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貢獻法

社會貢獻法

發布時間: 2020-12-25 20:18:56

1. 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包含哪些方面

第一,成長型企業能夠節約資源。凡是成長型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都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都擁有先進適用的技術,都能進行科學管理,都在不斷創新,都處在良性循環發展階段。這類企業的單位消耗最低、投入產出比最低,對各種寶貴的資源最善於利用。

第二,成長型企業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各級各地政府出於增加財政收入和擴大社會就業的考慮,都對各種經濟增長點寄託希望,而成長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成長型企業能夠在較長時期內呈現較大的增長態勢,毫無疑問能夠提供持續不斷的並且是越來越多的稅金和就業崗位。

第三,成長型企業最有希望創造著名品牌。各級各地政府都關心品牌發展,都希望擁有更多的著名品牌。任何著名品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離不開企業的不斷成長。因為成長型企業最富有成長性,最善於揚長補短,所以最有希望創造著名品牌。

第四,成長型企業有希望成為龍頭、骨幹企業。各級各地政府都希望擁有龍頭、骨幹企業,但龍頭骨幹企業不能完全指望引進和新建。事實上,國內外許多著名的龍頭骨幹企業都是從中小企業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成長型企業貴在不斷成長和快速成長,只要堅持這兩個成長,都能成為未來的龍頭骨幹企業。

第五,成長型企業能夠成為廣大中小企業的榜樣。廣大中小企業都在尋找榜樣,而成長型企業就是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時候比政府號召和書本知識的力量還要大。成長型企業之所以能夠實現持續快速的增長,都與他們的成長能力有關,都與他們的體制創新、戰略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有關。他們的這些先進經驗一旦被其它中小企業學到,就會有力促進廣大中小企業成長。

(1)社會貢獻法擴展閱讀

從社會責任承擔的具體形式,歸納五個方面:

一是誠信經營,為社會提供合格、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依法照章納稅,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二是構建和諧的企業內、外部環境,這就是企業上下游產業連上夥伴的合作共贏和企業內部和諧的勞資關系;

三是加強環保,就是節能降耗防止環境污染,重視環境保護,以高消耗能源,犧牲環境謀求暫時發展,帶給子孫後代是災難;四是慈善捐助,扶貧濟困。改革開放,一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勤勞智慧,得益國家政策寬松和全國人民的支持而先富起來。

所以先富的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需要救濟的人們,反哺社會,對社會、對人民要有一種感恩的心態;五是傳承文明,要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怎樣做才是為社會作貢獻

1、要自立。
2、幫助一些能幫的人。
3、有很多方法為社會做貢獻,比如做義工、做志願者等。

3. 怎麼為社會做貢獻呀

任何有助於社會正常運轉和發展的事情,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政府官員在做版貢獻,權老師在做貢獻,企業職工在做貢獻,環衛工人同樣在做貢獻……
人是有社會屬性的,每個人的行為都在或多或地影響社會和其他人,大家都在為社會做貢獻,只是社會分工不同罷了

4. 人為什麼要為社會做貢獻

所謂為社會做貢獻復,更簡單的制就是要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人是群體性動物,要是讓你與世隔絕,就算是住總統套間,整天的酒池肉林,當不能與外界聯系(特指人),連網游戲都不許,想必你也很感到生無所戀;
其實,人活在社會里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只是貢獻的意義和大小不同而已;
不一定非得做出非凡的事情來才叫貢獻的;

5. 如何構建有效的社會貢獻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有效的來社會貢獻能力評價指自標體系的基本前提是要明確評價主體。
企業的社會貢獻能力的大小深受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對企業社會貢獻能力進行評價的評價主體就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企業利益相關者有:現在和未來的股東、銀行家和其他債權人、政府、企業管理人員、現在的和未來的雇員等等。
對於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企業社會貢獻能力的評價應有所不同,有不同的側重點。明確了社會貢獻能力的評價主體,在設計社會貢獻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時,才能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評價目標,分別設計不同的適合相應層次需要的評價指標體系。

