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需要法

社會需要法

發布時間: 2020-12-25 23:26:23

❶ 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樣法律人

社會需要的是公正、平等、一視同仁的法律人!

❷ 中國社會為什麼需要法治~

。。。。。。
你是想說精英政治比法制更有效
你不覺的太荒唐了

偉人也是需要法制的 看看華盛頓

我不知道你們做這種辯論還有什麼意思
純屬為紅色政治來服務的吧 還是學金家 家天下呢!!!!

❸ 社會為什麼需要法律

法的定義
法的產生
法的作用
法的價值

❹ 社會需要法治的口號

早在建國來的十年後 人大就自有人提出了中國要建立起法治社會 中國直到現在還是理治高於法治 什麼法不責眾 太多問題了。這些問題說明了建立法治社會的重要性。
從個人角度 我打個比喻:每個人都像是社會中的一顆苗 有的人成為了大樹 有的人卻是小草 在法治的社會 不管你是小草還是大樹都有一樣的約束 有一樣不能背隨意踐踏人格 尊嚴 心理 乃至生命。

❺ 公平的社會需要法律作為基礎作文

找了兩個供你參考!這個法,大了說,是國家用來約束大人們行動的規則;小了說,則是我們大家過家家時候講的玩法;全了說,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哈,這詞用孩子話說俺不會整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玩的時候,有人不遵守約定,是很討厭的事情。看到這樣的人和做法,大多數的同學都會生氣,氣不過的時候就會跟他理論,鬧大了就會找人評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我們的游戲得以良好進行的基礎,違背了她,我們就不會玩的盡興,就不會玩的開心。大家說,我們是不是很需要一個公平、合理、大家都接受的游戲規則啊? 是的,我們都很需要。我們孩子們都這么需要她,大人們是不是更需要呢?不難理解,他們比我們是更需要她的。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都比我們心眼多,要是沒有個他們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東西,那他們保證都玩賴,玩起來一定會亂了套了,說不定鬧起來比我們還凶。因此,大人們的世界需要更復雜的規則。否則的話,這世界很難呈現一派爛漫的景象。 現在大人們的世界就是我們未來的世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創造我們的未來呢?除了好好學習,掌握好未來的本領之外,我們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從我們現在做起,從我們日常生活做起,從我們的日常積累做起,無論做什麼都要注意遵守社會規范,為我們未來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法制社會打下我們的基礎。 將來有那麼一天,也許這美麗的大花園——地球,將被邪惡所籠罩,無數的青少年都成了犯罪分子,搶劫、偷盜、毆打、賭博、殺人、放火,成了人們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件平常事。不知你們是否聽過這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山谷,叫慧真山谷,慧真山谷中小溪縱橫,花草叢生,裡面住著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青春」與「法」,他們從小就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人人都誇他們是好孩子。 有一天,青春和法一起去打獵,他們看到了一隻大野兔,緊追不舍,可是,當他們打著了野兔,卻迷路了,青春看到西邊有許許多多的漂亮的房子,便說:「瞧,那不是慧真山谷嗎?」法一看,急忙說:「不是,不是!那是邪惡山谷,老祖先說過那兒的人很壞,千萬不要去那兒,法硬拉著青春回到了慧真山谷。 晚上,青春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心想:這么漂亮的房子,怎麼是壞人住的地方呢?於是,他從床上爬了起來,朝著記得的路來到了邪惡山谷,那時已經是清晨了,青春敲響了那一家人的門,說:「請問有人在嗎?」房裡的人一聽是外地口音,他安排好了下人,然後出去恭恭敬敬地說:「請進!」青春一進門,就挨了一頓打,多虧他機敏僥幸逃跑了,後來……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也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把青春這一份財富理好,為祖國,為社會增添光彩,似水的年華,如夢的青春,我們不應該白白浪費。個性張揚的青春年華,是人生擁有的最大財富。所以,我們應該合理地去支配青春,理好這份無價之財,不要虛度光陰,浪費了大好年華。 青春煥發的我們不要再像少年無知時那樣,因為不懂青春的意義而放鬆自己,懈怠自己,而是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把握自己,最大程度地充實自己。發展自己的高樓,勇敢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讓世界上的犯罪分子消失。 現在有些人做一些違法的事,比如有的人在賣冰毒,還有一些人則是在搞一些偷盜搶劫的事……這些都是一些很嚴重的犯法的事.有一個人,因販賣毒品幾千克,被關在監獄里幾十年,他們的青春白白得浪費了,只能在監獄中度過。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替他們感到惋惜。很多人都是從好奇慢慢地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們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呢?為什麼不想想犯法是非常可恥的。他們都懷著僥幸心理,總是想著賺錢,賺錢……老想著天下掉下個餡餅。可他們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雙手去賺錢呢?這樣賺來的錢不就覺得非常骯臟嗎?都知道犯法是要坐牢的,然而還是有很多人都「參加」了這個「非法賺錢活動」。許多人在坐牢後都抱頭痛哭,非常後悔,有的騙了別人也對別人說抱歉,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要是在犯罪前能這樣想,那不就沒那麼多人走上這種犯罪的道路。 