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針對空巢老人社會現象頒布的新老年法

針對空巢老人社會現象頒布的新老年法

發布時間: 2022-05-23 12:14:03

Ⅰ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才能最大程度的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但需要政府、家庭、社會和老人自身一起去解決這些問題

1、政府要針對空巢老人做服務,多舉措關愛空巢老人

政府要完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不斷完善城市的養老保障制度。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及醫療服務,設立專門的老年醫療保險制度。在通用醫療保險制度中以中老年人醫療為重點,加強對老人預防家庭護理醫療咨詢健康指導等方面的醫療服務。

要加快社區照料服務的發展,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市場化運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養老服務。對生活困難的農村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 ,可以將一些貧困資金補助放在醫療設施中,使得老人有病可治。國家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加大關愛空巢老人的宣傳力度,加大典型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圍。

2、子女常回家陪伴老人,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

子女應盡量常回家看看,加大對老人的人文關懷,給老人以心靈的慰藉和安撫。營造健康快樂的家庭氛圍,使老人老有所養。幫助父母調整心態,擺正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鼓勵他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使他們重新實現自我價值。

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應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定期為老人安排健康體檢。時常組織家庭集體外出旅遊。

3、社會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要搭建起志願者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的平台。廣大市民和志願者要以結對幫扶活動為載體,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撫慰等服務。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從關愛自己的父母做起,不僅關注他們的經濟需求,也要關注其精神需要,努力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組織親情關愛志願者經常主動上門,對老人們噓寒問暖。在特殊的節日特殊的情懷,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看望慰問空巢老人。

4、老年人要保持樂觀,培養興趣愛好提高生活質量

老年人要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必備的生活醫療常識,提高自己的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應積極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老人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盡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老人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家庭關系。

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要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縱向關系(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轉向橫向關系(夫妻關系)。適當減少對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對子女回報父母的期望值。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調整生活方式,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

(1)針對空巢老人社會現象頒布的新老年法擴展閱讀

空巢老人的性格特徵

家庭「空巢」綜合常常表現出的症狀是心情郁悶、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

根據調查顯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干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問渠心理網認為,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會活動減少、子女關懷不夠,極易引發精神疾病。

Ⅱ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及措施是什麼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而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損失。

解決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的措施:

1、便捷服務

救助服務,不用撥電話就可以享受及時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裝一個呼叫器,輕輕按下按鍵,大病小災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同時還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務。

2、愛老活動

減輕政府負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尊老敬老為己任,傳播愛老美德,服務老齡化社會,是企業公民積極奉獻愛心的契機。

也是構建企業和政府關系的良好健康渠道,通過企業向社區老人捐贈援通一按靈,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得到全面的居家養老安全保障。



多關愛老人:

1、老人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家庭關系。

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要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縱向關系(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轉向橫向關系(夫妻關系)。適當減少對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對子女回報父母的期望值。特別是子女到了「離巢」的年齡,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狀態。

2、老人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盡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養興趣愛好,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調整生活方式,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等。

3、兒女應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

兒女應該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體貼父母的習慣,即使 「離巢」,也要增加與父母的聯系和往來的次數,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不要太遠。

對於身在異地的子女,除了託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應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Ⅲ 關於保護空巢老人的法律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獲通過,規定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

修改後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經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Ⅳ 中國關於老年人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第四款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

(4)針對空巢老人社會現象頒布的新老年法擴展閱讀

面臨問題

1、養老問題

養老護理員短缺,且專業化程度低。我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約有3300萬,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備養老護理員,需要1000多萬名,而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養老服務機構和護理人員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矛盾。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騙到養老院的,有人說帶老人來串親戚,有人說帶老人來看病,等送到了養老院安頓下,孩子們立刻消失,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認命。

2、空巢家庭

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包含精神贍養訴求的案件明顯上升,約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精神贍養問題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新挑戰,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濟上具備自我養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給予老年人更多精神關懷,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3、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

衛生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近半數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個多發病的群體。然而,我國老年醫療服務的制度、理念、體系均明顯滯後。大多數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但醫院分科細,流程繁雜,缺乏針對老年人的特色醫療服務。

Ⅳ 有什麼關愛空巢老人法律

最近國家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這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的力度非常大,增加了社會服務、社會優待、社會保障,以及環境等內容,將在今年的7月1日起實施。

