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現狀

經濟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2-25 01:17:50

㈠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概況

自1952年北京政法學院成立時起即有了國際法學科,當時中國老一代的國際法學者、如汪暄、朱奇武等為我國的國際法研究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1979年北京政法學院復辦以來,國際法學科即成為法大的重要法學專業之一。而國際法學院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國際經濟法系。2002年,為了適應我國法學教育和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國政法大學決定在原來國際經濟法系的基礎上設立國際法學院。
經過多年法大學人的共同努力,國際法學院已經成為中國綜合能力最強的國際法研究隊伍,具有國內一流的國際法綜合研究實力和相當強的國際競爭力。作為我國國際法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國際法學院的師資力量具有學科、方向齊全、學緣關系合理和國際化程度高的特點。由於綜合實力突出,法大的國際法學科於1998年被評為司法部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該院全體教師承擔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任務,課程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知識產權法、海商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歐盟法、WTO專題、國際法案例評析、海洋法、國際人權法、國際法經典著作與案例等多門課程。
該院的本科生原為國際經濟法專業,1999年國家實行專業合並後改為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原有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專業,專業合並以後成為國際法專業,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除有以上三個方向外,還包括海洋法、軍事法等方向。
在學生培養方面,該院教師熱愛法學教育事業,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院多年來已培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畢業生3000多人。2002年學院成立了教學評估委員會,負責監督和檢查全院教師的教學改革情況及其效果,並在每個學年對教師的教學成就做出公正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年終評選優秀教師的重要依據之一,評估委員會由各研究所優秀教師組成。
該院有多名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司法行政系統英雄模範、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該院教師的著述曾先後獲得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家教委中青年優秀成果獎、國家教委首屆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該院先後接受有關國家機關委託,起草、組織起草或參與起草多部法律、法規,承擔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多項科研項目,累計出版專著幾十部,發表論文數百篇。該院不少專家和教授在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要職,同時還在各級立法、司法和行政機關中擔任專家顧問等職務。在學科建設方面,2002年該院國際法學科完成了北京市重點學科的申報工作,並成功取得了北京市重點學科的地位。應北京市的要求,該院2003年進一步完成了有關學科地位及優勢、學科現狀、學科方向、標志性成果、人材培養、學科遠景目標及近期規劃等方向的填報工作。為了配合學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申報工作,認真查核了該院老師的基本情況及學生培養的情況,並完成了相關文件的製作。
2002年該院完成了三個研究所的學科建設規劃,由原來的三個教研室改建為現在的三個研究所。在院的部署下,三個研究所完成了該研究所的檔案建設工作,包括人員情況、出國進修情況、科研情況、獲獎情況等。提出了該研究所的學科建設目標及具體方案,並將有關資料匯總作為院學科建設規劃的依據。
在學生工作方面,積極推進學生科研活動,在國際法學院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的氛圍。為推動學生的科研活動,該院採取了以下積極措施: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進一步加強學生學術組織的建立,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要求同學踴躍參加,並設立適當的獎項獎勵優秀論文,營造崇尚學術研究的風尚。每學期聘請校外知名專家為學生做講座,尤其是有關法學前沿方面問題的講座,以增強學生邊沿學科的知識。該院與英國富爾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合作,舉行了三屆亞洲法學學生最佳論文獎的推介活動,活動表明,該院學生對參加此類活動特別踴躍,並有多人次獲得了獎項。
為將學生推向世界,該院每年都積極組織該院研究生、本科生踴躍參加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組辦的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比賽、美國國際法學生聯合會組辦的「傑塞普杯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以及國際空間法協會組辦的「空間法模擬仲裁法庭」比賽,以上比賽均為一年一次,且比賽語言均為英語。這些活動為開闊該院學生的視野、增長其才幹、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學習上,該院積極推薦學生到國外著名法學院攻讀學位,目前該院在國外留學的國際法學生已逾百人。
在對外辦學方面,學院致力於法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及法律專業自學考試輔導班的教學工作,先後在全國各地開設國際法、經濟法、民商法、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專業研究生課程班二十餘個,2004年在校自考輔導班學員達600餘人。該院將在非學歷法學專業教育領域繼續努力,擴大合作,力爭為國家的法治建設盡力。
目前,根據該院十五規劃及十五規劃行動計劃,該院將積極匯入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繼續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不斷增強學院的綜合實力,努力培養復合型的現代化法律人才。

