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物的風險合同法
① 什麼時候轉移買賣在途貨物風險
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68條對路貨買賣規定:「對於在運輸途中銷售的貨物,從合同訂立時起風險就移轉到買方承擔。但是如果情況表明有此需要,從貨物交付給簽發載有運輸合同單據的承運人時起,風險就由買方承擔。盡管如此,如果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或理應知道貨物已經遺失或損壞,而他又不將這一事實告知買方,則這種遺失或損壞應由賣方負責。」、對於在途貨物的風險確有其特殊性,因此不適用風險自標的物的交付時轉移的一般規則。我國《合同法》第144條對路貨買賣的風險轉移作了專門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路貨買賣實際上是單據的買賣,貨物一旦運輸,便脫離了出賣人的控制,貨物危險的發生很難判斷是在路貨買賣合同成立之前還是成立之後出現,因此有必要將風險轉移時間定為合同成立的時間。這樣規定對於買受人而言也並非不公平。因為單證買賣性質的路貨買賣,單據與保險單同時轉讓,即貨物所有權與保險利益同時轉讓,一旦貨物發生危險,買受人也可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
② 「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
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法律分析
路貨買賣是指標的物已在運輸途中,出賣人尋找買主,出賣在途的標的物。它可以是出賣人先把標的物裝上開往某個目的地的運輸工具上,然後再尋找適應的買主訂立買賣合同,也可以是按一個買賣合同買受人未實際收取標的物前,再把處於運輸途中的標的物轉賣給另一方。一般路貨買賣以後一種形式為多,往往是在ci買方取得賣方交付的有關貨物單證後轉賣貨物。對路貨買賣的風險承擔問題作了規定,對於在運輸途中銷售的貨物,從訂立合同時起,風險就轉移到買方承擔。但是,如果情況表明有此需要,從貨物交付給簽發載有運輸合同單據的承運人時起,風險就由買方承擔。盡管如此,如果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者理應知道貨物已經遺失或者損壞,而他又不將這一事實告知買方,則這種遺失或者損壞應由賣方負責。出賣在運輸途中的貨物,一般在合同訂立時,出賣人就應當將有關貨物所有權的憑證或者提取貨物的單證等交付買方,貨物也就處在了買方的支配之下。因此,一般說來,從訂立合同時起轉移貨物的風險承擔也是合理的。但實際問題是,以合同訂立之時來劃分路貨買賣的風險承擔有時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在訂立買賣合同時,貨物已經裝在運輸工具上處於運輸的途中,在收集不到確切證據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難以搞清風險的發生到底是發生在運輸途中的哪一段,是在合同訂立之前還是在之後。所以公約作出了這樣的規定,即如果情況表明有此需要,從貨物交付給簽發載有運輸合同單據的承運人時起,風險就由買方承擔。這就把風險轉移的時間提到了貨物交付承運人之時,也就是說從貨物交付運輸之時起,貨物風險就由買受人承擔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五百九十六條 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第六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六百四十六條 法律對其他有償合同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
③ 合同法所有權轉移和風險承擔!
(2006年)甲、乙來簽訂貨物源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為收貨人。運輸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④ 買賣合同中轉移風險與承擔責任的問題
在需要運來輸的買賣合同自中,賣方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之後,風險就發生轉移,是指假如在運輸途中,貨物發生了毀損或者滅失,那麼賣方依舊有權利請求買方付款,買方不能以貨物在運輸途中遭受損失為理由拒絕支付貨款。由於買方支付貨款之後,仍可以依照與承運人之間的貨物運輸合同,可以要求承運人承擔貨物毀損的責任,但是要注意承運人免責的情況,例如因貨物的自然屬性導致的損失,等等。
⑤ 《合同法》第144條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
你如果是買方抄,賣方和你約定的是到岸價(到達後成交),賣方承擔運費、那在中途發生損毀、滅失也和你無關,不算是交付;如果約定的是自提貨物價格(包括自己聯系安排第三方承運人),那賣方把貨物裝上運輸工具後就算是交付了;如果同樣是自提價格,但是你是委託賣方代為辦理運輸業務(買方承擔運費),只要貨物裝上運輸工具也算是交付。
⑥ 在途貨物的風險由誰承擔買方還是賣方
分很多種情況,主要看合同約定和商業慣例,尤其是國際貨物買賣,分的種類更多
⑦ 有關於合同法的問題!求詳細解答!真的不會!
