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評價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評價

發布時間: 2022-06-03 16:45:18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社會意義

1.保護婚前夫妻一方的私有財產,實現法律公平。新的婚姻法解釋對雙方的婚前財產予以保護。新婚姻法解釋是對原有法律規定的進一步明釋,使得全國法院在審理房產糾紛案件時對法律有一個統一的共識,有利於公平正義在司法操作中的落實,又呼應了憲法保護個人財產權的要求。本次婚姻法解釋的出台必定影響著人們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對於婚姻房產有新的認識。
2.法條明晰,便於司法裁奪。 2004 年的《婚姻法解釋(二)》也曾明確提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投資經營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但對孳息和自然增值這兩種情況應當如何分配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經過反復的推論,《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稿)嘗試提及另一方對孳息和自然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是夫妻的共同財產的規定。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徵求意見稿中所說的「貢獻」一詞並不是法律用語,理解上可能會產生歧義,在司法審判中難以把握。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定標准,導致實踐中對於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孳息和自然增值是否屬於夫妻共有財產存在著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在另一個層面上,新婚姻法解釋的出台定會解決相當多的司法案件中關於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認定的實際問題,也可大量的避免出現各地法院判決不一致的現象。
3.強調男女平等,獨立意識與權利意識。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男女一方父母為其子女購買的房產,不歸另一方所有。也就是說,在人們的傳統的意識中,一般結婚都是由男方購買房子,也就是說男方具有房產的所有權,一旦離婚,房子仍只屬於男方,女方無權分割房子。新婚姻法明確了這一點,這於社會上一些利用婚姻來謀取不正當財產的人有了很好的約束。這同時也強調了女性的獨立性,女性也可通過工作賺來的收入購買房產,然而這個房產的所有權也僅僅為女方個人持有,與男方無關。很久以來,社會一直在強調男女平等,這一條款的出台進一步促進了男女平等。

⑵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將對人們有何影響

最重要的幾點變化如下:
《婚姻法解釋(三)》第5、7、10、12條最新補充規定的例外幾種特殊情形:
[孳息與自然增值除外]第5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長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誰家的孩子誰家疼]第7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物權是物權;債權是債權]第10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物權是物權;債權是債權]第12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⑶ 婚姻法解釋三有何亮點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七大亮點

一、親子關系認定問題明確化

第二條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律師釋義:在請求方提供了必要的證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存在或是不存在,而被請求方拒絕做親子鑒定的情況下,本條司法解釋為法院作出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據,即認定請求方的請求成立。

因為法院無權強制被請求方做親子鑒定,在本司法解釋出台之前的案件裁判中,由於被請求人的不配合,導致親子關系的認定陷入窘境,在請求人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親子關系成立或是不成立的情況下,法院只能依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裁定請求人的請求不成立。這就可能造成裁判結果與客觀事實不符的現象,故,該條司法解釋具有重要意義。

風險提示:該條司法解釋要求請求人提供「必要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請求,而這一「必要的證據」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難以取得。因此,會面臨著「立案碰壁」或是請求無法得到支持的問題。

二、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分割財產成為可能

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律師釋義:本條司法解釋明確了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不以離婚為條件的單純的請求法院分割共同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有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形除外:

1、一方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是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行為。

2、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如:一方的父母或祖父母(祖父母患病須在父母去世或是喪失贍養能力的情況下)有重大疾病,另一方拒絕支付醫療費的情形。

在上述兩種情形具備其一的情況下,一方即可請求人民法院分割共同財產,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是履行法定義務。

三、婚前財產婚後收益的歸屬明確化

第五條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律師釋義:《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但該法條對個人婚前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歸屬問題並沒有明確。本條司法解釋對此加以明確: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孳息如銀行存款產生的利息等;自然增值如房價上漲等因素使得房屋增值。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人為因素產生的收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利用個人財產投資、經營產生的收益等。

四、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權屬問題明確化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律師釋義:本條解釋第一款進一步明確: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並登記在該子女名下的不動產,認定為個人財產。

本條解釋第二款明確規定: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雖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也應認定為按份共有。

風險提示:對於第二款,未登記一方當事人應當舉證證明出資的事實,否則面臨著權利無法主張的風險。

五、侵犯生育權成為感情破裂的理由

第九條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律師釋義:本條解釋明確了妻子擅自終止壬辰不能成為丈夫以其侵犯生育權請求損害賠償的理由;但同時也明確了妻子擅自終止壬辰的行為可能成為人民法院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實。