㈡ 中國經濟法現狀及看法。。。。。急要,能幫忙再加分

中國的經濟法,幾乎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伴相生。在改革開放初期,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最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大家還是一致認為,為了促進和保障經濟的發展,法制最重要,因此,經濟法最重要。
在此之前,中國已有幾十年不知法制為何物了。因此,改革開放之初,只要與經濟有關的法律都往經濟法里放,公司法、合同法、財產法都是其中一部分,經濟法似有挑不起之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法制宣傳和域外法律的傳播,民法、商法、行政法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經濟法才慢慢回歸本位。
當然,考察域外的立法進程,可以說經濟法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有的法律現象。英美法系因是判例法,其沒有經濟法稱謂;大陸法系雖有不少學者研究經濟法,經濟法的理論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將某個部門法稱為經濟法,還是少之又少。中華法系比較特殊,我們認為改革開放後什麼最重要法律最重要,法律中又是什麼最重要經濟法最重要,因此,經濟法就深入人心了。經濟法是中國法治社會特有的現象,也是最重要的現象,中國經濟法的理念,已遠播我國港澳台地區,也已遠播國外。
說到經濟法的體系,當然還是要談談它與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門法的劃分。「有容乃大」,經濟法發展之初無所不包,甚至把民法、行政法等內容都包括進去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探索,大家逐漸基本達成共識:民商法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經濟法調整國家調控、管理市場經濟各個方面的社會關系,主要表現為當事人之間不平等的經濟關系;行政法調整不涉及金錢為內容的社會管理關系。但這幾種關系不可能截然分開,而是互相滲透和融通的。有關學科的爭論,可能還要繼續延續下去。
經濟法一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部龍頭法。世界上曾出現過一部以經濟法為名稱的法律,但早已灰飛煙滅。學者們比較一致公認最主要的、起提綱挈領式作用的是《反壟斷法》,我國的《反壟斷法》有幸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獲得通過。
經濟法律體系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體系將日益完善和成熟。
與這個體系相適應,經濟法學科體系也基本分為這幾大部分:1、經濟法基礎理論篇;2、經濟法主體篇;3、宏觀調控法篇;4、市場監管法篇;5、環境保護法篇;6、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篇。當然,經濟法學科體系也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經濟法的基本價值是:維護經濟自由;實現實質正義;維護社會整體的經濟秩序。這些基本價值都有別於其他的法律部門。

㈢ 法學專業的行業前景如何

作為一名法律碩士研究生,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

首先我想說一下,法學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幾個:考研、考博;公務員;專職律師;企業法務。當然,如果不局限於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那麼你的選擇可以更多。

一、公務員

每年大量的法學專業畢業生都會選擇參加國考、省考以及其他公務員招錄考試。眾所周知,公務員的考取難度相當之高,同一個崗位數以千計、萬計的人同時競爭。所以,據我了解,身邊考取公務員的同學均集中在基層法院、即便是國家公務員,往往也是所在市縣的國家公務員。這里,談到的僅僅是一個普遍現象,也不排除身邊確實有順利考取中央部委的國家公務員的少數同學。

