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賠償金
Ⅰ 離婚可以要求賠償嗎,離婚賠償金一般是多少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1. 重婚的
2.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 實施家庭暴力的
4.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八條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九條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Ⅱ 離婚精神賠償損失費是多少
按最高院的司法解釋,精神損害賠償一般不超過5萬。 這在婚姻法里叫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須專具備以下屬條件。
1、主張該損害賠償方須對離婚無過錯,這個條件意思是即使有過錯,如果該過錯未導致離婚(與離婚無因果關系)亦視為無過錯。
2、過錯方需存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法定過錯情形,即:(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只有這幾種情形才構成離婚過錯。
3、該過錯須與離婚有因果關系,即該過錯導致離婚。如果雖有過錯但雙方未離婚則不能主張此損害賠償。
4、該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提起,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須區分行政離婚與訴訟離婚而有不同。在行政離婚離婚後1年內可以另行向法院主張。訴訟離婚的原告須在一審辯論終結前提出該主張。否則在判決或者調解離婚後不得另行主張;訴訟離婚的被告若不同意離婚,但法院判決離婚的,可在判決生效後另行以訴訟方式提起該損害賠償請求。但無論是行政離婚還是訴訟離婚,若該過錯在離婚後才發現的,不得主張,理由在於該過錯與離婚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Ⅲ 離婚協議簽訂的賠償金可以作為債務討要嗎
下面的論述旨在同各位同行一道討論樓主所遇這一法律現象,請勇躍跟貼,同時請樓主在保持理性判斷的基礎上,對我的論述作出確切的價值評價。
我認為,該筆賠償金可以作為債務討要,但是前夫可以不給。理由如下:
離婚協議中關於賠償金的約定,並非是對夫妻財產的分割,而是基於前夫外遇出軌導致夫妻關系破裂最終離婚,違背了夫妻間的忠誠義務,損害了妻子的配偶權(身份權),因而從精神上給予妻子的精神撫慰金(即離婚損害賠償金)。
但是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無過錯方僅在對方犯有重婚、有偶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4種情形下,才可主張離婚損害賠償。
如果你前者僅是外遇出軌的話,從文理意思理解,並非重婚或同居,那麼從婚姻法的規定看,你是無權要求其支付離婚損害賠償的。
那麼你與前夫離婚協議中關於賠償的條款究竟是什麼性質呢?我認為,由於賠償缺乏法律支持,那麼協議中所謂的賠償條款,其實就是基於道德情感而為的贈與條款。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該條款是有效的。但是另據合同法關於贈與合同的規定,在合同沒有履行前,贈與人是有單方任意解除權的,也就是說,你的前夫可以隨時解除這個條款,而不再承擔贈與責任!!!
因此,你不可能獲得該筆賠償金。
Ⅳ 傷殘賠償金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通常情況下,一來方源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殘疾賠償金屬於殘疾人生活補助費,故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殘疾賠償金系賠償勞動能力本身的喪失,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喪失勞動能力,造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收入的減少,殘疾賠償金具有填補該損失的作用,故部分應屬夫妻共同財產。首先,殘疾賠償金的理論依據,學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所得喪失說。此種觀點認為,它是賠償受害人本來可以依法獲得的收入的喪失。二是勞動能力喪失說。此種觀點認為,它是賠償勞動能力本身的喪失。三是生活來源喪失說。此種觀點認為,它是賠償受害人的生活補助費,使其生活來源能夠恢復。其次,配偶一方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因勞動能力喪失,就必然會導致收入的減少,換句話說,就是應當有的收入沒有收入。殘疾賠償金既然是勞動能力喪失的賠償,系對因勞動能力喪失而導致收入減少的填補,因此,換一個角度看,實際上也就是一方勞動的收入,只不過該收入是以賠償的方式出現,故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五)項之規定,殘疾賠償金可歸夫妻共同所有。
Ⅳ 人身損害賠償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除另有約定外,均歸夫妻共同所有,但一方因身體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
在司法實踐中,醫療費、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營養費等人身損害賠償金是否完全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不能簡單機械地一刀切。夫妻一方的財產,就其屬性看,最明顯的一條就是個人屬性,但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中,並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具有個人屬性。比如誤工費,其實就是因誤工而減少的工資性收入,換言之,它具有工資的屬性。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工資除明確約定屬於一方個人財產外,一般是作為夫妻共有財產的,如果直接將誤工費歸於一方個人財產,明顯有失公允。
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的性質均為財產損失,是對受害者殘疾後撫養能力及勞動能力減弱而帶來的損失賠償,歸根到底還是對受害者收入減少的賠償。對於這些費用的歸屬,應當根據受害人殘疾後婚姻關系的存續時間,判定其中的多少份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根據你的情況,你因交通意外致殘後,與妻子的婚姻存續時間不到一年,可以認定這部分的賠償金,只有很小的比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精神撫慰金是對受害者精神損害的賠償,屬於個人財產。
Ⅵ 殘疾賠償金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法》第17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津貼、營業收入、版知識產權權等,歸夫妻共同所有。但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主要是對受害人未來生活損失的一種填補,也是其維持未來生活的一種保障,具有人身的專屬。依據《婚姻法》第18條第二項規定為夫妻雙方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