我們一定不要像這些可恥的人一樣,來賺取一些非法物品。一旦犯了,就不能回頭了,要是我們都知道並且遵守法律法規,那我想我們身邊的壞人會少一些。 法律與我同行 讓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發的年代。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國家十分關注我們的成長。這些年,黨一直在加強對我們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藍天下我們從一群羽毛未豐滿的小鳥,逐漸轉換成一群正准備騰飛的雄鷹。 提起法律,就應該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正是因為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有條有理:正是因為由於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法律帶給我們的一切。 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與法律同行」從表面意思看是:和法律一起行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走路了,人們走在馬路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它也受法律的控制。「紅燈停,綠燈行」這是法律規定的,人人都知道,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這樣,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當糾紛的出現也意味著法律的到來。它可以合理解決事故,可以讓一切平息。沒錯,如果沒有人違反法律,就沒有事故的出現,也就不需要法律的制裁。這裡面有著很奇妙的關系,而一切都關於法律,所以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與法同行,那麼一切都不會發生了。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我們必須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素質如何,就關繫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品道德,甚至直接關繫到我國依法制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 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社會經驗不夠豐富,卻自我感覺已經是大人了,喜歡獨來獨往,而有時卻有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因此有些學生喜歡拉幫結派,重「感情」,講「義氣」,崇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無法無天,強行索取他人的個人財產,發生與他人斗毆,一句話說他不對就拳腳相加,打得你求饒為止。連點學生的樣子也沒有,說難聽點,這就是地痞流氓。當他們在家庭、公共場所遇到社會難題時,只相信自己,過於信任自己的狐朋狗友,而不聽家長老者的勸阻,遇事不冷靜,行動不計後果,喜歡「先動手」,「後動腦」,事過之後也沒任何反應,知道冷靜下來發現出了大禍才驚慌失措,痛恨不已。也有些人沉迷於網路、電子游戲之中,因沒錢玩游戲,常常干出不可饒恕和難以想像的事情來。這時,一切的一切已經遲了,一個人的花季被黑雨所污染了。 要以為上面所說的都是哄哄人而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樣的事例非常多,下面我講個給大家聽聽吧,是有關於迷戀電子游戲機的。王彬同學是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優秀,還好似班級里的班幹部。有一次他考試考得特別好,爸爸就獎勵了他10元零花錢給他,王彬和同學商量怎樣慶祝一下,就馬上有人提議去打電子游戲機,並說打電子游戲機特別新鮮、刺激。抱著試試的心理,王彬和同學一起去了一家電子游戲廳學打電子游戲。沒想到就這么一腳邁進,他就被游戲機迷住了,而且很快成為了游戲機的「俘虜」。學習時間越來越少,成績越來越糟糕,視力也在不斷下降。父母給的零花錢根本就不夠用。怎麼辦的?他決定鋌而走險,乾脆去偷。他從家裡偷到學校,從學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一次,他實在沒有錢去打電子游戲了,就想到一家超市偷些值錢的東西去換錢。當時,超市裡只有一位收銀的老太太,沒想到在出口處被當場發現。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隨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頭部連擊數下,致使老太太當場亡。痴迷於電子游戲機會使他喪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落成了一個殺人兇手,這是多麼可怕啊。 在守法律的制度的同時,還要懂法的學生。其中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教導。學校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課。同學們能從中學會不少法律知識,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守法,如何面對周圍的突發事件……老師也經常提醒我們,要我們時刻遵守學校、社會制度。在家,只要我們一犯錯,父母就應該立刻指出來,教育我怎樣才是正確的,下次如何避免……我們用法律來約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錯誤。這樣,我們的確做到了與法同行。要不,將來成為一個法盲,那可就慘了。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與邪、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人性的光輝與丑惡交織在一起,影響著每一個人。願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山青水秀☆ 2008-07-22 15:32 檢舉

