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對價是什麼
① 什麼是對價
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版承諾的權代價。 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票據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如果一方當事人提供不符合雙方認可的對價,不僅構成民法中的違約責任,在票據法中也被認為是無對價,只有在事後追認同意的,才構成對價。
(1)合同法中的對價是什麼擴展閱讀
必要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能構成有效的對價;
3、已經存在的義務和法律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具有真實價值,但毋需完全等價;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包括其代理人;
6、放棄有效的訴權構成對價;
7、部分支付不能作為償還全部債務的有效對價,但這一規則受到禁反言規則的制約。
② 未給付對價是什麼意思
給付對價,是指在合同關系中,當事人取得一定權利須履行相應義務、履行一定義務須得到相應權利。
《票據法》第10條第2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對價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上「consideration」這一專有名詞的漢譯,從字面理解,「consideration」包含體諒、考慮、報酬及需要考慮的事項等含義。法律上所謂「consideration」則是指在合同關系中,履行義務的一方由於履行義務而得到某種利益,或者接受義務履行的一方由於接受義務履行而遭受某種損失。此外,接受義務履行的當事人誠實地放棄了某項請求權也被視為有效的「consideration」。故從法律意義上可將對價理解為「對應的代價」,即合同一方對應於另一方的義務履行而付出的代價。
③ 什麼叫對價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合同無對價無效。從法律關系看,對價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某人允諾是為了換取另外一個人對允諾的承諾。從法經濟學角度說,對價就是沖突雙方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況時實現帕累托改進的條件。在平等個體之間法律關系沖突情況下,效率的解決只能通過平等個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在協調平等主體之間相互沖突的法律關系過程中,只要滿足對價,自由讓度並給予及時補償而不使任何一方損失的條件,就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到帕累托改進的效率。
有關對價的概念曾在去年年底中國石化全資擁有的子公司北京飛天與北京燕化簽訂的合並協議中出現。根據該協議,中國石化通過北京飛天吸收合並北京燕化的方式對北京燕化進行整合,北京飛天就擬注銷的所有北京燕化H股向北京燕化H股股東支付現金,同時還向持有所有北京燕化內資股的唯一股東中國石化發行北京飛天新注冊股本,最後北京飛天對該協議應支付的現金對價約38.46億港元。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根據當事人取得權利有無代價(對價),往往將合同區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有償合同是交易關系,是雙方財產的交換,是對價的交換。無償合同不存在對價,不是財產的交換,是一方付出財產或者付出勞務(付出勞務可以視為付出財產利益)。贈與合同是典型的無償合同。
我國合同法並沒有對價的概念和規定,但國內法學研究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調整的法律規定,只不過是從權利義務對價的角度來調整。例如對一個權利義務明顯不平衡的情況,英美法是從對價理論角度來考慮不充分的對價背後是否隱藏著欺詐、脅迫等不公平的事實,從而決定合同是否存在對價的;而我國合同法對相同情況也可從有無欺詐、脅迫來分析並決定合同效力,如果沒有這些非法情節,當事人還可以顯失公平為由行使變更和撤銷合同的權利。
在此前股權分置改革的討論中,非流通股股權以什麼樣的對價獲得流通權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此次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採取了個案處理、方案協商選擇的原則使最終實現的對價必然成為交易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④ 什麼叫轉讓對價
轉讓對價是指非流通股要進入市場,避免給流通股帶來新的損失而對流通股所作的補償。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承諾的代價。 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非流通股股東的股票原來是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買賣交易的,所以股票市場上他的股票股價高低與他沒有關系。股改後,這部分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流通了,享受股票市場帶來的高價,因此,為了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股東必須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
(4)合同法中的對價是什麼擴展閱讀
股權轉讓對價支付的特點
1、對價的雙方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類股東。
2、對價的標的物是非流通股的可流通權。
3、對價的前提是:一方為達其經濟利益的最優化對可能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給予一個承諾來進行保護。
⑤ 交易價格和合同對價的區別
交易價格指的是指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合同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從法律關系看,對價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某人允諾是為了換取另外一個人對允諾的承諾。從法經濟學角度說,對價就是沖突雙方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況時實現帕累托改進的條件。
【法律依據】
《公司法》。
⑥ 什麼叫做對價什麼叫做支付對價
對價是指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為了得到該種承諾而許下的承諾。
支付對價是指在非流通股要進入市場時,為了避免給流通股帶來新的損失而對流通股所作做出的補償。
拓展資料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票據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非流通股股東的股票原來是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買賣交易的,所以股票市場上他的股票股價高低與他沒有關系。股改後,這部分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流通了,享受股票市場帶來的高價,因此,為了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股東必須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
