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工資構成包含哪些內容
㈠ 勞動法對工資的定義
勞動法對工資的定義是什麼
勞動法對工資的定義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勞動者維持生活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工資的定義
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它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勞動者維持生活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工資的構成
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等部分構成。基本工資是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內的基本報酬,績效工資是根據勞動者的工作表現和業績確定的報酬,津貼補貼則是根據國家和地方政策規定給予勞動者的額外補貼。
三、工資的支付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准和支付方式,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支付,不得以實物或者有價證券代替貨幣支付。用人單位應當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四、工資的調整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約定,定期對勞動者的工資進行調整。調整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不得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勞動法對工資的定義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勞動者維持生活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准和支付方式,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並定期對勞動者的工資進行調整。
㈡ 勞動法中工資的構成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工資構成的內容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㈢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工資組成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1)計時工資;
(2)計件工資;
(3)獎金;
(4)津貼和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工資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勞動合同薪酬部分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這些部分共同組成的,所以薪酬並不是只針對公司每個月給職工支付的基本工資。獎金和各種福利補貼也是屬於薪酬的組成部分。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拓展資料: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