢止,否則,擔保制度之功能作用將盪然無存。

另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抵押合同關於被告到期不能歸還借款,抵押房產歸原告所有的約定,是與擔保法第四十條關於「訂立抵押合同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規定相抵觸的。即便該抵押合同有效,該內容也是無效的。

㈥ 急!關於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賽格進出口公司訴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票據承兌糾紛案
發布時間:( 2003-04-01 09:30:19)

原告:廣東省深圳市賽格進出口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金堂,該公司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樊成瑋、熊斌,深圳市君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
代表人:朱炳倫,該支行行長。
委託代理人:程明山,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職員。
委託代理人:宋政平,江蘇省無錫市金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廣東省深圳市賽格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賽格公司)因與被告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以下簡稱郊區農行)發生票據承兌糾紛,向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賽格公司訴稱:我公司持由被告加蓋銀行匯票專用章並承諾到期付款的銀行承兌有效匯票向被告收款時,被告無理拒付。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票面所載金額1100萬元和截至1998年3月17日的延期付款利息1239480元,並承擔本案訴訟費。
被告郊區農行未答辯。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
1996年1月22日,原告賽格公司根據與案外人深圳市聯京工貿有限公司和無錫市北塘恆昌車輛貿易總公司(以下簡稱恆昌公司)簽訂的代理進口摩托車發動機總成協議,對外開立了信用證。為此,恆昌公司按照約定簽發了金額分別為450萬元和650萬元,到期日分別為同年11月16日、12月16日,收款人均為賽格公司的兩張銀行承兌匯票,均為被告郊區農行承兌。
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被恆昌公司在交付給原告賽格公司前遺失。恆昌公司曾於1996年8月2日在《南方日報》登報聲明匯票作廢,又於同年9月2日向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於當天通知被告郊區農行停止支付。在法律規定的公示催告期屆滿時,恆昌公司未向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申請除權判決。恆昌公司後來交付給原告賽格公司的,是遺失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此聯由承兌行支付票款時作借方憑證)復印件和被告郊區農行於1996年8月28日出具的說明函。在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上的匯票簽發人簽章欄內,加蓋了郊區農行的匯票專用章,但是沒有恆昌公司的簽章。郊區農行說明函的內容是∶由於銀行承兌匯票被出票人遺失,出票人已登報聲明作廢,因此同意在遺失匯票的底聯復印件上加蓋本行匯票專用章,作為收款人向本行收款的有效依據;匯票到期後,收款人必須派員憑此復印件結算票面款項。賽格公司按復印件記載的日期,在到期後持上述遺失匯票第一聯的復印件向郊區農行提示付款時,遭到郊區農行拒付,因此提起訴訟。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實:1、1996年1月22日賽格公司、恆昌公司及聯京公司簽訂的代理協議;2、1996年7月16日恆昌公司簽發的兩份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其上有郊區農行加蓋的匯票專用章;3、郊區農行於1996年8月28日出具的說明函;4、恆昌公司申請公示催告的有關證據;5、恆昌公司的證詞。
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二十條規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簽發票據並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票據行為。」案外人恆昌公司雖然簽發並經被告郊區農行承兌了兩張銀行承兌匯票,但是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在向原告賽格公司交付之前即被恆昌公司遺失,故恆昌公司並未完成出票的票據行為,賽格公司也未實際持有該銀行承兌匯票。現賽格公司據以主張票據權利的,只是恆昌公司交給它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該復印件上雖然有「匯票」字樣、金額、付款人名稱、收款人名稱等復印內容,但是沒有出票人恆昌公司的簽章、且未經郊區農行同意承兌,另附的郊區農行說明函又對支付限定了條件,這些內容都不符合票據法第二十二條對匯票的規定,所以復印件上雖然有郊區農行加蓋的匯票專用章,也不能作為有效的匯票使用。賽格公司持此復印件請求行使票據權利,不符合票據法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駁回。據此,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998年7月24日判決:
駁回原告賽格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1210元,由原告賽格公司負擔。第一審宣判後,賽格公司不服,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理由是:從1996年8月28日說明函的內容看,被上訴人郊區農行承兌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法律手續也是完備的,符合票據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精神;上訴人所持加蓋了郊區農行匯票專用章的第一聯復印件,應視為與匯票第二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理由不能成立。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郊區農行答辯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當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票據是要式證券,票據的製作必須嚴格符合法律的規定。上訴人賽格公司從案外人恆昌公司得到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不符合票據法對匯票的規定,不是有效票據,賽格公司不能據此主張行使票據權利。原審判決駁回賽格公司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應當維持。票據法第十八條規定∶「持票人因超過票據權利時效或者因票據記載事項欠缺而喪失票據權利的,仍享有民事權利,可以請求出票人或者承兌人返還其與未支付的票據金額相當的利益。」恆昌公司是因賽格公司為其代理進口了摩托車發動機總成,才給賽格公司出具匯票。賽格公司雖因票據無效而喪失了票據權利,但是其因代理行為而對恆昌公司享有的債權並未喪失,原審也沒有否定賽格公司的這一民事權利。賽格公司起訴時,只是主張對被上訴人郊區農行行使票據權利,本案據此以票據糾紛立案。賽格公司與恆昌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系原因關系,屬民法調整,與本案的票據關系無關,不應一並審理,賽格公司可另行起訴。賽格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據此,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於1998年10月15日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71210元,由上訴人賽格公司負擔。