⑦ 什麼是對價怎樣操作對價
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票據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如果一方當事人提供不符合雙方認可的對價,不僅構成民法中的違約責任,在票據法中也被認為是無對價,只有在事後追認同意的,才構成對價。 含義:是一方被賦予的某種權利、利益、好處、或利潤,或是另一方承擔的容忍、損害、損失或責任。 對價內涵對價從法律上看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對價就是利益沖突的雙方處於各自利益最優狀況的要約而又互不被對方接受時,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這一沖突。換句話說,在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由於經濟利益調整導致法律關系沖突時,矛盾各方所作出的讓步。這種讓步也可以理解為是由於雙方從強調自身利益出發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一種補償。 對價需要符合的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而不能是過去的對價 3、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既存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是某種有價值的東西,但價值上不一定相稱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對價例子中國的股權分置 把這一概念引入股權分置改革,其基本含義是未來非流通股轉為可流通時,由於會導致流通股股價下跌,因此,流通股股東同意非流通股可流通的同時,非流通股股東也要對這一行為發生時將充分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不受損作出相應承諾。顯然,這實際上是雙向承諾。其目的要是展望中國股市必然並軌的未來,尤其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把對價這一法律概念引入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其特殊內涵如下: 1、對價的雙方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類股東。 2、對價的標物是非流通股的可流通權。未來非流通股要流通,導致流通股股價下跌,會給股民造成非流通股可流通的風險或損失,非流通股股東可流通權的獲得必須要與股民對價才能實現。 3、對價的前提是:一方為達其經濟利益的最優化對可能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給予一個承諾來進行保護。 在西方規范的股市中上市公司發起人股東持有股份的可流通屬性是與生俱來的,非流通股到時候就流動出來,並不受與中小股東對價的約束。中國特殊的政策原因,導致上市公司發起人大股東在其持有的股份轉入可流通問題上信息披露不充分,對這一給社會公眾股東肯定會造成的風險既沒披露,更無防範措施公示。因此,中國非流通股要獲得流通權就必須要靠和流通股股東對價、通過贖買或者承諾才能實現。 支持股改的核心理論是對價論,其基本含義是:對價,是非流通股股東為獲得流通權而支付的代價。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⑧ 什麼叫對價它可以有哪些內容
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具體內容如下: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承諾的代價。
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對價從法律上看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對價就是利益沖突的雙方處於各自利益最優狀況的要約而又互不被對方接受時,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這一沖突。
換句話說,在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由於經濟利益調整導致法律關系沖突時,矛盾各方所作出的讓步。這種讓步也可以理解為是由於雙方從強調自身利益出發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一種補償。
對價是指締約者之間因締約行為而使一方得到利益他方遭受損失。對價制度是英國契約法中的特有制度,它是除開蓋章契約之外的一切契約成立的必要前提條件。
所謂對價,就是以自己的諾言去換取對方的諾言,或者說,是為了使對方作出某些有利於自己的行為而以自己對等的行為來作為保證。
⑨ 如何深入淺出地解釋合同法中的「對價」呢
對價是源自英國普通法合同法體系的一個獨特概念。它是簡單合同所必需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無對價的合同視為無效合同。對價必須存在且必須充足,但對價可能不充足。同時,在法官的司法過程中,要警惕對價的濫用,注意平衡當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公平原則這兩個價值。有效對價可能包括從一方向一方轉移權利、利益、物質或精神利益,或另一方給予、遭受或承擔的某些耐心、損害、損失或責任。對價是一個必須存在的東西,必須充足但是可以不充分。
⑩ 什麼是"對價"謝謝
什麼叫對價?(轉載)
「對價」者,可以理解成代價也。
(1)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合同無「對價」無效。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可以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從法律關系看,「對價」是一種等價有償的承諾關系。
我國合同法並沒有「對價」的概念和規定,但我國合同法對相同情況也可從有無欺詐、脅迫來分析並決定合同效力,如果沒有這些非法情節,當事人還可以顯失公平為由行使變更和撤銷合同的權利。
在此前股權分置改革討論中,非流通股股權以什麼樣的「對價」獲得流通權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此次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採取了個案處理、方案協商選擇的原則使最終實現的「對價」必然成為交易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2)解決股權分置時,付出對價的當然是非流通股股東,而考慮是否接收對價的一定是流通股股東。這個對價,現在看來已有股權,現金和權證幾種形式。
(3)權證,我理解就是期權。
(4)我國現在實際上已大量使用對價概念,比如,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時,接收股權的一方付出對價,比如每元付1.45元等等。對價隱涵表明合同雙方已協商一致,是各自真實意思的表示。
http://www.bondinvestment.com.cn/dispbbs.asp?boardID=1&ID=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