Ⅶ 離婚涉及到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是多少
您好,
在我國,確定離婚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時,應該考慮如下幾方面的因素:過錯方實施過錯行為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無過錯方對離婚是否有可歸責的過錯。過錯方的經濟支付能力等等。
關於精神損害的法律規定:
從《婚姻法》第46條的內容來看,只有在實施家庭暴力致害或虐待遺棄致害時才會產生治療費用等物質損害,而重婚、與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遺棄虐待等都會產生精神上的痛苦,所以產生精神損害,因而對精神損害的賠償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於精神損害賠償無法有形地去把握,問題就顯得更為復雜。
《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中指出,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盡管《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第10條規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根據以下因素確定: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所造成的後果;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及當地平均生活水平。但具體到離婚損害賠償中,上述考慮因素可能還不夠具體和妥帖,需要結合離婚損害賠償的具體實踐進行、特定化。
確定精神損害的原則
結合《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的情況,在離婚損害賠償中確定精神損害賠償一般應該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是適當補償的原則。由於精神損害具有無形性,無法完全對應於金錢計算數額,因而所謂的精神損害賠償具有很強的補償性質,從最終的效果上看,也只能是適當補償受害人所受的精神損害。其次是慎用自由裁量的原則。由於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沒有法定的統一標准,因此法官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餘地較大,這就需要法官在判斷此類案件時慎重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以避免畸重畸輕。最後是實質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審理民事案件普遍適用的原則。但在離婚案件中,訴訟主體本身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決定了更需從實質公平的角度適用這一原則。眾所周知,由於長期受封建傳統意識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男女在政治、經濟、社會上仍呈現著不平等的現象,尤其是婦女和未成年子女在離婚案件中相對處於弱勢。因此,在離婚案件中適用公平原則時,如果無過錯方為女方,應考慮婦女本身所處的不利狀況,確定給其相對較高的賠償數額,以彌補其精神損失,使其精神上得到撫慰,以示公平。
確定損害金額的因素
確定了大的原則之後需要考慮的就是具體的因素了。在我國,確定離婚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時,應該考慮如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過錯方實施過錯行為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比如過錯方除了犯重婚、與他人同居的過錯行為外,還對無過錯方實施家庭暴力,在此種的情況下,無過錯方受到的精神傷害應該是特別嚴重的,應對其給予較多的精神賠償費。第二,無過錯方對離婚是否有可歸責的過錯。前文的論述表明離婚損害賠償中的「過錯」,僅指實施《婚姻法》第46條所列行為而言。除此之外的其他行為則不能視為離婚損害賠償意義上的「過錯」行為,因此,離婚損害賠償中也不適用傳統民法中的過失相抵規則。但這並不排斥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時無過錯方過失行為的參考價值。也即,當無過錯方對於離婚也有一定的責任時,法官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對其支付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第三,過錯方的經濟支付能力。如果無過錯方要求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支付會導致過錯方背負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導致嚴重地大幅度地降低其生活水平,則應不予支持或適當減少。第四,性別因素。一般而言,離婚會對婚姻關系的雙方都造成精神傷害,但由於男女社會角色的不同,男性在承受精神痛苦的能力方面比女性更強一些。所以,當請求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是女性一方時,應根據其性別特性給予更多數額的賠償,以體現對女性的特別保護。第五,婚姻的持續時間。婚姻關系越長,雙方對婚姻和家庭投人的就更多,因而無過錯方所受到的精神損害應該是越大的,故對其的精神賠償也應該多一些。
Ⅷ 離婚時,女方父親的車禍死亡賠償金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嗎
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原因:
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是對死者近親專屬的財產損害賠償屬,具有很強的人身性。根據《婚姻法》對個人財產的規定來看,具有人身屬性的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空難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復函》[2004]民一他字第26號(2005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高法民一請字[2004]1號《關於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獲得空難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空難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
《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如果還需要更詳細的咨詢,建議到中國婚姻家庭金牌律師團網在線咨詢深圳離婚律師團馬成律師,或電話咨詢深圳婚姻律師,以便了解更詳細的法律規定。
Ⅸ 根據婚姻法結扎後提出離婚男方能有賠償金嗎
索要賠償必須特定緣由,否則不存在賠償的。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版有下列權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