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對過繼子女

婚姻法對過繼子女

發布時間: 2022-05-26 19:18:50

⑴ 子女過繼條件有哪些,如何辦理

孩子過繼即是,有效的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無效的過繼則難以受到法律的保護。以此分析,合法的孩子過繼的手續則應當依據《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孩子過繼的手續有哪些?怎麼辦?依據我國《收養法》的一些規定,具體如下:
1. 孩子過繼,被收養人條件。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1)喪失父母的孤兒;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3)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2. 孩子過繼,收養人應具備的條件。
(1)無子女;
(2)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4)年滿30周歲。
收養人只能收養1 名子女,但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棄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40周歲以上。
3. 孩子過繼,收養人擬收養孩子須提供的材料。
(1 )收養人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復印戶口地址,如已生育子女須復印子女的戶口簿);
(2 )婚姻狀況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3 )收養人所在單位或居委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的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
(4 )收養人常住地的區計劃生育部門出具的收養人生育、子女情況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
(5 )出具的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復印件一律採用 A4 紙。)
4.孩子過繼,一般社會機構孩子收養的程序。
(1 )夫妻雙方年齡均滿30周歲,身體健康、有良好經濟收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自願收養孩子的,持上述有效材料到當地民政局申請收養。
(2 )經市民政局審核後符合收養條件的,領取《收養登記申請書》。
(3)如初步同意收養該孩子,由擬收養人填寫相關表格,等待審批和現孩子撫養一方同意。
(4 )經過3-6 個月的觀察,同意收養該孩子的,認真填寫《收養登記申請書》,帶齊有關收養材料,提供被收養人正相片若干張,到民政局登記確認。

⑵ 孩子過繼給了別人,法律上還是自己的孩子嗎

孩子過繼給別人,就和過繼的家庭形成收養關系。那麼養子女和親生父母之間,一經收養關系成立就完全斷絕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相互之間也沒有了撫養或者贍養的義務。養子女成年後對養父母承擔贍養的義務,相互之間可以繼承遺產,但養子女不能繼承生父母的遺產。因此,孩子過繼給別人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就不是自己的孩子。

⑶ 關於子女過繼

一、關於子女過繼問題,什麼是子女過繼?

   什麼是子女過繼?子女過繼是一種民間說法,法律上可稱之為繼子女或養子女。關於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等問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都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常發生過繼子女與親生子女之間的繼承糾紛,故有必要對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作出合理的界定。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應依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過繼發生的時間以及過繼時的約定來確定。關於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的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則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繼承權,過繼子女對過繼父母應當盡贍養義務;雖然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但雙方不存在扶養關系的,雙方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後,且未理收養登記的,則不論雙方是否存在扶養關系,均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從上可知,有效的子女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

二、子女過繼條件有哪些?

1. 子女過繼,被收養人條件。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1)喪失父母的孤兒;(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3)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2. 子女過繼,收養人應具備的條件。

   (1)無子女;((2)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4)年滿30周歲。收養人只能收養1 名子女,但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棄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40周歲以上。另外,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收養法第四條第三項(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第五條第三項(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第九條(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⑷ 子女過繼

法律分析:子女過繼是一種民間說法,法律上可稱之為繼子女或養子女。關於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等問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都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常發生過繼子女與親生子女之間的繼承糾紛,故有必要對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作出合理的界定。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應依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過繼發生的時間以及過繼時的約定來確定。

關於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的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則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繼承權,過繼子女對過繼父母應當盡贍養義務然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但雙方不存在扶養關系的,雙方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

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後,且未理收養登記的,則不論雙方是否存在扶養關系,均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從上可知,有效的子女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可能嚴重危害該未成年人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可以將其送養。

第一千零九十六條 監護人送養孤兒的,應當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本法第一編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第一千零九十七條 生父母送養子女,應當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

⑸ 只要繼父母撫養過繼子女就能確定有撫養關系了嗎

只要繼父母撫養過繼子女,就能確定有撫養關系,繼子女就有贍養繼父或繼母的義務。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⑹ 什麼是子女過繼

法律分析:子女過繼是一種民間普遍的說法,實踐中,也就是把子女過繼給他人,法律上稱為之為繼子女或養子女。如果過繼的,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那麼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是屬於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相應的繼承權利,過繼女子對於過繼父母也是應當盡贍養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條 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

養子女與生父母以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⑺ 孩子可以過繼給別人嗎

我國是一個血緣的社會,所以對於自己的子女都是十分重視的,一般來說都是不會發生相應的子女過繼的情況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否可以進行過繼的。下面就讓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帶來子女可以過繼給別人嗎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子女可以過繼給別人嗎
如果父母雙方有特殊困難無法撫養孩子,可以將未滿14周歲的孩子送養給他人;如果是過繼給三代以內同輩親屬的,限制更少,也是去民政局登記收養。但是需要看孩子的意願。孩子一旦被他人收養,與原父母的權利義務就消失了

二、收養特徵
收養關系的成立和終止與自然血親不盡相同,作為一種獨特的法律關系,收養行為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收養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收養不僅關系著當事人的利益,也涉及到社會的整體利益,因此,各國法律都對收養行為以及收養關系進行規范和調整。收養的成立、有效,除要求當事人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履行法定的程序。(2)收養是變更親屬身份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收養行為成立後,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產生父母子女間的身份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被收養人與其生父母之間的身份關系和權利義務隨之消滅。但被收養人與生父母及其親屬間的血緣關系依然存在,關於禁止近親結婚的法規對他們仍有約束力。

