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撤銷訴訟時效
發布時間: 2022-06-03 09:23:12
『壹』 可撤銷民事行為中的時效問題
是除斥期,典型為撤銷權,和繼承權
從你知道的時候開始1年起行使
第一,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針對的是「請求權」
除斥期間針對的是「形成權」。
第二,訴訟時效經過後,請求權依然存在,但是,相應的,對方取得「時效經過的抗辯權」。
除斥期間經過後,形成權消滅。
第三,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存在中斷,中止,延長的情況,而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
『貳』 申請撤銷合同的時效
【法律分析】
申請合同撤銷的流程:1、通知對方,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的,在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如果選擇解除合同,應通知對方當事人;發生法定情形而使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的,解除權人如果選擇解除合同,同樣也應通知對方當事人。在這兩種情況下,合同從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起解除。2、對解除合同存在異議的,可請求法定機構解決。當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對方後,對方不同意解除合同的,可向法院起訴或依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應遵守特別程序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