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工作地點
A. 勞動合同中工作地點可以約定多個嗎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中工作地點可以約定多個,法律並未禁止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只要單位和員工協商一致就行。如果勞動者認為在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不合理,自己不能接受,可以拒絕與該單位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B. 勞動合同工作地點的約定
法律分析: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用人單位在簽署勞動合同時必須與勞動者約定工作地點;用人單位不得單方變更工作地點,如需變更的,必須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用人單位單方變更工作地點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並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C. 勞動合同上有兩個工作地點,這樣的合同合法嗎
是合法的,勞動合同約定兩個工作地點,勞動者可以不接受,如果是先前約定一個地,後換工作地,此屬於勞動合同中勞動地點的變更,如果勞動者不同意,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勞動合同是有效的。只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不違反法律法規所簽訂的勞動合同就是有效的。
法律分析
工作地點只是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之一,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雙方應當對具體的工作地點作出約定。工作地點是勞動者從事工作、進行生產的地方。法律並未禁止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因此,除非勞動合同有其餘違法約定,或者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明顯不合理,否則,僅僅是約定多個地點作為工作地,並不能因此認定勞動合同無效。如果勞動者認為在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不合理,自己不能接受,可以拒絕與該單位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也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情況,勞動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無效合同是已經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不受國家法律保護。若訂立合同主體不合格,表現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訂立合同內容不合法,表現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以合法形掩蓋非法目的合同是無效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D. 勞動合同中所約定工作地點包括出差地點嗎
勞動合同上的工作地點應是長期工作所在地,不包括出差地址。
到當地勞動局裡面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免費的勞動仲裁,要求單位支付實際工資。而且單位有拖腔自行為,你不需要提前通知即可解除合同。
E. 勞動合同和實際的工作地點不同
勞動合同和實際的工作地點不同,屬於勞動合同的變更。變更勞動合同,應經雙方協商一致才可以,如果雙方協商同意變更工作地點,公司就不違法。如果員工有證據證明不同意變更工作地點,可以請求公司履行原合同,如果公司不同意,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經濟補償。
法律分析
勞動仲裁是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根據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必須包含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通常勞動合同需要清晰填寫崗位名稱和工作內容。勞動合同和實際的工作地點不同屬於勞動合同的變更,依據規定,允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變更勞動合同。如果員工有證據證明不同意變更工作地點,可以請求公司履行原合同,如果公司不同意,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經濟補償,到發生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仲裁。如果工作地點發生了改變,在勞動仲裁中可以將公司兩個地點都寫入裡面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F. 勞動合同工作地點范圍
法律分析: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實踐中眾多的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生產需要調整勞動者工作地點,或者僅僅約定一個大致的范圍,如華東地區,用人單位依此對勞動者的工作地點進行隨意調動,如勞動者不服從,用人單位就以違反合同約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G. 如何界定勞動合同中的工作地點
勞動合同中的工作地點就是平時上班地,有些勞動地點可以協商註明,有的公司勞動場所是多位地點的,在簽訂合同時,可以只寫公司名稱。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法新增加的,同時也是勞動合同訂立前用人單位告知勞動者的內容之一。
法律分析
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訂立前用人單位告知勞動者的內容之一。勞動合同法將工作地點作為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意味著用人單位不能隨意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因為工作地點調整,也屬於勞動合同變更,根據法律規定,變更勞動合同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工作地點作為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一旦在勞動合同中確定工作地點,用人單位便無權單方隨意調整工作地點,調整工作地點需要事先與勞動者協商,經雙方協商一致後方可調整工作地點。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守合法原則,勞動合同必須依法以書面形式訂立。做到主體合法、內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勞動合同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勞動合同,都是無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認和保護。在合法的前提下,勞動合同的訂立必須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是雙方合意的表現,不能是單方意思表示的結果。在勞動合同的訂立過程中,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勞動合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著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在工作期間雙方都是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事宜履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H. 勞動合同可寫兩個工作地點嗎寫兩個地點是否有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中可以約定兩個工作地點的,只要單位和員工協商一致就行,這並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新員工入職,會和單位人事部門簽訂一份勞動合同,這樣合同裡面有一些條款是必備的,不能缺失。工作地點要明確,有些單位可能經常安排員工出差,可以約定多個地點。
法律分析
工作地點系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之一,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雙方應當對具體的工作地點作出約定。工作地點是勞動者從事工作、進行生產的地方。法律並未禁止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因此,除非勞動合同有其他違法約定,或者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明顯不合理,否則,僅僅是約定多個地點作為工作地,並不能因此認定勞動合同無效。如果勞動者認為在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不合理,不能接受的,可以拒絕與該單位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在合法的前提下,勞動合同的訂立必須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是雙方「合意」的表現不能是單方意思表示的結果。在勞動合同的訂立過程中,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因為各自性質的不同而處於不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對他方進行脅迫或強制命令,嚴禁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橫加限制或強迫命令的情況。只有真正做到地位平等,才能使所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公正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I. 勞動合同上寫的工作地點是「全國」,這個合法嗎
根據問題描述,如果勞動合同上寫的是「全國」,這個約定太過於寬泛,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中應寫明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如果寫的是「全國」,可以視為沒有約定,視為無效條款。
法律分析
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條款中必須具備的條款中有一條為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本條約定的目的就是為了目的在於限制用人企業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增加勞動者工作及生活成本,如果約定為全國,就相當於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協商是可以隨便調動勞動者的工作地點的,這顯然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精神,也與勞動合同法其他的約定相悖,比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顯然,如果地點變更,是要變更勞工合同的,這需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根據該條,如果用人單位隨意調動工作地點,也是要和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是要變更勞動合同的,如果地點寫為「全國」,也可解讀為用人單位隨意調動工作地點,無需協商無需變更勞動合同,這就無限擴大了用人單位的用人許可權,因此,可以視為無效約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J. 勞動合同上的工作地點可以不限制嗎
勞動合同中關於工作地點需要明確。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