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DSB是國際經濟法中的什麼

DSB是國際經濟法中的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26 18:54:54

『壹』 國際經濟法之貿易術語

小瀟瀟~~E 啟運合同F 裝運合同 主要運費未付C 裝運合同 主要運費已付D 到貨合同以賣方責任由小到大排列~~

『貳』 司考國際經濟法:幾種主要貿易術語

  1. FCA(貨交承運人)。該術語是適用最廣泛的一個貿易術語,可以適用於一切運輸方式。版此外其交貨分兩種權情況,賣方承擔不同的責任。

  2. FOB(裝運港船上交貨)。FOB術語後標出的是裝運港的名稱。如FOB上海,表明該批貨物的裝運港是上海。

  3. CIF和CFR.CIF是常用的一個貿易術語,與FOB不同,CIF術語後標明的是卸貨港的名稱,如CIF大連,表明該批貨物的卸貨港是大連。

  4. CPT和CIP.CPT指賣方向其指定的承運人交貨,但賣方還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貨物的風險自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時轉移。在法律特徵上CPT與CFR對應,不同的是CFR只適用於海運和內河航運,而CPT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

『叄』 什麼是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版;國家與他權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國際上和國內都學說不一,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廣泛和狹窄的兩種概念和范圍。廣義的泛指調整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其范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狹義的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凡國際貿易、經濟交易中涉及的私法問題(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和國內法問題(如關於進出口管理的國內立法等)都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肆』 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主要特點

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主要特點

有貿易就有爭端,有爭端就應有爭端的解決途徑。WTO根據GATT近50年的實踐,通過了《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以下簡稱《諒解》),建立了其獨立、完整的爭端解決機制。WTO爭端解決機制,雖然是在GATT爭端解決機制基礎上形成的,但應該說在每個方面都對GATT爭端解決機制有所發展,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爭端解決機制。其主要特點是:

(一)統一了爭端處理程序。

GATT爭端解決機制是由反傾銷協定、補貼和反補貼協定等幾個部分組成,這幾部分都規定了各自獨立的爭端處理程序和規則,不同的爭端適用不同的解決程序。
WTO爭端解決機制不僅把GATT的貨物貿易領域的各種爭端處理程序統一起來,也把服務貿易協定及知識產權協定的爭端處理程序統一起來,制定了適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知識產權等所有領域統一的爭端處理程序,范圍非常廣泛。這種統一的機制對於提高爭端解決的效力和加強各爭端解決程序之間的協調,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二)設立了專門的爭端強制管轄機構(DSB)。

在GATT中,對不同的爭端設置了相應的機構來處理,而《諒解》則建立了統一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DSB),負責管理規則與程序以及各有關協議中協商與解決爭端的條款,DSB具有獨立履行司法職能的全部權力,從而克服了關貿總協定中常遇到的爭端雙方「選擇規則」(RuleShopping)和「選擇機構」(ForumShopping)的困難,使解決爭端專業化、法制化。

(三)規定了爭端解決的時限。

GATT爭端解決規則只規定各個程序在「合理期限」內完成。有些案件以合理為由拖到三至五年,到作出裁決時已失卻了訴訟價值。《諒解》對爭端解決的各程序規定了嚴格時限:

1、請求協商的成員方若在10天內未接到對方的答復,或在請求協商後不超過30天或雙方另外同意的期限內沒有進行協商,則可直接請求成立專家小組,如果在收到協商請求之後的60天內未能經協商解決爭端,可申請設立專家小組,或進行斡旋、調解和調停。

2、由DSB設立專家小組,不得遲於申請後的下次會議上設立。

3、30天內組成專家小組,若對諒解所規定的專家小組職權有增減或爭論,當事方應在20天內達成協議。

4、專家小組審理案件過程,一般不超過6個月,緊急情況下不超過3個月。

5、專家小組中期評審報告,分送當事方征詢意見的時限:

(1)專家小組報告分送DSB各方傳閱,這段時間不應超過9個月。
(2)如無上訴,DSB60天內通過專家小組報告,上訴評審不超過60-90天,DSB在30天內通過上訴報告。

『伍』 國際經濟法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是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內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容個法律部門和法律學科。
國際經濟關系主要包括國際貿易關系、國際投資關系、國際技術轉讓關系、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和國際稅收關系,是由於貨物、技術、服務、資金和人員的跨國流動所形成的。調整這些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分別形成了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和國際經濟組織法,這些實體法規范和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程序法規范構成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內容。
國際經濟法的存在形式,包括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兩大類。其中,國際法規范包括國際條約、國際經濟慣例,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規范性決議等;國內法規范主要是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在某些國家還包括法院判例。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列舉了15項原則作為指導國際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國家經濟主權、公平互利和國際合作以謀發展三項基本原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熱點內容
講道德經16 發布:2025-05-16 19:34:28 瀏覽:272
科室負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19:34:19 瀏覽:1
黑幫法規國語 發布:2025-05-16 19:32:07 瀏覽:174
寵物飼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6 19:31:28 瀏覽:83
公司法166條 發布:2025-05-16 19:19:10 瀏覽:512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結果 發布:2025-05-16 19:11:34 瀏覽:844
勞動法工資構成包含哪些內容 發布:2025-05-16 19:04:42 瀏覽:826
公司法律部介紹 發布:2025-05-16 18:58:47 瀏覽:52
挖掘機發票復印件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18:57:23 瀏覽:878
湖南省高院民二庭法官 發布:2025-05-16 18:57:11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