Ⅵ 如何構建多元化養老保障服務體系來關愛空巢老人

隨著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空巢老人安度晚年,構建一個多元化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一、空巢家庭的形成
空巢家庭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進步的體現及人們價值觀念改變的結果。具體來說,空巢家庭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年人自身的問題。有些老年人由於受舊傳統觀念影響,造成父子、婆媳關系緊張,家人間難以相處而分居,形成不少空巢家庭。二是子女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年輕人在外工作、學習,形成諸多的空巢家庭;另一方面,部分子女由於敬老養老觀念淡薄,視老年父母為累贅、包袱,就與父母分居而形成空巢家庭。三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條件改善,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活動空間,清靜悠閑地歡度晚年,空巢家庭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二、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
空巢老人就是指由於子女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離開家庭而產生的。他們一般面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經濟供給方面,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加,社會將面臨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撫養兩位子女的情況。城市老人多數有退休金,經濟贍養問題還不突出。在農村三農問題未解決的形式下,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特別是一些需要昂貴的醫療費用來維持生命的患慢性病老人加重了子女的負擔。二是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問題方面,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機能不可避免的產生逐漸衰退現象。另一方面,我國並沒有在全國普遍建立起專門的老年醫療護理醫院,而有些醫療護理醫院的設備落後,提供老年人醫療護理的護士的技術水平較低,這些都使得空巢老人的醫療護理面臨著問題。三是精神慰藉方面:由於傳統家庭的解體,/空巢老人0無法享受過去大家庭的天倫之樂,離開子女時間久後容易產生孤獨感,出現抑鬱症狀,有的人甚至會產生自殺行為。總之,空巢老人是我國社會轉型條件下出現的一個新的弱勢群體,應該引起個人和家庭、社區和國家的重視,個人和家庭、社區、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能力,解決好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對策:構建多元化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為了解決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建立一個以市場為指導,以政府法規和社會保障制度為支撐,充分發揮第三部門的主導作用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成為當務之急。1.重視市場的作用。1.1空巢老人的增多催生了老年保姆市場的發展,我們應適應這股潮流並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將其發展壯大,憑借市場的競爭提高老年護理的水平和種類,為空巢老人提供全面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如一些機構專門培訓入戶陪護和鍾點工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心理護理,解決其面臨的生活照料和醫療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問題。1.2重視商業養老保險的作用,努力將空巢老人面臨的風險降到最低。商業養老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對象,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給空巢老人提供一些經濟支持,使其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和保健費用,降低其生存的風險。另外,商業保險公司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保險,這是為了保證空巢老人因為年老、嚴重或慢性疾病、意外傷殘等原因導致身體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接受長期的康復和支付各種費用建立。2.發揮政府的的作用,解決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2.1建立健全老年法規體系,切實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尊老、敬老、助老、養老教育的同時,要通過法制手段切實維護和保障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財產保護權、被贍養權,通過法律的形式保證其擁有生活的基礎,切實解決空巢老人的經濟供給和生活照料問題。2.2建立和完善針對空巢老人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經濟供給和生活照料方面的問題。2.2.1加快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首先,政府應擴大社會救助的范圍。將高齡、病殘、無人照顧的困難的空巢老人集中到社會救助制度的保護下,給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生活必需品,做到應保盡保。其次,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城鄉社會空巢老人保障資金的投入力度,以使城鄉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加強養老院、敬老院的建設,讓高齡老人、困難空巢老人集中入院養老。2.2.2政府應積極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空巢老人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擴大社會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其身體素質。首先,降低醫療救助門檻,全面實施大病救助制度,大幅下調重病大病的起付線,增加受助比例和受助金額,著力緩解特困空巢老人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空巢老人就醫享受到真正的實惠和方便。再次,為老人建立安全、健康檔案,定期上門為老人體檢、上門問診、送葯到家,建立家庭病床。3.發揮社區在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方面的作用。首先,社區應積極參與家居養老服務體系的建立,實現社會養老。一方面,為特困、獨居、空巢家庭及8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免費、或價廉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開展溫情服務。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與需要服務的老年人建立/愛心電話0聯系制度,隨時掌握老年人信息,及時了解老年人生活、身體等情況;協調轄區有關餐館、超市開設愛心餐桌和愛心超市,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優惠、便捷服務;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使得空巢老人從孤獨寂寞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獲得精神上的享受。社區向空巢老人提供多層次的醫療護理,提高其抵禦疾病的風險。首先,應向其提供一級醫療護理保健,即預防措施。其次,應向其提供二級醫療保健。就是將原來需住院的手術病人或治療病人,現在成為非住院的當日病人。如膽囊切除術、子宮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等。最後,三級醫療保健在幫助空巢老人抵禦慢性的、復雜的、長期性的疾病風險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如神經系統疾病康復中心、卧床病人的家庭護理、以及臨終病人的護理等。4.第三部門如社會慈善機構、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1要發揮慈善組織作用。政府應培育社會民間組織和慈善組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在規劃設置、資金投入、土地提供和稅收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切實推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民間組織或慈善組織為空巢老人提供交通和陪伴、老年食堂、法律服務,甚至為居家的體弱老人提供家務、家庭保健、送飯上門、定期探望、電話確認、緊急呼救系統等養老服務,提高養老社會化的水平。4.2發揮專業機構尤其是老年人社會工作機構的作用。這些專業機構為社會培養專業的空巢老人社會工作人才,為這些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心理護理。例如,改變空巢老人的認知觀念,引導其摒棄/養兒防老0的舊觀念,鼓勵其擺脫對子女的依賴,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節奏,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鼓勵他們進入老年大學,培養業余愛好,豐富日常生活,鼓勵鄰里之間的交往,建立並幫助老年人之間進行交流,鼓勵那些獨身的空巢老人去婚姻介紹,所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老伴,建立起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

