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中發函

經濟法中發函

發布時間: 2020-12-23 14:38:15

經濟法中的問題 合同法

不成立

⑵ 經濟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013年6月,甲公司將一台價值900萬元的機床委託乙倉庫保管,雙方簽訂的保管合同約定:保管期限從6月21日至10月20日,保管費用2萬元,由甲公司在保管到期提取機床時一次付清。

8月,甲公司急需向丙公司購進一批原材料,但因資金緊張,暫時無法付款。經丙公司同意,甲公司以機床做抵押,購入丙公司原料。雙方約定:至12月8日,如甲公司不能償付全部原材料款,丙公司有權將機床變賣,以其價款抵償原材料款。
10月10日,甲公司與丁公司簽訂了轉讓機床合同(甲公司已通知丙公司轉讓機床的情況,同時也已向丁公司說明該機床已抵押的事實),雙方約定:甲公司將該機床作價860萬元賣給丁公司,甲公司於10月31日前交貨,丁公司在收貨後10日內付清貨款。
10月下旬,甲公司發現丁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有證據證明),於是通知丁公司終止交貨並要求丁公司提供擔保,丁公司沒有給予任何答復。11月上旬,甲公司發現丁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於是向丁公司提出解除合同。丁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並賠償損失。
要求:根據上述事實及有關法律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甲公司到期不支付機床保管費,乙倉庫可以行使什麼權利? (2)甲公司向丁公司轉讓已抵押的機床,甲、丁訂立的轉讓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3)甲公司能否中止履行與丁公司訂立的轉讓機床合同?為什麼? (4)甲公司能否解除與丁公司訂立的轉讓機床合同?為什麼?
(1)如果甲公司到期不支付機床保管費,乙倉庫可以行使留置權。 (2)甲公司向丁公司轉讓已抵押的機床合法。根據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本題中,甲轉讓機床的情況已經過抵押權人丙的同意,因此該轉讓行為合法。對於轉讓價款,按規定,應將該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者提存。
(3)甲公司可以中止履行合同。根據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的,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合同履行。
(4)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根據規定,當事人在中止履行合同後,如果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可以解除合同。本題丁公司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即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的擔保,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案例7. 某食品加工廠因公司業務擴大,急需包裝材料,於是向甲、乙兩家包裝材料公司發出函電。函電中稱:「我公司急需A4型包裝紙,如貴公司有貨,請速來函電,我公司願派人前去購買。」甲、乙兩公司在收到函電後,都先後向食品加工廠回復了函電,在函電中告知他們備有現貨,且告知了A4型包裝紙的價格,而甲公司在發出函電的同時,派車給食品加工廠送去了5000令A4型包裝紙。在該批貨物送達之前,食品加工廠得知乙公司的包裝紙質量較好,而且價格合理,因此,向乙公司致電,稱:「我公司願購買貴公司的10000令A4型包裝紙,盼速發貨,運費由我公司承擔。」在發出函電的第二天上午,乙公司發函稱已准備發貨。下午,甲公司將5000令包裝紙運到,食品加工廠告知甲公司,他們已決定購買乙公司的貨物,因此不能購買甲公司的貨物。甲公司認為,食品加工廠的拒收貨物行為已構成違約,雙方協商不成,甲公司向法院起訴。
[問題]
(1)食品加工廠向甲、乙兩公司分別發函的行為,在合同法上屬於什麼行為? (2)甲、乙兩公司的復函行為是什麼行為?
(3)食品加工廠第二次向乙公司發函的行為是什麼行為? (4)食品加工廠與乙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5)食品加工廠與甲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6)食品加工廠有無義務接受甲公司的包裝紙?本案中甲公司的損失應由誰承擔?
(1)食品加工廠向甲、乙兩公司分別發函的行為在合同法上屬於要約邀請行為。所謂要約邀請是指僅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要約邀請人並不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 食品加工廠向甲、 乙兩公司發函的內容並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條款, 如沒有價格方面的內容,可見,食品加工廠只是通過發函希望別人向自己發出要約。
(2)甲、乙兩公司復函的行為是要約。根據《合同法》第14條、15條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而且要約必須內容具體、 確定, 一經承諾要約人即受要約的約束,本案中,甲、乙兩公司的復函行為都告知備有A4型的包裝紙,並告知了價格,內容明確具體,因此,他們的行為屬於要約。
(3)食品加工廠第二次向乙公司發函的行為屬於承諾。根據《合同法》第21條、第30條的規定,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承諾的內容應當和要約的內容一致。 從本案來看,食品加工廠第二次向乙公司發函的行為完全符合承諾的條件,屬於承諾行為。
(4)食品加工廠與乙公司的買賣合同成立。根據《合同法》25、26條,承諾需要通知的, 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本案中, 乙公司在食品加工廠發出復函後第二天就發函表示准備發貨, 已表明承諾通知已到達要約人, 因此, 食品加工廠與乙公司的買賣合同已經成立。
(5)食品加工廠與甲公司的買賣合同未成立。如前所述,食品加工廠向甲公司的發函是要約邀請, 並不受其意思表示的拘束。 甲公司的復函是要約而非承諾, 食品加工廠對甲公司的要約並未承諾,因此合同未成立。
(6)甲公司送貨的行為並非履行合同的行為,因為他們之間的合同未成立,因此食品加工廠也沒有接受甲公司貨物的義務, 因此, 甲公司因送貨而受到的損失, 只能由自己承擔。