㈦ 經濟法問題

不屬於法定的迴避情節。
法律規定的迴避是: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㈧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1)有效,」我國《合夥企業法》第11條進一步規定:「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
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夥人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權利。」可知,本案中,甲以林木採伐權、乙丙以貨幣作為出資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因此,三人對出資
范圍的約定是有效的。
(2)無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第44條的規定:「 新合夥人入伙時,應當經全體合夥人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入伙協議。 訂立入伙協議時,原合夥人應當向新合夥人告知原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3)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合夥企業的財產用於清償對A公司的債務,對B公司的債務則不可以。《合夥企業法》第39條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
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第43條規定:「合夥人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所負債務的,該合夥人只能以其從合夥企業中
分取的收益用於清償;債權人也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對該合夥人的財產份額,其他合夥人有優先受讓的權
利。」
本案中,對A公司10萬元的債務是合夥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所以應首先由合夥企業的財產清償,不足的部分再由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
任。而對B公司的5萬元債務是乙的個人債務,所以不能強制執行合夥企業的財產,只能以其從合夥企業中得到的受益或者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4)丙應當賠償由於其強行退夥給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合夥企業法》第46條規定:「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企
業的經營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合夥人可以退夥:(一)合夥協議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二)經全體合夥人同意退夥;(三)發生合夥人難於繼續參加合夥
企業的事由;(四)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
本案中,合夥協議約定了經營期限但是沒有規定退夥條件,丙退夥應當取得其他合夥人的同意;但是,丙未經其他合夥人同意擅自退夥,其應當承擔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
(求採納我為最佳呀,親自給你手打答案)

㈨ 經濟法 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民事糾紛案例,並不是一個經濟法案例。
分析:1、乙方可以行使撤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在這個案例中,甲方明顯是無償轉讓其財產,導致乙方債權受到無法清償的危險,嚴重損害了乙方債權,因此,乙方有權行使撤銷權。
2、行使撤銷權的條件:①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須有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存在。債權主要是以金錢或者其他物給付為標的的債權,因為這種債權與債務人責任財產的多寡有著密切的聯系,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產的行為將直接減少其責任財產,從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債權人應享有撤銷權以保護其利益。對於以行為給付為標的的債權(例如以勞務為內容的債權等),如果債務人不當處分其財產,一般不直接影響這些債務的履行,債權人也無必要行使撤銷權。另外,在租賃關系中,出租人在交付租賃物以後,又將其租賃物的所有權讓與第三人的,按照「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租賃合同仍然有效。因此,承租人不得因其租賃權並未遭受損害而就出租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轉讓租賃物的行為申請撤銷。

②債務人須有無償轉讓其財產的行為。所謂無償轉讓,是指債務人將其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即受讓人),受讓人不付出任何形式的代價(包括金錢、實物等)。無償轉讓財產的最典型方式是贈與。

③債務人的轉讓財產的行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債權人之所以要行使撤銷權,乃是因為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已經生效,財產將要或已經發生了轉移。如果債務人轉讓財產的行為並沒有成立和生效,或者屬於法律上當然無效的行為(如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以無償方式轉讓財產)或該行為已經被宣告無效等,都不必由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對債務人與第三人實施的無效行為,債權人可基於無效制度請求法院予以干預,宣告該行為無效。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以損害債權人為目的,惡意串通,且客觀上此種行為侵害了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應有權對該第三人提起侵害債權之訴。

④債務人轉讓財產的行為已經或將要嚴重損害債權。也就是說,由於債務人實施的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已經或將要極大地減少債務人的責任財產,致使債權人的債權難以實現或根本不能實現。在確定是否有害於債權方面,應明確一定的標准,一般以債務人的處分財產的行為已經或將要嚴重導致債權人的債權不能實現為標准。如果債務人在實施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以後,已不具有足夠資產清償債權人的債務,則認為該行為嚴重有害於債權。如果在實施該行為以後,債務人仍有一定資產清償債務,不能認為債務人的行為嚴重有害於債權;在此情況下,債權人也無權干涉債務人的無償轉讓行為。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㈩ 《經濟法》案例分析,請專業人士幫忙。

1,此案件中的 乙公司,丙公司,工商銀行都是債權人,都有權參加債權債務會議

2,工商銀行以抵押的設備 沒有表決權,企業破產法:
「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對於本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七項、第十項規定的事項不享有表決權。」

3。甲的贈送行為明顯損害了其他債權人利益,因此無效,其他債權人享有撤消權

熱點內容
獨立行使司法權原則 發布:2024-05-17 08:35:13 瀏覽:856
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4-05-17 07:03:08 瀏覽:350
反道德技術 發布:2024-05-17 06:16:48 瀏覽:516
法院谷從榮 發布:2024-05-17 03:46:15 瀏覽:899
最高法院推事 發布:2024-05-17 01:53:06 瀏覽:586
三本法學考公 發布:2024-05-17 00:36:08 瀏覽:404
上海群租房條例 發布:2024-05-16 19:54:44 瀏覽:705
2012年7月勞動法自考試題 發布:2024-05-16 19:20:34 瀏覽:554
道德經弱者 發布:2024-05-16 15:10:01 瀏覽:906
餐飲方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5-16 15:02:50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