❻ 社會為什麼需要法律

社會與法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羅馬到現在,人類一直對於這個問題進行探索和討論。我認為其實社會的的核心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法律究其本事也是出於對人和人類集群的一種規范。社會的發展總是離不開制度的規范,而法律等行為規則在離開了人類集群之後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那麼有個問題就值得我們思考,為什麼社會需要法律,是法律其本身的特殊性決定其必然存在於社會(那麼就不會隨社會的發展而滅失)?還是由於社會的需要而應運而生出法律等行為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素質提高終究一天會被高尚道德所取代)?比如說人為什麼需要食物,為什麼喝水,為什麼需要代步工具?是因為他會餓會渴會累,究其本質是因為他有「需要」。那麼呢?我認為是由於社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或者說是內在的缺陷,促使必須有種規則來保證其向前發展。
社會是什麼?我認為社會就是人的的集群。根據漢語詞典的釋義:社會泛指由於共同物質條件而相互聯系起來的人群。而根據網路釋義:社會在現代意義上是指為了共同利益、價值觀和目標的人的聯盟。我們從兩個釋義中提取關鍵字,從而得出結論—人的集群。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社會的內在問題可能出在人類集群的本質缺陷上,以及由人這個基本構成單位上。以下就人和人類集群作簡單的闡述。
人,其實單獨的把人作為一個物種來說我們很難判別其好與壞、善與惡。(就像對一種動物來看很難評判其善惡,吃肉是惡吃草是善?那人吃肉也吃草你說是善是惡?如果是這樣那未免有些狹隘了.)我們現在社會中一個人的判斷,是添加了道德價值觀的。在去除這些附加的東西後我們會發現,人所做的一切可以用「趨利避害」來概括,這是人的本能,也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反應。(比如餓了就要殺雞取肉吃,看見一件漂亮的衣服就像想要)。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這種本能的反應融入到了社會的價值觀當中,為了保持人的穩定人的這種「慾望」必須與這種價值觀所適應和制約。比如說剛才的兩個例子,你想吃雞但是這只雞有歸屬,你不能拿了就跑,必須以等價的東西來換取;你想要衣服他也不是你的也要用等價的東西換取。所以無形中,人趨利避害的本能慾望便有了限制和制約。久而久之,有了對人身、對財產的保護,現在有了民法通則,刑法等對人們的保護,這其實就是對人本能的制約。(簡單說一句,對人和人類集群都有穩定和發展,但是對人慾望的制約側重點在穩定上,好比一輛汽車,只有部件完好的結合才能談發展,人是基本單位,人不穩定無從談發展)集群,人類集群的發展的各個階段由於其基本單位人的趨利避害性都有相關規則的制約(規則是對道德法律的統稱,因為歷史時期不同名稱也不同,比如古羅馬時期把民法叫做市民法,我們國家的法以前叫做律,現在各國都叫做什麼什麼法,而在更早的時期沒有法是叫做道德)而且是必然性的出現,比如一個班級要春遊,意見不統一最後只能制定一個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的規則,這是叫班規;那麼再大到一個學校,為了保持學校的聲譽和水平的提高,又要制定一個規則,這是它叫校規;那到一個市一個國家能?需要能保持大多數人利益,又要使這個大的集群得到發展的規則,此時法律也應運而生了。(規則每個階段名稱不一,但是作用是一樣的就是保護多數人利益並促使這個集群向前發展)從每一部法律的本身其有個作用就是把人們的行為規范到其他人可以接受的軌道上來,以此來謀求整個人類集群的發展。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人的問題在於趨利避害,正是由於人的本能也就造成了人類集群的意見不一。這是人類集群更可以說是人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法律出現的根本原因。

❼ 為什麼社會需要法律

1國家需復要法律來維護他的統治制 本質上 法律是國家維護統治的工具
2百姓需要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基本權利
3人性有善有惡 所以要法律來站在相比較公平 善意的地位上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如果說人人都是好人 都謙讓 就可以不要法律了 但是 不可能

綜上所訴 國家需要 百姓也需要 所以社會需要

❽ 一個社會為什麼要有法律

社會與法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羅馬到現在,人類一直對於這個問題進行探索和討論。版我認為其實社會的權的核心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法律究其本事也是出於對人和人類集群的一種規范。社會的發展總是離不開制度的規范,而法律等行為規則在離開了人類集群之後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那麼有個問題就值得我們思考,為什麼社會需要法律,是法律其本身的特殊性決定其必然存在於社會(那麼就不會隨社會的發展而滅失)?還是由於社會的需要而應運而生出法律等行為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素質提高終究一天會被高尚道德所取代)?比如說人為什麼需要食物,為什麼喝水,為什麼需要代步工具?是因為他會餓會渴會累,究其本質是因為他有「需要」。 那麼呢?我認為是由於社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或者說是內在的缺陷,促使必須有種規則來保證其向前發展。

❾ 社會秩序需要法律維護的依據是什麼

辯題:
(正方)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法律(南京大學)

(反方)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香港中文大學)

1.