6. 韓禮德的簡介及社會貢獻

韓禮德(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1925~ )
英國語言學家。
1925年4月13日生於利茲 。曾在倫敦大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獲學士學位;後到北京大學和劍橋大學進修,獲博士學位。
1944年後,曾在英國劍橋、愛丁堡、倫敦,美國印第安納、耶魯、布朗,肯亞內羅畢等大學任教。
1963年任倫敦大學語言學教授,主持過多項英語研究工作和教學工作。
~1974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當研究員。1974~1975年任英國埃克塞斯大學教授。自1976年起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
韓禮德是J.R.弗斯的學生,倫敦學派的主要成員,又是新弗斯派的領袖。在論文《語言理論的范疇》和專著《語言科學和語言教學》中,韓禮德提出了他的早期理論,名為階和范疇的語法。
70年代韓禮德出版了5本書:《語言功能探索》、《 學習做到有所指 》、《語言的系統與功能》、《英語的連貫問題》、《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在這些書中 ,他指出語言有3種功能,各有其相應的結構來作為表現方法。韓禮德一向致力於英語中各種變體和文章風格的研究。
1985年,他寫了《功能語法引論》。這是以系統語法為框架來講語言功能的,重點在講結構,其主旨是進行篇章分析,以便幫助人們了解:①某一篇章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那樣表達意義。②這個表達法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原定目標。
韓禮德的學說包羅宏富,體系嚴密,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弗斯。但是英國有些學者對這種學說仍持懷疑態度。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語法引論》里,韓禮德自己也承認「英語語法中有許多范疇我還不懂得它的意義」,而且認為「語義與語法沒有什麼明顯的界線」。 1925年出生於英格蘭約克郡里茲,青年時期在英國倫敦大學主修中國語言文學,獲得學士學位。
1947年至1949年到中國北京大學深造,導師為羅常培先生。
1949年至1950為攻讀現代漢語轉入嶺南大學,跟隨王力先生學習。回國後,跟隨劍橋大學弗思(Firth)教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1955年完成了對用中國14世紀北方官話譯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語言學分析,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韓禮德先後在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肯亞內羅畢大學任教。
1963年韓禮德擔任倫敦大學語言學教授,主持多項對英語研究和教學工作。
1973年到1974年擔任美國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員。
1974年到1975年任英國埃克塞斯大學教授。
1976年移居澳大利亞籌建悉尼大學語言學系並擔任系主任。
1987年12月退休。 《語言功能探索》 (1973)
《語言的系統和功能》(1976)
《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
《學習做到有所指》
《功能語法導論》本書出版於1985年,英文名《An Intro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是韓禮德功能語言學理論的重要著作。
《嬰幼兒的語言》
《韓禮德語言學文集》
韓禮德是一位既重視系統的概念又重視功能概念的學者,《功能語法導論》一書闡述了韓禮德的功能語法思想。
從韓禮德對語言學和語言的一些基本觀點,可以進一步探索貫穿於他的系統功能語法的理論核心,最主要有六點:
純理論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性質決定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即語言所必須完成的功能。盡管這種功能千變萬化,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為若干個有限的抽象的功能,這就是「純理功能」或「元功能」,這是種種語言用途所固有的。純理論功能包括三方面:
1.語言是對存在於主客觀世界的過程和事物的反映,這是「經驗」(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說關於所說的「內容」的功能。在語言中還有「邏輯」(logical)功能,即以表現為並列關系和從屬關系的線性的循環結構的形式出現,由於兩者都是建立於說話人對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驗,與其功能相比較是中性的,因而可統稱為「概念」(ideational)功能。
2.語言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是動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須是反映人與人間的關系。這個純理功能稱為「人際」(interpersonal)功能。
3.實際使用中的語言基本單位不是詞或句,而是表達相對的來說是完整思想的「語篇」(text),上述兩種功能部分最後要由說話人把它們組織成語篇才能實現。這就是語篇(textual)功能。語篇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聯系,是說話人只產生與語境相一致的語篇。