長期以來,多數女性認為生不生孩子是自己的權利,男方無權強行干預。該司法解釋在某種意義上肯定了男方也享有生育權,女方同樣不能強行剝奪男方的生育權,否則,男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以侵犯生育權、導致感情破裂,判決離婚。

生育權是夫妻雙方的權利,雙方應當協商,不可獨斷。

六、以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效力明確化

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律師釋義:《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與本條解釋相抵觸,不再適用。

本條解釋明確規定:當事人達成的以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條件不成就,該協議不生效,對雙方當事人沒有法律拘束力。

七、夫妻間借款協議的效力和適用

第十六條 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律師釋義:本條解釋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用於一方個人事務時,雙方可以訂立借款協議。」

本解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律師建議:因兒媳或女婿對公婆或岳父母沒有法定的贍養義務,當出現上述需要支付大筆醫療費而動用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時,為了避免產生和激化矛盾,夫妻之間不妨通過訂立「借款協議」來化解矛盾和分歧。

⑷ 《婚姻法解釋三》如何傷了丈母娘

在爭論的焦點中有一種觀點引發了我的思考。 都是房子惹的禍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只有寥寥十九條規定,但是上述的爭議只緣於其中的兩條: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寥寥數百字,之所以引起全國百姓的大討論,就在於「不動產」三個字,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不動產,莫過於房產,如果再加一點,那就是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婚房」。 現在,房價居高不下,讓一對年輕的夫婦靠自己的本事剛結婚就有房子,一般人還真辦不到。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現在父母為子女准備「婚房」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婚房」就是父母為子女傳承下來的最大財產,如此大額度的資產流轉,相關的法律規定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是休戚相關的。 各方對「新婚姻法」議論紛紛,其中一種觀點徵得許多人的認可,那就是「父母買房沒兒媳婦的份了」,按照這種說法已婚女性辛辛苦苦幾十年,一離婚進行財產分割,不啻於「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就像古代被休的女性一樣,「凈身出戶」,實在是不公平。 通過與法律原文的對比,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法律規定的「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中的「子女」二字,一到社會上,「女」字悄然消失,很多人不自覺地視其為夫家父母為兒子買房子,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現象。 如今在中國,許多地方結婚時仍然是男方買房,女方一般出裝修的錢或嫁妝。但隨著房價的上漲,父母往往傾注全部或大部分積蓄為孩子買房,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侵害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 而且在當下社會,經濟收入的多寡再也不是以體力大小來衡量,男女之間的收入雖不是已完全一致,但也沒有明顯的鴻溝。在職場中「男女同工同酬」已經成為法定原則,不許企業違反。 在家庭領域,至少從法律層面而言,「男女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在諸多法律法規中均有所體現:《婚姻法》第十三條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繼承法》第九條也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中,至少就法律層面而言,已經具有了和男性一樣的權利,並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情況。 所以說,把「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所規定的「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的規定,理解為「父母給兒子買房媳婦沒份」,就說法律偏袒男性,這種觀點是有失公允的。 法律的公正在於規范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其實就法律條文來說,法律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失當之處,其中的財產處理原則很多都是借鑒其它法律的基本原則。 比如:「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適用的就是《合同法》和《物權法》中的贈與規定。當然,該條此次在新解釋的突破在於「婚後」二字,強調了尊重贈與人意願的立法宗旨,突出了贈與的真實意思。 第十條規定的「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離婚時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適用的是《物權法》的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相關原則。 關於不動產分割的原則也是一樣適用《物權法》中的財產分離原則,根據多個當事人對財產的付出比重,比例最大的獲取所有權,房子雖歸於夫妻雙方中的一人所有,但是也必須向另一方支付必要的補償,畢竟房子並不完全是所有人出資的,需要對其它的一部分進行補償,維護夫妻雙方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 畢竟,「婚後父母給買的房子,另一方無權分割」明顯不是針對男女一方的,而是針對男女雙方的,不僅是兒媳婦不能分公婆的財產,而且上門女婿也不能分丈母娘家的財產。 在社會調查中,也有許多人對此表示贊同,認為是給那些『想在寶馬車里哭』甚至想嫁『富二代』、『官二代』的女孩當頭一棒,讓她們清醒,如果房子、家庭背景成為首要考慮因素,最後合不來離婚,還不是『凈身出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傍大款」這種扭曲的愛情觀,如果一起奮斗的婚姻不牢靠,那麼坐享其成的婚姻更加不牢靠。 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 不過從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男女平等」並未真正成為現實。盡管在職場領域中,女性遭受歧視的現象已經大幅度減少,但是在家庭領域中,男女之間的地位並不平等。 舉個簡單的例子,盡管《繼承法》中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但是在一般的繼承中,「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如果家中有女又有子,那麼女兒一般很少從娘家取得繼承財產的權利,而父母在其遺囑中也鮮有把女兒列為其遺產繼承者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很多人認為「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的規定,理解成「父母給兒子買房媳婦沒份」,因為現在的社會現實,是大多數情況下婚房由男方父母來埋單。 但是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現今的「80後」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給女兒買房子並不少見。該司法解釋對此進行的規定,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地釐清父母所贈與不動產的屬性,實現在婚姻財產關繫上的形式平等。 可是,在我們的觀念中,我們更重視的是實質上的平等,但是在具體的案件中,難免會有各種意外情況發生,沒有絕對的正義,只有相對的公平。當婚姻成了「最小的合夥制股份公司」,當現實與功利驟然成了婚姻的主題,以至需要以司法解釋來規制一年過百萬的婚姻財產糾紛,實在是一種社會的悲哀。 前一段時間網路微博上熱傳了一段老大媽的評價:「說新婚姻法不好的女人都是沒本事的女人,說新婚姻法好的男人都是想離婚的男人,好好過日子的哪用得著婚姻法啊?」的確,感情才是婚姻關系最寶貴的財富,沒有感情的婚姻,爭到最後也是沒有贏家的,不是嗎?(文/劉典)