Ⅶ 如何通過社會支持來改善空巢老人的處境

一是對於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通過機構供養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二是對於大多數空巢老年人來講,國家應通過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多種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隨著空巢問題的凸顯,今年初,一場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討論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據了解,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對於上述規定,不少市民認為,「精神贍養出自心關乎情,屬於道德上的義務,而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Ⅷ 如何對待農村空巢老人,有哪些好的建議嗎

由於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各地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當子女因為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空巢老人」現象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空巢老人」現象在如今農村地方是普遍存在的。老人們的子女一般都是外出打工,農村只剩下孩子和老人,這樣不僅僅有「空巢老人」的產生,同時也還有「留守兒童」現象的存在。

農村的「空巢老人」一般可以分為夫婦雙方居住的「空巢老人」、孤老獨居的「空巢老人」以及只有老人孩子居住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現象的出現成為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難題。而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切實關懷空巢老人,完善農村養老制度,使得老人們真正的安享晚年生活,成為新農村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方面。

農村的「空巢老人」,一般都是40,50年代的人。也是我們說的都是「老一輩兒」,他們大部分思想保守,一點事也怕麻煩子女,就每次報喜不報憂。

Ⅸ 論述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一、現階段「空巢老人」的現狀
空巢老人的定義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加大,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在一起,子女均成年且長期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便逐漸形成的一個新的群體。根據民政部的數據,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而且,空巢化還在持續。不僅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上學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壯年外出上學、就業以及異城居住和同城分別居住情況也十分普遍。這對於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形成了強烈沖擊,而且「空巢老人」的生活也出現各種問題並逐漸為大眾所關注。
(一)空巢老人生活孤獨,缺乏照料
這幾乎是所有空巢老人的寫照,因為自己的子女不是在外就學就是在外就業,要不就異城居住或者同城分別居住,只有放假有時間的時候才會回來和家中的老人聚聚,可見日常的日子裡這些空巢老人生活該有多孤獨。幾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一樣,平時只有自己和老伴在家或者自己單獨一人在家,沒有什麼人照料,生活起居全靠自己,而且老年人都有些許疾病所以更加不敢出門,害怕一出門發病的話暈倒在外。一般城市的基本設施要好於農村,有些老人還可以在一起打打牌,晚上去廣場跳跳廣場舞,但是在農村由於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所以生活更加單調。
(二)空巢老人精神空虛
正是因為空巢老人生活孤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常年自己在家就更會造成精神空虛。兩個老人在一起可能還好一些,可以說說話。但是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社交圈變窄,常年一個人獨處,孤單、落寞的情緒不斷增多,這也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寂寞、沮喪的情緒里,不僅容易引發情緒障礙、抑鬱症等,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這些不同程度上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念頭。
(三)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已經衰老,一旦出現急性的疾病而身邊又沒有人及時救助時就會出現事故。而且空巢老人都是和子女分開住,城市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還好最起碼有經濟來源,而對於農村裡的老年人來說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接濟,但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好多老年人都會隱瞞自己的病情,有病就拖,一拖再拖,往往錯過了最好時機。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在家行動不便,更易出現事故。一旦家中遭到盜竊或者出現其他問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問題。
二、空巢老人出現的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不斷增多
從老年人口規模上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而從老齡化的速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萬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6%。可見我國老年人數量大增,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隨之出現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空巢老人」問題。
