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發布時間: 2022-06-07 16:08:24

A. 效力待定合同的五種情形是哪五種為什麼會是效力待定呢

一、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效力待定合同主要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必須經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認才能生效;

二是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本人追認,才能對本人產生法律拘束力;

三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權利而訂立的合同,未經權利人追認,合同無效。
二、為什麼會出現效力待定呢?
從上述規定不難看出,造成合同效力待定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主體及客體方面存在著問題。所以有的學者把其歸結為三類:

一是合同的主體不合格,其中分為無行為能力人的訂立的合同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

二是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其中包括四種情形:1、根本無權代理;2、授權行為無效的代理;3、超越代理許可權范圍進行的代理;4、代理權消滅後的代理;

三是無權處分行為。以上三種情形只有當法定代理人追認、本人追認或者有處分權人追認後方才生效,否則就不會發生法律效力。效力待定的合同已經成立,但由於其不符合合同生效的條件(亦即未「依法」成立),因此在《民法通則》及原《經濟合同法》中將其歸類到無效合同的范疇。所以《民法典》在制訂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如經相關權利的追認便具備了合同有效的條件,亦即解了「不合法」的問題,從而認定其為有效。這樣既不損害國家、社會及公共利益,又充分尊重了當事人或相關權利人的意願,應當該是符合客觀事實要求的,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B. 勞動合同法51條規定有哪些內容

勞動合同法51條規定的內容有,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一條,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

C.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與物權法第106條之間的適用關系

閣下所提的問題說得細致了,完全可以做一篇很有水平的論文。
合同法第51條和物權法第106條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在於無權處分,合同法第51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合同效力問題,而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物權變動的問題。盡管如此,二者也不是沒有關聯,其間的關聯發生在善意取得場合是否要求合同有效。對此學學者之間存在較大爭議。
王利明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堅持認為善意取得場合應當具備合同有效這一要件,當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第111條也曾經規定要求轉讓合同有效這一要件。
比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
第一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即時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
(三)轉讓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四)轉讓合同有效。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後來將這一要件刪去了,其中的一個理由即是,這一規定和合同法第51條相矛盾,將會製造碰撞式法律漏洞。
所以從維護合同法第51條的出發點來看,刪去這一要件是正確的。但是從法律優劣、比較法視野來看,這一立法並非無可挑剔。而問題的根源均源自合同法第51條。
韓世遠教授、王軼為代表的學者即倡導,可以採取物權法第15條的做法,區分合同效力和物權變動,合同效力本身不受無權處分的影響,除非存在法定無效、可撤銷的情形。但是這樣的做法勢必造成合同法第51條成為具文。
綜上所述,在不修改合同法第51條的背景下並且不修改對合同法第51條的解釋(合同效力待定而非物權合同效力待定)的情況下,將轉讓合同有效剔除出第106條是符合法學方法論的。也就是說不要求轉讓合同有效,物權法第106條的善意是指「對出讓人沒有處分權不知情」,對於是否需要區分不動產和動產採納不同的善意標准(吸收德國法的做法,對動產還需附加無重大過失的主觀要件),學者之間存在爭議,從物權法第106條文義來看,確實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崔建遠教授認為,對於動產、不動產適用統一的善意標準是指「不知情且無重大過失」。但是程嘯、朱廣新等認為應當區分動產不動產分別採取善意取得和公信力制度。
代表性著述可參考崔建遠著:物權法(第二版);王利明、尹飛、程嘯著:中國物權法教程;王洪亮:登記公信力的相對化(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程嘯:動產善意取得和不動產公信力制度。

D.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回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答有效。舉例如下:
甲出國定居,請乙居住甲的房子。房子漲價,乙將房子賣給丙,乙的行為即屬於無處分權。如果甲告訴丙他同意乙出賣房子,即構成追認。或者,甲與乙訂立委託合同,委託乙出賣房子,乙即取得了處分權。這樣的合同是有效的。

E. 勞動合同法51條規定的內容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一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F. 合同法第51條什麼意思

合同法抄第51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人訂立的合同」,意思是無權處分人跟他人訂立的處分財務的合同需要經過權利人追認或者取得處分權後才有效。

關於該條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買賣合同中的無權處分行為有新的規定,即該解釋第3條「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定義不同

處分權是所有人對財產(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進行消費和轉讓的權利。而不論是所有人還是非所有人,他們佔有財產,最終是為了對財產有效地利用或從中獲得經濟上的利益。這種利用財產的權利是使用權。

2、對物品的所有權不同

處分權必須擁有所有權或者經過所有權擁有者同意才能夠處分,而使用權可以不用擁有所有權。

3、代表的權利不同

處分權是由物具有交換價值決定的,法律上的處分意味著物的轉讓。處分權決定了財產的歸屬,它是所有權區別於他物權的一個重要特徵。而作為所有權權能的使用權具有最廣泛的概括性,所有人可以在法定限度內依任何目的和方式使用其物。

