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關於變更合同的主要內容
① 合同內容變更的規定
合同變更指的是合同當事人經過協商,一致對合同進行變更,合同變更必須經過必要的批准、登記的手續,手續齊備方可變更。另外對合同變更內容不明確的內容,應當推為未變更內容。根據法律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要遵守以下規定:根據《合同法》第77條和第78條的規定:1、當事人對合同變更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換言之,如果就變更合同的意思表示沒有達成一致,則原合同繼續有效,當事人仍應按原協議執行。2、當事人就變更合同內容協商一致後,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批准、登記等手續的,必須依照規定相關手續才能發生變更的效力。根據《合同法》第54條規定,對於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損害另一方利益的合同,當事人一方可向法院或仲裁機關提出變更的請求,由法院或仲裁機關依法作出變更的裁決。該條變更要當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機關提出變更請求。
② 合同法關於合同變更的解析
法律分析: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第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已失效)
第七十七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③ 我國合同法上的合同變更是指合同內容發生變化,說明這個內容指的是什
主要是指合同裡面的全部條款或者某項條款的變更,其中分為依法雙方法律行為邊和依法單方法律行為變更。
(1)依雙方法律行為變更
合同變更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則,當然地可以依雙方法律行為發生,即《合同法》第五章規定的協議變更。
(2)依單方法律行為變更
其一,一方依己意變更合同內容而無需承擔法律責任或不利後果,形成權的行使即為此種情形之著例,另外,如雙方在原合同中約定了當某種情形出現時一方可以變更合同,則當此情形出現時,一方可直接依據合同約定單方變更合同條款而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其二,一方依己意變更合同雖無法律支持,但在其執意變更時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例如在承攬合同中,定作人可以中途變更承攬工作的要求,但給承攬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合同法關於變更合同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合同變更的要件
1.原合同關系成立且有效
合同變更蘊含著一個前提,即原合同關系的成立且有效。如果原合同關系不存在,則合同的變更就喪失了賴以存在的基礎。
2.合同內容發生非要素的變化
合同變更,顧名思義,合同的內容需發生變化,包括對合同條款的修改與補充。
3.合同變更本身的明確且有效
法定變更或裁判變更當然具有法律效力,此處變更的有效性專指依協議變更的情形,由於協議變更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則,與新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規則相同,合同變更首先應當具備明確性要求,其次,應當滿足相應的生效要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同變更
④ 合同內容的變更包括哪幾個方面
變更合同內容包括下面三個方面。
1.債權人的變更。債權人的變更即債權讓與,是指主合同的當事人將其享有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而其應承擔的義務仍由其自行承擔的情形。由於債權人的變更只是改變了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對象,並沒有加重債務人的責任,保證人的風險也沒有增加,所以《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保證期間內,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債權同時轉讓,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與債權人事先約定僅對特定的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禁止債權轉讓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依其規定,主合同的此項變更無須得到保證人的同意,保證人必須對變更後的債權人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但保證人與原債權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債務人的變更。債務人的變更又稱債務承擔,是指主合同的當事人將其承擔的債務讓由第三人承擔,而其應享有的債權仍由其享有的情形。由於債務人的變更可能會導致沒有實際履行能力的第三人承擔債務的結果,這對於保證人來說,無疑是加重了其保證責任,為了保護保證人的合法權益,《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保證期間內,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部分債務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部分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應當對未轉讓部分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依其規定,此種情形的主合同的變更,必須在取得保證人的書面同意後,保證人才繼續對轉讓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否則保證人將不再對轉讓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但對於未轉讓的債務,保證人仍應繼續承擔保證責任。
3.債權人、債務人同時變更。債權人、債務人同時變更又被稱為債權、債務的概括轉讓,是指主合同的當事人將其享有的債權和承擔的債務一起轉讓給第三人的情形。由於合同大都是雙方當事人既享有一定的權利,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所以債權人變更、債務人變更在實踐中並不多見,更普遍的是債權人、債務人同時變更。由於這種情形的主合同變更包括了債務人的變更,所以《擔保法》和《解釋》規定,此情形的主合同變更要得到保證人的書面同意後,保證人才繼續對新的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沒有得到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⑤ 合同法關於合同變更的規定有哪些
合同法變更合同相關法律有合同法第77條、民法典第543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民法典第544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民法典第533條:情勢變更等。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⑥ 合同法可變更可撤銷法定要件是什麼
可變更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雙方協商同意、合同內容規定可變更等,而可撤銷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因重大誤解訂立的、顯失公平的等,可變更合同的處理規則是就更合同,可撤銷合同的處理規則是變更或者撤銷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7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8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9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0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1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