上述三種功能用通俗的話可轉述為「觀察者」的功能(指說話人對主客觀世界的觀察)「闖入者」的功能(只向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和「相關」功能(指語篇的完整性、一致性、銜接性)。韓禮德認為心理語言學可能會強調概念功能,社會語言學會強調人際功能,但他本人堅持這三個純理功能是三位一體的,不存在主次問題。 韓禮德不同意索緒爾等把語言單單看作是一套符號的集合。在他看來,語言不是所有合乎語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語言不能用解說這樣一個集合的規則解釋,而是用意義的有規則的源泉——意義潛勢來解釋。其次盡管弗思是韓的導師,在把系統看作潛勢還是具體化的問題上,韓禮德傾向於葉姆斯列夫的觀點:結構是過程的底層關系,是從潛勢中衍生的,而潛勢可以更好地用整合關系來表達。這就是說,韓禮德的系統的思想把語言系統解釋成一種可進行語義選擇的網路,當有關系統的每個步驟一一實現後,便可產生結構。
盡管如此,韓禮德對語言是「系統的系統」的觀點是承認地。這與他和弗思的語言多系統論的觀點一致,也與他的系統網路的觀點一致。系統存在於所有語言層次,諸如語義層、語法層和音系層,都有各自的系統表達本層次的語義潛勢。 當代語言學的兩大思潮中,語言是多層次的系統還是單層次的系統是分歧的一個重要標志。韓禮德和系統功能語法歸屬多層次的一方。他的多層次的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是有層次的,至少包括語義層、詞彙語法層、音系層。這得益於葉姆斯列夫的觀點。葉姆斯列夫在解釋索緒爾關於語言是一個包括能指和所指兩個方面的符號系統時,提出了這實際上包含內容、表達和實體三個層次,因而語言不完全是索緒爾所說的單個符號系統,而是在各個層次間具有相互關系的系統。
2.各個層次間存在「體現」的關系(realisation),即對「意義」的選擇(語義層)體現於對「形式」(詞彙語法層)的選擇;對「形式」的選擇又體現於對「實體」(音系層)的選擇。用俗話說,「能幹什麼」體現於「能意味著什麼」;「能意味著什麼」體現於「能說什麼」。可見,體現的觀點不同於結構主義的單層次的組合觀點不同於結構主義的單層次的組合觀點,即語言是由小單位依次組成大單位。韓禮德對葉姆斯列夫的層次體現的方向性作了一些修正。葉姆斯列夫認為在上的層次是對下一層次的體現,如內容是表達的體現,表達是實質的體現,而韓禮德認為每個在下的層次是對上一層次的體現,因為從功能上來看,語義層應該居上。
3.根據體現的觀點,我們又可把語言看作一個多重代碼系統,即由一個系統代入另一個系統,而後又帶入另一個系統。 對「功能」這個術語有不同的理解。在傳統語法中,詞彙和句法的區別有時可以「形式」和「功能」的區別表示。此的不同形式和類別屬詞法,詞在句子中的「功能」屬句法,如「主語」「賓語」「補語」等所表達的都是句法功能。在這個基礎上,又把功能的概念擴大到大於詞的單位,如在「The old man met his former classmate in Beijing 」一句中「The old man 」和「his former classmate 」叫名詞性短語,因此它們起「名詞」的功能。弗里思(Fries,1962)等人在結構主義語法中,把功能與「結構意義」或「語法意義」相聯系,因而表示語法或結構關系的詞稱為「功能詞」。
韓禮德的功能思想術語義分析的概念。與前面所講的純理功能不同,這里所說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義潛勢的離散部分,即構成一個語義系統的起具體作用的語義成分;
除及物性系統外,語氣系統包含「語氣」和「剩餘成分」等功能成分;主位系統包含「主位」和「述位」兩個功能成分;信息系統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兩個功能成分。
語言「用途」不等同於語言「功能」。用途指在實際情景類型的語境中,從語言系統的選擇項中進行選擇,因而它是一個價值概念。但語言用途千變萬化,難以一一描述,而語言的個個語義系統卻可以由有限數量的語義功能成份組成。
系統功能語言學
韓禮德教授創建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主要由融為一體的系統和功能兩個部分組成。系統是由一系列語言功能選項組成的集合,功能是系統中體現的語言意義和價值。
該理論以語義為核心,建立在一個基本假設之上,即:在最底層上,一切語言都離不開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本質:語言用於形成大腦中對內外部世界的基本概念(概念功能),與他人進行互動(人際功能),使語言運用者的信息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語篇功能)。
概念功能方面,主要是對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的分析。經驗功能主要探討語言的過程類型。認為在及物性系統上,語言的運用體現一個過程,而一個過程是由體現過程的動詞、參與者及其環境成分構成。過程可以分為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存在過程、言語過程和行為過程六類。不同的過程類型反映了不同的及物性意義。(例子待補,下同)
邏輯功能主要體現在句與句之間的邏輯-語義分析中,揭示哪個成份在前或在後,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
人際功能方面,主要是對主位、語氣、評價等的分析。主位是指小句的出發點。語氣主要是用於探討構成問句等可以顛來倒去的功能部分。評價主要是馬丁為首構建的評價系統,從詞彙角度可以推斷語言的價值和意義。
語篇功能方面,主要是對銜接與連貫的分析。銜接與連貫均為語義單位,是指使語篇構成統一體的有形或無形的語義網路。一般而言,銜接常指上下文容易找到的有形的語義網路,而連貫指上下文不容易找到的無形的語義網路。因此,一般後者的語義更為寬泛。
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當成是人類交際的其中一種資源,探究的是人們是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達到交際目的的,因此涉及的面非常寬廣。