⑶ 求一道經濟法題目;甲公司向乙公司發出要約乙當日收到函件,並立即回復願意但提出要求,請問這屬於承諾嗎

這是新要約,承諾要求內容一致

⑷ 經濟法中的問題

1、屬於要約邀請來;
2、合同不成自立;
3、法院應當判決乙方敗訴。因為,甲方發出的是要約邀請,相當於詢價,並約定由甲方派人前往采購,因此,針對甲方要約邀請,乙方應當首先進行回復有貨,且告知其價格,甲方再視具體情況組織采購。
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a.要約邀請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而要約是一方向他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b.要約邀請是一種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要約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 c.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在發出邀請要約邀請人撤回其中邀請,只要未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邀請人並不承擔法律責任

⑸ 《經濟法》問題

1
(一)二者保全的權利內容不同

關於預告登記制度所保全的請求權的范圍,設有該制度的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均有明確規定。如《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一款規定:為保全目的在於轉讓或廢止一項土地上的物權的請求權,或土地上負擔的物權請求權,或變更這些物權的內容或其順位的請求權,得在土地登記簿中為預告登記。被保全的請求權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時,也准許為預告登記。我國台灣地區「土地登記規則」第9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為預告登記:(1)為保全關於土地權利轉移、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2)為保全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之變更之請求權,預告登記於附有條件或將來之請求權,亦得為之。」由此可見,一般而言,可被預告登記保全的請求權包括:以物權的設定、轉移、變更或消滅為內容的(債權)請求權;附有始期、停止條件或者其他可於將來確定的有關物權變動的債權請求權。當然在日本民法上,其假登記所保全的范圍還包括物權。

而異議登記在於保全經登記不動產物權的登記請求權,德國民法稱之為登記訂正請求權。查《德國民法典》第 899條可知異議登記為更正登記之輔助,二者所保全的均為登記訂正請求權。一般而言,其發生之情形有二:(1)登記之塗銷,指物權之合意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的情形;(2)登記之更正,指登記人員錯誤為登記或塗銷的情形。[15]

(二)二者的效力不同

首先,在保全權利上的不同。二者在保全權利的內容上的差別,已如上述,此處只涉及保全權利效力上的不同。關於預告登記保全權利之效力,在立法例上有幾種選擇,如禁止其後的登記、禁止登記名義人再為處分或採取相對無效主義。[16]但就目前設有預告登記制度的國家和地區而言,為兼顧當事人的利益,保持目的和手段的平衡,一般不採取禁止處分或禁止登記主義,而奉行處分相對無效之原則。即在預告登記後,就不動產權利,義務人仍得為處分。只是在預告登記權利人與第三人之間,在妨害預告登記權利人請求權的范圍內,義務人的處分行為無效。因此,如果預告登記權利人的請求權不存在或其請求權嗣後消滅,或預告登記權利人對義務人的處分表示同意,那麼義務人對第三人的處分行為便絕對地有效。對此,《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2款規定:在對土地或權利為預告登記後所為的處分,在妨害前項請求權的全部或一部的限度內無效。「而與此有所差別的是,在經過異議登記之後,雖然土地權利人仍得處分其權利,且如與異議登記所保全的權利相抵觸者,則在抵觸的范圍內其處分行為也為無效,但這種無效是有條件的,即必須說明其登記原因(除非異議登記的申請是經利害關系人同意的),反之,則屬有效。而前述預告登記沒有這種要求。