⑸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我覺得樓主提出的問題非常好,確實值得思考,以備在實踐中解決類似應用。
我也談談我的看法:
情況一:
這個情形樓主提出質疑的失衡點實際是「實際付出的與回報的沖突」,表現為財產購入(房屋)和子女單方收益(解釋三新規)對抗夫妻共同財產的支出(贍養問題),結果可能出現夫妻另一方的財產無形損耗,從而對另一方產生的不公平狀態。
事實上,我認為解釋三第七條主要是為了解決離婚案件中關於財產分配中比較常見的糾紛問題,這個與備受熱議的第十條並沒有本質區別,但是法律在條文上都沒有使用「必須」這樣的字樣,而選擇了「可」、「可以」這樣的字樣,從而授予法官一種自由裁量權。很顯然,這樣規定就是考慮到了婚姻關系的復雜性,從而加重了法律中的「酌情」因素,寄希望於法律實踐的調解作用。這樣看來,解釋三的很多條款,對於法律實踐來說,只不過是加了一個調解不成下的保底條款而已。
回過頭來看,樓主所言的情形雖然會因為法律的新規定而對財產的認定和分配存在一定的介入作用,但不必然會影響到實際的公平性。
因為拋卻道德因素考慮,贍養義務中也有一個彈性的原則,要求子女有這個義務,但並沒有要求子女為了贍養而付出自己家庭的全部收入。這樣看,就可能使多餘的部分變成兩個家庭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假設這個數字是10萬,為夫妻共同債務,那麼當產生離婚財產糾紛時,除卻連帶因素考慮,應當是夫妻每人各自5萬,但是在其中1方的5萬中,包含著2萬元的贍養費用,而由於這個2萬也是夫妻共同財產支出,因此至少也應當拿出1萬元來補償另一方,這樣在財產分配上就有利於另一方了。實際上,這種分配的考量與買不買房沒有必然聯系。
情況二:這個問題比較尖銳,也比較難於回答。但是我要說這不是一部法律能夠解決的問題,更不要說婚姻法中的財產關系規定。有沒有考慮弱者,要看法律實踐中對老人、子女、女性的具體應用情形。就樓主提出的一個女方放棄就業的問題,首先國家法律沒有強制女性結婚就放棄工作,因此將矛頭指向法律自然就有失公平;其次對於失業人口和弱勢群體,在社會救濟上主要體現於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法律只是構成這個體系的一部分,還要看社會人文、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
法律正是考慮到了人人公平,所以才沒有規定有收入公民必須對沒有收入的公民給予幫助和救濟!而現實上也只有將這個責任交給政府才是最恰當的做法,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將法律和行政混為一談。