1、洗碗機所有權歸乙。甲付清貨款不意味所有權轉移,洗碗機的所有權在交付時才發生轉移,甲未收到之前,所有權歸乙。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間】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甲,必然,可以,向乙主張權利。甲在簽收洗碗機之前,損毀、丟失的風險都由乙承擔,於甲而言,未收到貨即合同未履行完成,乙構成違約,甲可要求乙退款或者重寄一台洗碗機。
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的風險負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零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甲不能向丁、戊、己請求損害賠償
根據合同相對性,甲只與乙之間有合同法律關系,與丁、戊、己都沒有合同法律關系,而且此時甲沒有洗碗機所有權,丁、戊、己也不對甲構成侵權。
4、乙能向丁、戊請求損害賠償
乙在賠償甲之後,可以向丁、戊追償,也可以只起訴丁,讓丁自己處理與戊的追償問題。因為丁的行為是職務行為,可以看作是丁、戊的內部問題。
另外,關於追問中,「」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在途標的物的風險承擔」是指你買東西之時,貨物就是在運輸過程中,立法含義是你明知在途有風險,但你還是決定購買,說明你明知且願意承擔此風險。不適用於購買之後,要求寄送的情況。你想想如果你網購付完錢,買家填了個假單號或者運輸過程中損毀,丟失了,讓你為此負責,會公平嗎?不公平!
⑧ 合同法第142條和144條如何理解標的物風險轉移
標的物所有權轉移和風險承擔是買賣合同中兩項最重要的內容。風險承擔是指買賣的標的物在合同生效後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而發生毀損、滅失時,應由哪方當事人承擔。其關鍵問題是風險轉移的問題,風險轉移的時間確定了,風險由誰來承擔也就清楚了。
我國合同法對標的物風險轉移採取交付主義原則,即以標的物的交付時間來確定風險轉移的時間,具體有以下幾點:
(1)《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合同法》第143條規定:「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3)《合同法》第144條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4)《合同法》第145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5)《合同法》第146條規定:「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將標的物置於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
(6)《合同法》第148條規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對標的物風險轉移的規則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自交付時轉移,這一原則既適用於動產買賣,也適用於不動產買賣。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第2款規定:「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在交付使用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使用後由買受人承擔;買受人接到出賣人的書面交房通知,無 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的,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書面交房通知確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標的物風險轉移不與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相掛鉤,而是自標的物交付時轉移。動產自交付時所有權與風險均發生轉移,並不是所有權轉移導致風險轉移,而是交 付行為帶來的兩個不同的法律後果。不動產所有權自完成過戶登記手續時轉移,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但不論不動產過戶登記是否完成,只要 出賣人向買受人交付了不動產,該不動產的毀損、滅失風險自交付時發生轉移。在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中,盡管特定條件滿足之前標的物的所有權仍歸出賣人所有, 但只要完成了標的物交付,風險即轉由買受人承擔。同樣,車輛、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動產的風險也自交付時發生轉移。
(3)如果買賣雙方對標的物風險轉移有約定的,依其約定。
⑨ 淘寶購物中如果貨物在途中丟失或者損壞,應由賣家承擔,和《合同法》中的規定不符為什麼
關於貿易不能只看一種法律哦,還有很多法律是和貿易相關聯的哦。我這里不列舉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查詢,因為涉及的條款比較多雜,我下面的類比中還有涉及國際通則的,所以不列舉出處了。根據貿易相關法律規定,貨物在移交前的責任風險屬於賣方,也就是如果買方對貨物的驗收不合格或者不通過,是可以要求賣方退換的,但是這中間會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責任風險在物流取走快遞那刻起,風險已經轉移給了快遞公司及保險公司,這中間就會有貨物歸屬的問題。根據一般貿易邏輯關系,付款即對貨物擁有產權,也就是貨物歸屬買家,貨物在途出現問題應該由買家自行解決。但我們又要注意一點,針對包郵產品就不一樣了,因為買家支付的產品費用包含了賣家的運費,所以我們這么類比理解,不包郵是FCA價格,包郵了就是CPT及CIP價格,包郵情況下出了問題,應該由賣家協商與其合作的物流方及保險方承擔責任,與買家無關。
綜上,你的問題就有分歧,並不是所有貨物在途丟失損壞都是賣家承擔,大家選擇包郵和不包郵後的總價是一樣的,為什麼大家還是願意選擇包郵呢,就是因為包郵可以很好的規避掉買家的責任風險,轉嫁給賣家承擔,賣家又會轉嫁給物流和保險,所以有了這么多保障,買家在同樣價格的情況下,肯定會選擇包郵的,因為花了同樣的錢卻可以不承擔相關的責任風險,這種買賣是買家強勢現狀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