其次,在保全順位效力上的差別。預告登記的效力不僅在於其能保全請求權這種實體權利,其效力還體現為能保全該請求權的順位。《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3款規定:「以轉讓某項權利為請求權的標的時,該項權利的順位按預告登記的日期加以確定。」結合本條規定,就預告登記自身性質而言,它本身並無獨立的效力,而是與本登記的效力共進退。如果只有預告登記而沒有本登記,則預告登記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預告登記在依賴本登記的同時,也完善了本登記的效力,由預告登記所保全的權利的順位可以在日後的本登記中繼續有效。如甲就其不動產為乙設定抵押權,乙在接受抵押權設定的預告登記後,甲又將該不動產為丙設定抵押權,而丙又在乙之前完成了抵押權設定的本登記,當乙根據預告登記而做成本登記時,其本登記的順位優先於丙,其效力視為在預告登記做成之時就已發生。而對於異議登記,則不存在保全順位的問題。具體而言,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為正當,則說明異議登記的權利人應該是真實的權利人,那麼他作為真實權利人的地位就是客觀存在的,而不需要異議登記將其保全,即使基於此種正當的異議,會有更正登記的做成,那也只是對真實權利的重新確認,而不是保全。如果異議不正當,則本登記的公信力不受任何阻斷,異議登記也就不發生任何效力,更談不上保全效力。不過,在上述分析中,這種異議的正當性判斷應由誰作出,德國法未作出明確規定,現有資料也失之闕如。但由於異議登記為更正登記的輔助手段,目的在於避免為更正登記前因登記的公信力而使異議登記權利人受損害,而更正登記須徵得登記名義人之同意進行,若登記名義人同意,自然異議登記視為正當;若登記名義人不為同意,異議登記權利人可請求法院判決其為同意, [17]此時,自然由法院來判定異議登記的正當性。此外,異議登記還可中止登記取得時效的進行(《德國民法典》第900條第1項)。[18]

第三,有無預警效力不同。因為預告登記有權利保全和順位保全的效力,因此,第三人不得無視預告登記的存在,預告登記在本登記之前對於第三人有預告的意義。第三人應通過預告登記認識到預告登記權利人日後為本登記的可能性,從而不為妨害預告登記所保全的權利(或權利順位)之行為,而且,第三人也不能以不知預告登記為由為善意之抗辯。日本學者將預告登記的此項效力稱為「警告的效力」。[19]而對於異議登記來說,由於它自身沒有公信力,即使第三人根據異議登記相信異議登記權利人為真權利人,也不會受到公信力的保護,因此,異議登記沒有所謂預警的效力。

第四,有無破產保護效力不同。[20]預告登記具有破產保護的效力,基於該效力,預告登記的請求權不僅可以對抗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和其他物權人以保證請求權人取得物權,而且還可以在不動產物權人陷於破產時對抗其他債權人,從而使預告登記所保全的請求權得以實現。[21]對此,《德國破產法》第24條有規定:「為保全破產人的土地權利,或破產人所為登記的權利讓與、消滅,或權利內容、順位變更請求權,在登記簿內記入預告登記時,債權人對破產管理人得請求履行。」可見,預告登記還有在相對人陷於破產,但請求權的履行期限尚未到來或履行條件並未成就時,排斥他人而保障請求權發生指定的效果。這一效力同樣適用於相對人死亡、其財產納入繼承程序的情形,即繼承人不得以繼承為緣由要求滌除預告登記。[22]而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為正當,則異議登記權利人為真權利人,那麼在破產程序中,他直接享有取回權,其效力要比預告登記的破產保護效力積極得多。因為取回權有直接取回的主動的效力,而預告登記的破產保護效力僅有消極被動的對抗效力,權利人不得因預告登記而將所涉不動產徑行取回。如果異議為不正當,則它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更遑論破產保護效力。

最後,有無公信力不同。所謂公信,主要適用於不動產的交易。它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對於不動產而言,登記是其公示方式),則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事實上並不存在或有瑕疵,但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已從事了物權的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該物權為真實時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護交易安全。[23]對於預告登記而言,它正是有這種公信的效力。當預告登記做成之後,任何第三人都可信賴此登記所顯示的權利狀態為真實,從而相信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日後可能通過本登記成為真正的物權人,即使第三人不知預告登記的事實,也不能動搖其公信力,此時,他也不能以此為由進行善意之抗辯。而異議登記之不具有公信力,上文已多有涉及,於此不贅。