7. 鄧予立的社會貢獻

2002年6月9日,鄧予立獲歐洲東羅馬王國拜占庭王室授勛為貴族封銜; 法國華裔互助會榮譽顧問;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榮譽會長;
香港董事學會資深會員;
香港證券學院會員;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會員;
香港理工大學商業系顧問委員會委員;
鄧爵士亦熱心參與公益事務,率領公司及員工支持各項社會活動,包括捐助中國東部水災、台灣台風風災災民、在中國廣東省貧困地區捐建小學等。近年亦大力贊助亞洲電視《大西北》、《大西南》及《尋找他鄉的故事》等多個資訊及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 鄧予立在金融界摸爬滾打近四十年,恪守始終堅守的信念是「誠信、專業、服務」。 他憑借多年經營金融業務的經驗,匯聚集團國際金融業務專才的知識,為客戶提供稱身的專業理財服務,達至財富增值,搭通創富之源。他特別強調亨達要為全球的華人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高端金融產品,幫助客戶實現多樣化的需求,與客戶分享合作與成就的同時,共同致富,一起成長。
鄧予立的管理觀是,把公司雕塑得好與不好,精細還是粗造就要靠藝術家。他認為,這個藝術家就是管理者,放棄短期的利益,把重點投放在員工培訓,未來幾年後他可能給公司更大的回報。培訓出來的人員對金融行業有益,培養出一批像音樂界、藝術界的傑出藝術家,公司的明天必然美好。
鄧予立一直把培養「金融專才」作為公司的人才理念,把「持續學習」,與同行業的交流作為公司向前發展的動力,「有競爭才有進步」,不斷開拓年輕員工的視野,為整個金融行業服務。 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畢業後,曾任教香港大同學校。 1969年,進入浙江興業銀行香港分行,先後參與國際業務部及外匯部工作;
1982年,調職至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掌管投資、外匯買賣、資本市場等部門工作;
1989年,先後於美國萬國寶通銀行、美國加州銀行,百富勤財務有限公司任職;
1990年,鄧予立創立亨達,經營金融服務事業至今;
2006年5月29日,亨達全球業務網路進一步拓展,首度進駐北美市場。 在傳統文化的環境中成長,體內必定流淌著民族感情的血液;在中銀集團培養下成為遊走匯海的風雲人物,必定存有一顆感恩國家的心。 鄧予立事業的成功,無疑有一份國家的功勞,在適當的時機,表達他為國家公民的一份責任,對鄧予立來說,這是回報國家、回饋社會的一種自然表達。
在浪潮洶涌的洋面上,蓄足力量的深海蛟龍,迎著風浪騰空而起之時,那種氣貫長虹之勢尤為震撼。在中外資銀行同台競技的匯市海浪中,鄧予立上演了一幕幕「蛟龍出水」的精彩好戲。
麾金百億出入於匯海而游刃有餘,這是一種豪邁;人生路上歷盡波折而堅守理想,這是一種堅韌;創業征程在失敗邊緣終能絕地反擊,這是一種精彩。
在經歷所有風浪與危機之後,鄧予立更有理由以勝利者的從容,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贊助國慶煙花匯演
1998年10月1日,這是香港回歸後的第二個國慶節。雖然這是共和國的生日,但是在香港經濟一片低沈的氣氛中人人自危,人們臉上除了失落和迷茫,對其它的事已經漠不關心。
晚上八點,維多利亞上空升起了無數的美麗煙花,將整個維多利亞港照得五彩繽紛。人們抬頭仰望,臉上舒展出平日少見的笑容,這種歡快的日子,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如今這種久違的節日歡愉再次湧入港島。
在失落的時候給人帶來一些歡笑,無疑可以舒解人們抑鬱的心情。於是自那時起,香港普通市民記住了,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個叫「亨達」的企業給他們帶來了節日的歡笑,讓他們重新振作精神走向希望。
獨家贊助這次國慶煙花匯演的人,便是亨達集團主席鄧予立。在當時距離國慶還有兩周時,特區政府公布,至此時全港仍沒有企業贊助政府舉辦煙花匯演,如果還未有企業贊助,國慶煙花匯演可能取消。
鄧予立立刻決定出資400餘萬港元,獨家贊助政府的國慶煙花匯演。「我這個贊助是出於對國家的心意,剛開始市民情緒比較低落,放煙花喚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有一個希望面對生活。」而當時的亨達集團,剛剛渡過艱苦的創業期,還只是一個中小型企業,400萬元對亨達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鄧予立1950年出生於香港,在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長大,他骨子裡卻有著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這一點顯然是難能可貴的。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來源於父親的教育。
鄧予立的父親出生於廣東東莞,於抗戰時期來到香港,一生皆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他對我們民族感情、國家觀念這方面的教育很重視。他追求真理,他的事情都是跟民族感情很有關系。還有一個就是講國家觀念,不管怎麼變,中國還是自己熱愛的國家。」