正方二:請問對方辯友,有一句話叫「禽獸不如」怎麼解釋啊?就是說在社會上很多人連狼都不如,所以沒有辦法教化啊。請對方辯友告訴大家,社會,有哪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主要是靠道德來維系的呢?

反方三:請問對方同學,「禽獸不如的人」是「道德的人」,還是「不道德的人」呢?

正方三:對方辯友說來說去,道德教化的還是那些有良心的人,可是對那些沒良心的惡棍怎麼辦呢?我們想請對方辯友再一次回答我方二辯問題。

反方二:我倒要請問對方辯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正方四:對方同學一再迴避我方問題。比如說他們找來找去也找不到哪個社會,社會秩序是由道德來維系的。我再請問對方同學,法制是當今社會大勢所趨,請問何為法制?

反方四:法制是現代社會的道德要求,如果沒有現代社會,你知道什麼叫法制嗎?

正方一:對方同學說法制是現代社會的道德要求,那就是說法律就等於道德,那我們今天還有什麼可辨的呢?在此請問對方同學,法制的含義是什麼呢?

反方三:法律當然不等於道德。請問對方同學,一個社會風氣差的社會是一個秩序社會嗎?

正方二:所以呀,對方辯友說來說去還是道德是一個風尚層面的問題嘛。我們要請問對方辯友的是法制這個概念,就是說要以法制為主輔之以道德、宗教、習俗等各種手段綜合治理,這才是主之以法、輔之以德的概念啊!

反方四:對方同學,「法律」不等於「法制」,「法律制度」也不等於「法律治理」。

2.

反方四: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有幾十萬條,難道對方辯友來到辯場上之前,首先已經翻閱了那幾十萬條法律,然後決定:「噢,我可以來了!」

正方三:是啊!我們聽說香港有488條現行有效的法律,可是沒有聽說有488部道德經呀!

反方二:可是我們的學校從小學開始都是教我們要做一個守道德的人,可是沒有讓我們讀那488條法律呀!

正方四:可現在我們的普法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呀!那請問對方同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如果每一個有道德的人都擠到人民大會堂投票,天下秩序能不亂嗎?

反方一:難道我們真的這么需要法律嗎?當我說出「親愛的對方辯友」的時候,我是心懷誠摯尊敬的心情,我可不是依照一條「親愛的對方辯友法」喲!

正方四:可是你並沒有破壞社會秩序呀!

反方四:但是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法以及納粹德國之所以能夠登上德國的政壇,也是按照法律程序呀!

正方一:希特勒那叫法嗎?希特勒嚴重踐踏人類理性,我們說他是暴君獨裁呀!

反方二:那麼對方辯友說惡法就不是法嘍?

正方一:惡法當然不是法,對方同學要說偽善也是善,毒葯也是葯嗎?

反方一:那麼判斷惡法、善法憑的是什麼?是道德標准那!

正方二:我們早就說過了,惡法不是法,因為它不符合人類的理性啊!我要請問對方辯友的是,我們的公司有「法律顧問」,請問你們聽說過有「道德顧問」嗎?有「法律代表人」,請問你聽說過「道德代表人」嗎?

反方四:可是我們聽說過世界上有廣泛傳播道德的人,那麼就是「傳道士」,我們也沒有聽說過「傳法士」呀!我們說見到有一個人他會「見義勇為」的與壞事作斗爭,我們也沒聽說過「見律勇為」的人啊!

正方二:是啊,是有傳道士,可問題是到了那個時候怎麼樣呢?「前不見牧師,後不見教堂」,旁邊是個法院,還是進法院去了斷吧!

反方三:要是沒有法院,當官不為民請願,包青天不是變成王寶森了嗎?

正方三:可是對於愛情騙子陳世美,道德譴責有什麼作用?還不是靠包青天的虎頭鍘給一個了斷嗎?

❿ 為什麼現代社會需要法治

只要法治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維護公平正義,體現人人平等,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熱點內容
井研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20:50:58 瀏覽:437
高景芳法學 發布:2025-05-15 20:43:03 瀏覽:919
社會法是指什麼時候 發布:2025-05-15 20:35:24 瀏覽:328
經濟法著作權特徵 發布:2025-05-15 20:34:27 瀏覽:55
保育員儀容儀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5 20:32:59 瀏覽:409
十四歲以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20:18:23 瀏覽:623
刑法第三張261條 發布:2025-05-15 20:18:17 瀏覽:223
依法治國對公民的要求 發布:2025-05-15 20:16:04 瀏覽:649
法律條款房東責任 發布:2025-05-15 20:14:32 瀏覽:120
合同法二百零六 發布:2025-05-15 20:07:45 瀏覽:820