(三)推進程序有所不同

就預告登記而言,如何推進到本登記,應區分兩種情形:其一,依預告登記而受保全的請求權,如果沒有義務人的中間處分,預告登記權利人需要為本登記時,須經義務人的協助而完成。如果義務人不肯協助,預告登記權利人得經由訴訟令其協助,而後基於判決為之。[24]由於預告登記並不影響所有權移轉請求權的限制和效力,預告登記於原則上與該請求權同其命運。如果請求權附有抗辯權,在請求前項同意之訴時,義務人得援引這些抗辯;其二,預告登記後,義務人將不動產復讓與第三人而害及預告登記權利人的請求權時,對於預告登記權利人的關系,應為無效,自不待言。然而,預告登記權利人應如何主張該處分無效,而實現請求權呢?根據德國法律,在必要的時候,預告登記權利人可通過訴訟請求獲得本登記的第三人同意,將預告登記義務人復登記為所有人。而且,對預告登記義務人請求為權利轉移(本登記)之訴訟和對第三人請求為同意之訴,既可以一訴合並解決,也可以分別提起。由此可見,一般而言,在推進至本登記的程序上,預告登記權利人應取得利害關系人之承諾書始可為之。而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登記是有理由的,即異議為正當,則異議登記權利人可直接申請塗銷無效之登記並申請更正登記,此時,無須徵得利害關系人的同意;而如果異議是不正當的,異議登記本身不起任何效力,也就不存在推進到本登記的問題了

2
(!)要約 是甲廠希望和乙大學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新要約 變更了標的物 屬實質性變更
(3)雙方均沒有違約 因為合同沒有成立。乙大學附條件地接受甲廠的要約,是一種新要約而非承諾

⑹ 有關經濟法的問題請教

不符合規定抄。
發出的信函具備了要約具備了要約的全部條件,要約達到受要約人時生效,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合同即成立。第一種情況是對方做出了承諾合同成立。第二種情況是在你規定的期限內實際履行了合同的內容。也是可以的。

⑺ 經濟法:2011年5月5日,乙公司發函給丁公司,要求丁公司償還甲公司所欠本公司債務。

一、如果抵押合同沒有約定的,甲公司有權將用於抵押的廠房出租給丙公司,理由版是,抵押合同權有約定的,依照合同執行。沒有約定此條款的,抵押人的出租房屋未使抵押房屋價值減少,不影響抵押權人的抵押權,也不與其他約定條款沖突的情況下,可以出租此抵押房屋。
二、丙公司有向甲公司主張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廠房的權力。

三、乙公司無權要求丁公司代甲履行債務。理由是,是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不是甲公司出資200萬元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丁欠乙公司貨款。如果甲公司無力向乙公司償還貨款,乙公司只能向甲公司協商還款事宜,協商不成,只有通過訴訟解決還款問題,乙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請查封甲公司下屬的財產,在法院有了判決以後,才能申請強制執行。

⑻ 經濟法中關於「簽名並蓋章」與「簽名和蓋章」的描述有區別嗎

簽章就是簽字加蓋章。外國注重簽字,中國注重蓋章。舉例說:現實生內活中,人們經常會簽訂各容式各樣的合同,在合同最後經常有「簽字」「蓋章」的字樣,而「簽字或蓋章」與「簽字、蓋章」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看一下「簽字或蓋章」,這個非常容易理解,簽字

⑼ 關於經濟法的一道題,求大神幫忙解答!!

  1. 海天水泥廠的回函s省建築工程公司的要約表示接受但存在更改噸價的答復回,應當構成反要約。建築工程答公司不反對海天水泥廠的反要約即視為接受該項要約,海天水泥廠的發貨行為應屬於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2. 在建築工程公司收到水泥時合同成立。合同的內容應以海天水泥廠更改後的要約內容為准。

  3. 豐華公司的發貨行為應視為實際履行行為,視為對要約的承諾。

  4. 存在,豐華公司通過實際履行行為來表示同意工程公司的要約,其履約行為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無需向要約人發出通知。

  5. 豐華水泥廠不可以請求建築工程公司支付違約金,但可以請求其 賠償因其拒收行為致豐華水泥廠的損失。

⑽ 經濟法中,什麼是孳息

孳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在民法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版息指因物權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