8. 我們普通人為社會貢獻了什麼價值

普通人為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點點價值吧,比如說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義,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這么多姿多彩,我覺得這是非常美好的。

9. 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方法

你很勇敢的來承認你做錯了源, 有一個善良的心, 想對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
如果你已經有做好事點子, 現在您可以立即開始, 作出好貢獻。
如果你沒有任何好點子,你可以從個人身旁的事開始,例如:
- 待人友好, 如嘗試時常微笑面對他人,有禮貌和說好話,… 塑造快樂的環境。
- 對家人負責, 照顧和幫助他們, 時常有交流感情, 溝通等, 創建幸福的家庭。
- 對你的工作感到自豪並且負責任,勤奮工作, 繼續改善工作素質,願意與他人分享經驗,激勵他人,......
這個世界, 有以百萬計的好事情可以做,每天改善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
喬布斯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改變這世界, 讓它變得更好。

10. 邁克爾·J·福克斯的社會貢獻

福克斯的努力使他的名字被《時代》雜志列入2007年「影響世界的100位最具影響力專、才華和道德榜屬樣」。在2010年3月5日,福克斯獲得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從而表彰他他對帕金森氏症研究事業所做的貢獻。他還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2012年5月31日,他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司法研究所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該榮譽意在表彰他作為演員的成就,同時也包括他為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資金的籌集和社會認知度的提升方面所做的卓越貢獻。福克斯回憶了在演藝生涯之初,正是在這家研究所拍過戲,他飾演的角色在這里接受警察訓練。

熱點內容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750
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判決書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218
民法通則第207條 發布:2025-05-15 11:51:04 瀏覽:699
司法所豎排 發布:2025-05-15 11:49:47 瀏覽:219
談談你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認識 發布:2025-05-15 11:45:54 瀏覽:5
勞動法試題百度 發布:2025-05-15 11:41:27 瀏覽:282
法社會學與生活的論文 發布:2025-05-15 11:38:09 瀏覽:324
荔浦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5 11:36:12 瀏覽:965
黃韋博行政法口訣 發布:2025-05-15 11:32:27 瀏覽:184
法院秤砣 發布:2025-05-15 11:31:43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