G.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與物權法第106條之間的適用關系

合同法第51條和物權法第106條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在於無權處版分,合同法第51條規權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合同效力問題,而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物權變動的問題。

H. 合同法中對拍賣的成立及委託合同的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中規定,拍賣,又稱競爭買賣,是指以公開競爭的辦法把標的物賣給出價最高的當事人的出賣方式。拍賣屬於一種特殊買賣,其特點是多數買受人公開競爭購買,但以出價最高者為買受人。二、【法律依據】:《拍賣法》第四十五條拍賣人應當於拍賣日七日前發布拍賣公告。第四十六條拍賣公告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拍賣的時間、地點;(二)拍賣標的;(三)拍賣標的展示時間、地點;(四)參與競買應當辦理的手續;(五)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項。第四十七條拍賣公告應當通過報紙或者其他新聞媒介發布。第四十八條拍賣人應當在拍賣前展示拍賣標的,並提供查看拍賣標的的條件及有關資料。拍賣標的的展示時間不得少於兩日。第五十條拍賣標的無保留價的,拍賣師應當在拍賣前予以說明。拍賣標的有保留價的,競買人的最高應價未達到保留價時,該應價不發生效力,拍賣師應當停止拍賣標的的拍賣。第五十一條競買人的最高應價經拍賣師落槌或者以其他公開表示買定的方式確認後,拍賣成交。第四十四條委託拍賣合同應當載明以下事項:(一)委託人、拍賣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二)拍賣標的的名稱、規格、數量、質量;(三)委託人提出的保留價;(四)拍賣的時間、地點;(五)拍賣標的交付或者轉移的時間、方式;(六)傭金及其支付的方式、期限;(七)價款的支付方式、期限;(八)違約責任;(九)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I.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2)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之擬定,也曾參考德國民法典和我國台灣民法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1)非權利人對標的物所為的處分,經權利人事先允許者,也為有效。(2)前項處分如經權利人事後追認,或因處分人取得標的物時,或權利人成為處分人的繼承人而對其遺產負無限責任時,為有效。」我國台灣民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1)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2)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為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其處分自始有效。」德國民法典和我國台灣民法的上述條文,通常被解釋為「處分行為有效」,以區別於「買賣合同有效」,在權利人未追認的情形,僅「處分行為無效」,而「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這是以嚴格區分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的立法理論為根據的。如前所述,合同法不採該立法理論,而對買賣合同一體把握,將處分行為包含在債權合同之中,因此第五十一條不稱「處分行為有效」,而規定為「合同有效。」依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出賣他人之物,權利人追認或者處分人事後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有效;反之,權利人不追認並且處分人事後也未取得處分權的,合同無效。這里說的無效,不是處分行為無效,而是無權處分的合同無效,即買賣合同無效。不能解釋為買賣合同有效,僅處分行為無效。有的學者作這樣解釋,實際上是以債權合同與物權行為、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區分為根據的,與合同法立法思想不符。
這里牽涉到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第七條所規定的物權變動與其原因行為的區分原則。該原則所說原因行為,當然是指債權行為,如買賣合同;所說物權變動,是指物權變動的事實,非指物權變動的合意或物權行為。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的立法思想,不採德國民法關於物權行為獨立性與無因性的理論,將物權變動作為債權行為的法律效果。因此,所謂區分原則,只是在此前提之下,對作為原因行為的債權合同的生效條件及生效時間,與作為債權合同法律效果的物權變動事實的發生條件與發生時間,加以區分。按照區分原則,買賣合同的生效,與買賣合同生效後所發生效果的標的物所有權移轉,應予區分並依不同規則:買賣合同自成立生效,標的物所有權依公示方法,動產依交付移轉、不動產依登記移轉。這與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關於買賣合同標的物所有權移轉的基本規則,是一致的。該條規定:「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其中所謂法律另有規定,指不動產所有權依登記移轉。所謂當事人另有約定,指保留所有權的買賣合同。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審理機關 發布:2025-05-05 07:20:52 瀏覽:61
個體工商戶勞動法主體 發布:2025-05-05 07:20:36 瀏覽:943
中國人命婚姻法 發布:2025-05-05 07:20:36 瀏覽:125
法官的愛稱 發布:2025-05-05 07:19:50 瀏覽:291
歷任江陰人民法院院閘 發布:2025-05-05 07:07:13 瀏覽:318
刑法九受賄量刑 發布:2025-05-05 07:06:17 瀏覽:796
新的行政法訴訟法缺點 發布:2025-05-05 06:48:09 瀏覽:980
雙城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5 06:43:53 瀏覽:207
老子與道德經原文 發布:2025-05-05 06:43:16 瀏覽:717
勞動法出差算不算正常 發布:2025-05-05 06:40:09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