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欺詐條款撤銷
㈠ 民法典合同可撤銷的五種情形是哪五種你是如何理解的
合同具備可撤銷的原因,是行使合同撤銷權的前提條件。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合同可撤銷的原因有重大誤解、欺詐、違背真實意思、脅迫、乘人之危五種情形。並且特別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損害國家利益的才作為合同無效的原因。
1、重大誤解。《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2、欺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3、違背真實意思。《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4、脅迫。《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5、乘人之危、顯失公平。《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此外,《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㈡ 欺詐合同能解除嘛
法律分析:欺詐合同不需要解除,因為以欺詐方式簽訂的勞動合同可以申請撤銷,撤銷後合同自始無效,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通過欺詐手段簽訂合同,欺詐的合同是可以撤銷的,合同撤銷後就不需要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㈢ 合同法可撤銷合同的五種情形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合同法可撤銷合同的五種情形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㈣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屬於可撤銷合同還是無效合同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屬於是可撤銷合同。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受欺詐訂立的合同主要是看是否損害到了國家的利益,如果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則合同是無效的,否則合同是可撤銷的。
法律分析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屬於是可撤銷合同。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或仲裁機構撤銷或變更:(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另外,因一方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如損害國家利益,則屬於無效合同。因此,對於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究竟屬於可撤銷合同還是無效合同,關鍵是看其後果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受欺詐訂立的合同主要是看是否損害到了國家的利益,如果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則合同是無效的,否則合同是可撤銷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㈤ 合同法規定的撤銷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可撤銷的情形包括,合同是當事人被一方或者第三人脅迫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基於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以及合同是一方或第三方使用欺詐手段騙取當事人簽訂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㈥ 合同法撤銷違約責任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同撤銷一般沒有違約責任。可撤銷的合同一般是基於重大誤解、被欺詐、被脅迫情況下簽訂的合同,這種合同是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當事人可以依法行使撤銷權,撤銷後,合同自始無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㈦ 由於裝修公司的虛假宣傳誘導,我跟該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這種情況可以算是合同欺詐嗎合同可以撤銷嗎
算是合同欺詐,合同可以撤銷。屬於可以撤銷的合同,需要向法院請求撤銷。在法院撤銷之前,合同屬於有效的,撤銷後合同自始無效。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以欺詐的方式簽訂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通過欺詐的方式簽訂裝修合同的,裝修合同是無效的。
法律分析
裝修合同訂立的注意事項:第一、要調查掌握裝修公司的主體資格,也就是該裝修公司有沒有和你簽合同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注意查看裝修公司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書是否齊全、有效,有沒有通過年檢;分公司要留意其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如果是「替母公司承接XX業務」這類的,應當要求其提供母公司的簽約委託書或要求在合同上加蓋母公司的公章或合同專用章。另外注意項目經理有沒有資格,是不是該公司的,並看下其身份證。以上資料最好留一份復印件。第二、對裝修公司的預算要逐項核對落實,項目考慮周全,盡量避免在裝修過程中增減項,不然很容易被敲竹杠的。第三、在考慮自己的支付能力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工程款的支付比例、時間和支付方式,避免因逾期付款而支付不必要的違約金。第四、適當放寬裝修工期,既可以使裝修公司不至於為趕時間而不顧質量,造成不必要的糾紛;也可以給自己充分的准備及采購時間,避免應自己原因造成的停工。第五、對裝修工藝要在合同中確定細節,如油漆幾底幾面,刷塗還是噴塗等,越細越好。同樣,對裝修公司提供的材料設備也要明確到細節:名稱、品牌、數量、規格、質量要求等。第六、注意合同條款是否公平,主要是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對等。比如因裝修公司原因逾期完工,每逾期一天裝修公司向業主賠償50元;業主未按約定付款的,每逾期一天業主向裝修公司賠償100元。這就是雙方主要義務的不對等,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第七、留神格式條款。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格式條款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商品房買賣合同了,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幾乎百分之百都含有格式條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㈧ 欺詐的合同幾年內可以撤銷呢
欺詐的合同一年內可以撤銷。為盡快確定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維護交易安全的需要當事人應當及時行使撤銷權,撤銷期限自受欺詐的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算一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㈨ 可撤銷合同的四種情形
1.合同有效的要件:
①雙方意思表示真實。
②內容合法,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③權利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規定:《民法典》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
①重大誤解。《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②合同一方欺詐。《民法典》第148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③第三方欺詐。《民法典》第149條規定,「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④脅迫。《民法典》第150條規定,「一方或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⑤顯示公平。《民法典》第151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示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3.撤銷權的消滅期限:
《民法典》第1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4.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後的法律後果
《民法典》第1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典》第507條,「合同不生效、無效、被撤銷或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