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1950年婚姻法頒布以後之前取得

1950年婚姻法頒布以後之前取得

發布時間: 2022-06-05 00:01:23

1. 我國婚姻法是 1950 年公布的嗎

我國的《婚姻法》最早是在1950年頒布並實施的,並於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第三次會議以及容根據200 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2. 一夫一妻制誰提出來的

起初上帝創造我們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時設立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聖經創世記2章21-25節。在我們中國是孫中山首先提出來的。

3. 婚姻法哪年開始實施

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內(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新中國頒容布的第一部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新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新修訂的婚姻法同日起施行。婚姻法的內容,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4.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對夫妻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規定是什麼

1950年抄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規定了夫妻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其條文為:夫妻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有互愛互敬、互相幫助、互相扶養、和睦團結、勞動生產、撫育子女,為家庭幸福和新社會建設而共同奮斗的義務。

5. 新婚姻法出台前的婚姻

所謂的新婚姻法就是目前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回三次會議通過答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的。

【一】1994年2月之前存在的婚姻問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上述《婚姻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此前,我國曾有一種「 事實婚姻 」的說法,該說法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是成立的。
【二】1994年2月之後的法定婚姻條件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出台了《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出台之後,法律不再認可所謂的「 事實婚姻 」,只要結婚,必須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這個問題在司法文件《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的第三條做出了明文規定: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日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系對待。
因此,目前國內所有的婚姻均以現行《婚姻法》作為法律依據。

6. 夫妻共同財產的歷史沿革

現行《婚姻法》頒布之前
我國法律最早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規定的是1950年《婚姻法》,1950年《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對於家庭財產有平等的所有權和處理權。」第23條規定:「離婚時,除女方婚前財產歸女方所有外,其他家庭財產如何處理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家庭財產具體情況,照顧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原則判決。」這種夫妻財產制,在親屬法學中稱為一般共同制。
30年後的1980年,我國婦女的經濟能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礎上將夫妻財產制修改為: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這一修改,反映了我國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也使夫妻財產制的概念更加准確,范圍更加清楚。同時,1980年《婚姻法》還對1950年《婚姻法》的夫妻財產制進行了補充,即規定允許夫妻雙方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實際需要對財產作出約定,通過約定來處理他們的財產。約定製的規定,使得婚姻當事人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可以滿足某些婚姻當事人的特殊要求,同時也對多數國家的親屬立法保持必要的一致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夫妻財產關系更具合理性和靈活性。為了使婚姻法的原則性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11月3日頒布了《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作出了限定,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應當依照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分清個人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和家庭共同財產,堅持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照顧無過錯方,尊重當事人意願,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合情合理地予以解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該司法解釋主要是針對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問題而作的,以此代替夫妻財產制立法,用以調整平時的、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關系是不相宜的。
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經濟、文化和人的思想、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夫妻財產日益多樣、豐厚,財產關系日趨復雜,各種新型的財產關系不斷出現;人們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個人自由和權利觀念不斷增強,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日益迫切;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快節奏地變化,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知識階層、白領階層中,有不少人在嘗試婚前協議、AA制的生活方式,採用夫妻約定財產制的人將越來越多。這一切使得原有的有關夫妻財產制的規定愈來愈顯示出其局限性,不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變化了的夫妻財產關系,充分保護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以及對財產權利的合理行使。
1980年婚姻法關於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一、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過寬,根據該法第十三條的規定,除非夫妻雙方對婚後財產作出約定,否則,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基本上都歸夫妻共同所有。這一規定重視夫妻作為生活共同體的一面,但對尊重個人意願、保護個人財產權方面顯得不足,應當適當縮小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增加有關夫妻個人特有財產的規定;二、對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定過於簡單,對約定的要件、范圍、方式、效力等重要問題都沒有規定,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應當對夫妻約定財產製作進一步的規定。

7. 我國《婚姻法》的歷史和現況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國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9.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度

古代中國大體也是一夫一妻制度。1912年,即中華民國的元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樣實行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monogamy)亦稱「單偶婚」、「個體婚」是文明世界的體現。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形式。與之相對是polygamist (一夫多妻,一妻多夫)。

「一夫一妻制度」,指一個男人只能和唯一的一個女人進行結婚和性愛。現今的許多非洲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如泰國)都實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至今仍是個飽受爭議的話題。

特點:

由群婚、走婚發展而來是文明世界的體現。歐洲自從古代開始就在法律上規定了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從古代的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歐洲,再到近代和現代,都是這樣的。從傳說中的羅馬建城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人都是古代世界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範例。

古代羅馬的法學家莫德斯丁即稱,「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終身結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關系」。即便貴為羅馬皇帝或歐洲國王,也不能夠違反一夫一妻制度。歐洲的帝王基本沒有妻妾成群,嬪妃如雲。他們只能有一個配偶,同普通百姓一般。

(9)1950年婚姻法頒布以後之前取得擴展閱讀:

來源

1、世界起源

「一夫一妻制度」,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歐洲。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歐洲,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歐洲歷史。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

2、古代中國

古代的中國是「一夫一妻制度」。因為小妾和情婦不屬於妻,所以古代中國也不是「一夫多妻制度」。

古代的中國有正房、偏房的區別,中國屬於一夫一妻制。

中國人給妻室們配以不同的頭銜,顯示的是一種等級制度。比如古代有「三妻四妾」的說法,所謂「三妻四妾」,就是「一發妻二平妻四偏妾」。發妻持家,平妻在旁輔佐,偏妾則要盡心伺候夫君與三房夫人。

3、中國法律

1912年,即中華民國的元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確立一夫一妻制。

古代中國也是一夫一妻制度。中國1950年正式確立一夫一妻制度。

只有不知道歷史的中國人,才會認為古代中國是一夫多妻。古代中國是一夫一妻。

10. 以1950年婚姻法頒布時為准,之前不告不理

那是新中國成立時頒布婚姻法立案的前提。其實現在還是如此。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選擇01還是F1 發布:2025-05-02 01:47:53 瀏覽:30
勞動法無故裁人是以合同 發布:2025-05-02 01:47:50 瀏覽:425
編篡民法典是黨的 發布:2025-05-02 01:36:04 瀏覽:906
潛山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2 01:34:33 瀏覽:202
神學法學醫學 發布:2025-05-02 01:33:54 瀏覽:444
網課法學老師 發布:2025-05-02 01:20:41 瀏覽:830
刑事訴訟法第30條 發布:2025-05-02 01:14:19 瀏覽:162
道德牆設計圖 發布:2025-05-02 01:14:01 瀏覽:1000
論述經濟法三要素 發布:2025-05-02 01:11:53 瀏覽:110
老人同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1:11:46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