謝謝您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㈣ 經濟法責任的研究現狀

在經濟法主體責來任源的承擔上處於第一位的是「本法責任」。
經濟法責任的具體類型
1.按照承責主體的不同,可以將經濟法責任分為調控和規制主體的責任,以及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的責任。
2.按照追究責任的目的,可以把經濟法責任分為賠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這種分類在許多部門法領域都可以適用。例如,民法上的損害賠償、稅法上的滯納金等,一般都被看作是賠償性或稱補償性責任的形式;而財產罰(沒收違法所得)、自由罰(行政拘留)、聲譽罰(通報批評)等,往往會被看作懲罰性責任的形式。
3.依據責任的性質,還可以把經濟法責任分為經濟性責任和非經濟性責任,或稱為財產性責任和非財產性責任。在許多法律制度中,罰款、罰金、沒收財產等經濟性責任的追究較為普遍,經濟法的立法中也有大量的罰款的規定。此外,非經濟性的責任也很重要,如政治性責任(引咎辭職)、社會性責任(產品召回)、道義性責任等,如果體現在經濟法的具體立法上,則同樣屬於經濟法責任。

㈤ 國際經濟法的發展狀況

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那麼它必然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和更改,是在南北矛盾—交鋒—磋商—妥協—合作—協調—新的矛盾中曲折行進的。如何擴大和加強眾多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事務的發言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把有關的「國際游戲規則」或行為規范制定得更加公平合理,從而更能促進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面臨這一客觀需求,國際經濟法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一)國際經濟法調整范圍不斷擴大以前,國際法很少涉及和調整各國國內的經濟活動。因此人們在談到國際法某個經濟案件的適用時,經常發現沒有可適用的國際法規則。但現在情況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WTO所調整的經濟關系已十分廣泛,甚至已涉及到成員方的國內經濟活動。例如,服務業是否開放,開放的程度如何,是國內管轄事項,而現在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對服務業的自由化也予以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各國、各地區經濟互賴性增強,這種國際法調整各國國內經濟活動的趨勢定會不斷增強,國際經濟法的調整范圍也會不斷擴大。
(二)國際經濟法的統一趨勢明顯加強調整相關經濟活動的國際法規則與國內法規則基本趨同化。一方面,處理各種國際經濟關系的國際公約不僅數量日益增加、作用日益增強,而且各國規制市場方面的經濟立法出現趨同現象。實體法統一化最為顯著的範例就是以WTO為代表的各類經貿國際公約和國際協定。
另一方面,在民商事法律規范方面,有關的國內規范與國際法規范也日趨統一,例如,商業秘密是否知識產權問題,以前在理論上和各國實踐上都不一致,WTO的TRIPS協議明確將商業秘密作為知識產權加以保護,從而使這一問題不再村有爭議,在此情況下,人為地把調整某一經濟關系的內容相同的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割裂分離成為兩個部門是沒有意義的。
(三)國際經濟法與國內經濟法的融合日趨加深國際公約是國際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其制定一般是由幾個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在談判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某一國家或集團的談判實力越強,談判技巧越高,其國內法律對國際公約的影響就越大,同時國際公約又會對成員的國內法產生反作用。不管是兩大法系國內貨物買賣法和合同法對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1994年《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影響。還是《巴黎公約》、《尼泊爾公約》、《馬德里公約》對各國知識產權法的反作用,都顯示出國際經濟法與國內經濟法的發展正呈現出日益融合的跡象。
(四)國際經濟法律規范越來越有普遍使用性和權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地位顯得突出起來。例如,GATT以前主要調整貨物貿易問題,沒有涉及到投資、服務貿易、金融交易等領域;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主要調整國家間的貨幣金融關系,不涉及金融服務貿易問題;關於投資方面甚至沒有一部實體法的公約。因此,調整這些經濟貿易主要是依靠國內法規范。然而,WTO體制的產生改變了這種狀況,WTO規則已廣泛涉及到貿易、投資、金融等交易領域,並對各成員方具有約束力。WTO及其規則在這些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協調作用,有時甚至處於主導地位。
(五)國際經濟法對縮小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的作用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在資源配置方面處於不利地位,而且受國家綜合實力的制約,因此在制定「國際游戲規則」方面必然處於劣勢。在不公平的國際政治、法律和經濟格局中,南北方國家貧富差距日趨擴大,南北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將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
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在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的形勢下,南北雙方必須面對現實,調整、充實和提高「國際游戲規則」來協調和約束世界各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以求國際經濟的有序運轉,促進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