⑹ 談談你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立法的目的對此你有何評價,請說明理由。

立法的目的是明確權利義務,通過這種方式對婚姻進行有效的干預,從而更好地保護回婚姻雙方的利答益。是婚姻雙方的,而不是其他的什麼人,包括未婚的,二奶,小三,或者以結婚為名牟取財物的,都不受保護,讓婚姻中感情和財產得到有效的保護。

⑺ 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的看法

你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根據以上法條規定可知:婚後由一方父母出全款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婚後夫妻購房父母僅支付了部分款項,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該出資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如果雙方沒有相反的約定,則所購房屋產權和增值歸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同時考慮父母所贈出資對房屋取得所作出的貢獻,在分割共同財產時予以適當多分。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⑻ 談談你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立法目的的理解,對此,你如何評價

以下回答,完全原創,必不詳盡,貴在精煉。

糾正些用語不當的錯誤,可見提問者不是專業
法律人士或學生。
解釋三,不是法律,是對法律的一種官方解釋。
就是司法權力機關,對已存在法律的一種詳細
解讀,而不是創設新的法律。因此,不能稱為
立法,也就談不到立法目的。
可稱為:該解釋的出台目的。
以下為這個問題的答案
調整婚姻相關法律的背景簡介:
1、《婚姻法》有一項觀點是夫妻的結合應當以感情為基礎。
因此明令禁止買賣婚姻或借婚姻索取財物。
這里也隱含著:不要以財物為主要結婚目的,而是
應以感情為主要結婚目的。
2、任何法律出台後,都不可能完全適應多年後的社會變革,
所以針對新出現的問題,要對法律本身進行調整,以適應現
在社會情況。
3、調整法律的方法之一,就是對已往的法律,針對現在社會
出現新的情況,進行解讀。讓人明確在新情況下,如何去適用
老的法條。

解釋三所處的時代背景簡介:
1、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
沒能完全及時的把精神文明也同步提高了,
導致一些丑惡現象的出現,並有越衍越烈的驅勢。
以婚姻改變命運的扭曲想法,因此有擴大的危險。
想著嫁豪門、傍大款、當二奶等嫁富不嫁窮的現象
此起彼浮。「寧坐寶馬哭、不坐自行車笑」這句話的
廣泛流傳,就是最生動的寫照。
2、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化。許多新事物,在老
法律面前,是介定不清的。官方有必要把新事物履
順一下,讓它們在法律裡面,分門別類,以方便大家
能對號入坐。比如婚姻中的房產問題。

所以你要的答案是:解釋三的出台,就是針對上述在婚姻中,
新出現又比較突出的問題,對法律作了一次有選擇性的部分解讀。

我的評價:直接解決了新出現的問題,法律的指引作用,得到強化。
間接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有助於社會回歸良性的
倫理道德范疇。 所以這是一部「雙贏」的司法解釋。
畢竟唯物主義跟拜金主義是兩回事。
這部解釋的隱性調整功能所產生的影響,要遠遠大於顯性調整功能。

⑼ 《婚姻》該不該算計,《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利與弊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主要是釐清夫妻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分界,遵守「誰家孩子誰家疼」的原則,即父母買房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財產就是自己子女的個人財產。你換個角度就可以理解了,對於一般人而言,買房都要傾盡二代人或三代人的積蓄,如果因為自己子女結婚,在他/她離婚時,子女的配偶就可以分走一半房產,那是非常不公的。
當然了,這樣的條款對於沒有房的一方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一般家庭而言,配偶有房了,那就不會再買房,也許沒房一方還得配偶對方還貸,可是一旦離婚了,最多就是還貸的部分由對方進行補償,這也是非常不劃算的。
最後,能告訴你的是這樣的條款是有解決方案的,具體方案可以私信聊。

⑽ 求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看法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回解釋,是最高院答對現行婚姻法的有效補充。解釋指出,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
這里有詳細的解釋:http://ke..com/link?url=-y-26okjY8PVpyIPMDbsHPHABC3dq 望採納我的回答。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