(3)收養只能發生在非直系血親和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收養的目的是為了確立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收養行為只能發生在旁系血親的長輩和晚輩之間或者發生在不具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人之間。

(4)收養關系是一種擬制血親關系。通過收養使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產生如同親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也叫「准血親」,即法律擬制的血親關系。擬制血親關系不同於自然血親,它可以依法產生也可以依法解除。

三、收養和寄養的區別?
收養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養父母和養子女的關系和親生父母子女間的關系基本相同,收養是一種擬制血親關系的行為,可以依法成立,也可以依法解除。寄養是指父母因特殊原因不能直接履行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把子女寄託在他人家中生活的一種委託代養行為。寄養不發生父母子女關系的變更。

⑻ 兩姐妹從小過繼出去,法律上算不算親屬關系

淺析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

「過繼」是我國農村舊時普遍存在的一種傳統習俗,它是指沒有兒子的人,為了傳宗接代、承繼香火、百年送終,以親兄弟、堂兄弟等同宗人的兒子為自己兒子的做法。從總體上看,這種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以重男輕女、傳承香火等封建觀念為倫理基礎,本質上屬於封建親屬關系。過繼形式因人因地而異。江西、陝西過繼子嗣有三種:一種是從小即將孩兒過繼來,一直和繼父母相處,由繼父母撫養、教育;另一種是,已長成人過繼,由繼父母為之完婚;第三種是,伯叔父母年老膝下無子,最後族中議定,由某子侄承繼,有時亡後才議定,這叫頂門。有的家庭弟兄數人,只有一子,此子兼祧各家之香煙,俗稱一支開幾門。

關於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即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等問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常發生過繼子女與親生子女之間的繼承糾紛,故有必要對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作出合理的界定。筆者認為,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應依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過繼發生的時間以及過繼時的約定來確定。

一、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

關於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的關系,筆者認為,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則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繼承權,過繼子女對過繼父母應當盡贍養義務;雖然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但雙方不存在扶養關系,雙方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後,且未理收養登記的,則不論雙方是否存在扶養關系,均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從上可知,有效的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

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及扶養關系作為確定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標準的理由:一是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作為判定標准之一既尊重習俗也符合現行法律與政策。因過繼與我國倡導的男女平等不相容,因而對過繼並未作出具體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將形成了收養關系的過繼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承認過繼子女的合法地位。這是對民俗的尊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另一方面,現行法律與政策對過繼基本上是持反對態度的。除收養外,不承認其它形式的擬制父母子女關系。上述兩點,在有關政策中得到具體的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確認條件的政策性解釋》中有關子女的確定,「以1992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為界限。在此之前收養子女或過繼子女已形成事實收養關系的,可視為合法收養子女;在此之後收養子女的,必須符合《收養法》的有關規定,方可視為合法收養」。《福建省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貢獻獎勵制度實施意見》作出了相同的規定。二是以「是否形成扶養關系」作為認定過繼是否有效的實質標准貫徹了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理,符合公平與正義原則,且與《婚姻法》一脈相承。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離的,不存在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義務」,也不存在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權利」。享受了權利,就得承擔義務;承擔了義務,就應享有權利。否則,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正因為如此,《婚姻法》第27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撫養教育」是繼父母與繼子女的實質聯系點。無此,則繼父母與繼子、女無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扶養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二是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對成年人過繼的,假如他對繼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樣應認定雙方存在父母子女關系,允許繼承繼父母的財產。

實踐中,可能發生如何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的問題。一方面,何種行為才能認定為「扶養」。如成年人過繼的,過繼父母為其完婚是否為「扶養」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對「扶養」應作更寬泛的理解,不能僅限於撫養與贍養,只要是生活的關照與幫助,均應視為「扶養」。另一方面,扶養多久才算「扶養」,假如過繼幾個月甚至幾天繼父母即死亡的能不能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筆者認為,在此情形下,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主觀上,過繼父母、子女有長期共同生活的願望,客觀上存在「扶養」的事實,即應當予以認定。

二、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

在過繼認定有效的情況下,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也如收養關系一樣因過繼事實而消滅呢?筆者認為,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應依據過繼協議來確定。該過繼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強行性規定,應具有法律效力。進一步說,承認協議效力就是尊重民俗,能使裁判獲得廣泛的認同,真正實現定紛止爭。因此,協議約定過繼之後,不再與生父母發生關系的,可以按照收養事實處理;協議約定過繼之後,仍應對親生父母承擔贍養義務,仍有權繼承親生父母之財產的,應當認定過繼之後,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變。象「一支開幾門」這種情形,如果完全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社會效果就很差。如果過繼協議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要結合過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是否存在扶養事實來認定。

在審判實踐中,應當將過繼關系從收養關系和因父母再婚形成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區別開來,將過繼關系混同於收養關系、繼父母子女關系不利於糾紛的解決。
從以上幾點來看,法律上算親屬關系!

⑼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如何認定的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權利認定是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9)婚姻法對過繼子女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熱點內容
法院國務院 發布:2025-05-16 19:43:53 瀏覽:387
講道德經16 發布:2025-05-16 19:34:28 瀏覽:272
科室負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19:34:19 瀏覽:1
黑幫法規國語 發布:2025-05-16 19:32:07 瀏覽:174
寵物飼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6 19:31:28 瀏覽:83
公司法166條 發布:2025-05-16 19:19:10 瀏覽:512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結果 發布:2025-05-16 19:11:34 瀏覽:844
勞動法工資構成包含哪些內容 發布:2025-05-16 19:04:42 瀏覽:826
公司法律部介紹 發布:2025-05-16 18:58:47 瀏覽:52
挖掘機發票復印件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18:57: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