(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現在我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說明我國勞動力紅利已經消失。曾經的計劃生育規定只能要一個孩子,人口的增長速度的確放緩了,但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了很多問題,就像:失獨老人問題、老齡化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肯定對這一個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吃最好的、喝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所以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變成了父母自己一人在家,孩子在外上學或者孩子在外打拚的局面,造成了空巢老人的社會現象。
(三)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觀念存在差異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也不斷發展。隨著大城市的不斷發展,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更傾向於在大都市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近年來「北上廣」還有東部城市不斷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年輕人。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在大都市裡生活,寧願在大都市裡蝸居、當蟻族也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兒女的前程也就獨自生活了下去。
還有一些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和自己的觀念、行為有差異,為了不引起沒有必要的誤會,所以會選擇和老年人分開住。有些老人想得開認為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但是也有些老人認為那是年輕人嫌棄自己,所以心情更加抑鬱。
三、空巢老人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專業的護理人員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通過機構供養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國家應通過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使「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在拮據並且得到照料並得到改善。並且我國目前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而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必須不斷探索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專業化服務,以應對老齡化問題。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積極應對「精神空巢」
要鼓勵城市和農村因地制宜的建設老年文化場所。經常性地搞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加大社區活動場所建設,同時培養護理人員和志願者隊伍。從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出發,提供就餐、就醫、生活料理等各種形式的免費或廉價人性化服務,基本實現老年人「困有所助、需有所幫」的要求。整合村莊、校舍,利用農村文化大院、體育大院、文化書屋等各類場所,整合資源。不論利用哪些形式最終的結果都要解決老年人精神空巢的問題,讓抑鬱、孤獨情緒遠離老年人。
(三)加強「孝」文化的宣傳,提高子女的責任意識
雖然我國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年輕人的責任感,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一方面,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子女自覺地陪伴父母,贍養父母,承擔起自己責任。政府對那些做得好的典型要加以宣傳並獎勵,這是社會的導向問題,引導子女「見賢思齊」。要在道義上譴責做的不好的人改過自新,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恪守孝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在中小學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愛老內容,讓公民們在小時候就接受孝的教育,這才是事半功倍的長遠之計。

Ⅹ 中國的「空巢老人」將何去何從

一間老屋,一張凳子,養了幾只雞,門樑上殘破的掛紅泛了白。她養了一隻貓,卻巴著它能說話。

年關,她佝僂著腰想貼副對聯,卻望著膝上的紅紙發呆,她知道這是兒子買的,卻記不起是哪一年。她臉上的皺紋深淺不一,嘴巴周圍的皺紋歪歪扭扭地向內收縮,好似在逼她閉嘴,又好似在聽她講話。

傍晚,她倚坐在門旁,陪著她的只有隱在門里的影子和眼裡混沌不明的天。

這是關愛「空巢老人」的公益片《又憶年》中的場景,沒有矯揉的藝術手法,只有令人心酸的真實記錄。片中的老人是如今中國大多數「空巢老人」的真實寫照,孤獨、無奈且無處發聲。

從2000年開始我國便正式邁入老齡化社會,在此後的20年間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更是在持續加深。

養老方式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空巢老人」都需要被人所看到,所關愛。黃曉明曾發起過一個關愛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動,主題叫作:「遺忘的單向線」不該被遺忘。活動中,人們在逼仄、低矮的「生命的刻度甬道」中不得不佝僂著腰,趔趄扶牆前行。

人們感受著生命衰老後的孤寂與無奈,明白了在這條人生的時間線上,從來就沒有哪個階段可以被遺忘與拋棄。

關愛「空巢老人」,望每一顆歷經滄桑的心都能擁有一處親情的樹蔭,能容他歇一歇腳,願陪他念念過往。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